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教学设计

2025-09-17 12:44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0人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版本:部编版

单元主题:写作(议论类写作)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聚焦语文核心素养,通过“班级议论文写作素材库建设”的情景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议论文论据选择与运用的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素材积累中感受文化内涵。

三、内容分析

教材围绕“议论要言之有据”展开,明确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强调论据使用的要求(准确、与观点一致、丰富性),并通过课文示例与写作实践,指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本节课需突破“论据选择不当”“论据与观点脱节”等难点,帮助学生掌握议论言之有据的核心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议论文知识,但在写作中常出现论据不准确(如虚假事例、错误引用)、论据与观点不匹配、论据单一缺乏说服力等问题。本节课通过情景化的“素材库建设”任务,引导学生在筛选、运用素材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论据运用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准确区分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掌握“准确、契合观点、丰富”的论据选择标准,并能规范运用论据进行议论写作。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运用论据的实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建立论据与观点之间的合理逻辑联系。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议论文中“论据与观点和谐统一”的逻辑美,以及“丰富论据增强说服力”的论证力度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在素材积累与运用中,接触古今中外的文化经典、名人事例,增强文化认同感与素材积累意识。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论据选择的“准确性、与观点一致性”要求,学会建立论据与观点的逻辑联系。

难点:灵活运用丰富多样的论据,使议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七、教学过程(“班级议论文写作素材库建设”情景贯穿,总时长45分钟)

(一)情景导入:启动“班级议论文写作素材库”项目(5分钟)

1. 问题呈现:教师提前筛选3-4段班级学生前期议论文习作片段(投影展示,隐去作者姓名),示例如下:

片段1:“爱迪生经历几千次失败才发明电灯,他始终坚守诚信,最终获得成功,这说明诚信能让人走向胜利。”

片段2:“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坚持到底,不能轻易放弃。”

片段3:“要证明‘诚信重要’,我只知道‘商鞅立木取信’这一个例子,再想不出其他的了。”

2. 学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1分钟),提问:“这些片段在论据使用上有什么问题?你平时写作时有没有遇到类似情况?” 每组派1名代表发言,教师板书学生发现的问题(论据不准确、论据与观点脱节、论据单一)。

3. 任务启动:教师总结:“这些问题会让议论文失去说服力,要解决它们,就要做到‘议论言之有据’。今天我们以‘建设班级议论文写作素材库’为核心任务——不仅要筛选优质论据存入素材库,还要学会用论据支撑观点,最终让素材库成为大家写作的‘宝库’。”

(二)知识探究:明确论据类型与选择标准(15分钟)

1. 区分论据类型:事实论据 vs 道理论据(7分钟)

任务布置:教师发放“课文论据筛选表”(含《敬业与乐业》《论教养》课文节选),明确小组合作要求:

(1)组内分工(4人一组):1人负责找《敬业与乐业》论据,1人负责找《论教养》论据,2人记录并分类(标注“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2)时间限制:5分钟;

(3)分享要求:每组派1名代表,先读论据内容,再说明分类理由。

学生实践:小组合作筛选,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混淆“事实”与“道理”(如误将“佝偻丈人承蜩”的事例归为道理论据)。

总结梳理:

1. 教师根据学生分享,补充完整示例(见原设计),并明确定义:

事实论据:包含历史事件(如百丈禅师不做事不吃饭)、生活事例(如随手扔垃圾)、统计数据(如“据调查,80%的人更愿意与诚信的人合作”),核心是“具体的事”;

道理论据:包含名言警句(如《礼记》“敬业乐群”)、民间谚语(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精辟理论(如“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是关照态度”),核心是“抽象的理”。

2. 同步任务:让学生将筛选出的课文论据,按“主题(敬业/教养)—类型—内容”记录到“班级素材库”笔记本(每人1本,课前发放),作为素材库首批内容。

2. 明确论据选择的三大标准(8分钟)

(1)准确性:论据必须真实、贴合主题(2.5分钟)

案例分析:投影展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王阳明“院中静坐、面竹而思”的事例,补充背景:“这个事例出自《王文成公年谱》,是真实的历史记载,不是作者编造的,这就是论据的‘真实性’。”

小组讨论:“如果用‘爱迪生发明电灯’证明‘诚信’,为什么不准确?”(1分钟)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① 事例核心是“坚持”,与“诚信”主题无关(不贴合);② 若编造“鲁迅说过‘诚信最重要’”,会让文章失去说服力(不真实)。

素材库提示:“以后往素材库记素材时,先确认‘是不是真的’‘能不能贴合主题’,比如‘季布一诺千金’是真实事例,且贴合‘诚信’,可以记;‘爱因斯坦发明电灯’是假的,不能记。”

(2)一致性:论据必须与观点对应(2.5分钟)

案例对比:

正面案例:观点“求贤若渴很重要”+ 论据“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建立蜀汉”(投影展示),引导学生找关键词:“观点关键词‘求贤若渴’,论据关键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两者一致,有说服力。”

反面案例:观点“失败是成功之母”+ 论据“刘备三顾茅庐”(投影展示),提问:“为什么牵强?” 学生明确:“三顾茅庐是‘成功请贤’,没有‘失败后成功’的过程,关键词不匹配。”

小练习:快速判断(1分钟),观点“诚信是立身之本”,下列论据是否合适?

① 商鞅立木取信,百姓信任他,变法顺利推行(合适,关键词“诚信”“立身”匹配);

② 李白铁杵磨成针,最终成为大诗人(不合适,关键词“坚持”与“诚信”不匹配)。

技巧总结:“判断一致性的小方法——先找‘观点关键词’和‘论据核心关键词’,一致就合适,不一致就排除。”

(3)丰富性:论据类型、来源要多样(3分钟)

课文示例:回顾《敬业与乐业》,教师提问:“作者用了哪些类型的论据?来源有哪些?” 学生梳理:

类型:事实论据(百丈禅师、佝偻丈人)+ 道理论据(《礼记》《论语》名言);

来源:古代事例+古代名言。

拓展引导:“如果只用水浒传的事例证明‘诚信’,会显得单薄;如果加入‘现代同仁堂诚信经营’‘外国华盛顿砍樱桃树敢认错’的事例,再搭配‘言必信,行必果’的名言,论据就丰富了。”

素材库建议:“往素材库积累时,尽量做到‘三个结合’——古今结合、中外结合、事实+道理结合,这样写作时能灵活选用。”

(三)技能训练:学习论据的运用方法(15分钟)

1. 事实论据的运用:概括叙述 + 分析联系观点(7分钟)

教师示范(结合“班级素材库”中的“同仁堂”素材):

(1)观点: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2)概括叙述(简洁,不啰嗦):“百年老店同仁堂,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从原料采购到制作工艺,都严格把控,绝不偷工减料;”

(3)分析联系(扣观点,讲清楚“为什么支撑”):“同仁堂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用诚信赢得了顾客的信任——顾客愿意反复购买,企业才能历经百年风雨不倒。这正是‘诚信是企业发展基石’的最好证明。”

学生实践(5分钟):

1. 任务:从“班级素材库”预选的“季布一诺千金”“商鞅立木取信”中选1个事实论据,围绕观点“诚信是立身之本”,完成“概括叙述+分析联系”(写在素材库笔记本上);

2. 流程:

个人独立写(3分钟):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只概括不分析”的学生,比如提问:“季布的‘一诺千金’具体体现在哪里?这怎么说明‘诚信是立身之本’呢?”

组内互评(2分钟):每组4人,按“① 概括是否简洁(1分);② 分析是否联系观点(2分)”打分,推荐1份优秀作业。

全班展示:投影2-3份优秀作业,教师点评:“这位同学概括‘季布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做到’很简洁,分析时提到‘别人因为他诚信,在他危难时愿意帮助他’,刚好联系了‘立身之本’,做得很好。”

2. 道理论据的运用:正反阐发 + 逻辑联系(8分钟)

教师示范(结合素材库中的“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观点:诚信是人际交往的桥梁;

2.引用名言(准确,不篡改):“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正反阐发(讲透道理,联系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还能做成什么事。在人际交往中,这就像桥梁——有诚信的人,会像稳固的桥梁一样,让朋友、同学愿意信任他,愿意和他相处(正面);而没有诚信的人,就像断了的桥梁,别人不敢靠近,慢慢会变得孤单(反面)。”

4.逻辑联系(扣观点):“所以说,诚信就像人际交往的桥梁,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学生实践(6分钟):

1. 任务:从素材库的“言必信,行必果”“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中选1句名言,围绕“诚信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完成“引用+正反阐发”(写在素材库笔记本上);

2. 支架辅助:发放“正反阐发小卡片”,提示:“正面:有了这个道理,会有什么好结果?(比如‘有了“言必信”,朋友会怎样?’)反面:没有这个道理,会有什么坏结果?(比如‘没有“言必信”,朋友会怎样?’)”;

3. 流程:

个人写(4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只引用不阐发”的学生,比如:“你引用了‘诚信者,天下之结也’,那‘天下之结’是什么意思?有诚信的人,怎么成为‘天下之结’?没诚信的人,又会怎样?”

全班展示(2分钟):邀请2名学生读自己的作业,其他学生补充评价:“他的正面阐发提到‘朋友愿意借东西给我’,很具体;如果反面再加上‘上次我答应帮同学带书却忘了,他现在很少找我帮忙了’,会更生动。”

(四)写作实践:为“班级素材库”贡献论据并运用(10分钟)

1. 任务布置(投影展示,结合素材库):

主题:《谈诚信》;

要求:① 写150字左右的议论片段;② 明确观点;③ 至少用1个素材库中的事实论据(如季布、同仁堂)+1个道理论据(如孔子名言、“言必信”);④ 体现“准确、一致、丰富”;

写作支架(帮助学生搭建结构):

开头:亮观点(如“诚信,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中间:先写事实论据(概括+分析),再写道理论据(引用+正反阐发);

结尾:总结(如“可见,诚信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2. 学生写作(6分钟):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

论据是否从素材库选取,是否准确;

分析是否联系观点(如发现学生只写“季布一诺千金”,引导“季布的诚信,怎么证明‘做人根本’?”)。

3. 展示点评(4分钟):

筛选2-3份典型作业(1份优秀,2份有小问题),投影展示(隐去姓名);

点评标准(师生共同制定):① 观点明确(1分);② 论据准确一致(2分);③ 有事实+道理论据(2分);④ 分析联系观点(2分);

示例点评:

优秀作业:“开头观点‘诚信是做人根本’,中间用‘季布一诺千金,别人危难时帮他’(事实+分析),再用‘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引用+正反阐发),结尾总结,符合要求,可以作为‘班级素材库’的‘优秀运用示例’存档。”

问题作业:“你用‘爱迪生发明电灯’证明‘诚信’,论据不准确,建议换成素材库中的‘商鞅立木取信’,再补充分析‘商鞅的诚信让百姓信任他,这正是做人的根本’,修改后也能存入素材库。”

(五)总结拓展:完善“班级议论文写作素材库”(5分钟)

1. 课堂总结(师生共同梳理,黑板画思维导图):

核心:议论要言之有据;

论据类型:事实论据(事例、数据)、道理论据(名言、谚语);

选择标准:准确、一致、丰富;

运用方法:事实论据→概括+分析,道理论据→引用+正反阐发;

同步行动:让学生在素材库笔记本上,用彩色笔标注今天学到的“选择标准”“运用方法”,方便后续查阅。

2. 课后拓展(深化素材库建设):

任务1:继续为“班级素材库”积累素材,要求:① 每人每周积累2个(1个事实+1个道理),主题可选“诚信”“责任”“理想”;② 按“主题—类型—内容—适用观点”记录在素材库笔记本上(示例:主题“责任”,类型“事实”,内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适用观点“责任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任务2:下周语文课,课代表收齐素材库笔记本,整理成“班级素材库电子文档”(按主题分类),共享到班级群,供全班使用;

小提示:“积累素材时,可以从课本、新闻、名人故事书中找,遇到好的句子或事例,立刻记到素材库笔记本上,慢慢就会有很多‘写作宝藏’啦!”

八、板书设计

议论要言之有据 论据类型:事实论据(事例、数据…)、道理论据(名言、谚语…)

选择标准:准确、一致、丰富

运用方法:

事实论据→概括叙述 + 分析联系观点

道理论据→正反阐发 + 逻辑联系观点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