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积累 “晨光碎在叶隙” 等具象化表达,掌握细节描写技巧,提升语言转化生活体验的能力。
学习从 “露珠形状” 联想 “棱镜折射” 的逻辑链,培养 “观察 — 联想 — 思辨” 的思维模式,建立写作中的因果关联。
在 “老墙苔痕” 等平凡物象中发现诗意,通过通感、隐喻等手法重构观察体验,形成个性化审美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 “五感观察法”(视觉、听觉、嗅觉等),学会用具体细节替代抽象抒情,如以 “灶台铁锅的锈迹” 暗示时光流逝。
难点:突破 “观察即记录” 的误区,理解 “观察是思维的眼睛”,学会在 “梧桐落叶” 等现象中挖掘生命哲思,避免停留在表面描写。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平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可自己坐在书桌前,抓耳挠腮半天,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感觉脑袋里空空的,就像干涸的池塘,挤不出一点灵感的水花?(学生纷纷点头或露出会心的笑容)其实啊,这种 “写作没思路” 的烦恼,很多同学都有。那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些大作家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精彩的文章,把我们带进一个个奇妙的世界呢?(停顿,眼神与学生交流)答案就藏在 “观察” 这把神奇的钥匙里!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打开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的大门,看看观察会给我们的写作带来怎样的惊喜!(板书课题: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二、观察与写作的关系探讨
师:首先,老师想问问大家,在你们的印象里,写作是什么?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用怕说错哦!
生 1:写作就是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写下来。
师:非常好,这是一种很直接的理解!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 2: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情感,比如开心、难过的时候都可以写下来。
师:哇,你的理解很有深度!把情感融入文字,确实是写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心里的想法、情感,还有那些能写进文章里的故事、细节,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啊,大部分都来自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展示一张校园角落的照片)大家看这张照片,只是校园里一个普通的角落,如果让大家写一写这个地方,你们会写些什么?先仔细观察一下,和同桌说一说。(学生讨论片刻)
生 3:我看到这里有棵大树,树下还有几块石头。
师:不错,观察到了主要的景物!还有更细致的发现吗?
生 4:树叶是深绿色的,有些叶子边缘都有点发黄了,石头上好像还有青苔。
师:太棒了!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细致!正是这些细致的观察,才能让我们的描写更生动、更真实。就像朱自清先生在《春》里写春雨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如果没有对春雨细致入微的观察,怎么能写出这么形象的句子呢?所以啊,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学会观察,我们才能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写出精彩的文章。
三、课本经典片段中的观察学习
(一)景物观察示例 ——《春》
师:接下来,我们就从课本中找一找观察的奥秘。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看朱自清先生的《春》。大家先自由朗读描写春风的段落,边读边思考:朱自清先生观察到了春风的哪些特点?他是怎么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学生朗读)
师:好,读完了吗?谁先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
生 5:我觉得他写出了春风是温暖的,因为说 “吹面不寒杨柳风”,还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师:分析得很准确!那他是怎么观察到春风温暖的特点呢?其实他调动了多种感官,触觉上感受到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诗句从听觉、心理感受上让我们体会到春风的温和。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 6:他还写了春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是从嗅觉方面观察的。
师:太棒了!朱自清先生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观察春风,把无形的春风写得可感可触,充满了生命力。现在,老师给大家 5 分钟时间,观察教室窗外的景色,试着像朱自清先生一样,从多个感官角度进行描写,一会儿请同学来分享。(学生观察并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时间到!哪位同学愿意勇敢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 7:我看到天空湛蓝湛蓝的,几朵白云慢悠悠地飘着,像软软的棉花糖。风轻轻吹在脸上,凉凉的、痒痒的。还能闻到远处花坛里淡淡的花香。
师:哇,写得太精彩了!运用了视觉、触觉、嗅觉,把景色描写得生动又迷人,老师仿佛身临其境!大家给他鼓鼓掌!
(二)人物观察示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除了景物,人物也是我们写作中经常要描写的对象。我们再来看看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重点看描写寿镜吾先生的部分。大家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鲁迅是通过观察寿镜吾先生的哪些方面,让这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的?
生 8:通过描写寿镜吾先生的外貌,说他 “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还有他读书时的样子,“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师:非常好!鲁迅观察到了寿镜吾先生的外貌和动作细节。这些细节描写就像神奇的画笔,几笔就勾勒出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的外貌、动作、神态,然后用一段话描写出来,注意抓住最有特点的地方。(一位同学上台,其他同学观察并写作)
师:好,停笔!谁先来分享自己的描写?
生 9:他穿着蓝色的运动服,眼睛亮晶晶的,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站在讲台上,双手紧紧地抓着衣角,还有点紧张呢!
师:太厉害了!把同学的外貌和紧张的神态都写出来了,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形象!
四、观察方法指导与实践
(一)全面观察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课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对写作的重要性。那具体有哪些观察方法呢?首先是全面观察法。就像我们观察一个苹果,不能只看它的颜色,还要摸一摸它的表皮是光滑还是粗糙,闻一闻有没有香味,甚至尝一尝它的味道。在观察景物或人物时,也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一幅秋天的田野图(展示图片),大家用全面观察法,说一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生 10:我看到田野里的稻子金黄金黄的,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风一吹,稻穗就轻轻摇晃。还能看到远处有几棵大树,树叶有的黄了,有的红了。天空很蓝,飘着几朵白云。
师:哇,观察得既全面又细致!从颜色、动态、远景近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描述,非常棒!
(二)重点观察法
师:除了全面观察,有时候我们还需要重点观察法。比如要写一只可爱的小猫,我们可以重点观察它的眼睛,看看它的眼睛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在不同光线下有什么变化;或者重点观察它走路的姿态,是不是悄无声息、优雅灵活。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播放一只小狗玩耍的视频),大家用重点观察法,选择小狗最有趣的一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写。(学生观看视频并写作)
师: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察成果?
生 11:我重点观察了小狗的尾巴。它的尾巴短短的,毛茸茸的。当它看到主人拿来食物时,尾巴就欢快地摇起来,像一个小扫帚,还不停地转圈圈,太可爱了!
师:写得太生动了!通过对尾巴的重点观察,把小狗的活泼可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连续观察法
师: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观察方法是连续观察法。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播种、发芽、长叶到开花结果,需要我们持续观察,记录下每个阶段的变化。就像叶圣陶先生写《爬山虎的脚》,他经过长时间的连续观察,才把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写得那么准确、细致。课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选择一种植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连续观察,每天记录它的变化,最后写成一篇观察日记。
五、写作实践与交流
师:学习了这么多观察方法,现在就到了大家大显身手的时候啦!老师给大家两个写作题目,二选一进行创作。题目一:《校园一角》,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观察方法,描写校园里你最喜欢的一个角落;题目二:《我的小伙伴》,通过观察,写出小伙伴最有特点的地方。给大家 30 分钟时间写作,开始吧!(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师:时间到!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邀请几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进行点评)
生 12:(朗读《校园一角》)在我们校园的东南角,有一个小小的花园。走进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棵高大的桂花树。它的树干很粗,需要两个同学手拉手才能抱住。树枝向四周伸展,像一把巨大的绿伞。秋天到了,树上开满了星星点点的桂花,金黄色的,像撒在绿叶间的碎金子。微风一吹,桂花纷纷飘落,就像下了一场金色的雨,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香味,让人陶醉……
师:大家觉得这篇作文写得怎么样?谁先来点评一下?
生 13:我觉得写得特别好!运用了全面观察法,从桂花树的树干、树枝、花朵的颜色、动态,还有香味等多个方面进行描写,很生动。
师:说得很对!还有其他补充吗?
生 14:我觉得他的比喻用得很巧妙,把桂花树比作绿伞,把桂花比作碎金子和金色的雨,让文章更有文采了。
师:大家的点评都很到位!这篇作文确实很棒,充分运用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向他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观察与写作的奇妙世界。我们知道了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学会了全面观察法、重点观察法、连续观察法等实用的观察方法,还从课本经典片段中汲取了写作的灵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当我们学会了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写作的宝藏!相信大家都能爱上写作,写出越来越多精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