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共60分)
26.请以“把___写成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不少于600字; (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把乡愁写成歌
维吾尔自治区一考生
夜色如墨,薄雾悄悄升起,星河仿佛也蒙上了轻纱,褪去几分璀璨。唯有一颗星在我心中固执地亮着,那是故乡的印记,一首永不消逝的歌谣。
故乡人最钟情的,便是种植那神奇的“魔瓜”。每年初春,乡亲们便开始忙碌。松土、埋瓜秧、浇水,样样都精心细致。挑选瓜秧时,乡亲们总要仔细端详,轻轻掂量,甚至小心地掐一掐秧苗,据说这般用心挑选,将来长出的瓜才饱含魔力。浇水的学问更大,时辰不能太迟,也不能太早,水量更要恰到好处,否则结出的瓜便寡淡无味,失了那珍贵的灵气。
爷爷正是此中行家。每当种瓜时节,他必定扛着耙子早早出门, 直至暮色四合才带着一身泥土的气息归来。我总像小尾巴似的跟在后面,嚷着要帮忙。他弯腰侍弄瓜苗时,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滴进黝黑的泥土里。他粗糙的手抚过瓜秧,不时对我念叨:“这人呐,和种子一个道理,得精心照看,更要经得住风雨,才能盼到好收成,结出甜美的果。”那朴素的言语,伴着泥土的气息,也像一粒粒种子,深深埋进了我的心田。
瓜熟蒂落的季节终于到了,田垄间弥漫着醉人的甜香。乡邻们纷纷摘下自家最得意的魔瓜,聚在一起分享。当刀锋从中切开饱满的瓜果,清亮的汁水瞬间奔涌而出,空气中那独特的芬芳随风飘荡, 悠悠漫过村庄深处,也悄然融入了记忆的长河,激起层层温暖的涟漪。
后来我们全家搬离到另一个城市。我常常从超市回魔瓜来尝,却只觉得寡淡如水,全无记忆中那股奇妙的魔力。直到某天,亲戚故乡捎来新摘的瓜,只一口,那久违的、香醇甘洌的汁液便盈满齿颊,这正是我魂牵梦萦的滋味!
瓜果年年生长,可那独一无二的魔瓜,却只在故乡的土地上凝结着爱与祝福交织的时光。故乡土地上空的繁星不会黯淡,它们已被岁月郑重地珍藏于记忆的深海。我知道,自己将永远是这片记忆的守望者。那萦绕在心底的甜蜜,正是生命赐予我最坚韧的根系,它深扎于血脉之中,让我在漫长旅途上永远认得归途的方向,把这份沉甸甸的乡愁,写成心底一首永远吟唱的歌。
总评 :
本文以“把乡愁写成歌”为题,紧扣“乡愁”核心,借“魔瓜”这一具体意象串联起故乡记忆与异乡感触,情感真挚且构思精巧,是一篇符合要求的佳作。
从内容与结构来看,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开篇以“夜色星河”的诗意场景切入,用“故乡的星”引出乡愁主题;中间部分详细描摹故乡种瓜、品瓜的细节,通过爷爷侍弄瓜苗的动作、朴素的话语,以及乡邻分享瓜果的温馨画面,让故乡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结尾以异乡尝瓜的寡淡与故乡瓜的香甜对比,点明“魔瓜”承载的爱与乡愁,呼应开篇“永不消逝的歌谣”,结构完整且情感升华自然。
从表达与语言来看,文章文笔细腻生动,善用细节刻画与感官描写。“汗水滴进泥土”“汁水奔涌而出”等细节,让种瓜、吃瓜的场景跃然纸上;对“魔瓜”香气、味道的描写,调动嗅觉与味觉,将抽象的乡愁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体验,语言兼具诗意与生活气息,避免了空洞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