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写作(50分)
25.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急躁时,想一想,会让我们平静;疑惑时,想一想,会让我们顿悟;恼怒时,想一想,会让我们释怀.…..…
请以“想一想,再想一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2)冬天,我们烤火炉,穿棉衣。火炉能发热,可以带给我们温暖。棉衣呢?棉衣不能发热,但棉衣能帮我们抵御冬天的寒冷,保存我们体内的温暖。如果把火炉比作我们助人的热心,那么棉衣便是我们心存的良知。热心可以助人,可以带给别人温暖;良知虽然未必直接给别人温暖,但却能给别人一份体贴、一丝慰藉,让别人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温暖。
为人处世,如果不能捧出一颗热心,给世界以温暖,那就心存一份良知,为世界守住一份温暖。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名。
一、审题立意
(一)作文(1)《想一想,再想一想》
1. 审题:
题目“想一想,再想一想”强调思考的反复性和深入性 。“想一想”是初步思考,“再想一想”则是在初步思考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全面、辩证地思考,体现思考的递进过程。
2. 立意:
可围绕面对困难、矛盾、抉择、情绪波动等情况时,通过反复思考,获得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实现自我成长、心灵转变等。比如,在学习中遇到难题,通过不断思考找到解题思路;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经过反复思考化解误会等。
(二)作文(2)材料作文
1. 审题:
材料以“火炉”和“棉衣”作比,“火炉”象征助人的热心,“棉衣”象征心存的良知,指出热心能直接助人,良知虽不直接给予温暖,但能给人体贴、慰藉,核心观点是为人处世应热心助人,若不能,则要心存良知,为世界守住温暖。
2. 立意:
围绕“热心助人”“心存良知”“热心与良知对他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等角度立意。如讲述自己或他人热心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故事,体现热心的力量;或叙述通过坚守良知,给他人带来慰藉和温暖的经历。
二、选材建议
(一)作文(1)《想一想,再想一想》
1. 学习生活:
考试中遇到一道难题,起初因急躁无从下手,冷静下来“想一想,再想一想”,回忆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最终成功解答;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各种压力,感到迷茫时,反复思考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规划,重新找回学习动力。
2. 家庭生活:
与父母因意见不合发生争吵,事后“想一想,再想一想”,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主动沟通化解矛盾;在家庭重大决策(如搬家、父母换工作等)中,经过反复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家庭出一份力。
3. 社会见闻:
看到街头发生的一件有争议的事情,如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想一想,再想一想”如何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作文(2)材料作文
1. 热心助人:
在学校里,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辅导功课,耐心讲解,使同学成绩提高;在社区中,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打扫房间、购买生活用品,给老人带来温暖和关怀。
2. 心存良知:
在超市购物,发现收银员多找了钱,经过内心的挣扎,最终选择归还,坚守良知;看到有人在网上传播不实信息,虽然自己力量微薄,但还是勇敢站出来辟谣,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
三、结构提示
(一)作文(1)《想一想,再想一想》
1. 总分总式:
开头点明“想一想,再想一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中间通过2 - 3个具体事例,每个事例都体现思考的递进过程,结尾总结全文,强调反复思考对人生的意义,升华主题。
2. 倒叙式:
先写自己通过“想一想,再想一想”解决问题或获得成长后的结果,引起读者兴趣,再回忆事情的起因、经过,详细叙述思考的过程,最后回到现实,呼应开头。
(二)作文(2)材料作文
1. 记叙文常规结构: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清事件的起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情况)、经过(自己热心助人或坚守良知的具体行动)、结果(他人的改变或事情的圆满解决) ,在结尾适当议论抒情,点明“热心”或“良知”的意义。
2. 小标题式:
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如“火炉般的热心”“棉衣般的良知”等,分别讲述不同的热心助人或坚守良知的故事,最后总结全文,突出主题。
四、范文两篇
范文一:
想一想,再想一想
那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数学考试,我自信满满地走进考场,可当看到试卷上那道压轴题时,我的心瞬间凉了半截。这是一道我从未见过的题型,各种复杂的条件交织在一起,像一团乱麻。
我开始变得急躁起来,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手也微微发抖。我不断地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可思路却越来越混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心里越发焦急,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但我告诉自己,先静下心来,想一想。我闭上眼睛,深呼吸,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我开始回忆老师讲过的相关知识点,思考可能用到的解题方法。
慢慢地,我似乎找到了一点头绪,可当我按照这个思路做下去时,又遇到了新的障碍。我没有气馁,而是对自己说,再想一想。我重新审视题目,把已知条件一个个罗列出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终于,在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我找到了突破口,顺利地解答出了这道题。
通过这次考试,我深刻地明白了“想一想,再想一想”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时的困境而感到迷茫和无助。但只要我们不急躁,静下心来,反复思考,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那道数学题一样,看似难以攻克,但只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就会发现,成功其实并不遥远。“想一想,再想一想”,这不仅是一种解题的方法,更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它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
范文二:
良知如棉衣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在街角的拐角处,我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跪在地上,面前放着一个破旧的碗,里面只有零零散散的几枚硬币。老人的头发凌乱,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沧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路过的行人大多行色匆匆,对老人视而不见。有几个年轻人甚至还小声议论着,说老人可能是骗子。我站在那里,内心纠结不已。我想起了父母常对我说的话,不要轻易相信路边的乞讨者,很多人都是以此为生的骗子。可看着老人那无助的眼神,我又实在无法说服自己转身离开。
就在我犹豫的时候,我想起了材料中提到的“棉衣”般的良知。虽然我不能像“火炉”一样,给予老人大量的金钱帮助,但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给他一份温暖。我摸了摸口袋里仅有的二十元钱,那是妈妈给我买文具的钱。我咬了咬牙,将钱放进了老人的碗里。老人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不停地说着谢谢。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的这个举动虽然微不足道,但却让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踏实。良知,就像一件棉衣,它或许不能像火炉那样,立刻给人带来炽热的温暖,但它却能在寒冷的世界里,为他人守住一份温暖,也为自己的心灵守住一份纯净。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类似的情况,我都会选择坚守自己的良知,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温暖,而我愿意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