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作文延续“二选一”的命题形式,给予考生更多选择空间,从不同角度考查考生的生活体验、思考深度与文字驾驭能力。下面为大家详细解读题目,并提供写作指导,同时附上三篇满分作文示例。
一、题目解读与写作指导
(一)《漫游北京》
【审题要点】这是一篇游记,要求考生选择北京熟悉的地方展开写作,且试卷第一大题涉及的文化场所不在写作范围内。“漫游”强调自由随性的游览体验,“北京”限定地域,考生需在文中展现北京独特的文化内涵,如历史遗迹、现代建筑、风土人情等。
【 立意方向】可以从文化传承角度出发,表达对北京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也能通过今昔对比,展现北京的发展变迁,抒发对时代进步的赞美;还能聚焦个人在漫游中的成长感悟,如从古建筑中领悟古人智慧,从现代景观中获得创新启示。
【选材建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如故宫,可描绘宫殿建筑的宏伟、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或是胡同,讲述胡同里的生活百态、传统民俗;也能写鸟巢等奥运场馆,展现北京的现代活力与体育精神。
【 写作技巧】采用移步换景或定点观察的方法,清晰交代游踪,让读者跟随你的脚步领略北京风光;融入丰富的细节描写,如描写古建筑的雕刻、色彩,人物的神态、语言,使文章生动形象;结尾处总结漫游的收获,升华主题,如“这次漫游北京,不仅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外在美,更让我感受到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为自己是北京人而骄傲” 。
(二)《盘中餐》
【审题要点】这是一道命题作文,“盘中餐”看似普通,实则蕴含丰富内涵,引导考生从家庭温暖、稼穑艰辛、故土风情、文化厚重等角度挖掘素材。
【 立意方向】从家庭角度,可写家人一起准备饭菜的温馨场景,体现亲情的珍贵;从社会层面,通过描写粮食的种植、收获过程,呼吁珍惜粮食,尊重农民劳动;从文化视角,介绍家乡特色美食,展现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选材建议】选取具有特殊意义的食物,如过年时的饺子,承载着团圆的寓意;或是奶奶做的红烧肉,饱含着长辈的关爱;也能写家乡特有的小吃,如豆汁焦圈,体现北京的饮食文化。
【 写作技巧】运用细节描写展现食物的制作过程、色香味,如“妈妈将新鲜的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放入热油锅中,瞬间,滋滋的声响伴随着肉香弥漫开来” ;结合抒情和议论,表达对盘中餐的感悟,如“这一碗简单的面条,是妈妈对我深深的爱,每一口都温暖着我的心田” ;避免单纯描述食物,要将食物与情感、文化紧密相连
二、满分作文示例
满分作文一:《漫游颐和园》
“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早就听闻颐和园的美景如诗如画,趁着假期,我开启了这场期待已久的漫游之旅。
清晨,我踏入颐和园的大门,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仿佛无数颗珍珠洒落在湖面。远处,十七孔桥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湖面上,桥身的雕刻精美绝伦,每一尊石狮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我迫不及待地走上十七孔桥,近距离欣赏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心中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走过十七孔桥,便来到了南湖岛。岛上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宛如一颗绿色的明珠镶嵌在昆明湖中。我漫步在岛上,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偶尔有几只小鸟从头顶飞过,它们欢快的歌声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
离开南湖岛,我沿着湖边继续前行,来到了长廊。长廊如一条彩带,蜿蜒曲折地贯穿于湖边。长廊的梁枋上绘有精美的彩画,有人物、山水、花鸟等,每一幅都色彩鲜艳,笔触细腻。我一边欣赏着这些彩画,一边缓缓前行,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一个个古老的故事中。
接着,我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仰望,万寿山郁郁葱葱,佛香阁屹立在山顶,气势恢宏。我沿着山路拾级而上,一路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到达山顶后,我俯瞰整个颐和园,昆明湖、十七孔桥、长廊等美景尽收眼底,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夕阳西下,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不舍离开了颐和园。这次漫游,让我领略了颐和园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一座皇家园林,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记忆。我相信,这次难忘的经历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激励我不断探索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满分作文二:《盘中餐》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当看到餐桌上的饭菜,我总会想起爷爷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身影,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盘中餐”背后的含义。
小时候,我最喜欢去爷爷家,因为爷爷总会做各种美味的饭菜给我吃。其中,我最爱吃的就是爷爷做的手擀面。每次去爷爷家,爷爷都会早早地起床,准备好面粉和水,开始和面。爷爷的双手十分有力,不一会儿,面团就变得光滑细腻。接着,爷爷把面团擀成薄薄的面饼,再切成细细的面条。看着爷爷熟练的动作,我心中充满了敬佩。
面条擀好后,爷爷开始生火做饭。他把水烧开,放入面条,不一会儿,厨房里就弥漫着面条的香气。爷爷还会在面条里加入自己种的青菜、鸡蛋和肉酱,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手擀面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那爽滑劲道的面条,鲜美的汤汁,让我回味无穷。
在吃饭的时候,爷爷总会给我讲他年轻时的故事。他说,在过去,粮食十分珍贵,每一粒米、每一根面条都来之不易。为了种好地,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田间辛勤劳作,浇水、施肥、除草,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满满的粮食。听了爷爷的话,我深受触动,也更加珍惜眼前的这碗面。
如今,虽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我依然牢记爷爷的教诲,珍惜每一顿饭,不浪费一粒粮食。因为我知道,每一份“盘中餐”都凝聚着农民的心血和汗水,都蕴含着大自然的馈赠和生命的力量。它不仅滋养着我们的身体,更传承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
这一碗简单的手擀面,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也是我心中最珍贵的“盘中餐”。它让我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珍惜,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
满分作文三:《漫游南锣鼓巷》
在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里,南锣鼓巷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怀揣着好奇与期待,踏上了漫游南锣鼓巷的旅程。
刚走到南锣鼓巷的入口,我就被那热闹的氛围所吸引。古色古香的牌坊下,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街道两旁是一排排青砖灰瓦的四合院,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我漫步在巷子里,感受着老北京的气息。
沿着主街前行,各种特色小店琳琅满目。有卖传统手工艺品的,如剪纸、泥人、糖画等,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饱含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有充满文艺气息的书店、咖啡馆,人们在里面静静地享受着阅读和休闲的时光;还有各种美食店铺,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我走进一家炸酱面店,点了一碗正宗的老北京炸酱面。面条筋道,炸酱浓郁,配上黄瓜丝、豆芽等配菜,口感丰富,味道醇厚。吃着这碗炸酱面,我仿佛品尝到了老北京的味道,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走出炸酱面店,我继续在巷子里漫步。偶然间,我发现了一条幽静的胡同。胡同里十分安静,与外面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沿着胡同缓缓前行,看到了一些四合院的大门紧闭,里面传出阵阵欢声笑语;有的院子里种满了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在胡同的尽头,有一座小小的寺庙,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显得庄严肃穆。我走进寺庙,里面香烟缭绕,让人的心灵瞬间得到了宁静。
不知不觉,太阳渐渐西斜,我也结束了这次愉快的漫游之旅。南锣鼓巷,它既有老北京的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都市的时尚气息。在这里,我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感受到了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这次漫游,不仅让我收获了快乐和知识,更让我对北京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