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师晋升职称各环节细节展示
1. 抽课:稳准选“适配课”
抽课前快速浏览教材目录,优先选择自己教过2遍以上的章节,避免陌生内容;若只能随机抽,立刻标记课文中与农村生活相关的元素(如农业场景、乡土习俗),为后续备课留线索。
抽课结束后,用3分钟在草稿纸列核心:教学目标(1个主目标+2个副目标)+1个关键难点,避免备课跑偏。
2. 备课:融“乡土”显特色
素材结合农村实际:讲科学课可引入“当地农作物生长”,语文课可关联“乡村俗语、田间劳动场景”,比纯用城市案例更真实、易获共鸣。
教具“低成本高适配”:用玉米棒、麦穗、旧农具等自制教具,替代复杂多媒体,既符合农村教学条件,又能体现“因地制宜”的教学智慧。
预设“农村学生痛点”:比如讲解抽象概念时,提前准备“学生家里常见的例子”(如用“分粮食”讲分数),避免学生因生活经验差异听不懂。
3. 讲课:抓“互动”控节奏
开头用“乡土话题”破冰:比如“大家周末帮家里种玉米时,有没有发现……”,快速拉近与学生(评委模拟)的距离,避免冷场。
板书“简而有逻辑”:标题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内容旁标注“农例”(如讲“光合作用”,旁写“小麦晒太阳长麦粒”),评委一眼能看到设计亮点。
应对“冷互动”:若学生(模拟)不发言,主动抛出“选择题式问题”(如“咱们是先讲种玉米的步骤,还是先看玉米苗的图片?”),避免尴尬。
4. 答辩:扣“课”说“理念”
回答紧扣“自己的课”:评委问“为何这样设计活动”,别空谈理论,要结合课堂细节,比如“因为我们班孩子常帮家里喂鸡,所以用‘喂鸡分饲料’讲除法,他们更容易懂”。
主动关联“农村教育价值”:若被问“教学创新点”,可提“用村里的老手艺(如编竹篮)讲‘对称图形’,既教知识,又让孩子关注本土文化”,体现教育思考。
不懂不硬撑:若没听清问题,礼貌说“麻烦评委老师再讲一遍,我想准确回应”,比含糊回答更显真诚。
5. 反思:“真”不足+“实”改进
不回避问题:别说“完美完成教学”,可写“在小组讨论环节,没关注到后排2个害羞的学生,下次会用‘轮流发言’的方式让他们参与”,显真实。
改进措施贴农村实际:比如“下次讲‘观察植物’,会带学生去学校旁边的菜地,比在教室看图片更直观,也能利用农村现成的教学资源”。
结尾升维度:加一句“农村孩子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后续会更注重把这些体验转化为学习优势,让课堂更有‘乡土味’”,体现长期教学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