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作文导写

2025-07-12 22:28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5人

本单元作文训练的主题是“论证要合理”,这是在本册进行的第三次针对议论性文章的系统训练。前面两次分别学习了《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成据》,聚焦论点、论据,这次的学习针对论证。我们通过两个单元课文的学习,可以大致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思路,掌握一定的论证方法,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议论文写作。

通过上两个单元的两次习作,学生基本上能形成明确的观点并将表达出来,但是不能的找到恰当的论据,更多的使用自身的例子进行论证,文章不具有说服力。其次学生的习作大多以论点加论据的堆砌,概念不统一,逻辑不严谨。本节课我将用学生课前习作展示的方式指出文章存在的问题,再以课文引路,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论证要合理的具体方法。

九年级的学生愿意接触社会、洞察社会、评论社会,教师应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发挥这一优势,鼓励其大胆发表见解,大胆质疑,表露自己的真实看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论证的过程,让自己的论证更合理。

写作任务

(2025·河南漯河·一模)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有的人面对错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得过且过,以致犯了更大的错误才悔不当初。有的人犯错之后,不断责备自己,觉得自己没用,一事无成,从此畏首畏尾,一蹶不振,失去大好机会。而有的人,面对错误,或自我精进,或寻求帮助,把错误当成进步的垫脚石,终于成就一番事业。

上面的文字耐人寻味:同样是犯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它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导写

1.审题立意指导。

材料通过三类人面对错误的不同态度,揭示“错误本身并非终点,应对方式决定成长高度”的核心。审题时需紧扣“面对错误的态度”这一关键词,明确中心论点,如“以积极姿态拥抱错误,方能在失误中蜕变”。立意需体现思辨性:既承认错误的客观性,又强调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避免陷入“唯错误论”或“忽视错误”的极端。可从“反思错误以明志”“借助错误以修身”“转化错误以成事”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层层递进,展现错误向进步的转化逻辑。

2.思路点拨指导。

要求写议论文,可选取初中生熟悉的名人典故与身边事例结合论证。例如:引用“爱因斯坦制作第三只小板凳”的故事,论证“正视错误是成长起点”;列举“居里夫人在实验失败中调整思路,最终发现镭元素”的史实,说明“将错误转化为探索动力”的智慧。结合校园生活,如“数学考试因粗心丢分后,建立错题本系统复盘”的日常事例,增强论点亲和力。论证结构采用“总—分—总”:开篇以“错题本上的红叉是进步的刻度”比喻引出论点;中间分述“逃避错误导致重蹈覆辙”“沉溺自责阻碍前行”“积极应对实现超越”,对比中凸显正确态度;结尾以“每一次与错误的对话,都是与更好的自己相遇”收束,呼吁青少年以勇气与智慧驾驭错误,让失误成为人生进阶的阶梯。

写作模板

正反对比论证结构模板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对照式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做对比来发议论、抒发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写作思路

【思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

[开头]

通过简洁的语言引出论述的话题,可以是引用名言、讲述一个小故事、描述社会现象等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点明文章的主题。

[中间]

1.正面论证

论点阐述:明确提出正面的观点或做法。

论据呈现:列举典型的正面事例,可以是历史人物的事迹、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科学研究成果等,这些事例要能够有力地支撑正面观点。

分析说理:对正面事例进行深入分析,说明这些事例为什么能够证明正面观点,阐述其中的道理、逻辑关系。

2.反面论证

论点阐述:与正面观点相对应,提出反面的观点或做法。

论据呈现:给出反面的事例,这些事例可以是失败的案例、错误的行为等。

分析说理:分析这些反面事例为什么是错误的,以及它们与正面观点的差异,从反面进一步强调正面观点的正确性。

[结尾]

对正反两方面的论证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正面观点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可以根据文章的主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呼吁或者展望,使文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模板总结

【开头】

引用事实论据,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先声夺人,80字左右)

(1)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观点

例:友谊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用心珍惜和呵护。

(2)引用式:引用名家名言或事例,带出观点或话题

例: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友谊的动人故事。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子期离世,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只因知音难觅。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业,并肩作战四十余年,他们的友谊超越了金钱和利益,成为了千古佳话。

【中间】

设置正反论述,摆事实、讲道理

(根据立意,选择素材,500字左右)

1.正面论证

论点阐述:明确提出正面的观点或做法。

论据呈现:列举典型的正面事例,可以是历史人物的事迹、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科学研究成果等,这些事例要能够有力地支撑正面观点。

分析说理:对正面事例进行深入分析,说明这些事例为什么能够证明正面观点,阐述其中的道理、逻辑关系。

例:逃避错误者,往往在自欺欺人中埋下更大隐患。就像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错失诛杀刘邦的良机后,不愿承认决策失误,反而归咎于“天要亡我”。这种拒绝反思的态度,让他在垓下之围时仍执迷不悟,最终自刎乌江。反观三国时期的马谡,因失街亭被斩前曾写下“谡知罪矣,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无恨于黄壤”,虽未能改变结局,却因直面错误的坦诚被载入史册。可见,逃避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错误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直至压垮最后的退路。

2.反面论证

论点阐述:与正面观点相对应,提出反面的观点或做法。

论据呈现:给出反面的事例,这些事例可以是失败的案例、错误的行为等。

分析说理:分析这些反面事例为什么是错误的,以及它们与正面观点的差异,从反面进一步强调正面观点的正确性。

例:智者面对错误,却能在破局中开辟新境界。诺贝尔在研制炸药时多次引发爆炸事故,甚至失去亲人,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将每一次失败记录在《实验笔记》中,最终发明安全炸药;屠呦呦团队在提取青蒿素时经历190次失败,却把每一次错误视为排除干扰项的契机,最终斩获诺贝尔奖。这些事例印证了哲学家波普尔的“证伪理论”——科学的进步正是通过不断修正错误实现的。对于成长中的我们而言,错误就像数学题中的错题本,每一道红叉都是查漏补缺的契机,唯有认真剖析错误成因,方能在迭代中实现认知升级。

【结尾】

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表达主题,100字左右)

(1)引论式:引用名家名言作为结尾

通过简洁的语言引出论述的话题,可以是引用名言、讲述一个小故事、描述社会现象等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点明文章的主题。

(2)总结式:总结全文+点明观点

例: 总之,无论是个人的成长、事业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坚持。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坚持的姿态,相信坚持就是胜利,用坚持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范文引领

错误面前:态度决定成长高度

在成长的道路上,错误如影随形。面对错误的态度,恰似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人坠入懊悔的深渊,也能助人登上进步的阶梯。有人逃避推诿,有人沉溺自责,而智者却能将错误化作照亮前路的火把,在修正与反思中实现蜕变。

比喻,将“面对错误的态度”比作“双刃剑”,形象地描绘出错误的双重性质,既能让人陷入懊悔,也能助人进步。这个比喻生动且具有画面感,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错误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极具感染力。

逃避错误者,往往在自欺欺人中埋下更大隐患。就像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错失诛杀刘邦的良机后,不愿承认决策失误,反而归咎于“天要亡我”。这种拒绝反思的态度,让他在垓下之围时仍执迷不悟,最终自刎乌江。反观三国时期的马谡,因失街亭被斩前曾写下“谡知罪矣,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无恨于黄壤”,虽未能改变结局,却因直面错误的坦诚被载入史册。可见,逃避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错误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直至压垮最后的退路。

比喻,过将过度放大错误的心态比作戴上沉重的枷锁,形象地描绘了沉溺自责对人的负面影响,生动而有画面感。同时,这种比喻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使人更能理解作者的观点。

对比,项羽和马谡对待错误的不同态度,生动地展示了逃避错误的严重后果和直面错误的积极意义。对称结构和细节描写使对比更加鲜明,增强了说服力。

沉溺自责者,则容易在自我否定中迷失方向。法国作家左拉笔下的小公务员,因一次不小心的喷嚏自责终身,最终在焦虑中抑郁而终。这种过度放大错误的心态,如同戴上沉重的枷锁,让人在“我不行”的循环中耗尽勇气。心理学中的“自我攻击效应”表明,持续的自我否定会抑制前额叶皮层的正常功能,使人丧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少年时期的鲁迅,曾因上课迟到在书桌上刻“早”字,却并未让自责成为束缚,而是将其转化为珍惜时光的动力。由此可见,自责需有度,一味沉溺只会让心灵蒙尘,唯有化反思为行动,才能挣脱情绪的泥沼。

智者面对错误,却能在破局中开辟新境界。诺贝尔在研制炸药时多次引发爆炸事故,甚至失去亲人,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将每一次失败记录在《实验笔记》中,最终发明安全炸药;屠呦呦团队在提取青蒿素时经历190次失败,却把每一次错误视为排除干扰项的契机,最终斩获诺贝尔奖。这些事例印证了哲学家波普尔的“证伪理论”——科学的进步正是通过不断修正错误实现的。对于成长中的我们而言,错误就像数学题中的错题本,每一道红叉都是查漏补缺的契机,唯有认真剖析错误成因,方能在迭代中实现认知升级。

比喻,将错误比作数学题中的错题本,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了画面感和理解力。同时,这个比喻也突出了错误在成长中的积极作用,鼓励读者从错误中学习和进步。

举例论证,通过详细描写诺贝尔在研制炸药时的多次失败和亲人失去的痛苦,生动展现了他面对错误时的坚韧与执着。细节描写增强了情节的真实感,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诺贝尔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错误的态度。当我们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坦然直面失误,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果敢修正方向,终会发现:每一次与错误的交锋,都是自我超越的契机。正如梁启超所言:“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愿我们都能在错误的熔炉中淬炼出更坚韧的灵魂,让每一道伤疤都成为成长的勋章。

点评:这篇作文整体上叙事完整,结构清晰,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论述,并且选取了多个典型事例来支持观点,内容详略得当。作文中引用了多个历史人物和科学家的例子,如项羽、马谡、左拉、鲁迅、诺贝尔和屠呦呦等,这些事例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