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河南中考半命题作文“我看到了你(他/她的) ”评改总结

2025-07-01 15:57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5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满头银发的老人,也曾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严肃认真的老师,也曾是活泼好奇的学生;温柔体贴的妈妈,也可能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坚强能干的爸爸,也可能有脆弱孤独的时候;看似不起眼的同学,也可能自有其过人之处……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多重责任,有他们的性情爱好、喜怒哀乐,会变化,会成长。关注他人,用心体察,人与人之间就可能多一份理解、包容、尊重和欣赏。

(1)请以“我看到了你(他/她)的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600 字左右;⑤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600 字左右;④)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考情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第一个,记叙文。批改过之后,感慨万千。百分之八十的同学无视材料,直接当成一个半命题作文填充上一个词语就匆忙行文,以至于不能切合题意成为一类文,只能成为二类甚至三类文。

材料分为三部分。

第一个层次是叙述部分,列举了人们的多面性;

第二个层次是议论部分,暗含写作方向:写出对某个人的多方面认识,从而更加理解、尊重他。

最后是题材要求“记叙文”和字数等常规要求。

偏题呈现

评改中我总结了几类表现,刚经历过中考的考生们也可自检一下。

*我看到了你的他(不通顺)

*我看到了你的爸爸(不通顺。从行文看,写的还是自己的爸爸;而且横线上需补充的应该是抽象的词汇比如脆弱等)

*我看到了你(没有把半命题补充完整。选择半命题记叙文,题目须补充完整不能自拟,否则扣2分;但实际上缺失的不只是2分.试想:读着一篇没有中心的文章,能有多大兴趣给高分?)

*我看到了你的盛世容颜(“你”是祖国。估计是受到中考后网上流传的一篇所谓“满分作文”的影响。其实那篇作文虽然格调高昂文辞华美,但弊病至少有二:一、从标题看是选择的第一个要求行文,但不符合“记叙文”的问题要求;二、材料中说“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明确要求是写“人”)

*我看到了你的日记(身份 背影 白发 眼睛 目光 父母)(太具体,甚至还有同学写“我看到了你的手机”“我看到了你和她的婚礼”,令人啼笑皆非。)

*我看到了他们的曾经(作文要求是你或者他、她,这个选题换成“他们”,写了老师、父亲、母亲三个方面,不太符合题意)

*我看到了你的包容 (鼓励 付出 爱心 )(行文侧重写“你”对我的包容付出等,单作为半命题作文当然可以,但这种立意完全没有考虑所给材料,是完全无视了材料所给的一段话。)

*我看到了你的坚持( 善良 坚强 艰辛 爱好 意志 温柔 改变 梦想 未来 优点 认真 憔悴 ……)(写这类的最多,属于把平常的成长类作文改头换面的套作,但大都是只写到在处理某件事上的坚强、认真等不符合材料要求中的“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没有写出对写作对象的认识过程。)

最佳立意:

一、选择一个对象;

二、根据材料含义补充完整标题;

三、行文中要体现自己对写作对象的情感变化,比如曾经以为爸爸是坚强的,却无意中看到了他脆弱的一面,更加理解他;曾经以为不苟言笑的老师,也有活泼可爱的一面,因此更加喜欢她等等。

示例:

我看到了你的意气风发

我看到了你的青春

我看到了你的脆弱

我看到了你的成长

我看到了你的过人之处

我看到了你的光芒

好句子:

*我以一声“妈妈”为理由,向她无尽地索取;她以一声“妈妈为”枷锁,向我无尽地付出。(《我看到了你的曾经》)

*岁月不是偷走妈妈容颜的小偷,我才是。(《我看到了你的青春》)

*我哽咽着说:妈妈,我偷走了你的青春。

妈妈微笑着说:你是我的另一个青春。(《我看到了你的意气风发》)

在你的垂眸浅笑中,我知道了,讲台上严厉的老师也曾是上课偷偷讲话下课嘻笑打闹不服管教我行我素的青春少女;

在你的轻轻叹息中,我知道了,默默扛起家庭责任不苟言笑的父亲也曾是田野上疯跑成长时迷茫困难前束手无策的懵懂少年;

在你轻抚相片时,我知道了,我以为的围裙妈妈也曾是裙裾飘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爱美爱打扮的花季少女。(《我看到了他们的曾经》)

*夏天,这个热烈奔放的夏天,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岁月是一把流沙,苍老了一段年华。”(《我看到了他的脆弱》)

附议论文评改要求:自拟题目,围绕材料立意,如:用心观察,发现平凡中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为人知的一面,主动了解,才能打破偏见;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理解他人的不易;尊重差异能让际关系更温暖;不同角度看问题……

优秀习作展示:

我看到了你的改变

窗外时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座前多。时光在变,母亲也在变。

——题记

时间像流水一样潺潺流去,心跳声像时间长河跳动的沙砾,记忆伴声而现。母亲是一个很爱花的人,玫瑰,娇艳欲滴;月季,似锦繁杂……我所知道的花名,都是母亲所种下的花。每到春天来临,明媚的春光下,香气飘散,绵延向远方……

我知道,春天是母亲最爱的季节,自然也是我最爱的季节。那花香弥漫的小院和母亲的笑颜,一直是我所眷恋的。

春光作序,万物合鸣间,席间花影摇曳,于风中频频点头。即使我未见春景,却已知春天已到园中了。可日复一日,我似乎在花瓣飞舞间,再也未曾见过母亲的身影了。那如花一般的场景,随风而逝了。

我时常在想,母亲为何一改从前,即便是繁花似锦的春院也无法让她轻松欢笑了呢?是悄悄流逝的时间吗?或是永无止息的家务?或许都不是。这个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迟迟不散,我迫切地想要知道,却又不想让母亲知道,我该如何是好?

又是一年好春光,可我家院子里不再春光无限,不再繁花似锦。母亲的身影不是在花丛间,而是在锅碗瓢盆的灶台前,在堆积的脏衣物前。洗衣服的哗哗声传入我的耳畔,此刻与我的心跳共频。我望向母亲的身影,瘦小而单薄。她身后的枯花丛似乎和母亲一样单薄而朴素。可那一根刺入我心中的针,是母亲的白发,是我以前从未发现的黑丝之下的若隐若现的白色,星星点点,却在我心中缠绕成一团乱麻。我知道,时光在雕刻母亲,也在雕刻我。屋外日影掠窗过,我便知道时间是改变母亲的原因之一。我在她身后轻轻喊了一声,她便立刻回头,豆大的汗珠在她脸颊流淌,细碎的头发粘在额头。微风轻拂,也无法拂去燥热,她的手里,正晾晒着我的衣裳。

此刻,我已然深知母亲的改变。母亲并不是不再种花,而是在栽培我这朵她所深爱的花。有时我在想,假如我是一片花瓣,我随风飘荡,飘荡,而那真正属于我的地方,是母亲的花园。

日落向山海,山海藏深意。我看到了母亲的改变。但不变的是,我们一直爱着春天。而母亲是我繁花似锦的第一春。待我花开日,我想,春天一直不变。

评点:这篇文章感情细腻,语言优美,散文诗一般的叙事风格。表层上写母亲由种花到不种花的改变,但懂事的我最终领悟到,妈妈是在把我当做花来栽培,从而对妈妈更加爱和尊重。非常扣题,语言运用纯熟,在初中学生中实属上乘。

优秀习作展示:

我看到了他的脆弱孤独

坚强是生命的牢固城墙,围绕着的可能才是真正的内心。如仙人掌般,带着锋利尖刺的外皮,内里却包裹着柔脆软嫩的果肉。

他是坚强勇敢的,却也是脆弱孤独的。我的兄长是家里除父亲外的唯一一位男性,所以他的职责必然沉重艰难。

我曾经以为他是永远永远坚强的支撑。他会在我晚自习的时候等在胡同口护我回家,他会在班上男生欺负我时挥拳相向。他会在我与母亲争吵的时候出手解围。青春期的我,有着压制不住的锋芒,我常常因为一件小事就与母亲争吵。有一天,我又与母亲吵起来,谁都不让谁。“吱”的一声,哥哥开门回来。书包都没有来得及放下,就加入到家庭的硝烟。他拉住妈妈:“妈,你回你的房间;小妹,你回你的房间,你们各自冷静一下。”我回到房间,听到哥哥在摆正倾斜的桌椅。就是这样,日复一日,他总是充当着我们家庭的调和剂,也扮演着那辛勤奉献的小蜜蜂,在一座名为“家”的花园劳作。

直到那日。我才记得,他不过也是一只小小的,甚至还未长大的蜜蜂而已。远方小表妹一家来我家做客——就是那种典型的一年也见不着几面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亲戚们。母亲在客厅与大人们聊天,于是我们这群小孩子们只能被大人们挥挥手赶进房间里玩。表妹路过哥哥的房间,透过半开的门,只一眼就盯上了床边的玩偶。她立即调转方向,朝哥哥屋中走去,抓住玩偶便不再离开了。哥哥见状也只得好脾气的说:“让她玩一会儿吧。”以为的一会儿,却是永别。直到等人阿姨要离开,表妹也未将玩偶放下。仿佛他她与玩偶已经被胶水粘住无法分离。哥哥有些慌了神,急忙拦住她说道:“这个你不能带走,这是我的生日礼物,对我特别重要!”尽管如此,表妹仍旧不放手。妈妈听到动静赶来,只是淡淡地说:“送给你妹吧,别小气。”当时哥哥就气红了眼眶,可他明白已无力反抗了,沉默地回到房间。我从未关紧的房门,看到他落下的那滴晶莹的泪珠。

曾经作为我的支撑的哥哥,我的坚强的哥哥,原来,脆弱孤独,也是他的模样。或许,我也该多关爱他真正的内心了,我也可以用我的双手,抚慰他,在他受伤的时候。

评点:这篇作文文风朴素,却真实感人,情感细腻。哥哥作为家庭支撑是的担当和从容,哥哥作为孩子时的脆弱和孤独,让人感同身受,人物形象立体鲜明。而作为书写者的“我”,也能在字里行间表现出对哥哥的情感变化。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