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作文延续“二选一”模式,题目一“我读到的北京”聚焦城市文化探索,题目二“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侧重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旨在考查考生对生活、自然、文化的观察、思考与表达能力。以下为详细写作指导与满分作文示例。
题目一:《我读到的北京》
【审题要点】
1. “读”的多元理解:这里的“读”并非单纯阅读书籍,更是对北京的体验、感悟与认知。可以是阅读文学作品中对北京的描绘,也能是亲身走进北京的大街小巷、名胜古迹去感受,还能从参与北京的传统活动、与北京人交流互动中去品味。
2. “北京”的丰富内涵:北京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时代精神的汇聚地。既可以写故宫、天坛等古老建筑承载的历史底蕴,也能写中关村等现代区域展现的创新活力;既可以写胡同文化、传统小吃等民俗风情,也能写北京在国际交流中的开放包容。
3. “我”的独特视角:强调以第一人称叙述,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见解,展现个人与北京的情感连接,避免泛泛而谈。
【 立意方向】
1. 历史文化传承:从北京的古老建筑、历史遗迹入手,阐述北京在历史长河中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故宫的建筑艺术、长城的历史意义,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2. 现代都市活力:聚焦北京的现代化建设,如科技创新园区、国际赛事举办、时尚潮流发展,展现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蓬勃活力与时代精神,抒发对北京未来发展的期待。
3. 人文精神感悟:通过描写北京人的生活、性格、价值观,如北京人的热情好客、豪爽大气、包容互助,感悟北京独特的人文精神,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和谐。
【选材建议】
1. 名胜古迹:写故宫,描绘红墙黄瓦、宫殿建筑的宏伟,讲述故宫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如《上新了·故宫》中展现的故宫文创开发,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结合。
2. 文化活动:以参加北京的春节庙会为例,描述庙会上的传统表演、特色小吃、民俗手工艺品,展现北京传统习俗与礼仪的魅力。
3. 特色街区:选择南锣鼓巷,讲述胡同里的老北京生活,如四合院的生活场景、邻里之间的交往,体现北京的风土人情。
【 写作技巧】
1. 结构清晰: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点明“我读到的北京”是怎样的,如“我读到的北京,是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它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充满蓬勃的现代活力”。中间分几个段落,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如“北京,这座读不尽的城市,将永远在我的心中闪耀,激励我不断探索、传承与创新”。
2. 细节描写:运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描写北京烤鸭的制作过程,“师傅熟练地将处理好的鸭子挂在特制的烤炉中,炉内炭火熊熊,鸭子在高温的烘烤下,表皮渐渐变得金黄酥脆,油脂滋滋作响,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
3. 引用增色:适当引用与北京相关的诗词、名言、俗语,如“不到长城非好汉”,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
题目二:《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审题要点】
1. “一棵树”的象征意义:树既可以是现实中真实的树,如校园里的银杏树、家门口的老槐树;也可以具有象征意义,象征某种精神品质,如白杨树象征着坚韧不拔,小桃树象征着顽强不屈 。
2. “生活”的关联:要写出这棵树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它可以是生活的见证者,陪伴自己成长;也可以是生活的启示者,从树的生长过程中获得人生感悟。
3. “我”的角色定位:“我”可以是观察者,描述树的生长变化;也可以是参与者,讲述与树发生的故事;还能以想象的视角,如鸟儿、小草、泥土的视角来写树。
【 立意方向】
1. 成长陪伴:以树为线索,讲述自己从童年到少年的成长历程,树见证了自己的快乐、悲伤、挫折与成功,表达对树的感激与眷恋,如院子里的枣树陪伴自己度过欢乐的童年时光。
2. 精神象征:通过描写树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如沙漠中的胡杨,展现其坚韧、不屈的精神,进而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表达对这种精神的赞美与追求。
3. 生态思考:从关注树的生存环境出发,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爱护树木,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如城市建设中对古树的保护。
【选材建议】
1. 校园之树:写校园里的松树,在寒冬中依然翠绿挺拔,陪伴学生度过紧张的学习时光,见证了学生们的努力与奋斗。
2. 家乡之树:选择家乡河边的柳树,春天柳树发芽,夏天枝叶繁茂,成为儿时玩耍的乐园,承载着浓浓的乡愁。
3. 特殊经历之树:讲述自己参与植树活动种下的树苗,看着它慢慢长大,从中体会到成长的不易与责任 。
【 写作技巧】
1. 托物言志:将树的特点与自己想要表达的精神品质紧密结合,如写梅花树傲雪绽放,来表达自己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
2. 想象丰富:如果从鸟儿、小草等视角写树,要充分发挥想象,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语言,使故事生动有趣,如“我是一只小鸟,每天都会停在这棵大树的枝头,它就像我的家,为我遮风挡雨,听我讲述飞行中的见闻” 。
3. 情感真挚:在描述树与自己生活的关联时,融入真实的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如回忆与树相关的温馨场景时,流露出内心的感动与怀念。
三、满分作文示例
满分作文1:《我读到的北京》
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宛如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行都蕴含着智慧。我在时光的流转中,用心去读,读到了它独特的魅力。
我读到了北京的历史底蕴。走进故宫,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明清时代。红墙黄瓦,庄严肃穆,宫殿建筑错落有致,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气派。漫步在太和殿前的广场,想象着曾经的盛大朝会,心中不禁涌起对古代建筑艺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故宫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读到了北京的文化活力。在南锣鼓巷,热闹的氛围扑面而来。古色古香的胡同里,各种特色小店琳琅满目。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店,精美的剪纸、栩栩如生的泥人,展现着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也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咖啡馆、书店,人们在这里享受着悠闲的时光,感受着文化的交融。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让我看到了北京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我读到了北京的人文精神。北京人热情好客,他们的笑容就像春天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记得有一次,我在胡同里迷路了,一位大爷主动过来询问,并用那带着京腔的普通话耐心地给我指路,还热情地介绍周围的景点。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北京人的善良与淳朴,也体会到了这座城市浓浓的人情味。
北京,你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我将继续在你的怀抱中探索,去读更多的故事,去感受更多的美好。因为,你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我心中的精神家园 。
满分作文2:《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在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古老的槐树,它就像一位忠实的伙伴,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
春天,槐树长出嫩绿的新芽,小小的,尖尖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过不了多久,枝叶变得茂密起来,为院子撑起了一把绿色的大伞。我和小伙伴们在树下嬉戏玩耍,捉迷藏、丢沙包,欢笑声回荡在院子里。槐树看着我们,仿佛也在微笑。
夏天,槐花开了,一串串洁白的花朵挂满枝头,像一串串风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整个院子都沉浸在这醉人的花香中,让人感到无比惬意。奶奶会摘下一些槐花,做成香甜的槐花饼,那独特的味道,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秋天,槐树的叶子渐渐变黄,风一吹,一片片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我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树下清扫落叶,看着那堆积如山的落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冬天,槐树变得光秃秃的,但它依然挺拔地站立在那里,不惧严寒。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来到槐树下,看着它坚韧的身姿,心中便会涌起一股力量,让我勇敢地面对一切。
这棵槐树,见证了我的成长,它是我童年的记忆,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用自己的方式,教会我坚强、乐观、热爱生活。我相信,无论未来走到哪里,这棵槐树都会永远扎根在我的心中 。
满分作文3:《我读到的北京》
北京,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摇篮,是时代的先锋,它以独特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等待着人们去阅读、去品味。
阅读作品,我读到了北京的风物与精神。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让我看到了老北京底层人民的生活百态,祥子的勤劳、坚韧与无奈,也让我感受到了北京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四世同堂》里对北京胡同生活的细致描写,那些家长里短、邻里之间的温暖与矛盾,让我了解到北京的风土人情,体会到北京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
走进建筑,我读到了北京的历史与文化。站在长城之上,抚摸着古老的城墙,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坚定决心。长城,不仅是一道军事防线,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而鸟巢,这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又展现了北京的创新与活力。它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举办奥运会时的辉煌场景,让世界看到了北京的发展与进步,也让我为北京的现代化建设感到自豪。
参加活动,我读到了北京的习俗与礼仪。每年春节,北京的庙会热闹非凡。舞龙舞狮、踩高跷、吃小吃,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我感受到了北京传统习俗的魅力,也体会到了北京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重视。还有那独特的北京礼仪,见面时的热情问候、待人接物的礼貌谦逊,都体现了北京这座城市的文明素养。
北京,你是一本读不尽的书,每一次阅读都能让我有新的收获。我将继续在你的怀抱中探索,去发现更多的精彩,去书写属于我的北京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