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作文指导:寻常之物,如何写出不寻常的味道

2025-08-02 07:5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8人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觉得“寻常之物”没什么可写的——书包、课本、课桌、山水、花草、树木、小狗、小猫、小鸟,这些天天见到的东西,怎么才能写出新意呢?其实,寻常之物里藏着不寻常的故事和情感,只要掌握几个小技巧,就能让它们在作文里“活”起来。那些看似平淡的事物,就像埋在沙里的珍珠,只要用心打磨,就能绽放独特的光彩。

一、给事物“贴记忆标签”:让细节成为故事的钥匙

寻常之物的“不寻常”,往往藏在那些带着个人印记的细节里。这些细节可能是一道划痕、一块污渍、一个变形的部件,却能牵出一段专属的回忆,让事物从“大众符号”变成“独家记忆”。

写书包时,与其说“我的书包是黑色的,很大”,不如加入记忆细节:“书包的背带磨出了细细的线头,那是每天被肩膀蹭出来的痕迹。右侧口袋有块深色的污渍,是上个月运动会时,我把没喝完的果汁塞进去留下的——那天我冲过终点线时,书包里的果汁瓶晃来晃去,像在为我加油。现在每次摸到那块污渍,耳边还能想起当时同学们的欢呼声。”这样的描写里,书包不再是普通的容器,而是成了承载青春记忆的时光胶囊。

描写小狗时,避开“小狗很活泼”的泛泛之谈,试试聚焦有故事的细节:“邻居家的小黑狗前腿有点跛,那是去年冬天为了追一只偷肉的野猫,在冰面上滑倒留下的‘勋章’。它总爱叼着我的旧拖鞋跑来跑去,拖鞋的鞋跟已经被它咬出了个小洞,像给拖鞋开了个透气窗。每次我蹲下来,它就会把湿漉漉的鼻子凑到我脸上,鼻头上的小水珠会蹭在我脸颊上,凉丝丝的,像在给我盖章。”这些带着故事的细节,让这只狗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观察自然景物时,同样可以挖掘藏着回忆的细节。写月季花不说“月季花开得很艳”,可以写“窗台的月季有根枝条是歪的,那是我初学骑自行车时,不小心撞歪的。现在它努力地向上长,歪着的枝条上反而开了最大的一朵花,花瓣上还留着我当时慌乱中碰掉的小缺口,像个调皮的小豁牙。”

写山时,避开“山很高”的描述,转而写“学校后面的山头上,有块像兔子的石头,那是我和同桌约定‘永远做好朋友’的地方。石头上刻着我们的名字缩写,被雨水冲刷得浅浅的,像怕被别人发现的小秘密。每次爬山看到它,就想起当时我们偷偷带上去的橘子,酸甜的味道好像还留在风里。”

给事物“贴记忆标签”的关键,是问自己:“这个事物身上,有哪些只有我知道的小秘密?它和我的哪段回忆绑在一起?”把这些答案写进作文,寻常之物就有了专属的温度。

二、让事物“开口说话”:用拟人赋予鲜活个性

如果把寻常之物当成有脾气、有想法的“朋友”,它们就会在文字里“活”起来。拟人不是简单地让物品“做人的动作”,而是给它们安上独特的性格——就像班里的同学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爱唠叨,让事物也拥有这样的“小个性”。

写课本时,可以赋予它“爱操心”的性格:“我的数学课本总爱‘多管闲事’,每当我算错题目,它就会用边角硌我的手腕,仿佛在敲警钟。它的第58页夹着一片枫叶,是上次秋游时夹进去的,现在枫叶的颜色染在了书页上,像给课本画了个小腮红。每次我偷懒不想做题,它就会让那页纸微微翘起来,好像在说‘快翻开我,不然我就一直翘着哦’。”这样的课本,成了一个有情绪、会互动的伙伴,而不是冰冷的书本。

写课桌时,给它安上“慢性子”的特点:“我的课桌是个‘老古董’,抽屉拉起来总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像在叹气。桌面上有很多小坑,是往届同学用笔戳的,课桌总爱把这些小坑当成‘存钱罐’,让我把橡皮屑、小纸屑塞进去,像在收集大家的小烦恼。每次我趴在桌上睡觉,它就会用木纹轻轻蹭我的脸,凉丝丝的,像在提醒我‘别睡啦,老师来啦’。”

描写动物时,赋予个性会让它们更像身边的朋友。写小猫时:“我家的白猫是个‘傲娇鬼’,明明想让我抱,却偏要先在我腿边绕三圈,然后假装不经意地把尾巴搭在我手上,要是我没立刻抱它,它就会甩甩尾巴走到一边,用屁股对着我,像在闹别扭。但只要我拿起逗猫棒,它就会立刻忘了生气,眼睛瞪得圆圆的,像两颗绿葡萄,爪子拍来拍去,却总也抓不到,急得胡须都翘起来了。”

写小鸟时:“屋檐下的麻雀是个‘小喇叭’,每天天不亮就站在电线上‘广播’,‘叽叽喳喳’的,像在喊‘快起床上学啦,要迟到啦’。有一次我把面包屑放在窗台上,它叼起一块就飞到树上,却没立刻吃掉,而是对着我叫了两声,像在说‘谢啦,明天再给我留一块呀’。”

让自然景物“说话”,更能让描写出彩。写河流时,避开“河水在流”的平淡,可以写“村口的小河是个‘话痨’,从早到晚都‘哗啦啦’地说个不停。它会把岸边的野花、落叶都卷进怀里,像在收集大家的悄悄话;遇到石头拦路,就会‘咚咚’地敲石头,像在和石头吵架,吵着吵着就绕过去了,临走还溅起水花,像在做鬼脸。”

写小草时,不说“小草绿油油的”,可以写“操场边的小草是群‘调皮鬼’,总爱趁我们跑步时绊一下鞋带,然后偷偷地弯下腰,像在偷笑。下过雨之后,它们就使劲地往上长,把露珠顶在头上,像举着小灯笼,等着我们去看。”

让事物“开口说话”的秘诀,是想象:“如果这个事物是我的同学,它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它会对我做的事有什么反应?”带着这种想象去观察,寻常之物就有了鲜活的灵魂。

三、换个“新视角”看世界:打破常规发现新意

同样的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完全不同的模样。就像站在地上看蚂蚁是“小不点”,蹲下来和蚂蚁一样高时,会发现它们在搬运“巨大”的面包屑——换个视角,寻常之物会突然变得陌生又有趣。

试试“变小视角”:把自己想象成和小猫、小鸟一样大,世界会变成全新的模样。写书包时,以书包里的橡皮视角说:“每天早上,我都在黑暗中被课本挤醒,语文书的封面硌着我的背,铅笔在旁边‘咔嚓咔嚓’地磨尖自己,像在练功夫。突然‘哗啦’一声,阳光涌了进来,小主人的手伸了进来,我赶紧把肚子里的‘错误’都准备好——等下就要帮他擦掉写错的字啦,这可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写草地时,以小虫子的视角写:“这片草地对我来说就是大森林,三叶草的叶子像撑开的绿伞,露珠挂在叶子上,像透明的水晶灯。我正推着比我大两倍的面包屑往前走,突然‘咚咚’两声,一个巨大的鞋底从天而降,我赶紧躲到蒲公英下面——原来是小朋友在跳绳,他的鞋底沾着泥土,像带着一整个花园的味道。”

试试“变大视角”:想象自己是高山、大树,俯瞰熟悉的事物,会发现不一样的联系。写大树时,以树的视角说:“我把枝叶伸到教室的窗台上,看着孩子们上课。那个总爱走神的小男孩,会对着我的叶子发呆,我就轻轻摇一摇叶子,提醒他‘老师在看你呢’。秋天时,我把叶子染成黄色,一片一片落在他的作业本上,像给他寄信,信上写着‘秋天来啦,要好好学习呀’。”

写山时,以山的视角写:“我站在这里很久了,看着一代代孩子长大。那个总爱在我脚下捡石头的小姑娘,现在已经带着她的孩子来爬山了。我把影子铺在他们脚下,像给他们盖了层软软的被子;让泉水顺着石头流下去,给他们当解渴的饮料——看着他们笑,我身上的石头都觉得暖暖的。”

还可以试试“事物互看视角”:让两个寻常之物“观察”彼此,会产生奇妙的对话感。写小狗和小猫时:“大黄狗总觉得小猫太小气,每次它想闻闻小猫的鱼干,小猫就会弓起背‘哈’它,其实它只是想分享自己找到的肉骨头。小猫却觉得大黄狗太笨,连跳上窗台都不会,每次它在窗台上晒太阳,看着大黄狗在下面急得转圈,就忍不住用爪子拍玻璃,像在嘲笑它‘笨蛋’。但每当打雷时,小猫就会钻进大黄狗的窝里——它们其实是最好的朋友。”

写书包和课桌时:“书包觉得课桌太懒,每天就知道待在原地,不像它能跟着小主人到处跑;课桌却觉得书包太辛苦,每天背那么多东西,所以总在书包放下时,用平整的桌面给它当舒服的‘床’。它们每天都在较劲,却又偷偷关心对方:书包会把小主人的零食‘留’一点在桌肚里,课桌会把桌面擦干净,让书包放得更稳。”

换个“新视角”的关键,是打破“我看事物”的固定模式,多问:“如果我是它,会看到什么?如果它在看另一个事物,会想什么?”新鲜的视角能让寻常之物焕发新意。

四、用事物“藏情绪”:让景物成为心情的镜子

寻常之物最动人的地方,是它们能悄悄藏起我们的喜怒哀乐。当我们开心时,它们仿佛也在笑;当我们难过时,它们好像也在安慰——让事物成为心情的“镜子”,作文会更有感染力。

开心时,事物会跟着“雀跃”。写花朵:“那天我拿到奖状,回家路上发现,路边的小雏菊都仰着头,花瓣上的水珠亮晶晶的,像在眨眼睛笑。风一吹,它们就摇摇晃晃地跳起舞,仿佛在为我庆祝,连蝴蝶都停在花瓣上不肯走,像是来参加派对的小客人。”

写小鸟:“数学考了满分的那天,树上的麻雀叫得特别欢,‘叽叽喳喳’的像在唱赞歌。它们一会儿飞到电线上,一会儿飞到屋顶上,像在给我表演节目,有只麻雀还叼着一根小树枝,像把奖杯送给我。”

难过时,事物会变成“安慰者”。写课桌:“和好朋友吵架的那天,我趴在课桌上哭,眼泪滴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水迹。突然发现,课桌上的木纹像一张笑脸,弯弯的线条像是在说‘别难过啦’。我用手指跟着木纹画那个笑脸,画着画着,眼泪就停了——原来我的课桌一直在偷偷安慰我。”

写雨水:“外婆走的那天,天一直在下雨,雨水打在窗玻璃上,像无数小手在轻轻敲,又像谁在外面小声哭。屋檐下的水连成线,滴滴答答地落在台阶上,像在数着我心里的难过。我伸出手接雨水,凉凉的,像外婆以前摸我头的手,轻轻的,好像在说‘别哭呀’。”

思念时,事物会成为“传声筒”。写小狗:“爸爸去外地工作后,我家小狗好像懂我的心思。每次我对着电话喊‘爸爸’,它就会对着门口叫两声,尾巴耷拉着,像也在想爸爸。它总爱把爸爸的拖鞋叼到我面前,用鼻子蹭我的手,像在说‘别难过,有我陪你呢’。”

写月亮:“奶奶家在乡下,每次想她,我就会看天上的月亮。月亮圆圆的时候,像奶奶笑起来的脸;月亮弯弯的时候,像奶奶缝衣服的顶针。月光洒在地上,像奶奶的手轻轻摸着我的头,好像在说‘等你放假就来呀’。”

让事物“藏情绪”的秘诀,是记住:“当我有情绪时,这个事物是什么样子?它让我想起了什么?”把心情“装”进事物里,寻常之物就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写作练习:试试这样写

1. 选一件你常用的文具,写一段它“生气”的样子,要加入只有你知道的细节。

2. 以“小鸟的视角”,写一写它看到的校园课间十分钟。

3. 写一种动物,通过它的动作、神态,表现你的一次开心或难过的经历。

4. 观察窗外的一棵树,用它的变化来记录你一周的心情。


其实,世界上没有真正“寻常”的事物,只是我们常常忘了用心去看。书包里藏着成长的重量,课桌上刻着时光的痕迹,一朵花的绽放里有努力的力量,一只小狗的眼神里有真诚的陪伴,一座山、一条河都藏着岁月的故事——这些看似普通的事物,当我们给它们贴上记忆的标签,让它们开口说话,换个视角发现新意,把情绪藏进它们的模样里,就会发现:寻常之物里,藏着最不寻常的感动。

下次写作文时,不妨拿起身边的一样东西,问一句:“你愿意和我说说你的故事吗?”——答案,就是最好的文章。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