统编版语文七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
教学背景分析 |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热爱写作和学会观察的能力。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小事,积累写作素材,以及如何运用多种感官和细节描写来丰富写作内容等知识点。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养成细心观察和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捕捉生活中的美好、有趣、有意义瞬间的能力,并能将这些观察和体验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文字,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教学目标 |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观察生活细节,学会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提升写作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从平凡生活中捕捉有意义、有趣瞬间的思维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深入思考。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和写作实践,感受自然和生活的美,学会用文字创造美好意境,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描写,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
重难点 | (1)引导学生通过多感官观察生活细节,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并学会将观察到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文字表达。 (2)帮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素材,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教学方式与策略 | 观察法、体验法、讨论法、例文分析法、写作练习法 |
教学活动设计 |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实践《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感到头疼,常常望着题目发呆,觉得无话可说。有一副对联生动地描绘了这种情景: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 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 横批:写不出来 (学生可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因为这种情况他们可能也经历过) 然而,有些同学拿到作文题目却思如泉涌,文章生动有趣,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他们的秘诀在哪里呢?首先,他们一定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敏感的心,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相信你一定能写出打动人的文章。 明确目标 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用心感受生活,养成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良好习惯。 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运用观察方法进行细致观察,通过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为得心应手、从容写作做好准备。 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二、讲授新课 任务一:自学探究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教材第一单元写作内容,并标出你认为有启发性的句子。 我们将邀请几位同学发言,谈谈他们的感悟。 示例: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也会发生不同的事,而你的心情也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之中,就蕴藏着值得写的内容。写到作文里的事,还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或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 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此外,多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或观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都可以帮助你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 生活犹如矿藏,需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挖掘,勤于思考,深切体会,将对生活的热爱流淌于写作的笔尖,做生活的有心人。 (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标下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我标下了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也会发生不同的事,而你的心情也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之中,就蕴藏着值得写的内容。”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可以写进作文里的。 学生:我选择了 “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我觉得要想写好作文,确实需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任务二:观察感悟,交流分享 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下面这些场景或细节,你是否注意过呢? 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呢? 校园里最安静的角落在哪里呢? 你哪个朋友的名字比较有特点呢? 你的班主任老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我发现妈妈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做饭,然后送我上学,晚上还要陪我写作业,真的很辛苦。 学生:校园里最安静的地方是图书馆后面的小花园,那里有很多花花草草,非常安静。 学生:我的朋友小明的名字很有特点,因为他爸爸希望他光明磊落,所以给他取名叫 “小明”。 学生: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最喜欢穿蓝色的衣服,每次见到她都是穿蓝色的衬衣。 任务三:例文引路,寻找规律 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字数不限。 提示:见闻、感受和想法可能很多,建议围绕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来写。以下话题可供参考: 新的校园,新的环境 我是中学生了,感觉真棒 我的新同桌真幽默 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下面,我们以《遇见新校园》这个题目为例,一步一步走进写作的殿堂。 观察生活,让写作有话可说 小学升入初中,一切都是新的。《遇见新校园》这个题目紧扣一个 “新” 字,我们首先需要想想 “新” 在哪些方面:比如我们会观赏到新的校园风景;结识到一群新的老师、同学;体验到新的课堂等等。找到 “新” 的点之后,我们的写作就有话可写了。接下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 分解观察对象 当我们观察新校园的花时,可以分别观察花之形,花之色,花之味的特点;当我们观察新老师、新同学时,可以分别观察他们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点。学会了分解观察对象,就能抓住事物不同侧面的特点,写作的内容就会具体而不空洞。 例如,《雨的四季》中这个句子:“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来写小草,形象可感。 调动多种感官 当我们观察新校园时,应该调动多种感官。我们可以用眼睛凝望播撒知识的气派图书馆,用耳朵聆听教学楼传来的朗朗书声,用鼻子轻嗅桂花树散发出的淡淡芬芳,用嘴巴品尝食堂精心烹制的佳肴美味,用肌肤去感受九月校园秋风的吹拂…… 调动多种感官,笔下的语言就会生动而不干瘪。 注意观察顺序 当我们观察新校园时,还应该注意观察顺序。可以是新校园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可以是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也可以是由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言之有序。 体验生活,让写作有趣有味 遇见新校园,观察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积极主动地投身校园实践,创造机会,增加体验,进而丰富实践积累。 例如,我们觉得新校园的老师跟小学的老师不一样,我们就要亲自参与老师的课堂,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感受初中老师的魅力。只有参与了,体验了,写作才能更加生动有趣。当我们把体验的过程转化为文字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用好细节描写 对新校园的景物或人物,要抓住特征性的细节,截取其中的精彩片段,凸显文章的现场感、情景感和立体感。比如我们刻画一个人物,可以从外貌、衣着、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 恰当添加修辞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作中适当添加进去,一定会使描绘的对象鲜明而生动。 三、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学习了如何用心感受生活,养成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良好习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观察,积累丰富的素材,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多种观察方法,如分解观察对象、调动多种感官和注意观察顺序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转化为具体的文字。最后,我们还学习了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布置任务 最后,请同学们完成一个小练笔: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别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
课后作业 | (1)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或人物,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 300 字左右的观察日记。 (2)从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场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篇不超过 500 字的作文,描述这个场景并表达你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