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中考材料作文“美”写作指导

2025-08-11 14:21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人

2025年陕西省中考材料作文“美”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外出,打声招呼;归来,报个平安。田垄间,与父母一起劳作挥汗;厨房里,为家人备好一顿晚餐。(列举不同场景,为考生提供不同的选材方向)遇亲以礼,待友以诚;温良谦恭,和睦邻里。(“礼”“诚”“温良谦恭”“和睦”,其实是“15岁的你”所具有的品质,这是“美”的具化)Welcome to China. Can I help you? 为外国游客送上热情的问候。走出国门(扩大场景范围,拓宽考生思路),自信、包容、理性(继续深化“你”的形象)的你,就是一张行走的中国名片。15 岁,这样的你,其实很美(总结句,直指文章主旨)!
从校园之外的生活(内容在范围上的限定)中,收集自己“美”的证据(“证据”内涵很广,暗示文章可叙述可抒情),写一篇文章。它将是你初中生活最漂亮的书签,也将成为你高中生活崭新的扉页。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 600 字。

名师解透题目

第一步:考情分析

2025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让人不觉称赞,文题并不难,但足以体现出题人的慧心。文题考察“双减”背景下,考生在“立德树人”方面所取得成效,强化“走出校园”的写作背景,引导考生走向生活,甚至可以走出国门,“‘美’的证据”其实是“美育”的成果展示,引导考生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第二步:审清材料

材料内容有三:一是选材组材的角度。包括家庭中的温情,如主动帮助大人劳动,对家人有礼有节;交往中的美德,如“遇亲”“待友”“邻里”;走出国门的自信,如热情的问候等。二是叙事抒情主体。15岁的“你”,行走的中国名片,所具有的品质是“礼”“诚”“温良谦恭”“自信”“包容”“理性”等。三是环境背景设定,校园之外。

第三步:写作指导

首先创设故事背景和主体,故事背景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可以写回老家帮助祖辈进行农业生产,节假日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午餐,成为过年前大扫除的主力军等等。其次,构思好故事主体,然后再想想要彰显自己什么样的品质,如勤劳能干、感恩、珍惜粮食等等,在文章中加入相关的细节突显这些品质。最后,点题升华主旨,作文的立意可以上升到少年成长、挚爱亲情、文化传承等层面。

立意构思建模

立意1 暑假去乡下爷爷家体验劳动(记叙文)

构思 1

开篇点题(第1段):暑假,暂时告别城市喧嚣,去乡下体验生活(建议60字)

交代背景(第2段):描绘乡下风光、邻里温情、农人辛勤劳作的画面(建议80字)

重点叙事(第3~4段):我帮助爷爷夏收、去集市卖菜等事件(建议400字)

获得启示(第5段):总结我这段生活经历所展示出的“美”(建议100字)

结尾抒怀(第6段):升华主旨,侧重抒发我的所获(建议50字)

立意2 去苏州学习苏绣,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记叙文)

构思2

开篇点题(第1段):最喜欢刺绣,有机会去苏州学习苏绣。(建议90字)

主体叙事(第2~6段):去参观苏绣博物馆,感受苏绣的历史发展(建议500字)

向绣娘学习苏绣,体会苏绣线条美、色彩美(建议150字)

翻阅有关苏绣的书,对苏绣有更深刻的认识(建议250字)

给外国人介绍苏绣,我内心有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建议100字)

结尾再点题(第7段):这次学习苏绣的经历,让我感受美,传递美,体现出少年成长和文化传承的主旨。(建议120字)

立意3 “美”蕴含在细微中、平凡处(议论文)

构思3

开篇提出观点(第1~2段):“美”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蕴含在细微中平凡处(建议150字)

主体论证观点(第3~4段):结合自身谈“百善孝为先”“远亲不如近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素材支撑分别为:家庭中主动承担家务、帮助独居邻居、教外国小朋友包饺子等(建议400字)

结尾重申观点(第5段):“美”推动社会进步,彰显文化魅力,呼吁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嘉言善行,让“美”照亮更多的角落。(建议100字)

高分范文精批

守护约定,敬畏生命,让自我成长的光芒在细微处绽放。

约定

朋友要去外地上学,我去送别她。看着厅里大大小小的行李包裹,聊了一些或开心或伤感的往事,不舍之情充盈着彼此的内心。临了,她把几盆多肉托付给我,让我帮忙照管。我从未养过多肉,便面露难色,朋友安慰我说:“多肉植物喜阳不喜水,其实很好打理。我周围也没有同学好友,你就帮我养着呗。”我一听只能应允。一定要把这几盆多肉养好,我暗暗与自己做了一个约定。(开篇直入主题,将照料多肉的约定作为故事核心,为后文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回到家后,我将多肉放在父亲房间的阳台上,静静地打量着它。它不是很高,叶子绿里透红,晶莹剔透,感觉吹弹可破。那份精致静美的小景,流连在我的眼角眉梢,也生长在我的心里。(细腻描写多肉的外观,生动展现其精致之美,体现“我”初见多肉时的喜爱,为后文多肉枯萎“我”的焦急作铺垫。)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它的叶子就从红润翠绿变得如同缩水的毛巾,颜色也只剩下黄绿色,整个植株干巴巴,软趴趴的,像打了败仗的士兵。它萎靡不振,我唉声叹气,想起了朋友的信任,想起了我对我自己的那份约定。不行,我一定要拯救它们。(转折自然,用比喻手法将枯萎的多肉比作“打了败仗的士兵”,形象写出植物的萎靡状态。此处强调约定与信任,凸显“我”守护承诺的决心。)

我开始给它两周一次地浇水,并每天观察它,情况并不见好转。看着和多肉如出一辙的我,一人一花,一个萎靡不振,一个垂头丧气,父亲不禁笑了起来,安慰我说:“没关系,谁还没个第一次了,可以试着上网查查养多肉小秘诀。”听完父亲的话,我重燃希望,向着电脑奔去。(详细叙述养护过程的挫折,以及父亲的引导,情节真实接地气。父亲的话语推动故事发展,引出下文“我”主动探索养护知识的情节。)

从网上的植物养殖手册中,我了解到了,原来多肉喜阳,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于是我费了好大力气将它们移栽到一个大一些的花盆里,每天都照料它。晴好天气,我把它放回父亲的窗台上,每天沐浴着阳光的温暖。我还买来养多肉的培养土,铺在沙土上,给它增加营养。渐渐地,叶子又绿了起来,饱满了起来,恢复了生机。在不到一个月的努力下,我将一个濒死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救了回来。(具体描写养护方法与多肉恢复生机的过程,与前文枯萎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直观展示拯救生命的成果。)

几天前,我为这盆多肉拍了一些照片,发给了那位同学,她回复我:“你养得真好啊,你是怎么做到的?”我笑了笑说:“天机不可泄露。”(加入我与朋友联系的情节,侧面烘托“我” 成功养护多肉的自豪,同时体现友情在约定中的延续,深化主题。)

其实养花并不难,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意,用心感悟生命的衰微与蓬勃,我们便会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万物有灵且美,哪怕是一棵小小的多肉,尊重它,爱它,内心便多了一份柔软;拯救它,呵护它,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便也郁郁葱葱,莹然在心底……(结尾总结感悟,升华主题,从养护多肉延伸到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得分点评析】

主题升华,贴近生活。结尾将登山感悟与学习进行类比,把“陡峭崖壁”比作“难题”,“夜色”比作“疲惫”,以“青春之美在广阔天地绽放”收束,既紧扣 “走出去”的经历,又延伸到成长哲理,实现了从个人体验到普世感悟的升华。

语言自然,感染力强。全文没有刻意堆砌辞藻,而是运用大量贴近中学生日常生活的词汇,让读者产生强烈代入感,仿佛亲历养护多肉的过程。小作者不刻意渲染情绪,而是将离别时的不舍、多肉枯萎时的焦急、成功养护后的自豪,通过质朴的叙述娓娓道来。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