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发挥联想和想象》作文导写

2025-08-02 20:38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9人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联想是思维大厦的基础,而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在实际写作中往往交织在一起。写作时运用联想和想象,为文章插上飞翔的翅膀。创造超越现实生活的内容,内容更丰富、形象更鲜明,突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夸张”“触景生情”“由此及彼”等方法,开启联想与想象的大门。要注意:联想要自然恰切,想象要合情合理,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否则,缺乏审美价值,难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写作任务

(24-25七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假如有一天,你忽然能听懂动物的语言,它们说些什么呢?

请发挥你的想象,以《我听懂了动物的语言》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导写

1.审题立意指导。

题目《我听懂了动物的语言》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关键在于“听懂”和“动物的语言”。这要求作者发挥想象力,构想一个场景或故事,在这个场景中,主角能够听懂原本无法理解的动物之间的交流。这一设定允许作者进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通过动物的视角和话语,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动物的情感,甚至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立意方面,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挖掘。例如,通过动物的语言展现它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或者借助动物对环境的描述,反映生态问题的严峻性,呼吁人类保护环境;还可以通过动物对人类行为的评价,引发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思,倡导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价值观。

2.思路点拨指导。

开篇:可以设定一个引子,如一个偶然的机会(如梦中、特殊药物作用、神秘力量等),让主角突然能够听懂动物的语言。

发展:主角开始尝试与各种动物交流,从宠物到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以及它们对自然和人类的看法。

高潮:通过一次或几次关键的交流,主角获得了重要的信息或启示,这些信息或启示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结尾:主角如何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人类,或者主角自己因为这次经历而发生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选材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忠诚的狗、聪明的猫、勇敢的狮子、温柔的鹿等,这些动物能更好地展现不同的性格和情感。设定多样化的场景,如森林、草原、海洋、城市等,以展现不同生态系统中动物的生活状态。引入人类与自然冲突的元素,如环境污染、动物捕猎等,以增强故事的冲突性和深度。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生态问题,如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使故事更具现实意义和启发性。

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作模板

写作思路

第一步:锚定触发点,激活感官记忆

从具体事物或场景切入,捕捉最鲜明的细节作为联想起点。比如看到 “古树新芽”,先聚焦其 “嫩绿的弧度”“沾着晨露的光泽”,调动视觉、触觉甚至听觉(新芽舒展时的细微声响),让触发点成为感官的 “锚”。这一步的关键是避免抽象概括,用 “皱皮老树上顶出的芽尖像婴儿攥紧的小拳头” 这类具象描写,为联想铺设真实的基底。

第二步:定向联想,编织关联网络

以触发点为中心,向同类、相似或对比事物延伸。若触发点是 “鸟巢”,可先联想 “鸟喙衔来的枯枝像外婆缝补的线头”(相似联想),再延伸到 “人类的房屋与鸟巢都是对安全感的向往”(同类联想),甚至对比 “钢筋水泥的冷硬与鸟巢泥土的温热”(对比联想)。联想时需紧扣核心情感,比如围绕 “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让关联始终服务于主题,避免漫无边际。

第三步:拓展想象,构建虚拟场景

在联想基础上,突破现实逻辑,创造 “合理的虚构”。例如由 “小鸟离巢” 想象 “它第一次振翅时,风如何穿过羽翼的缝隙,阳光如何在它羽毛上流动成金河”,用动态画面填补现实未及的细节。想象要保留真实的质感,即便虚构 “小云带回伴侣”,也要延续其 “花花绿绿的羽毛”“跳上窗台的习惯” 等前期设定,让想象扎根于已有认知,避免悬浮。

第四步:植入情感锚点,升华意象

将联想与想象收束于情感内核,让意象承载更深厚的意义。比如从 “小鸟南飞” 不仅想到 “季节轮回”,更延伸至 “离别是为了重逢的约定”,用 “挂着‘爱护小鸟’牌子的古树” 作为情感符号,将个体记忆升华为对生命共同体的共情。这一步需要让情感自然渗透,如 “泪水落在窗台的鸟粪上” 这类细节,比直白抒情更有穿透力。

模板总结

【开头】

锚定触发点(场景 / 事物 + 感官细节)

(先声夺人,80字左右)

开头:锚定触发点

(时间 / 环境)里的(核心事物),总带着(感官细节 1)与(感官细节 2)—— 比如(具体画面),像(比喻 / 拟人),让人忍不住想(初步感受)。

示例:暮春清晨的古树新芽,总带着晨露的冰凉与嫩尖的甜腥 —— 皱皮老树上顶出的芽尖弯着浅绿的弧度,像婴儿攥紧的小拳头,沾着的露水被阳光照得透亮,让人忍不住想凑近闻闻春天的味道。

【中间】

定向联想,拓展想象

(根据立意,选择素材,500字左右)

中段:定向联想(核心事物→关联事物→情感线索)

由(核心事物)想到(相似事物):它的(特征)多像(关联事物),比如(具体对比),都藏着(共同特质)。

由(核心事物)想到(对比事物):可比起(对比事物),它的(差异点)更显(独特价值),就像(具象化对比)。

串联情感线索:这些联想总绕不开(核心情感)—— 毕竟(具体事件)里,(核心事物)早已和(情感载体)绑在了一起。

示例:由鸟巢的枯枝想到外婆的针线筐,那些交错的枝丫多像筐里缠绕的棉线,歪歪扭扭却透着踏实,都藏着 “为家忙碌” 的温柔。

可比起钢筋水泥的阳台,这树丫上的窝更显鲜活 —— 泥土混着草茎的气息,比瓷砖的冷硬多了几分呼吸感。

这些联想总绕不开 “陪伴” 二字 —— 毕竟每个清晨,鸟爸爸啄窗的轻响,早已和我那句无声的 “早安” 融在了一起。

高潮:拓展想象(现实场景→虚拟延伸→细节补全)

假如(突破现实的假设),(核心事物 / 角色)会(动态行为 1),而(关联角色)会(动态行为 2)。那时(环境细节)会变得(想象中的样子),连(细微之处)都带着(氛围感),仿佛能听见 / 看见 / 摸到(通感描写)。

示例:假如小云第一次学飞时我能听懂鸟语,它扑棱翅膀的慌张里,大概藏着 “风太大啦” 的嘀咕,而我会在窗台喊 “别怕,像树叶那样歪着飞也行”。那时阳光会穿过它花花绿绿的羽毛,在地上投下跳动的光斑,连空气里都飘着松针的味道,仿佛能摸到它翅膀扫过我指尖的温热。

【结尾】

情感锚点(意象升华 + 留白余韵)

(表达情感或观点,100字左右)

结尾:情感锚点

后来(时间 / 事件),(核心事物)依然(状态),只是每次看见它,总会想起(想象 / 联想中的画面),原来(核心情感)早被刻进了(象征意象)里 —— 就像(收尾比喻),在(场景)里静静诉说着(深层意义)。

示例:后来每个春天,古树的新芽依旧疯长,只是每次看见枝丫间的新巢,总会想起小云带着伴侣回来时,两只鸟在窗台蹦跳的影子。原来 “告别与重逢” 早被刻进了这棵树的年轮里 —— 就像那块 “爱护小鸟” 的木牌,在风里摇晃着,把沉默的约定说给每片新叶听。

范文引领

我听懂了动物的语言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我漫步在静谧的森林中。鸟儿在枝头欢歌,小溪潺潺流淌,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草的清新香气。就在这宁静而和谐的时刻,一个奇妙的变化悄然发生——我竟然能听懂动物的语言了!

鸟儿的欢歌、小溪的流淌以及空气中的清新香气,营造出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刚迈出几步,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从树上跃下,它用稚嫩的声音对我说:“嘿,朋友,你看起来有点儿不一样呢!是不是也发现了这片森林的秘密?”我惊讶地蹲下身,尝试着回应:“是的,我听到了你们的声音,这真是太神奇了!”小松鼠似乎对我的反应很满意,它接着说道:“欢迎你加入我们的世界,这里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独特的故事。”

对话描写非常生动,符合小松鼠稚嫩的声音和活泼的性格。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了小松鼠对 我”的好奇和友好,让读者感受到森林的奇妙和和谐,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继续前行,一群色彩斑斓的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什么。我走近一听,原来它们在为一个新筑的巢穴选址而争论不休。一只蓝鹊提议:“那边的大树枝叶繁茂,又靠近水源,最适合不过了。”而另一只黄鹂则担忧地说:“可是那里离人类的活动区域太近,恐怕不安全。”它们的对话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界的智慧与权衡。

通过描写鸟儿们为巢穴选址的讨论,突出了自然界的智慧与权衡,增强了文章的主题。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智慧,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进一步沉浸在文章的氛围中。

拟人,描写了作者继续前行时看到的鸟儿在讨论的场景。让鸟儿具有了人类的特征,增添了趣味性。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原来是一只小兔子在焦急地寻找着什么。它一边跑一边呼唤:“妈妈,妈妈,你在哪里?”我循声望去,发现不远处一只母兔正焦急地回应着。原来,小兔子在玩耍时不小心走丢了。我轻轻地指引小兔子回到妈妈的怀抱,它们用温柔的眼神向我表示感谢。

这一天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它们用自己的方式交流、生活,共同编织着这片森林的生动故事。而我,作为唯一的“听众”,将这份珍贵的记忆永远珍藏在心底。

点评:这篇作文以清晨的森林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与动物们的交流,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文章情节合理,想象大胆且新颖,感情真实,符合作文要求。你通过主人公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奇妙经历,构建了一个充满趣味和教育意义的故事。

我听懂了动物的语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刚刚起床,睁开惺忪的双眼,伸了个懒腰,恍恍惚惚地走向外面。突然,我听到了有人说话的声音,我疑惑地环顾四周,并没有一个人在。难道是我的幻觉?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又听到了人的哼声了,这次我提起了警觉,悄悄地走动起来。刚步入客厅,就听见了喊声:“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喵喵!”我朝着声音传来处望去,竟然是我的宠物猫!我揉揉眼睛,又揪揪我的耳朵。眼睛都揉红了,耳朵都揪疼了,但眼前的景象依旧如初,耳边也一直听见小猫呼叫声。我只得承认这不是梦,便跑到小猫身边。小猫大叫道:“我要出去,我要出去!喵!”我受宠若惊,帮小猫解开笼子的门。它一下子就窜了出来,跟我说:“现在我们动物大家族都会和人类进行交流了,我们可以说人类说的语言了!大到大象、熊;小到蚯蚓、蚂蚁,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动物都可以说话了!”

“那为什么呢?”我好奇地问道。小猫说:“在太空中,两颗小陨石碰撞,造成了奇异的陨石波。波动传到地球后,我们接触到波动的动物就会说话了。”

了解情况后,我们来到动物园,准备去看看动物们。因为那些在动物园里的动物,等于被囚禁了,它们没有了自由的生活。这些动物真可怜。

我和小猫首先来到金丝猴馆,这些可爱的金丝猴被迫表演,已经表演几个小时了。等游客散去,我问一只金丝猴:“金丝猴,你……”我还没问,金丝猴就说:“我们实在是太可怜了,每天要被人们盯着看,还要蹦来跳去。胳膊、腿、手都酸痛难忍,救救我们吧。”我不忍直视,看着其它的小动物们,小猫也说:“是啊,救救它们吧!”我终于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我说:“好!我一定想办法救你们出去!”

我向动物园园长申请,因为大家也想观赏动物朋友们,不如做个野生公园,动物在大草原上生活,也可以有游客。于是第一家野生公园就完成了:有高大的长颈鹿,有亭亭玉立的仙鹤,有上蹿下跳的兔子,看到这番情景,我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但这次,是欢喜的泪水。

总评:这篇作文总体上有一定的创意和想象力,情节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文章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基本符合叙事的完整性要求。文章开头描述了主人公早晨起床的情景,通过“我刚刚起床,睁开惺忪的双眼,伸了个懒腰”等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的状态。同时,宠物猫突然说话的情节设置新颖有趣,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我听懂了动物的语言

暴雨过后的清晨,窗台传来细碎的 “咔嗒” 声。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一只浑身湿透的麻雀正用喙啄着玻璃,水珠顺着它油亮的羽毛滚落。“能借块干布吗?” 清脆的童声突然钻进耳朵,我惊得后退半步,那声音竟来自麻雀翕动的喙。

它歪着头抖了抖翅膀:“屋檐下的排水管堵了,我家三个孩子还在巢里发抖呢。” 我慌忙找出旧毛巾铺在阳台,看着它衔起毛巾碎片飞进雨雾,忽然想起昨夜狂风里,确实有模糊的啾鸣撞在窗上。

傍晚去公园散步时,长椅下的流浪猫蹭着我的裤腿。“第三棵梧桐树下,有只被车轧断腿的同伴。” 它的声音带着砂纸摩擦般的沙哑,琥珀色的眼睛里映着晚霞,“人类总说我们自由,可自由填不饱肚子,也挡不住车轮。” 我跟着它穿过灌木丛,果然在树根处找到蜷缩的白猫,断腿处凝结的血痂已经发黑。

最震撼的是在动物园。长颈鹿啃着围栏上的树叶,长长的睫毛垂下来:“我爷爷能记住三十种风向,现在我只认得铁丝网的锈味。” 隔壁虎山传来低沉的咆哮,那声音译成人类的语言竟是呜咽:“他们总拍玻璃喊‘吼一个’,可我妈妈说,真正的咆哮是要震得山谷回音的。” 金丝猴的锁链在铁架上晃出冷光,它掰着爪子数:“今天表演了十七次翻跟头,掌心的茧子又厚了一层。”

回家路上,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口袋里的面包屑还带着麻雀道谢时留下的体温,裤脚沾着流浪猫蹭来的草籽。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里,藏着千万种未曾被听见的语言 —— 排水管里的求救,铁丝网后的叹息,还有车轮下无声的颤抖。

夜里我梦见自己长出了翅膀,飞过城市上空。屋檐下的麻雀在新修的排水管旁唱着童谣,动物园的虎山变成了真正的森林,每片叶子都在风里喊着自由。

总评:这篇作文通过描写暴雨过后的清晨,窗台上的麻雀、公园里的流浪猫以及动物园中的动物,展示了它们各自的困境和心声,表达了对自然和动物的关爱之情。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叙述有逻辑,段落划分合理,且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生动流畅。结尾通过梦境的描写,升华了主题,富有新意。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