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审题立意的内涵和要求。
2.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重点掌握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3.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4.运用AI作文批改软件对学生进行自动点评和批改,培养学生利用AI开展自主学生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的故事
【设计意图】 AI数字人赵佶导入,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正确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二、理解内涵和要求
1.“审题”和“立意”的概念。 2.明确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三、中考真题 (2024年和2025年中考作文题目展示)
四、篇一如何审题 不同类型的作文当有不同的审题之法,我们要分类来分析。
命题作文
(1)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
比如《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美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2)审题时,还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含义。
比如《生活是一面镜子》这个题目,将“生活”比喻成“镜子”,意味着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生活中让你感触深刻的事情,可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也可以反映生活中的丑恶。总之,要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反思,表达对生活中所蕴含的哲理的体悟。
揭示题目关键词语的含义,揭示关键词之间的明确关系和隐含关系。
如《忘不了那双眼》,从词语结构而言,标题是个动宾短语:宾语“那双眼”已经明确规定了本次作文的写作对象,即刻画的主要人物的主要特征是“眼”,同时要体现“眼”的具体特征,如忧郁、深情、严厉、慈爱等;而动词“忘不了”就是写作的重点,即本次作文的题眼,换言之不仅要交代忘不了的原因,还要抒发忘不了的情感或者给“我”带来的影响。当然,“忘不了那双眼”可以由“我”来讲述,也可以借他人之口来表达,文章只要符合以上三个要素,均可视为题意正确。
实践: 题目:这段记忆温暖了我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考生所在学校名。
审题:题目包含三个要素:这段记忆、温暖、我。
立意:“温暖”,首先指的是我们心灵的一种感觉,一种让我们心里春日艳阳般暖洋洋的感觉,因此,这段记忆中的经历应该是正向的,能够温暖人心的;“这段记忆”,表明这是一段过去的经历,是留存在记忆中的深刻的往事;“我”,限制了叙事的主体,不能是别人,只能是自己。
(二)半命题作文 (1)补题时,所补内容要符合汉语语法习惯;
(2)要积极、健康、向上;(3)要兼顾新颖性。
(三)材料作文 (1)读懂材料,找到关键语句;(2)根据结果反推原因;
(3)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倾向。
五、篇二如何立意(板书)立意都有哪些要求?1.正确、积极 2.鲜明、集中 3.深刻、新颖
六、静观深思(观看主持人大赛视频)
所思所得:主题的深化和升华
人与熊 → 人与自然 → 人与自我、人与世界 如果失去平衡 →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以小见大) (由物及人) (逆向思维) (化虚为实)
七、立意深刻新颖 1、变更角度,辩证思维;2、由物及人,托物言志;3、以小见大,见微知著;4、化虚为实,虚实转换。
八、实战演练 尝试自主进行审题立意,写下自己的想法。
以《成长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审题:本次作文题为《成长路上》,这个题目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我们成长的路上,需要经历很多事情,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作文必须突出的是在“成长路上”的一些体会,紧扣自己的成长经历,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回顾、感悟、反思。体裁上,可以是记叙文、散文或是议论文。
立意: 展示心路历程 写成长感悟
选材自由, 展现亲情 写成长意义
紧扣“成长” 展现师生情 写成长感动
写作时,可以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并借助生动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展示丰盈的情怀。
注:运用AI作文批改软件对学生进行自动点评和批改。
九、课后练习 以《成长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