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词语表达效果题及答案整理

2025-11-21 13:34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5人

一、词语的感情色彩

试题

文中加点词 “ 堪称 ” 可否替换为 “ 可谓 ” ?请从词语的语义、情感色彩和表达效果角度加以分析。( 4 分)

我穿衣下炕,听了听乌力房间的动静,听到一阵均匀的呼噜声 —— 这一晚,他兴致勃勃地向我讲故事,大都是他的亲身经历。对我而言,这些一手资料堪称珍贵。

答案

不能。 1. 语义: “ 堪称 ” 即可以称作、称得上,更强调达到某种高度; “ 可谓 ” 即可以说,语气稍弱。 2. 情感色彩: “ 堪称 ” 多用于褒义, “ 可谓 ” 较为中性。 3. 表达效果: “ 堪称 ” 更能强调资料的珍贵,替换后效果变弱。( 4 分)

解析

要分析词语本身的含义,也要看与语境的适配性。 1. 从语义上看: “ 堪称 ” 表示可以称作,称得上,强调达到某种标准或高度; “ 可谓 ” 意思是可以说,语气稍弱,替换后强调力度降低。 2. 从词语情感色彩上看: “ 堪称 ” 多用于褒义,表达对事物的高度赞扬; “ 可谓 ” 较为中性。 3. 从整体表达效果上看: “ 堪称 ” 能更有力地强调这些一手资料的珍贵,替换后情感和强调力度都会降低。

二、外来词翻译

试题

[2025 四川南充 4 月模拟 ] 一般我们会把 “kill time” 翻译为 “ 消磨时间 ” ,文中加点处却直译为 “ 杀时间 ” ,结合文本分析这样翻译的原因。( 4 分)

低快乐高伤害,短视频已成 “ 杀时间 ” 利器。短视频猛烈吞噬我们的时间,让人忽视自己责任和义务;也容易让人陷入 “ 信息茧房 ” ,逐渐失去对丰富世界的感知。

答案

1. “ 杀时间 ” 比 “ 消磨时间 ” 更直接也更犀利,说明沉迷于短视频是对时间的消耗与浪费。 2. “ 杀时间 ” 与 “ 利器 ” 搭配更巧妙,表达出对人们沉迷短视频的谴责与批判。 3. “ 杀时间 ” 具有陌生化效果,比 “ 消磨时间 ” 用词更新奇有趣,能激发读者兴趣。( 4 分)

解析

分析翻译为什么不同,就是要从表现力上、语境适配性上,看哪个词语最合适。 1. 拆解原句中的词语。比较效果的异同就要先看两个词语差异的部分。 “ 杀时间 ” 用一 “ 杀 ” 字,直接犀利,暗含 “ 时间 ” 被 “ 杀害 ” 的恐怖感,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沉迷短视频对时间的严重损耗,强调了这种行为的负面性和危害程度。而 “ 消磨时间 ” 平时多用于休闲娱乐,只表示打发时间的意思。 2. 在整体语境中对比。 “ 杀 ” 字本身带有一种暴力的意味,与 “ 利器 ” 搭配,形象地将短视频比作伤害时间的工具,从而传达出作者对沉迷短视频这一现象的批判态度。 3. 立足阅读效果分析。在日常表达中, “ 消磨时间 ” 较为常见,而 “ 杀时间 ” 这种直译的表述相对陌生,打破了读者的语言习惯,富有新鲜感,使文章语言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成语表达效果

试题

[2025 广东部分学校 5 月联考 ] 文中有三个加点成语 “ 威风凛凛 ”“ 惊慌失措 ”“ 鬼使神差 ” ,请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3 分)

他激动地喃喃着, “ 嘿,黄河,黄河 ” 。他看见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

这个记忆他珍存了十几年。他一直牢牢记着,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目瞪口呆、惊慌失措地站在山顶,面对着那伟大的、劈开了大陆、分开了黄土世界和岩石世界的浩莽大河的时刻。他现在明白了:就是这个记忆鬼使神差地使他又来到这里,使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学的王国。

答案

2. “ 威风凛凛 ” 采取拟人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大河波澜壮阔、奔腾不息的气势。 2. “ 惊慌失措 ” 展现了 “ 他 ” 看到黄河时被黄河的气势震撼的神态,生动形象。 3. “ 鬼使神差 ” 指 “ 他 ” 为黄河的气势所吸引,步入地理学的王国,侧面表现了黄河的魅力。( 3 分)

解析

3. “ 威风凛凛 ” 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此处将大河人格化,赋予其 “ 巡视 ” 的动作,通过拟人手法,生动展现出大河波澜壮阔、威严庄重的气势,凸显黄河雄浑的力量。 2. “ 惊慌失措 ” 形容因惊慌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准确地刻画了 “ 他 ” 目睹黄河时,被其磅礴气势瞬间震撼、怔忡慌乱的神态,强化了黄河给人带来的强烈冲击感。 3. “ 鬼使神差 ” 指好像鬼神暗中差使一样,形容意外地发生某种巧合的事或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 “ 他 ” 被大河吸引,过往的记忆促使他回到这里,投身地理学研究,侧面烘托出黄河魅力之深远。

四、动词表达效果

试题

[2025 福建漳州 3 月第三次质量检测 ] 文中 “ 下窥 ”“ 静定 ” 两加点词语的使用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请任选其中一个动词,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6 分)

世间的事物,数量大了便生出美来。山坡前几千只绵羊,挨成一片的雪绒,是美;一天的繁星,千万双闪亮的神眼,从无极的蓝空中下窥大地,是美;泰山顶上的云海,巨万的云峰在晨光里静定着,是美 …… 数大便是美,数大了,似乎按照着一种自然律,自然地会有一种特殊的排列,一种特殊的节奏,唤起我们审美的本能,激发我们审美的情绪。

答案

示例一: 1. “ 下窥 ” 一词,赋予了繁星以人的动作和情态; 2. 使整个星空景象显得更加深邃和广阔; 3. 凸显了 “ 数大之美 ” 所蕴含的无限可能和深邃内涵。( 6 分)

示例二: 1. “ 静定 ” 一词,表达出泰山顶上云峰在晨光中的静谧与安定; 2. 让读者感受到云海的壮阔与云峰的威严,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宁静与和谐之感; 3. 这种静谧而壮美的景象,正是 “ 数大之美 ” 所追求的极致境界。( 6 分)

解析

题干已经指出两者都是 “ 动词 ” ,可以从动词的表达效果来分析,如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动态感等;如果主体是物,则有拟人的表达效果。示例一: 1. “ 下窥 ” 即向下窥探,将繁星赋予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 “ 下窥 ” 有居高临下之感, “ 窥 ” 有暗中察看的意思,更加突出了星空的广袤、辽远、神秘,给人以空间上的纵深感; 3. “ 从无极的蓝空中下窥大地 ” 是对上文 “ 数量大了便生出美来 ” 的具体阐释,表现出 “ 数大之美 ” 蕴含的无限可能以及深邃的内容和情感。示例二: 1. “ 静定 ” 拆开理解是平静安定,其主语为 “ 巨万的云峰 ” , “ 静定 ” 这一谓语突出了云峰在晨光中的静止状态,突出其平静与安定; 2. 云峰本是巍峨的,这里用 “ 静定 ” 来修饰,与前文的云海一道,可以给人带来宁静和谐之感; 3. “ 静定 ” 的 “ 巨万的云峰 ” ,是对上文 “ 数量大了便生出美来 ” 的具体阐释,通过对泰山诸峰的描写,更能表现出 “ 数大之美 ” 的极致境界。

五、熟语表达效果

试题

[2025 河南南阳 4 月阶段测试 ] 下面的科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 “ 躲猫猫 ”“ 犄角旮旯 ”“ 两眼一抹黑 ” 等熟语,请简要分析使用这些熟语的表达效果。( 6 分)

超市和家里都有过这样的场景:有人手拿包装食品,不厌其烦地翻看,看什么呢?看生产日期、保质期。这两个 “ 日期 ” ,总是给人 “ 躲猫猫 ” 的感觉。有的标注在 “ 犄角旮旯 ” 里,翻山越岭才能找到;有的即使老人戴上老花镜,还是落个 “ 两眼一抹黑 ”…… 凡此种种,不仅给消费者造成不便和困惑,甚至带来食品安全的隐患。

答案

4. 这三个熟语都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2. 贴近生活,形象生动地凸显了人们因找不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产生的困扰。 3. 同时增强了科普文的通俗性,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6 分)

解析

5. 三个熟语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口语,读者读之亲切自然。 2.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经常 “ 躲猫猫 ” ,有的标注在 “ 犄角旮旯 ” ,让人看得 “ 两眼一抹黑 ” ,三个熟语形象生动地凸显了人们找保质期标签的麻烦和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困扰。 3. 文段是关于食品 “ 生产日期 ” 和 “ 保质期 ” 的科普,这些词语的运用让科普文不再深奥,而是变得通俗易懂,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并接受。阅读题干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六、融合成语考查词语含义

试题

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国古代的桥梁都讲究因地制宜,如黄河两岸,物资运输多依赖骡马大车,手推板车,故平坦宽阔的石梁桥最适合;江南水乡,运输以舟船为主,因此遍布凸起的石拱桥。同时,北方和南方的山区,桥墩厚实稳重,称为 “ 厚墩 ” ,以防山洪冲毁桥梁;江南水乡则不同,桥墩纤细轻盈,称为 “ 薄墩 ” ,以利桥下通航。

A. 加点的 “ 如 ” 与 “ 如椽巨笔 ” 中的 “ 如 ” 意义和用法不同。

B. 加点的 “ 故 ” 与 “ 持之有故 ” 中的 “ 故 ” 意义和用法不同。

C. 加点的 “ 则 ” 与 “ 以身作则 ” 中的 “ 则 ” 意义和用法相同。

D. 加点的 “ 以 ” 与 “ 不以为然 ” 中的 “ 以 ” 意义和用法不同。

答案

C ( A 项,正确。表举例,例如 / 表比喻,如同。 B 项,正确。所以,因此 / 缘故,原因。 C 项,错误。表对比,却 / 名词,规范。 D 项,正确。表目的,来 / 与 “ 为 ” 连用,认为。)

七、仿写句子

试题

请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基本一致,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语意同义异形词语辨析完整,表达流畅。( 5 分)

我国古代的桥梁都讲究因地制宜 …… 从美学欣赏的角度去看,我国桥梁的艺术风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型千姿百态,各种造型都体现出不同的审美趣味。你看那一座座桥梁,有的形如长虹,有的状如弯月,有的凌空欲飞,久久陪伴着河流。二是桥梁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人工建筑与自然风光融合,两者相得益彰,这正是中国艺术的特点所在。

答案

示例一:你看那一阵阵春雨,有的像牛毛,有的像花针,有的像细丝,细心地呵护着庄稼生长。( 5 分)

示例二:你看那一株株菊花,有的犹如一把撑开的伞,有的就像一扇艳丽的凤尾,有的好似一盏精致的灯笼,端庄地伫立在田野。( 5 分)

解析

观察原句,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用了排比修辞, “ 形如长虹 ”“ 状如弯月 ” 用了比喻修辞, “ 久久陪伴着河流 ” 用了拟人修辞。题干中已经指出需要使用 “ 比喻、拟人手法 ” ,仿写时,选准一个事物,仿照原句拟写即可。

八、病句修改

试题

[2025 湖南常德 5 月三模 ]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 分)

1) 乘着全国两会的东风, 2)“ 体重管理 ” 一夜之间成为时下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 3) 这个热度,不仅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喊你减肥 ” 的亲民性, 4) 更为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同与追求。 5) 我们有信心期待 “ 体重管理 ” 成为一场全民健康行动。

答案

2)“ 体重管理 ” 一夜之间成为时下颇受关注的话题(或: “ 体重管理 ” 一夜之间成为时下的焦点话题)。 4) 更缘于(更来自、更源于)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同与追求。( 4 分)

解析

句 2 )语意重复。 “ 焦点 ” 本身已经含有 “ 颇受关注 ” 的意思,两者连用,导致重复,可删去其一。句 4 )不合逻辑。 “ 为了 ……” 表目的,而前文 “ 这个热度,不仅来自 ……” 是在说明原因, “ 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同与追求 ” 也属于原因,而非目的,故应把 “ 为了 ” 改为 “ 缘于(来自、源于) ” 。

九、词语变换的表达效果 / 同义异形词辨析

试题

文中加点的词语表达的其实是一个意思,为何使用了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4 分)

“ 体重管理 ” 将激活行业发展的一池春水,引导居民向健康迈进。无论是科学减重,还是健康饮食,都离不开专业指导:在体重管理门诊,肥胖症患者领到量身定制的食养方案;和家庭医生见面,居民们畅聊如何合理膳食、科学瘦身;公园里尽是锻炼的身影,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旁指导 …… 在一些地方,这些美好期待已经化为可感可知的幸福生活日常。

答案

6. “ 减肥 ” 口语化,亲切提醒人们要减轻体重; “ 减重 ” 与 “ 科学 ” 搭配,用词专业; “ 瘦身 ” 寄寓了对减重结果的美好期待,生动形象。 2. 不同的表达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语境,能够更准确地传达信息。( 4 分)

解析

题干指出三个词语是同一个意思,分析时就要立足词语本身的特征,以及与前后文的搭配。(分说)同时,还要关注这样使用可以实现什么效果。(总述) 1. “ 减肥 ” 非常口语化,用在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喊你减肥 ’” 这样的号召中,能够拉近政府机构与民众的距离,亲切自然,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 2. “ 减重 ” 相对比较正式、专业, “ 科学 ” 与 “ 减重 ” 相搭配时,体现了一种严谨性和专业性,人们意识到减轻体重是一个需要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来指导的过程。 3. “ 瘦身 ” 一词带有一定的形象性和情感色彩,它不仅仅是指减轻体重,还蕴含着对身体变得更加苗条、美观的美好期待。使用 “ 瘦身 ” 这个词,能够使整个表达更加生动,更能激发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文章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和情境,选择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近的意思,这样可以使语言更加丰富多样,避免重复单调;同时也能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增强表达效果。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