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考作文题: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40分)
题目一: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会提问题往往比找到答案更重要。一个好问题能启发我们思考,帮助我们突破思维的瓶颈、拨开心灵的迷雾……
请以“这是一个好问题”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题目二:值得_________的时刻
要求:
(1)若选题目二,应将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一、题目解读
(一)题目一:“这是一个好问题”
1. 命题意图
人工智能能轻松给出答案,但出题老师想告诉我们:提出 “好问题” 比拿答案更重要。就像寻宝时,找到藏宝图(好问题)比直接得宝藏(答案)更能锻炼能力。这个题目要我们写一个曾让人眼前一亮的问题,讲讲它怎么出现的,以及带来的改变 —— 比如想通了困惑,或给生活添了惊喜。
1. 关键词句解读
◎“好问题”: 不是日常闲聊(比如 “今天吃什么”),得像小石子投进湖面,在心里漾起涟漪。比如 “树叶离树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带生命思考),或 “我学习只为分数吗”(与内心对话)。
◎“这是一个”: 说明不用写一堆,选一个最有感觉的即可。重点不是问题多华丽,而是它像灯照亮思路,或像钥匙打开困惑。
(二)题目二:“值得_________的时刻”
1. 命题意图
生活像电影,闪过无数瞬间,总有几个画面刻在心里。出题老师要我们挑一个,在横线上填上感受(给它贴 “标签”)。这个题目让我们学会在平凡中找闪光点,明白不起眼的时刻藏着感动、成长或温暖,值得铭记。
2. 关键词句解读
◎“时刻”像拍照按快门的一秒,短而具体:可能是妈妈递牛奶的指尖温度,可能是第一次独自回家开门的瞬间,可能是看国旗升起的胸口悸动。它不是一整天的经历,是定格的画面。
◎横线上的词给 “时刻” 定性:填 “骄傲”,必是努力换来的成就;填 “感动”,定有温暖人情;填 “反思”,藏着小教训。无论填什么,都要讲清这个时刻配得上这个词的原因,像给朋友介绍宝贝时说清它的特别。
※审题要特别注意
1. 题目一:避开这些错
◎别问太玄的,比如 “AI 会消灭人类吗?”(像编科幻故事,不真实)。
◎要问生活里的小事,比如:看到清洁工总把落叶扫成小堆,问 “为啥不直接装袋呀?”(答:“给小鸟留口吃的”→ 看出温柔)
◎发现奶奶总把药盒剪碎,问 “这是为啥呀?”(答:“怕别人捡到乱用”→ 懂了细心)
2. 题目二:别用这些词
◎别填 “值得纪念”“值得记住”(太普通,像套话)。
◎要填有画面感的,比如:值得 “封进玻璃罐”(像存星星一样藏起来);值得 “画在铅笔盒里”(每天打开都能看见);值得 “系在钥匙扣上”(带着它走哪儿想哪儿)。
二、立意方向
(一)核心立意
1. 题目一 “这是一个好问题”
这个故事的重点不是问题本身有多特别,而是这个问题像一颗小石子,投进我们的生活后,激起了怎样的涟漪。它要展现的是,一个好问题能像指南针一样,指引我们去思考;像小锤子一样,敲开我们思维里的 “硬壳子”;更像成长路上的小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脚步,让我们在提问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慢慢变得更成熟、更会思考。
2. 题目二 “值得_________的时刻”
生活里有很多像流星一样闪过的瞬间,但总有那么一两个,会在我们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这个题目的核心就是让我们找到这样的瞬间,给它贴上一个专属的 “标签”(也就是横线上的词),然后告诉大家,这个瞬间为什么值得我们这样去 “定义” 它。它藏着我们对生活的思考,也沉淀着我们最真实的情感,可能是感动,可能是领悟,也可能是温暖。
(二)立意示例
1. 题目一 “这是一个好问题”
◎《缝纫机没有删除键》中,当 “我” 问奶奶缝纫机为什么只能前进时,奶奶的回答 “人生没有回头线!缝错就绣朵花盖住”,一下子就把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和成长的道理联系起来了。这里的立意 “好问题能缝补成长漏洞”,意思就是这个好问题像一根线,把我们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犯错后的迷茫给串了起来,让我们明白,犯错不可怕,重要的是像绣朵花一样去弥补,去成长。这就是好问题带来的思考和力量,让我们在成长路上少走弯路,学会面对不完美。
2. 题目二 “值得_________的时刻”
◎《值得瓦猫记住的时刻》中,“和爷爷烧瓦猫,窑裂时他泼水降温:‘裂痕是窑神给的呼吸缝!’” 这个场景特别有画面感。这里的立意 “缺陷里藏着生命密码”,是说当窑裂这个看似不好的事情发生时,爷爷的话让我们明白,那些不完美、有缺陷的地方,其实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像瓦猫的裂痕成了 “呼吸缝” 一样,缺陷里可能藏着我们没发现的美好和道理。这个时刻之所以值得瓦猫记住,就是因为它让我们对 “缺陷” 有了新的认识,这是生活给我们的珍贵感悟。
◎《值得云朵停步的时刻》里,“帮傣族阿嬤穿酸角籽项链,她挂我脖颈:‘每颗酸角都是太阳泪煮的’”,这个瞬间充满了温情。立意 “微小劳动串起民族温情”,是说穿酸角籽项链这件小事,就像一根线,把 “我” 和傣族阿嬤的心连在了一起,也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温暖情谊。云朵都愿意停下来看的时刻,肯定是特别美好、特别有意义的,这个微小的劳动带来的温情,就是它值得被记住的原因。
※作文题立意注意事项
1. 题目一 “这是一个好问题”
◎问题贴生活:别选 “宇宙外面是什么” 这类空泛的,就写 “奶奶腌菜放冰糖” 这种日常问题,好写出真实感悟。
◎写清连锁反应:不只用问题引出答案,还要写它带来的改变,比如问爸爸收旧零件后,自己也开始留意旧物故事。
◎立意挖深层:不止停留在 “懂了个知识点”,要像从 “错题本叫成长册” 里,悟出 “犯错是成长必经路”。
2. 题目二 “值得_________的时刻”
◎填词避平庸:别用 “回忆”“记住”,选 “折进课本”“泡进茶里” 这类有画面感的词,让立意更独特。
◎说清值得的理由:写 “刻在课桌的时刻”,就要具体写清解出难题时老师的目光、同学的掌声,支撑 “值得”。
◎立意绑紧时刻:帮邻居收衣服的 “挂在门后时刻”,立意就围绕 “举手之劳的温暖”,别扯到无关的 “努力学习”。
三、细节素材库(四感调色盘)
(一)视觉
1. 原句: “夕阳很美”, 太过笼统,升级后的描写要像给画面上色。
2.升级:
◎比如 “滇池波光揉碎夕阳,鸥翅尖蘸着金箔飞”,把滇池的波光比作能 “揉碎” 夕阳的手,海鸥翅膀尖像蘸了金色的箔纸,画面一下子就活了。
◎再比如 “老槐树影在院墙上爬,把奶奶的白发染成碎银”,用 “爬” 字写出树影的动态,把白发比作 “碎银”,既具体又有美感。
◎还有 “卖花姑娘的竹篮晃出一片粉,三角梅坠在蓝布衫上荡秋千”,通过 “晃出一片粉”“荡秋千” 等描写,让静态的花有了动态美,画面充满生活气息。
(二)听觉
1. 原句:“外婆唱歌” 很平淡,升级后要让声音有层次。
2.升级:
◎“火塘边阿嬤哼《小河淌水》,柴火爆裂声替她打拍子”,把柴火声比作 “打拍子”,让歌声和环境声融合在一起,有了节奏感。
◎“巷口修鞋匠的锤子敲出叮当调,和收废品的铃铛声撞了个满怀”,用 “叮当调” 形容锤子声,“撞了个满怀” 写出两种声音的相遇,像有人在互动,很生动。
◎“雨打青瓦的沙沙声里,混着爷爷的烟袋锅磕门槛的笃笃响”,把雨声和烟袋锅的声音结合,勾勒出宁静的乡村画面,声音里都带着生活的味道。
(三)触觉
1. 原句:“摸陶器很粗” 不够细致,升级后要写出触感的深度。
2.升级:
◎“瓦猫胚体未干的泥沁入指纹,凉意像苍山雪水渗进血管”,“沁入指纹” 写出泥土的湿润,把凉意比作 “苍山雪水渗进血管”,让触觉有了蔓延感。
◎“妈妈织的毛衣针脚蹭着脖子,线团滚过手背时带着阳光的温度”,通过 “蹭着脖子”“带着阳光的温度”,把毛衣的触感和温暖的感觉结合,充满亲情。
◎“晨露挂在玉米叶上,指尖一碰就跌进掌心,凉丝丝的像攥了颗星星”,用 “跌进掌心” 写出露水的动态,把凉意比作 “攥了颗星星”,既具体又有趣。
(四)味觉
1. 原句:“菌汤很鲜” 太模糊,升级后要让味道有冲击力。
2.升级:
◎“见手青切片滑入沸汤,鲜香撞鼻如云朵炸裂”,“撞鼻”“云朵炸裂” 把鲜味的浓烈表现出来,仿佛能闻到那股香。
◎“阿爷泡的酸木瓜水灌进喉咙,酸得舌尖跳踢踏舞,后味却泛着蜜甜”,用 “舌尖跳踢踏舞” 形容酸味的强烈,再写出后味的 “蜜甜”,层次丰富。
◎“烤洋芋掰开时冒的白气裹着焦香,烫得直哈气也舍不得松口”,通过 “冒白气”“烫得直哈气” 等细节,把烤洋芋的香味和吃时的急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用 “四感调色盘” 细节素材的注意事项
1. 四感描写别 “单打独斗”
写作文时,别只盯着一种感官写,要让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像好朋友一样互相配合。比如写 “吃烤洋芋”,不能只写味觉 “焦香浓郁”,可以加上视觉 “外皮烤得皱巴巴,掰开露出金黄的瓤”,触觉 “烫手得直搓手”,听觉 “咬下去咔嚓一声”。这样多种感官一结合,就像给读者画了一幅立体的画,让人仿佛真的在现场。
2. 要为 “中心” 服务,别乱加 “装饰”
所有的感官描写都得围着文章的中心转,不能为了写而写。比如在《值得瓦猫记住的时刻》里,写 “瓦猫胚体未干的泥沁入指纹,凉意像苍山雪水渗进血管”,这个触觉描写是为了突出和爷爷做瓦猫时的专注与亲近,要是突然加一句 “旁边的野花闻着很香”(味觉和嗅觉),和中心没关系,就成了多余的 “装饰”,会让文章显得乱。
1. 描写要 “贴着场景走”,别脱离生活
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感官特点,不能生搬硬套素材。比如写 “乡村的清晨”,可以写视觉 “炊烟在瓦顶上绕圈圈”,听觉 “公鸡打鸣声撕破雾霭”,触觉 “草叶上的露水沾湿裤脚,凉丝丝的”,这些都是乡村清晨常见的景象。要是写成 “霓虹灯晃眼,汽车喇叭声刺耳”,就和 “乡村清晨” 的场景完全不符了,会让人觉得假。
1. 藏点 “小情绪” 在感官里
好的感官描写不只是写事物本身,还得藏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比如写 “妈妈织的毛衣”,“针脚蹭着脖子有点痒,线团滚过手背时带着阳光的温度”,这里的 “痒” 和 “阳光的温度”,其实藏着对妈妈的亲近和温暖的感觉;要是冷冰冰地写 “毛衣是灰色的,线有点粗”,就没了这份情感,文字也会变得干巴巴的。
四、写作技法三引擎
1. 结构引擎:三线交织法
(1)结构引擎就像编织毛衣,得有几根线互相缠绕才结实好看。
◎明线:是最显眼的主线,就像毛衣的主色线,比如 “学烧瓦猫”,能让读者清楚知道故事在讲什么。
◎暗线:是藏在背后的情感线,像毛衣里的配色线,比如 “祖孙情”,悄悄把亲情藏在学烧瓦猫的过程里,让故事有温度。
◎隐线:是更深层的意义线,像毛衣的花纹线,比如 “窑裂象征接纳不完美”,藏着对生活的思考。
1. 比如写《值得瓦猫记住的时刻》。明线写从不会烧瓦猫到学会的过程:爷爷教揉泥、塑形、烧窑;暗线穿插爷爷递来的热茶水、帮擦脸上的泥灰这些细节,藏着祖孙间的亲近;隐线通过窑裂后爷爷说 “裂痕是窑神给的酒窝”,慢慢透出 “接纳不完美” 的道理。三条线拧在一起,故事就像有了骨架,既饱满又不散架。
2. 情感引擎:情绪升温法
(1)情感引擎就像烧开水,从凉到热再到沸腾,有一步步升温的过程。
◎拿 “学烧瓦猫” 来说,一开始 “拒学陶艺” 是 “冷”:觉得泥巴脏、工序麻烦,对爷爷的邀请皱眉头、往后躲。
◎接着 “见爷爷手裂” 是 “暖”:发现爷爷手上的裂口沾着泥,像干涸的土地,心里突然有点疼,主动递创可贴。
◎然后 “共补裂窑” 是 “沸”:和爷爷一起用湿泥补窑裂,汗水滴在泥上混在一起,笑着说 “这是给瓦猫盖被子”,心里又热又亮。
◎最后 “瓦猫咧嘴笑” 是 “甘”:看到烧好的瓦猫带着裂痕却像在笑,心里甜丝丝的,像喝了蜜。
1. 这样的情感变化有层次。就像爬楼梯,一步一步往上走,读者能跟着你的情绪起伏,感受到从抵触到亲近、从紧张到释然的过程,情感才显得真实动人。
3. 语言引擎:画面感锻造法
(1)语言引擎就是让文字像拍电影,用具体的词让读者 “看见”“听见”“摸到”。
◎比如 “窑火舔裂瓦猫肚皮,爷爷抹泥如敷药:‘裂痕是窑神给的酒窝!’”
◎“舔” 字让窑火有了舌头一样的动感,“抹泥如敷药” 把补裂痕比作给伤口上药,温柔又形象;“裂痕是窑神给的酒窝” 用比喻把不完美变成可爱的东西,画面里既有窑火的红,又有爷爷的动作,还有温暖的话语。
1. 写的时候要多找 “会动的词”。比如不说 “窑火烧瓦猫”,说 “窑火啃着瓦猫的边”;多把抽象的东西变具体,比如不说 “爷爷很乐观”,说 “爷爷瞅着裂窑笑,皱纹里盛着光”。这样的语言就像给文字安了小翅膀,能飞到读者眼前。
※使用 “写作技法三引擎” 的注意事项
◎结构引擎别 “掉线”:三条线要紧紧围绕同一个主题,不能明线写学烧瓦猫,暗线突然跑去写同学情,就像三条线各奔东西,毛衣会散架。暗线和隐线要跟着明线走,比如祖孙情要藏在烧瓦猫的每个步骤里。
◎情感引擎别 “跳温”:情绪变化要自然,不能从 “拒学”(冷)一下子跳到 “共补裂窑”(沸),中间得有 “见爷爷手裂”(暖)这个过渡,就像烧水不能直接从 0℃到 100℃,得慢慢加热,不然读者会觉得 “不真实”。
◎语言引擎别 “过载”:生动的描写不是越多越好,比如一句话里别堆太多比喻,“窑火像怪兽又像舌头,舔着瓦猫像吃蛋糕”,反而乱成一团。要像做菜放调料,适量才香,让每个词都有用,不多余。
1. 五大构思模板
1. 传家宝式(过桥米线法)
核心就像煮过桥米线,老物件是那锅熬了很久的汤底,浓浓的都是故事,三代人的事儿就像米线、配菜一样,被这汤底串在一起,味道十足。
◎题目一:爷爷有本东巴经书,上面写满了各种奇怪的问题。有天你盯着书里被虫蛀的小洞问:“经书虫洞是文字在呼吸吗?” 爷爷摸着你的头说:“这问题问得好,留白也是一种智慧呀。” 从这个问题里,你明白了有时候留下点空间,反而能有更多思考。
◎题目二:阿奶的银腰铃可神奇了,小时候你总做噩梦,阿奶就摇着腰铃哄你睡觉。后来阿奶病了,有天晚上你又害怕,她虚弱地摇着铃说 “不怕”,那个时刻特别温暖。从此,这铃铛就像个勇气开关,一听到响声,你就浑身是劲。
2. 梦境觉醒式(野生菌幻想法)
现实和梦境就像吃了见手青产生的幻觉,看起来迷迷糊糊的,但梦里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景象,却能让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题目一:你梦到被一群答案机器人追着跑,吓出一身冷汗。醒了之后你就想:“AI 懂得捡菌的快乐吗?” 这个问题特别有想法,还帮你拿了科创奖呢。
◎题目二:你梦到自己错过了火把节,急得不行。一醒就赶紧往火把节现场跑,终于赶上了。篝火边,阿爸握着你的手跳舞,那 3 秒特别难忘,横线上就填 “值得烙进脚掌心”,因为那种感觉太深刻了,像印在脚底一样。
3. 时光切片式(茶马古道法)
就像茶马古道上的马帮铃铛,不同时间响起的铃声各有各的意思,选三个这样的瞬间,串起来就像一条成长的项链,每一颗珠子都闪着光。
◎题目一:
小学时看到瓦猫总是咧着嘴,你问:“为什么瓦猫咧嘴笑?” 爷爷告诉你:“笑对人间难。”
初中上生物课,你问:“洱海鱼为何逆流产卵?” 生物老师夸你:“问透了生命的韧劲。”
现在你又问:“非遗手艺怎对抗抖音?” 非遗传承人听了,还邀请你一起直播呢。
◎题目二:
8 岁时,阿奶背着你冒雨赶集,那个时刻 “值得揉进脊梁骨”,因为那是阿奶对你的爱,像脊梁骨一样支撑着你。
12 岁时,你第一次独立扎染出云纹,那个时刻 “值得染蓝青春”,青春就像这扎染,充满了惊喜。
15 岁时,你给游客讲茶马古道的故事,那个时刻 “值得刻进铜铃”,铜铃一响,就想起那份自豪。
4. 自然悟道式(苍山雪水法)
山水就像老师,虽然不说教,但在小事里藏着大道理,就像苍山的雪水,慢慢流淌,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题目一:看到苔藓从石缝里长出来,你问:“软草怎啃硬石头?” 护林员回答:“柔韧比刚强懂生存。” 这个问题后来还成了班会主题,让大家都明白了柔韧的力量。
◎题目二:暴雨冲毁了蚁窝,你好心用叶子给蚂蚁搭了座桥。晚上,月光下蚁群衔着卵搬家,像一条银河,那个时刻 “值得献给星空”,因为这小小的生命里藏着大大的感动。
5. 破镜重圆式(泼水节法)
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就像被泼湿的衣裳,看着不舒服,但等阳光晒干了,衣裳会更干净、更暖和,矛盾解决后,感情也会更深。
◎题目一:你和好友为 “AI 能否写傣歌” 吵得不可开交,于是去问傣族歌手。歌手笑着说:“机器识谱不识心!” 这个问题让你们和好如初,还成了更好的朋友。
◎题目二:你跟阿妈闹了别扭,正在冷战。一起去采菌子时遇到了山雾,阿妈用歌声给你引路。等菌篮装满时,你们相视一笑,之前的不愉快都没了,那个时刻 “值得缝进筒帕”,筒帕里装着的不只是菌子,还有这份和好的温暖。
※使用 “五大构思模板” 的注意事项
◎不管用哪个模板,都要紧扣题目,不能跑题。就像穿衣服,模板是外套,题目是身体,外套得合身,不能穿成别人的样子。
◎模板只是个架子,里面的内容得是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不能生搬硬套。比如 “传家宝式”,别随便找个老物件就用,得是自己真的有感情、有故事的物件。
◎每个模板里的情节要有细节支撑,不能干巴巴的。像 “自然悟道式”,写苔藓长石缝,得写出苔藓的样子、石缝的状态,这样才生动。
◎别贪多,选一个自己最有感觉的模板就行。把一个模板用好,写出彩,比用几个模板却都写不透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