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
要求:
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1)天空,空间的空,天什么都能装得下;天空,空闲的空,天天忙碌,总要抽点空余时间静心思索;天空,空洞的空,空天终究不、如大地实在……
关于“天空”,也许还有别的解读。这些解读总有一种会触动你。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见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毕业在即,你们班将举办“心怀热爱,奔赴未来”主题演讲会以激发同学们面对未来的勇气。你被推荐为演讲者,请写一篇演讲稿。
题目:心怀热爱,奔赴未来
优秀作文:
心怀热爱,奔赴未来
重庆一考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心怀热爱,奔赴未来”。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成功的道路上总需要不可或缺的信念。心怀热爱者,携青衿之志奔赴未来,终能抵达成功之境。
心怀爱者,当敢于追梦。“志之所趋, 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2023年,已毕业两年的陈如月做出惊人选择:放弃光鲜的金融行业,重新备战高考。她说:“白衣天使成为逆行者,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感让我热血沸腾。”经过反复思考,她放弃了金融学转而追寻更感兴趣的临床医学专业。不少网友赞扬陈如月敢于追梦,勇气可嘉,自然也有人对名校毕业生回炉重造难以理解。可人生从不是预设的轨道,而是热爱指引的旷野。 人生不必自我设限,面对风险与挑战,我们要打破“应该如此”的枷锁,踔厉奋发破局限, 敢于奔赴心之所向。
心怀热爱者,当矢志不渝。“老骥伏枥犹可畏,壮志未泯仍英雄。”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61岁的倪夏莲第六次登上奥运舞台。那份对乒乓球的热爱矢志不渝,一直支撑着她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因为热爱,她能打破年龄的限制;因为热爱,她能坦然面对成败。 她用银白的发丝与跳动的乒乓球对话,让年龄成为勋章。这种对热爱的坚守,让我们明白: 岁月可以催白须发,却永远无法浇灭心中燃烧的炬火。
心怀热爱者,当自强不息。“人生得丧何须计?一任浮云过眼来。”樊锦诗从北大毕业后,毅然奔赴敦煌。住土屋、喝咸水从未让她却步,她数十年如一日地投身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惧艰辛的她走遍大大小小735 个洞窟,推动建设“数字敦煌”工程,让千年艺术以数字化形式永存。这份与时光较劲的痴,这份向荒漠要文明的勇,正是热爱催生出的筋骨,是自强刻进血脉的年轮。
热爱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口号,而是藏在生活褶皱里的微光:是清晨揉面时面粉飞扬如细雪,是午后修枝时剪刀轻吟着春风,是深夜伏案时笔尖与纸页的私语。你看那雨幕中穿梭的外卖骑手,车辙划出光的弧线;屏幕前敲代码的程序员,指尖跃动着诗的平仄; 苗圃里的老园丁,皱纹里生长着四季的轮--这团热爱的火焰,正将平凡的日子煨出人间烟火气。
站在时代的路口,吾辈青年当以热爱为炬,让理想照进现实,勇敢奔赴璀璨未来!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总评
1. 立意与结构:文章紧扣“毕业季激发未来勇气”的场景需求,以“心怀热爱”为核心,构建“敢于追梦—矢志不渝—自强不息”的三段式论证框架,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打破局限的青年,到突破年龄的老者,再到坚守荒漠的学者,覆盖不同群体与人生阶段,全面诠释“热爱”对奔赴未来的支撑作用,最后回归平凡生活的热爱微光,让立意既有高度又接“地气”,完美契合演讲“激励同学”的核心目标。
2. 素材与论证:素材选取兼具时代性、典型性与感染力。陈如月弃金融追医学、倪夏莲61岁征战奥运、樊锦诗守护敦煌,三个案例分别对应“追梦”“坚守”“自强”三个分论点,精准支撑观点;同时融入外卖骑手、程序员、园丁等平凡人案例,让“热爱”从精英叙事延伸至大众生活,避免论证空洞。论证中引用“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等名言,结合案例分析,兼具文学性与说服力,符合演讲稿“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要求。
3. 语言与情感:语言风格适配演讲场景,开篇“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气势充沛,吸引听众注意力;行文中善用比喻(“热爱是心中燃烧的炬火”“岁月是勋章”)、排比(不同平凡人热爱场景的铺陈),增强语言节奏感与感染力。情感真挚且层层递进,从对案例人物的崇敬,到对平凡热爱的共情,再到对同龄人的号召,最终落脚于“吾辈青年以热爱赴未来”,情感落点精准,能有效激发毕业季学生的共鸣与勇气。
4. 格式与适配性:严格遵循演讲稿格式,开篇有称呼、题目,结尾有致谢,符合“班级演讲会”的场景设定;内容上紧扣“毕业在即”的时间节点,既提供“如何面对未来”的方向(以热爱为支撑),又避免空泛说教,用具体案例与生活场景让听众可感、可学,完美满足“激发面对未来勇气”的写作要求,是一篇针对性强、感染力足的优秀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