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小草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
上面的歌谣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联系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 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优秀作文1:
细雨唤我拔节声
河北一考生
一位少年整衣敛容,前往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他不会预料到你将成为他最特殊而难忘的回忆;一位少年庄严肃穆,守护在你身旁,他没有意识到你将塑造他的精神与思想。这少年,是我;而你,是那傲然屹立的唐山抗震纪念碑。
那日,天空低垂,阴云饱含着水汽,仿佛酝酿着一场无声的洗礼。我手持队旗,登台,站定, 转身,执旗,一气呵成。身旁是你,前是人头攒动的购物中心。我不敢左顾右盼,老师殷切的叮嘱在脑海里反复浮现:“站岗要站直站正,展现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前, 你们代表的是新时代唐山青少年的形象。”
狂风骤起,一旁的树叶哗啦啦地掉落,仿佛奏响了生命的悲歌。站岗的新鲜感眼看就要被大风吹得无影无踪,好想坐下休息一会儿,好想抬手整理一下着装.....可我知道,绝对不能!
风势渐歇,细密的雨丝悄然飘落,轻柔地拂过脸颊,带来丝丝清凉,洗去空气中的尘埃,也浸润着我略显焦躁的心田,无声地安抚着我的心灵。渐渐地,我心中的煎熬化成一份自豪与坚定。双手越是潮湿打滑,手中的旗杆握得越紧,凝望远方的眼神也愈加坚定。
风起云涌,你的身影依旧挺拔。你身上那一块块浮雕彰显着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讲述着城市毁灭与崛起的故事,诉说着人民坚强而伟大的力量。我不禁想起《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如今站在这里的我,不正是肩负着今日责任的中国少年吗?49年前,砖石碎砾上,我们的前辈不畏困难,将唐山塑造成了一个“没有眼泪的城市”;49 年后,唐山抗震纪念碑下,队旗猎猎作响,新时代的唐山青年书写新的辉煌。在这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坚持之感悄然萌发,一种源于历史与精神的感动在体内汹涌澎湃,我不由得挺直了脊背.....
为你站岗只有数小,但这场不期而遇的细雨,却如同精神的甘霖,滋养着我,让我收获了坚持,明白了责任,懂得了担当。 我成为了一颗被细雨唤醒的种子,在你的注视下,懂得何为真正的成长,遇见了那个正在拔节成长的自己!
总评:
本文以唐山抗震纪念碑前的站岗经历为核心,巧妙将歌谣中的“雨”与精神成长关联。选材独特且具地域文化内涵,通过风雨中握旗、凝望纪念碑浮雕等细节,自然融入抗震精神与少年责任,情感真挚且有深度。结构清晰,从最初的新鲜感、焦躁,到雨水中的坚定,再到对成长意义的感悟,层层递进。语言生动,如“队旗猎猎作响”“精神的甘霖”等表述,既贴合场景又富有感染力,完美契合“联系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展现出新时代少年对责任与担当的深刻理解。
优秀作文2:
微雨众卉新
河北一考生
我的书桌上有一张已略微褪色的卡片,上面以娟秀的字体写着这样一句话——“没有一场雨会被浪费,只要土地仍怀有生长的渴望。”
她是我们的“班妈”,但我们都叫她“璐姐”,她总把我们叫作直"小豆丁”——“小胖豆丁”“小瘦豆丁”“漂亮豆丁”“活泼豆丁” “文静豆丁”……她口头禅是:豆芽菜还粗细长短各不同呢,我这些小豆丁也是。
我是她口中的“文静豆丁”, 但我知道自己其实是个“自卑豆丁”。我成绩不优秀,才艺不亮眼,体育不突出,所以总是静静地待在座位上。其实我无比羡慕那些随时都能露一手的同学, 羨慕他们身上总有光。
那是一个春雨天,我站在窗前看雨,她悄然来到我身边:“你看,树在发芽,草在冒头,花在开放,春雨滋润万物,可它没有强求树呀草呀按同一个模式成长吧?就算都是草,也有先出后出的吧?”我望着她,轻轻地点了点头,我觉得自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往后的日子,我依然那样安静。某天课上,她突然问了一个问题:冬天的树叶是不是很凄凉或者悲凉?同学们齐声说“是”, 我突然想到了《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迅速站起来,一字不差地背了一遍,然后说:“树叶好比人,如果年轻时贪玩,到老时事无成,冬天风吹来,就特别凄凉了;如果年少努力,年老了成就非凡,就不会凄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那时的我真的有无限感慨。后来,我将此事写入日记交上去, 她发回时夹了一张卡片:“没有一场雨会被浪费,只要土地仍怀有生长的渴望。”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春雨滋润万物,却并不苛求它们以同一个模式、节奏成长; 只要我们始终怀有生长的渴望每一天都更新自己,就不会辜负春雨,不会辜负人间的那些爱、 关心、爱护、支持……
总评:
文章以“雨滋养万物,万物各有成长”为立意,从书桌上的卡片切入,讲述“自卑豆丁”在老师引导下成长的故事,贴近学生生活,极易引发共鸣。将老师的教诲比作“春雨”,把自身的转变比作“众卉”的新生,紧扣歌谣意象且构思精巧。细节描写细腻,如老师对“小豆丁”的称呼、春雨天的对话、课堂上的发言等,让人物形象鲜活,情感真实可感。结尾引用诗句升华主题,点明“接纳不同成长节奏,心怀渴望便不辜负爱与时光”的感悟,既呼应开头卡片内容,又深化了“成长”的内涵,符合“内容积极、文体不限”的要求,是一篇充满温度与力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