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前准备
材料准备
基础材料 :身份证、教师资格证、职称证书、继续教育证书、获奖证书、论文/课题成果复印件等。
教学材料 :教案设计(含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报告、学生评价记录。
科研材料 :课题立项书、结题报告、发表论文(标注期刊级别及影响因子)。
试讲设计
导入 (1分钟):情境创设或问题链导入(如语文可用古诗情境,数学用生活案例)。
新授 (5分钟):分步骤讲解重难点,穿插互动提问(如小组讨论、实验演示)。
总结 (2分钟):归纳知识点,布置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结构化呈现,体现逻辑性与美观性。
课型选择 :根据抽签课题确定课型(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设计10分钟微型课,突出核心素养培养。
教学环节 :
模拟演练
录制试讲视频,自查教态、语言流畅度及时间把控。
预演评委可能提问的方向(如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差异处理、家校协同策略)。
答辩当天流程
时间段 | 环节 | 具体内容与要求 | 参考依据 |
---|---|---|---|
8:00-8:30 | 签到与资格审查 | 核对身份信息,提交材料,领取答辩顺序号。 | |
8:30-9:00 | 候场与抽题 | 抽取试讲课题及答辩问题(通常2题:1题教学实践,1题理论或科研)。 | |
9:00-10:00 | 试讲环节 | 1. 自我陈述 (5分钟): - 教学理念、教学风格、近年教学成果。- 课题设计思路(目标、方法、创新点)。2. 试讲展示 (10分钟): - 精简环节,突出学生主体性(如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 |
10:00-10:30 | 答辩环节 | 1. 回答问题 : - 理论题(如“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需结合政策文件。- 实践题(如“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需案例支撑。2. 评委追问 : - 可能涉及跨学科知识(如语文教师被问及“整本书阅读与核心素养关联”)。 | |
10:30-11:00 | 评分与离场 | 评委根据《答辩评分表》打分(优/良/中/差),考生签字确认后离场,禁止逗留交流。 |
评分标准与等级划分
评分维度 (满分100分)
教学能力(40分) :教学设计合理性、课堂互动有效性、信息技术融合度。
科研能力(30分) :课题研究深度、论文质量、成果转化应用。
职业素养(20分) :教育情怀、师德表现、团队协作。
答辩表现(10分) :逻辑清晰度、语言规范性、应变能力
等级划分
优秀(85-100分) :教学理念先进,答辩观点独到,材料详实。
良好(75-84分) :教学设计完整,能解决实际问题,科研基础扎实。
合格(60-74分) :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但创新性不足。
不合格(59分以下) :教学目标模糊,答辩逻辑混乱,材料造假。
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学类问题
示例 :“如何实现分层教学?”
策略 :结合学情分析,提出“作业ABC三级制”“课堂任务卡”等具体措施,并举例说明实施效果。
科研类问题
示例 :“你的课题研究对教学质量提升有何数据支撑?”
策略 :引用前后测成绩对比、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等量化数据
突发情况处理
示例 :“学生上课玩手机,你会如何处理?”
策略 :分情况回答(首次提醒→课后沟通→家校联动),强调教育机智与规则意识。
注意事项
纪律要求
不得携带通讯工具或参考资料进入答辩室,违者取消资格。
答辩全程录音录像,需着正装(建议教师职业装)。
时间控制
自我陈述超时扣分(每超时1分钟扣2分),试讲剩余2分钟时工作人员会提示。
心理调适
提前进行深呼吸练习,答辩时保持微笑,与评委保持眼神交流。
学科差异化建议
语文 :注重文本解读深度,试讲中体现“文化传承”(如古诗中的家国情怀)。
数学 :突出逻辑思维训练,可设计“一题多解”环节。
英语 :强调语言应用能力,试讲中加入情景对话或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