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杭州市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从生活万象中谱写出自己的歌

2025-07-08 19:5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0人

杭州市中考作文题: 

学校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校刊开辟专栏向全校学生征集文稿。

万物如诗,岁月如歌。我们都是宇宙间跳动的音符。歌德在诗中这样写道:我们眺望远方,我们谛视近景:小鹿与幽林,星光与月光,缤纷万象中,皆见永恒美。为了谱写人生的乐意,我们眺望远方,我们静听心声,我们在星光的照耀下前行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一个专题,写一篇文章投稿,可以叙述经历,可以创作故事,可以抒发感情,可以发表看法。

专题一:眺望与凝思 专题二:远近起伏都是歌 专题三:宇宙深处的那束光

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一、题目解读:在观察与感悟里找答案

(一)专题一:眺望与凝思

1.“眺望”是啥? 简单说,就是“往远处看,往未来想”。比如你站在西湖边,踮起脚尖看远处的雷峰塔;或者你坐在教室里,想象自己以后考上理想的高中、成为科学家、艺术家……这些都是“眺望”。它关注的是外面的世界、远大的目标、未来的梦想。

2. “凝思”是啥? 就是“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当你把目光从远方收回来,低头看看脚下的路,或者夜深人静时,想想自己最近做的事、心里的感受、遇到的小烦恼或小快乐。它关注的是眼前的事情、自己的内心、当下的体会和思考。

3. 在这个专题的核心是啥? 就是让你写清楚这两者“怎么连在一起”

◎比如:你“眺望”着想去杭州亚运场馆看比赛(远方的目标),但票很难抢。于是你“凝思”——静下心来想办法(比如早起排队、关注官网信息),最终成功实现愿望。(眺望激发行动,凝思找到方法)

◎或者:你“眺望”着未来想当医生(远大理想),但在生物实验课上总是手忙脚乱(眼前的挫折)。于是你“凝思”——认真反思哪里没做好,更努力地练习操作。(眺望指引方向,凝思解决当下困难)

◎再或者:你“凝思”着最近和好朋友闹别扭不开心(内心烦恼),但“眺望”着你们曾经一起爬宝石山看日出的快乐时光(“美好的回忆”或“对未来的期待”),让你决定主动去和解。(凝思内心困扰,眺望带来温暖和希望)

简单说:这个题要写“看远方”和“想眼前”或“想自己”是怎么互相影响、互相帮忙的

(二)专题二:远近起伏都是歌

1. “远近”是啥? 可以指空间上的距离(比如家门口的小河和远方的钱塘江),也可以指时间上的不同阶段(比如刚上初一的懵懂和即将中考的紧张),还可以指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事情(比如学习、爱好、和朋友相处)。

2. “起伏”是啥? 就是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学习顺利考了高分是“起”(高处),比赛输了或者被批评了是“伏”(低处);和朋友玩得开心是“起”,闹矛盾了是“伏”。生活就像坐过山车,有上坡有下坡。

3. “都是歌”是啥意思? 这不是说真的要唱歌,而是要用一种积极、欣赏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中所有的事情,不管是近处的琐事还是远方的目标,不管是高兴的事还是烦心事。要发现它们都有意义、都有价值,就像一首歌里有高音低音才动听一样。

4. 这个专题的核心是啥? 就是让你写自己怎么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大小事情,都看成是成长这首“歌”里不可缺少的“音符”

◎比如:考试考砸了(伏)很难过,但好朋友安慰你,陪你吃定胜糕(近处的温暖),让你觉得失败也没那么可怕,下次努力就行。这“伏”和“近”共同谱写了友情的歌。

◎或者:每天早起背单词很枯燥(近处的坚持),但想到以后能看懂英文原版书、环游世界(远方的梦想),就觉得这点苦也是甜。这“近”的坚持是为“远”的歌做准备。

◎再或者:参加学校运动会,训练时摔跤很疼(伏),比赛时紧张得手心出汗(伏),但冲过终点线那一刻的激动(起),和同学一起呐喊加油(近处的热情),所有这些“起伏”“远近”交织在一起,就是一首充满活力的青春之歌。

简单说:这个题要写你怎么学会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拥抱生活里所有好事坏事、大事小事,把它们都当成自己成长故事里好听的“旋律”

(三)专题三:宇宙深处的那束光

1. “宇宙深处”听起来好远好大?它在这里可以比喻你遇到的很大很难的困境(比如学习上遇到瓶颈,感觉像掉进黑洞)、心里感到特别迷茫害怕的时候(像在无边黑暗里)、或者面对一个完全陌生、充满未知的挑战(像探索宇宙)。

2. “那束光”是啥? 就是在你感到黑暗、无助、迷茫的时候,给你带来温暖、希望、方向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人(比如在你考差时鼓励你的老师,像一束光照亮你),可能是一个东西(比如爷爷送你的刻着“坚持”的印章,每次看到就充满力量),也可能是一种精神(比如你读到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内心被点燃的爱国热情)。

3. 这个专题的核心是啥? 就是让你写一个在“黑暗”时刻,“光”是怎么出现并照亮你、指引你、温暖你的故事。重点在于这束“光”带来的希望和力量

◎比如:中考复习压力山大,感觉像在黑暗的宇宙里迷路(宇宙深处)。这时,看到书桌上妈妈留的纸条:“累了就歇歇,喝碗藕粉,妈妈相信你!”(那束光)。这简单的话语像光一样驱散焦虑,让你重新静下心来。

◎或者:刚转学到杭州,人生地不熟,不敢说话,很孤独(宇宙深处)。同桌主动带你逛河坊街,吃葱包桧,给你讲杭州的故事(那束光)。这份友善像光一样照亮了你,让你不再害怕新环境。

◎再或者:参加机器人比赛,程序反复出错,团队陷入沮丧(宇宙深处)。队长翻出第一次成功测试的视频,说:“看,我们能做到!”(那束光)。这信心之光让大家重燃斗志,最终解决了问题。

记住:这个题要写你在“至暗时刻”,是什么(人或物或精神)像光一样出现,给了你希望和力量,帮你走出了困境或找到了方向。

二、立意:把想法落地生根

(一)核心思想(三个题目都绕不开的):

生活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像一首歌里的音符一样,彼此联系,共同谱写着你的成长故事。关键是要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世界,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从平凡小事里发现那些打动人心的美好和隐藏的力量,然后用你的笔写出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之歌”。

  1. 专题一:眺望与凝思(“看远方” 和“想眼前”或“想自己”)
    (1)主旨:既要有梦想、有目标(看远方),也要脚踏实地、会思考(“想眼前”“想自己”),这两件事是互相帮忙、缺一不可的。

(2)立意示例:“仰望星空立志向,低头钻研解难题”:

◎仰望星空(眺望): 比如你站在钱塘江边,看着宽阔的江面和对岸的奥体中心,心里想:“我以后也要像那些运动员一样厉害!”(“”“”远大梦想/目标)。

◎低头钻研(凝思): 但光想不行啊!你发现现在跑步成绩一般(眼前困难),于是你静下心来(凝思):制定训练计划,每天放学在操场多跑两圈,研究怎么跑得更快更省力(解决当下问题)。

◎核心: 远大的梦想(眺望)给了你往前冲的动力,而对眼前问题的认真思考和行动(凝思),才是实现梦想的台阶。

  1. 专题二:远近起伏都是歌(生活所有事都是好“旋律”)

(1)主旨:生活就像一首歌,有高音(开心顺利的事),有低音(难过挫折的事),有近处的日常小事,也有远方的梦想大事。别只喜欢高音讨厌低音!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拥抱生活的全部,因为正是这些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的事情组合在一起,才让你的生活这首歌丰富、动听、有故事。

(2)立意示例:“考试失利后的奋起”:

◎“伏”(“低音”或“挫折”): 期中考试考砸了,数学卷子上鲜红的叉叉像西湖里的残荷,看得你心情低落。

◎“起”(“高音”或“奋起”): 难过之后,你静下心来(凝思),分析错题,找老师请教,周末泡在图书馆刷题。终于在下一次考试进步了。那种努力后成功的喜悦,比一直考高分还甜!

◎“都是歌”: 你看,这次“考砸”的低音和后面“奋起进步”的高音,连在一起,就变成了你学习这首“歌”里一段特别有力量、让你成长的旋律。没有那个“伏”,这个“起”就没那么珍贵动听。

◎“友谊波折中的成长”:

“起伏”: 和最好的朋友因为小事吵翻了(伏),好几天不说话,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后来互相道歉,一起啃着葱包烩和好(起),感觉友谊更坚固了。

“远近”: 吵架时的别扭(近处的不愉快)以及和好后更深的信任(长远看是好事),共同构成了友谊这首歌。

“都是歌”: 这段小波折,就像一首歌里短暂的停顿或变奏,反而让整首歌(你们的友谊)更有层次感,更真实动人了。你学会了包容和理解。

  1. 专题三:宇宙深处的那束光(黑暗里的希望)

(1)主旨:当你遇到特别大的困难、特别迷茫害怕、感觉像掉进黑洞里一样无助(宇宙深处)的时候,总会有一束“光”出现。这束光可能是别人的一句温暖的话、一个帮助,也可能是你自己心里的一个信念、一个坚持,或者是一件有特殊意义的东西。它照亮黑暗,给你温暖、希望和继续前进的勇气。

(2)立意示例:“陌生人的援手”:

◎“宇宙深处”(困境): 下雨天放学,自行车链子掉了,你浑身湿透,又冷又急,推着车在陌生的巷子里像只迷路的小猫(感觉陷入困境)。

◎“那束光”(援手): 一位路过的老奶奶让你到屋檐下避雨,还递给你一块热乎乎的定胜糕,笑眯眯地说:“囡囡莫急,雨会停咯。” 这点小小的善意,就像黑暗里突然亮起的一盏灯笼,瞬间驱散了你的狼狈和不安,让你心里暖暖的。

◎核心: 在最无助的时候,陌生人小小的善意(那束光)照亮了你,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温暖,也有了解决问题的力气(比如后来打电话给爸妈)。

(3)“坚持爱好的微光”:

◎“宇宙深处”(困境): 你热爱画画,但总觉得自己画得不好,被同学嘲笑,甚至想放弃(陷入自我怀疑的黑暗)。

◎“那束光”(坚持): 虽然很难过,但你想起自己最初拿起画笔时的快乐。你决定不理嘲笑,每天坚持画一点,哪怕只画一片西湖的柳叶。慢慢地,你发现自己在进步,画得越来越像样了。

◎核心: 在你差点被黑暗(自我怀疑)吞没的时候,是你内心深处对画画的热爱和那份不肯放弃的坚持(那束来自你自身的光),照亮了你的路,指引你继续走下去。这束光虽然微弱(微光),但足以支撑你对抗黑暗。

记住,写作文时,把你真实的观察、体会和情感放进去,围绕这些核心思想来写,就能打动人心!

三、细节素材库(描写点睛)

核心思想: 想让作文生动感人,光说“我很开心”、“他很难过”可不行。得用你的眼睛、耳朵、鼻子、手……甚至心,去“拍照片”、“录音频”、“录视频”,把当时最打动你的那个瞬间、那个感觉,像放电影一样写出来。

(一)视觉特写(给你的眼睛装个“放大镜”)

1. “爬山虎新叶‘怯生生探出鹅黄卷须’”

为啥好? 它把爬山虎当成了一个害羞的小娃娃!“怯生生”(胆怯、害羞的样子)是写神态,“探出”(慢慢伸出来)是写动作,“鹅黄卷须”(嫩黄、卷曲的须)是写颜色和形状。合起来,你仿佛看到一个刚睡醒的小宝宝,好奇又小心地从被窝里探出小脑袋!用在哪? 写春天的新生命、微小但努力的开始(比如自己尝试新事物时的小心翼翼)。

  1. “老人凝视旧照片时‘眼底沉淀的时光河流’”

为啥好? 它把老人看照片时复杂深沉的眼神,比喻成一条缓缓流淌、藏着很多故事的河!“沉淀”(慢慢积累、沉下来)写出了时间的重量和回忆的厚重,“河流”则让人联想到回忆在脑海里流动。用在哪? 写长辈回忆往事、睹物思人时那种专注、感慨甚至带点忧伤的神情。

  1. “琴键上‘跳跃着夕阳熔金的碎影’”

为啥好? 把夕阳照在琴键上的光斑,写得又亮(熔金)、又动(跳跃)、又碎(碎影)!好像阳光不是静止的,而是活泼的小精灵在琴键上跳舞。用在哪? 写某个充满温暖、希望或艺术气息的瞬间,比如练琴时、画画时、或者某个特别宁静美好的黄昏。

怎么用? 当你写人、写景、写物时,别光说“好看”、“漂亮”,停下来想一想:

它具体长啥样? (颜色?形状?大小?)

它像什么? (用比喻。害羞的小动物?流动的河水?跳跃的光点?)

它给人什么感觉? (是小心翼翼的?是深沉厚重的?是活泼灵动的?)

(二)听觉捕捉(给你的耳朵装个“录音笔”)

1. “考场笔尖‘沙沙如春蚕食叶’”

为啥好? 把笔尖划过试卷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吃桑叶的声音!都很轻、很密、很持续(“沙沙”)。一下子让人感受到考场的安静和那种全神贯注、紧张投入的氛围。用在哪? 写考试、自习、或者任何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安静场景。

2.“夜跑时‘脚步声应和着心跳鼓点’”

为啥好? 把跑步时的脚步声和自己咚咚的心跳声,说成是像打鼓一样互相配合(应和)的节奏!既写出了身体运动的感觉(脚步声),也写出了内心的状态(可能是紧张、兴奋或坚持的心跳),还让人觉得很有力量感(鼓点)。用在哪? 写运动、坚持做某件事时身体和心理的节奏感。

3.“奶奶纺车‘吱呀声织进童年的梦’”

为啥好? 把纺车单调的“吱呀”声,说成是像织布一样,把声音“织”进了童年的记忆和梦里!一个“织”字,让声音有了形状,变成了童年回忆里温暖的一部分。用在哪? 写童年记忆里印象深刻的声音,或者长辈劳作时伴随的声音,充满了怀旧和温情。

怎么用? 当你写某个场景时,别忘了写写声音:

◎当时有什么声音? (是沙沙声?咚咚声?吱呀声?欢笑声?)

◎这个声音像什么? (像蚕吃叶?像打鼓?像织布?像唱歌?)

◎这个声音让你想到了什么?或者给你什么感觉? (是紧张?是安心?是温暖?是快乐?)

(三)触觉通感(让你的手和心“联网”)

1. “获奖证书‘纸页微凉,却熨帖着滚烫的心跳’”

为啥好? 它同时写了摸到的(纸页微凉)和心里的(滚烫的心跳)感觉,还用一个“熨帖”(意思是“妥帖舒适地紧贴着”)把它们连起来了!凉的是纸,烫的是心,一凉一烫的对比,把拿到奖状时那种表面可能平静(纸凉),内心却激动无比(心跳滚烫)的感觉写得特别生动。用在哪? 写获得成功、荣誉时复杂的心情。

  1. “失败时‘空气凝滞如冰冷的铁’”

为啥好? 把失败时周围沉重压抑的气氛(空气凝滞),比喻成又硬又冷的铁块!你好像真的能“摸到”那种又冷又硬、让人喘不过气的沉重感。用在哪? 写遭遇挫折、心情低落时对环境的感受。

  1. “握住朋友的手‘暖意如溪流注入冻土’”

为啥好? 把朋友的手带来的温暖感觉,比喻成一股温暖的溪水流进了冻僵的土地里!“注入”这个词很有力量感。写出了当你难过、寒冷(冻土)时,朋友的安慰和支持(暖意溪流)如何一点点温暖、融化你的心。用在哪? 写得到朋友安慰、帮助或感受到温暖友情时。

怎么用? 当你写某个让你有强烈身体或内心感受的时刻:

◎身体摸或感觉到了什么? (凉的?热的?硬的?软的?)

◎心里是什么滋味? (激动得发烫?冷得发僵?暖得化开?)

◎能不能把心里的感觉,用身体能感受到的东西(铁、溪流)来比喻?或者反过来?

(四)象征物象(给你的作文找个“代言人”)

1.“风中不熄的窗台烛火”

为啥好? 小小的烛火在风里摇摇晃晃却不熄灭,多像一个人在困难中咬牙坚持、不放弃希望的样子啊!它成了“坚持”和“希望”的代言人。用在哪? 当你想写某个人(或自己)在困境中依然努力、不放弃时,就可以描写这个烛火,用它来象征那种精神。

  1. “断弦后重续的琴”

为啥好? 琴弦断了,就像遇到了挫折、失败;把弦重新接上(重续),就意味着修复、重新开始、克服困难。这把琴就成了“经历挫折后重新振作”的象征。用在哪? 写自己或他人经历失败后,如何重新站起来继续努力的故事。

  1. “爷爷磨得发亮的旧怀表”

为啥好? 一块被爷爷用了很久很久、表面都磨得发亮的旧怀表,它象征着流逝的时光、爷爷的辛劳、珍贵的回忆,甚至是一种守时的品格。它是一件物品,但承载了很多情感和故事。用在哪? 写亲情、回忆、时光流逝,或者某种值得珍惜的传统和品质。

怎么用? 当你写一个故事,想表达某种情感或道理时:

◎能不能找到一个具体的“东西”来代表它? (比如用烛火代表坚持,用断琴代表重新开始,用旧怀表代表时光和亲情)

◎在作文里,让这个“东西”反复出现几次? (开头提一下,中间关键情节出现,结尾再点题) 这样它就成了贯穿全文、点明主题的“代言人”。

记住: 这些“金句”不是让你死记硬背抄下来,而是给你打开思路的钥匙。学会它们背后的“拍摄”、“录音”、“触感联网”和“找代言人”的方法,去观察和感受你自己的生活和世界,写出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动细节!你的作文就会像加了特效的电影一样精彩!

点击下载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