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学语文职称申报答辩“现场讲课+课后反思”模板

2025-10-26 05:51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6人

一、政策要求明确:把握评审核心变化根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的通知》(豫人社办〔2025〕65号),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讲课+答辩”模式有三大核心调整,需重点关注:

1. 讲课模式升级:采用“现场讲课+课后反思”,讲课内容随机抽取,反思需结合新课标做自我诊断,核心考察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及育人水平;

2. 时间延长:讲课+答辩总时长较以往增加5-10分钟(建议讲课10-12分钟,反思5分钟,答辩预留3-5分钟);

3. 答辩形式优化:采用“通用题目+评委随机提问”,通用题多围绕新课标理念、学科教学方法,随机题聚焦现场讲课内容的设计逻辑。

二、现场讲课模板(小学语文学科·第一课时示例)(一)开场问候(1分钟)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号教师,今天现场讲课的题目是部编版小学语文X年级《XXX》(课文题目,如《秋天》)。下面开始我的讲课。

(师喊)上课! (模拟学生起立)

同学们好!(鞠躬)请坐!

(二)导入新课(2分钟,含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观察校园里的景色,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停顿2秒,模拟学生回答)

师:哦,你说“银杏叶变黄了,飘落在地上像小扇子”!(面带微笑)你不仅观察得仔细,还能用比喻句描述,语言真生动!还有谁想补充?(停顿2秒,模拟另一学生回答)

师:你发现“早上上学时,风一吹有点凉,妈妈让我加了外套”!(点头肯定)你能联系生活感受,特别会思考!其实这些变化都在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秋天》,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板书课题)来,大家齐读课题,注意读出对秋天的期待哦!(模拟学生齐读,师轻声附和)

(三)教学生字词(3分钟,含师生互动)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谁愿意读课文后的生字“秋、气、了、人、他”?(停顿2秒,模拟学生举手)

请你读! (模拟学生读:“秋(qiū)、气(qì)、了(le)、人(rén)、他(tā)”)

师:(竖大拇指)“秋”是翘舌音,“气”是去声,你读得又准又流畅,太棒了!

还有谁想挑战“词语认读”?(停顿2秒,模拟学生举手)

你来读“秋天、天气、人们”! (模拟学生读:“秋天(qiū tiān)、天气(tiān qì)、人们(rén men)”)

师:(鼓掌)“人们”的“们”读轻声,你注意到了这个细节,真是“识字小能手”!大家一起夸夸他——“棒棒棒,你真棒!”(模拟学生齐夸)

师:(指向板书“秋”)大家看“秋”字,左边是“禾”,右边是“火”,想想为什么这么写?(停顿2秒,模拟学生回答)

师:你说“秋天禾苗成熟了,收割后可能会烧秸秆”?(笑着补充)你的联想很有趣!其实“秋”的本义是“谷物成熟”,左边“禾”代表庄稼,右边“火”对应秋天干燥的气候,这样记是不是更清楚?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1个“秋”字,注意“禾”的最后一笔是点哦!(停顿1秒,模拟学生书写)

(四)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分钟,含师生互动)

师:现在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模拟学生默读,停顿3秒)谁来分享你的发现?(停顿2秒,模拟学生回答)

师:你说“课文写了树叶黄了、大雁南飞”!(板书“树叶黄、大雁飞”)找得很准确!还有补充吗?(停顿2秒,模拟学生回答)

师:你发现“课文还写了‘天气凉了’”!(补充板书“天气凉”)没错!把大家的发现合起来,课文主要讲了——秋天到了,天气变凉,树叶变黄,大雁往南飞的景象。(带领学生齐读总结句)

(五)课堂小结(1-2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秋、气”等生字,还知道了课文写的秋天景物。下节课我们会继续走进课文,感受秋天的美,还会学着用自己的话描述秋天。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再读一遍课文,记住今天学的内容哦!(模拟学生齐读,师轻声领读)

师:我的现场讲课到此结束,接下来进行课后反思。

三、课后反思模板(结合新课标,5分钟)尊敬的评委老师,我将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核心素养落实、新课标理念践行、改进方向”三方面做反思:

(一)核心素养落实情况:聚焦低年级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生字联想记字形”“词语联系生活”,落实“识字与写字”任务,如“秋”字的字形解析,帮助学生建立“字理与生活”的关联,符合新课标“低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的要求;

2. 思维发展与审美启蒙: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描述景物”,培养具象思维;齐读课题时强调“读出期待感”,初步渗透“感受秋天之美”的审美目标,贴合“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3. 文化自信渗透:通过“秋天景物变化”的讨论,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中“秋天是收获、更替的季节”,虽渗透较浅,但符合低年级“文化感知”的基础要求。

(二)新课标理念践行:对标“学习任务群”本节课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低年级重点任务群),主要践行了两大理念:

1. “学为中心”:通过“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的互动,模拟“自主表达”场景,如让学生分享“校园秋景”,避免教师单向灌输,符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

2. “情境化学习”:导入时联系“校园观察”,字词教学时结合“生活经验”,如“天气凉了加外套”,让学习贴近学生生活,落实新课标“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的理念。

(三)自我诊断与改进方向:靶向优化不足

1. 不足1:核心素养落实不均衡:“思维发展”环节仅停留在“具象描述”,未设计“联想拓展”(如“除了课文里的景物,秋天还有哪些特点?”),未充分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2. 不足

2:技术辅助缺失:字词教学中“易错字笔顺”仅靠板书,若加入“动画演示笔顺”,更符合低年级“直观形象学习”的认知特点,也能更好践行新课标“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

3. 改进措施:若重新设计,会在“梳理景物”后增加“‘秋天景物’小分享”活动,让学生用1句话说“自己见过的秋天”,同时用PPT展示“秋天的果实、稻田”图片,既补充分散思维训练,又强化直观教学。

四、答辩准备提示(结合文件“通用题+随机题”)

1. 通用题提前练:重点准备“新课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低年级‘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教学策略”等基础题,确保回答准确;

2. 随机题敢应对:评委可能针对讲课细节提问(如“你为什么选择‘校园观察’导入?”),回答时紧扣“新课标‘情境化’理念”“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结合反思中的设计逻辑即可;

3. 礼仪不遗漏:答辩前礼貌问候“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准备好了”,结束后说“感谢评委老师的提问与指导”,保持大方得体。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