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讲义
景物描写需要抓住景物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的特征,如《春》中对春雨的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作者运用比喻,突出春雨细密闪亮的特点。
景物描写的多维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紫藤萝瀑布》中:"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将嗅觉与视觉互通,描绘出花的繁盛。
描写技巧:
空间变化:俯视、仰视、近观、远望
时间维度:晨昏、季节变化
动静结合:静态美与动态美
情景交融: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
《三峡》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仰结合,动静相衬,展现三峡的多样美。
✏️ 写作任务一:校园一景(300字片段)
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描写
可描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
按一定顺序描写(由远及近、由高到低)
展现校园景色的独特之处
✦ 范文一 ✦
《紫藤花廊的四月》
校园东南角的紫藤花廊,是四月里最动人的诗篇。远望如一片淡紫色的云霞悬浮在青灰廊架上,走近才看清那万千垂落的花穗。晨光透过花隙,在石板路上投下摇曳的光斑,像打碎的琉璃。
微风过处,花瓣如雨飘落。初三的学姐坐在长椅上演算习题,肩头停驻着几朵紫蝶般的落花。两个低年级的女生踮脚轻嗅花串,笑声惊飞了觅食的麻雀。藤蔓深处传来蜜蜂的嗡鸣,与早读的读书声交织成春日的和弦。
我总在课间跑来数新生的花苞,看它们从青绿渐染成梦幻的浅紫。这三十米的花廊,收藏了多少青春的私语,又见证了多少试卷上绽开的梦想。
✦ 赏析亮点 ✦
远近结合:从"远望如云霞"到"看清花穗"的空间转换
多感官描写:视觉(淡紫色云霞)、听觉(蜜蜂嗡鸣)、触觉(花瓣飘落)
人文气息:将自然景观与学生活动巧妙融合
情感升华:结尾由实景转入青春感悟
✦ 范文二 ✦
《雪落钟楼》
校园中心的欧式钟楼,在初雪清晨成了童话里的城堡。哥特式尖顶戴上了松软的雪帽,斑驳的红砖墙被雪线勾勒出几何图案。六点五十分,铜钟震落塔檐积雪,惊起一群觅食的灰雀。
值周生踩着第一行脚印走向教学楼,红围巾在雪幕中格外醒目。物理老师抱着教案匆匆走过,在钟楼拐角留下深深靴印。几个住校生团着雪球嬉笑追逐,雪粉沾湿了睫毛。
我仰头看钟盘,雪花在金色指针间舞蹈。这座走过八十载春秋的钟楼,此刻静默如哲人,雪粒在它皱纹里积蓄着春天的秘语。
✦ 赏析亮点 ✦
拟人传神:"钟楼静默如哲人"赋予建筑生命
时间细节:"六点五十分"增强场景真实感
动态描写:"钟震落积雪"、"雪花在指针间舞蹈"
色彩对比:红围巾、金指针在雪景中的跳色
✦ 范文三 ✦
《暮色操场》
夕阳熔金时分,操场变成温暖的琥珀。塑胶跑道蒸腾着白天的余热,草尖挂着细碎的金芒。篮球撞击地面的声响在暮色中格外清亮,像心跳的鼓点。
田径队还在训练,身影被斜阳拉得细长。穿红色跑鞋的女生掠过弯道,马尾辫划出青春的弧线。看台角落,朗诵社的成员对着晚霞练习台词,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
我躺在中央草坪,看云霞从橘红褪成淡紫。一只迷路的白蝶停在我摊开的历史书上,翅翼轻颤,仿佛在阅读甲午战争的章节。暮色四合时,教学楼的灯火次第亮起,像大地睁开了星眸。
✦ 赏析亮点 ✦
光影魔术:"夕阳熔金"、"草尖金芒"的暖色调描写
动静相宜:动态(奔跑身影)与静态(躺看暮色)结合
意外细节:白蝶停落历史书的诗意瞬间
比喻新颖:"灯火如星眸"的独特想象
✏️ 写作任务二:窗外(500字作文)
将窗户当作"画框"进行描写
选取主要观察视角,辅以多角度描写
调动多种感官使描写生动
给景物定基调并融入情感
✦ 范文一 ✦
《窗外流年》
我的书桌前有扇老窗,窗外是三十年树龄的香樟,枝桠几乎探进窗内。晨光中,新生的嫩叶像浸过碧玉汁液,叶脉间流动着金色光斑。树冠里住着灰喜鹊家族,每日清晨准时召开家庭会议,啾啾喳喳啄醒我的美梦。
梅雨季最是有趣。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成溪,模糊了窗外的世界。香樟叶承不住水珠,倏忽坠下,在积水洼漾开涟漪。放学归来的孩童故意踩水,飞溅的泥点惊得蜗牛缩进壳里。雨后空气漫着青草与泥土的腥甜,混着谁家飘来的红烧肉香。
深秋的窗是幅油画。香樟籽落满窗台,像微型地雷阵。某日竟发现松鼠在枝头囤积冬粮,蓬松尾巴扫落几片橙红老叶。叶子飘到三楼王爷爷的棋盘上,他拈起叶子对着光端详,笑纹里盛满夕阳。
冬夜伏案时,总见对面楼那盏孤灯。灯下身影时而托腮沉思,时而奋笔疾书。我们的目光曾隔着雪幕相遇,彼此点头致意后又埋首书山。这扇窗框住了四季轮回,也装帧着我与世界的静默对话。
✦ 赏析亮点 ✦
核心意象:以香樟树为视觉焦点贯穿四季
嗅觉描写:"青草与泥土的腥甜"唤起通感
人文关怀:王爷爷拈叶细节体现社区温情
画框构思:始终围绕窗口所见,不越"画框"
✦ 范文二 ✦
《雨巷长镜头》
我家窗外是条百年巷弄,青石板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如玉。雨天最妙,瓦檐垂下水帘,在石阶上凿出小小酒窝。穿蓝布衫的阿婆支起雨篷,煤炉上煨着砂锅,白汽混着肉香漫过雕花窗棂。
放学时分,巷子变成流动的伞海。黄帽小学生故意踩水,被撑黑伞的老师轻声呵斥。穿高跟鞋的女子踮脚跳过水洼,裙摆扫过墙角的青苔。外卖骑手的荧光雨衣刺破雨幕,像快进的橘色流星。
最爱深夜雨巷。路灯把水洼染成碎金池塘,麻将牌的碰撞声从某扇木门漏出。流浪猫蹲在古董店招牌下舔舐毛发,橱窗里的青花瓷瓶映着湿漉漉的月光。此刻推开窗,能听见雨滴在瓦当上编曲,时而激越如琵琶轮指,时而轻柔似古琴泛音。
这扇窗是我的时光放映机,胶片里浸着江南梅雨的气息。每帧画面都在诉说:最动人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俯首可见的人间烟火里。
✦ 赏析亮点 ✦
雨景百态:从不同时段展现雨巷特色
听觉盛宴:将雨声比作琵琶与古琴演奏
众生相描写:学生、白领、外卖员等不同人物
气味记忆:食物香气增强场景真实感
✏️ 写作任务三:我爱__季(500字作文)
抓住季节鲜明特点进行描写
可写季节整体或特定景物
将对季节的喜爱融入字里行间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我爱秋季》
如果四季有性格,秋定是位低调的贵族。她不用春的喧哗、夏的炽烈,只静静抖开金红锦缎,将世界装帧成油画。
晨起推窗,清冽空气携着桂香涌入,像含了块薄荷糖。枫树在庭院举行变装舞会,昨日还是绿裙的少女,今晨已披上焰色长袍。银杏是最慷慨的财主,将金币撒满人行道,踩上去沙沙作响,那是秋天特制的信笺。
郊外的稻田翻涌着金浪,收割机驶过处,稻草人露出欣慰的笑。溪水变得清瘦透明,卵石间游弋的小鱼历历可数。山峦褪去单调的绿,绛紫、橙红、赭黄在山脊交汇,像打翻的调色盘。
最爱秋夜。月光如银霜铺地,纺织娘在墙根吟哦。捧一杯热茶倚坐阳台,看流云追月,听落叶叩窗。这季节教人懂得:绚烂终将归于宁静,而凋零本身也是盛典。如此丰盈又如此谦逊的秋啊,你是我灵魂的故乡。
✦ 赏析亮点 ✦
人格化描写:将秋比作"低调的贵族"
空间转换:从庭院到郊外再到山野的视野拓展
哲理升华:"凋零本身也是盛典"的深刻感悟
通感运用:"空气像含薄荷糖"打通嗅觉与味觉
✦ 范文二✦
《盛夏交响诗》
当蝉鸣织成密网笼罩城市,夏天便以君王之姿降临。这个季节的一切都充满戏剧性——云朵在午后膨胀成雪山,转瞬又崩塌成滂沱泪雨。
正午的街道是流动的熔炉。梧桐叶蜷成汤匙,接住烈阳倾倒的金汤。便利店门开合的瞬间,冷气与热浪厮杀出白雾。戴草帽的老伯推着冰棍车,"绿豆棒冰"的吆喝声在热风中融化。
雷雨是盛夏的狂想曲。乌云的铁骑碾过天际,闪电劈开苍穹的封印。雨点砸在柏油路上蒸腾起白烟,顷刻汇成湍急小溪。孩童赤脚奔过水洼,笑声脆亮如银铃。
而我最爱暴风雨后的黄昏。世界像被洗过的水晶,夕照给积云镶上金边。蜻蜓在低空编织航线,栀子花香乘着晚风流浪。阳台上,外婆轻摇蒲扇讲述银河传说,扇底流出的微风里,藏着整个童年的清凉密码。这般浓墨重彩的夏天,教人如何不爱?
夏之魂:炽烈·奔放·✦ 赏析亮点 ✦
动态描写:雷雨场景极具视觉冲击力
情感载体:外婆摇扇场景承载夏日温情
通感妙用:"蝉鸣织成密网"打通听觉与触觉
我爱秋季
我最爱的季节是秋天。它不像春天那样娇嫩,也不像夏天那样热烈,更不像冬天那样冷峻。秋天,是温柔又爽朗的。
走出家门,空气仿佛被水洗过一样清冽透明,深深吸一口,凉丝丝的,舒服极了。天空湛蓝湛蓝的,那么高,那么远,几朵白云慢悠悠地飘着。最有趣的是那一队队南飞的大雁,它们排成整齐的“人”字或“一”字,在蓝天上划出优美的弧线,留下一串串悠长的鸣叫,像是在和北方的朋友告别。
田野里是另一番热闹景象。稻子熟了,金灿灿的一大片,沉甸甸的稻穗弯着腰,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一阵凉爽的秋风吹过,稻田就掀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沙沙作响,送来一阵阵清新的、带着阳光和泥土味道的稻香。玉米地里,玉米棒子饱满地鼓着肚子,叶子也开始泛黄,显得格外精神。果园里更是香气扑鼻,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黄澄澄的梨子压弯了枝条,看着就让人欢喜。
我最喜欢在放学路上,踩着铺满落叶的小道回家。脚下是干枯的树叶,踩上去发出“咔嚓咔嚓”清脆的响声,像一首秋天的歌谣。路边枫树的叶子也变得火红火红,像一团团燃烧的小火焰。捡起一片最红的枫叶,夹在书页里,仿佛就把整个秋天都收藏了起来。
秋天没有春天的百花争艳,也没有夏天的绿树浓荫,但它有自己独特的颜色和味道。它是丰收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它用金黄、火红和湛蓝,描绘出一幅幅最动人的画卷。走在秋天里,连心情都变得像天空一样开阔明朗起来。这样美好、宁静又充满收获喜悦的季节,怎能让人不爱呢?
夏之魂:炽烈·奔放· ✦ 赏析亮点 ✦
细节描写:选择了放学路上踩落叶、捡枫叶夹书页这样初中生容易有共鸣的生活细节。
情感载体:强调了秋天的“丰收”、“成熟”、“开阔明朗”、“美好宁静”,情感基调阳光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