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小学中高级职称晋升答辩包含 “备课→授课→提问→离场→反思” 五大核心环节,全程需注重流程规范与细节把控,其中 “答辩后反思” 为今年新增环节,需重点关注。结合实际答辩场景(参考文章核心经验),现将完整流程及注意事项梳理如下,帮助教师提前熟悉、从容应对。
一、答辩前:入场准备(5 分钟)—— 明确场地,调整状态
答辩当天进入考点后,需优先完成 3 件事,避免因流程失误影响节奏:
1. 确认场地信息
入场后第一时间查看 “答辩教室分配表”,确认自己的答辩教室编号、座位号(部分考点会提前公布名单),若有疑问及时向现场工作人员咨询,严禁进错考场(尤其是多栋教学楼、多教室同时答辩时)。
2. 携带必备物品
按要求携带身份证、职称申报材料(部分考点需核验)、基础教具(如数学教师带直尺 / 三角板、语文教师带田字格 / 四线三格磁铁纸),避免携带与答辩无关的物品(如手机需按要求关机存放,不可带入备课室 / 答辩室)。
3. 调整心态与着装
着装需得体(建议穿简约正装或整洁的日常教师服装,避免过于随意);若感到紧张,可在候考区深呼吸、轻声默念 “流程要点”,提前进入 “授课状态”,避免因过度紧张导致后续环节失误。
二、第一环节:备课室备课(10 分钟)—— 抓重点,列提纲
工作人员会引导教师进入备课室,10 分钟内需高效完成备课,核心是 “先梳理教材框架,再设计教学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一)3 分钟:快速梳理教材背景(关键!决定教学设计方向)
1. 第一步:查目录,明结构
拿到抽到的教材后,先翻至本册目录,快速记录 3 个信息:
◦ 整册教材共几个单元、包含多少精读 / 略读课文(语文学科);
◦ 抽到课文所在单元的前后课文题目(如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需知道前一课是《腊八粥》、后一课是《藏戏》);
◦ 语文学科新教材需标注 “单元人文主题” 和 “语文要素”(如 “单元人文主题:民俗风情”“语文要素:体会文章详略安排的好处”),其他学科需明确单元知识模块(如数学 “圆柱与圆锥” 单元,需知道前后关联的 “长方体”“球体” 知识)。
注意:若抽到不熟悉的课文,可尝试礼貌向工作人员说明 “对这节课准备不足,能否重新抽取”,部分考点会允许 1 次重抽机会;若准备的是高年级段(五六年级),可主动说明 “长期任教六年级,希望抽取六年级教材”,缩小抽取范围。
1. 第二步:看单元导语,定目标
翻到抽到课文所在单元的 “导语页”,语文新教材重点记 “语文要素”,其他学科记 “单元教学目标”(如数学 “掌握鸽巢问题的解题思路”),确保后续教学设计紧扣单元要求,避免偏离方向。
(二)7 分钟:设计教学提纲(不求复杂,只求完整)
备课时间有限,严禁逐字写教案,需以 “提纲式” 快速梳理教学流程,核心包含 5 个环节:
教学环节 | 设计要点 | 时间分配(授课时) |
导入环节 | 简单高效(如复习旧知、情境提问),避免冗长 | 1-2 分钟 |
讲授新课 | 聚焦 1-2 个核心知识点(如语文 “梳理文章脉络”、数学 “讲解例题解法”),结合课后题设计互动 | 3-4 分钟 |
练习运用 | 设计 1 个简单练习题(如语文 “用关键词概括段落大意”、数学 “快速解题”),体现知识运用 | 1 分钟 |
课堂小结 | 总结本节课核心内容(如 “今天我们学习了 XX 方法,掌握了 XX 知识点”) | 1 分钟 |
作业布置 | 布置 1 个简短课后任务(如 “背诵本节课重点段落”“完成课后 1 题”) | 30 秒 |
注意:备课时可参考携带的教参 / 教学设计,但不可直接抄写,需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路调整;语文新教材务必紧扣 “单元语文要素” 和 “课后习题” 设计环节,体现对教材的熟悉度。 |
三、第二环节:答辩室授课(5-7 分钟)—— 模拟课堂,突出互动
工作人员会提醒教师进入答辩室,室内通常有 3 位评委、2 名纪律监督人员及 1 台录像设备,授课需按 “礼貌开场→模拟教学→自然收尾” 推进:
(一)1 分钟:礼貌开场,亮明课题
进入教室后,先面向评委站定,微笑问好:“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 X 号答辩教师,今天授课的题目是《XXX》(如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请问可以开始了吗?”
注意:声音需洪亮,姿态要自信,避免低头、语速过快;得到评委许可后再开始授课,不可直接切入内容。
(二)4-6 分钟:模拟教学,体现 “以生为本”
授课需 “自导自演” 模拟真实课堂,核心是 “体现学生存在”,避免唱独角戏,关键细节如下:
1. 课堂语言要完整
开头必须说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环节过渡时用 “接下来请大家小组讨论 XX 问题”“谁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等互动语言,结尾说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符合课堂规范。
2. 互动设计要具体
◦ 模拟学生回答:“看到第三组的同学举手很积极,来,请你说!”“哦,你认为这篇文章的重点是 XX,思路很清晰!”;
◦ 模拟小组讨论:“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相信已经有了答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 激励性评价:“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完整,还结合了生活实际,大家为他鼓掌!”“你读书很认真,注意到了文中的细节,真棒!”。
1. 板书规范不潦草
板书需写清 “课题 + 核心知识点”(如语文写 “文章脉络:腊八→除夕→初一→元宵”,数学写 “鸽巢问题:物体数 ÷ 抽屉数 = 商…… 余数,至少数 = 商 + 1”),一笔一画书写,既避免出错,也可适当 “磨蹭时间”(若板书过快,易导致授课时间不足)。
注意:若评委中途示意 “可以停止授课”(通常因表现较好),需礼貌回应 “好的,谢谢评委老师”,不可继续讲解;若未示意,需按提纲讲完所有环节,确保流程完整。
四、第三环节:评委提问(3-5 分钟)—— 从容应答,不慌不忙
授课结束后,评委将提出 1-3 个问题,提问方向主要分 “教材知识类”“教学设计类”“课标理念类”,需掌握应答技巧:
(一)常见提问方向及应答思路
提问类型 | 示例问题 | 应答技巧 |
教材知识类 | 1. 这册教材共几个单元?涉及哪几大块知识?2. 这节课的上一课、下一课分别是什么? | 回答需准确,若记不清(如 “本册单元数”),可礼貌说 “抱歉,刚才有点紧张,让我快速回忆一下……”,避免直接说 “我不知道”“我没教过”;若确实忘记,可简要说明 “平时教学中更关注单元内知识衔接,对整册单元数记忆不够精准,后续会加强梳理”,体现态度。 |
教学设计类 | 1.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你如何突破难点?2. 为什么设计 “小组讨论” 这个环节? | 结合备课提纲和单元目标回答,如 “本节课重点是 XX,难点是 XX,我通过‘举例说明’‘学生实操’突破难点”,需具体,避免空泛;若被问 “设计思路”,可关联 “语文要素”“课标要求”,体现专业性。 |
课标理念类 | 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含哪些方面?2. 如何在这节课中体现 “学生是课堂主人”? | 提前熟记对应学段课标核心内容(如 “语文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回答时结合授课环节,如 “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分享观点,体现‘学生主体’理念”。 |
(二)应答通用注意事项
1. 不急于回答:听到问题后,可停顿 2-3 秒梳理思路,再开口回答,避免 “想到哪说到哪” 导致逻辑混乱;
2. 不否定自己:即使回答不够完整,也不可说 “我讲得不好”“我设计得有问题”,可客观说 “这个环节我当时考虑侧重 XX,现在看来还可以补充 XX,后续会优化”;
3. 控制时长:每个问题回答 1-2 分钟即可,避免长篇大论,若评委追问再补充,保持 “简洁有条理”。
五、第四环节:结束离场(2 分钟)—— 细节收尾,礼貌离场
答辩提问结束后,需做好 3 件事,给评委留下好印象:
1. 整理讲台:将自己使用的教材、备课纸、教具(如磁铁纸、粉笔)整理好,若板书较多,需用黑板擦将黑板擦干净(从左到右、自上而下擦,保持整洁);
2. 礼貌道别:面向评委鞠躬,说 “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指导,我的答辩结束了,再见!”;
3. 有序离场:离开教室时轻开门、轻关门,不可匆忙奔跑或大声喧哗,避免影响其他教师答辩。
六、第五环节:答辩后反思(今年新增,建议 1-2 天内完成)—— 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答辩结束后,需在 1-2 天内完成反思,既是对本次答辩的复盘,也能为后续教学与职称晋升积累经验,核心从 “流程回顾、问题剖析、改进方向” 三方面展开:
(一)30 分钟:快速回顾答辩全流程,记录关键细节
1. 梳理环节表现:按 “备课→授课→提问” 顺序,记录每个环节的实际情况:
◦ 备课环节:是否在 10 分钟内完成提纲设计?抽到的教材是否熟悉?是否因紧张遗漏 “单元语文要素” 等关键信息?
◦ 授课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如导入是否过长、讲授新课是否超时)?互动设计是否自然?板书是否清晰规范?评委是否有中途打断、点头认可等反馈?
◦ 提问环节:评委提了几个问题?分别属于哪类(教材知识 / 教学设计 / 课标理念)?回答时是否有思路卡顿、内容遗漏的情况?
1. 标注 “亮点” 与 “不足”:用简单符号标注(如 “√” 代表亮点、“×” 代表不足),例如 “授课时互动语言自然,得到评委点头认可(√)”“回答‘教材单元数’时记忆模糊,出现卡顿(×)”,为后续剖析问题奠定基础。
(二)1 小时:深度剖析问题,找准核心原因
针对记录的 “不足”,从 “主观准备”“临场状态”“专业储备” 三方面分析原因,避免泛泛而谈:
1. 主观准备不足类问题:
◦ 若 “回答教材单元数时卡顿”,原因可能是 “答辩前仅关注单篇课文,未系统梳理整册教材目录,对单元数量记忆不牢固”;
◦ 若 “教学设计未体现语文要素”,原因可能是 “备课前对‘单元导语页’重视不足,未提前熟记语文要素,导致设计偏离方向”。
1. 临场状态影响类问题:
◦ 若 “授课时语速过快”,原因可能是 “过度紧张,担心时间不够,未提前模拟练习控制语速”;
◦ 若 “回答问题时逻辑混乱”,原因可能是 “听到问题后急于回应,未停顿梳理思路,导致表达缺乏条理”。
1. 专业储备薄弱类问题:
◦ 若 “回答课标理念类问题时内容片面”,原因可能是 “未系统研读对应学段课标,仅记住部分核心素养,对‘如何落地教学’缺乏深入思考”;
◦ 若 “对教材知识衔接不清晰”,原因可能是 “平时教学中仅关注本年级内容,未横向对比、纵向梳理不同年级教材的关联,导致专业知识体系不完整”。
(三)30 分钟:制定改进方向,形成行动清单
根据问题原因,制定具体、可落地的改进措施,避免 “空喊口号”,可参考以下模板:
存在问题 | 核心原因 | 改进措施 | 完成时间 |
回答教材单元数时卡顿 | 未系统梳理整册教材目录 | 1. 未来 1 周内,整理任教年级(如六年级)教材目录,按 “单元主题 + 课文题目” 制作表格;2. 每天花 10 分钟背诵,确保能准确说出 “整册单元数、各单元主题及课文顺序” | 1 周内 |
授课语速过快 | 未提前模拟练习控速 | 1. 后续准备模拟授课时,用手机计时,每环节设置 “语速提醒”(如导入环节 1 分钟内说完);2. 对着镜子练习,刻意放慢语速,加入 “停顿”“互动等待” 等细节 | 每次模拟前 |
课标理念类问题回答片面 | 未系统研读课标 | 1. 未来 2 周内,精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重点标注 “核心素养、学段目标、教学建议”;2. 结合任教课文,写 2 篇 “课标理念落地教学设计”(如 “如何在《北京的春节》中培养文化自信”) | 2 周内 |
(四)反思的实际作用
1. 为 “二次答辩” 做准备:若本次答辩未通过,反思记录可帮助快速定位问题,针对性改进,避免重复犯错;
2. 提升日常教学能力:反思中发现的 “教材梳理不足”“课标理解不深” 等问题,可直接应用于日常教学,例如 “系统梳理教材目录后,能更好地把握单元知识衔接,设计连贯的教学方案”;
3. 积累职称晋升材料:反思报告可作为 “教学反思” 类材料,补充到职称申报档案中,体现 “持续学习、不断改进” 的教师素养。
七、全程核心注意事项总结
1. 心态第一:紧张是正常现象,可通过 “深呼吸”“目光看向教室后方(不看评委)” 缓解,授课时 “自信从容” 比 “完美无错” 更重要;
2. 尊重工作人员:备课室、答辩室的工作人员会引导流程,若有需求(如 “重抽课文”),需礼貌沟通,不可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