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作文四川泸州卷作文深度解析与举一反三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中文,指中国的语言文字,也指中国语言文学。
中文有多美?独特的外形,动人的音韵,绚丽的色彩,隽永的诗行,宏大的叙事……
像空气一样,我们每天都呼吸着她的芬芳:像食物一样,我们每天都汲取着她的营养。
你对中文的学习、运用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感悟?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写相关的人、事、景、物,也可以分享情、理、志、趣……
要求:1.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 600 字;3.不得抄袭、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一、写作思路指导
(一)读题
材料围绕 “中文” 展开,指出中文包括中国的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学,强调其独特的美,如外形、音韵、色彩等,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同空气和食物般不可或缺。写作时需结合自身对中文的学习、运用经历,挖掘其中的美与意义,展现对中文的感悟。
(二)审题
核心内涵:中文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底蕴。其美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汉字的字形美、汉语的音韵美、文学作品的意境美等。
与生活的联系:中文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交流到阅读写作,从传统节日到文化传承,都能找到中文的身影,写作时要结合具体生活场景。
可挖掘的感悟:通过学习中文的经历,感悟其独特魅力;从中文承载的文化中,体会民族精神;在运用中文的过程中,感受其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力量。
(三)选材
学习运用:
练习书法时,从一笔一划中感受汉字的结构美,领悟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学习古诗词,被其精炼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打动,在创作诗词中体会中文的韵律美。
参加演讲比赛,通过语言表达传递情感,感受中文的感染力。
文化传承:
春节贴春联,在书写和品读春联中,体会中文与传统节日的联系,感受文化传承。
听长辈讲民间故事,从生动的语言中了解传统文化,认识到中文是文化传承的纽带。
学习书法、篆刻等传统技艺,在与中文相关的艺术中,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生活浸润:
街头巷尾的招牌、广告,展现中文的实用与创意,感受中文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与家人的日常交流,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恰当的成语,体现中文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阅读一本好书,被其中的文字打动,体会中文在传递思想、塑造精神中的力量。
(四)立意
感受汉字之美,传承文化基因:通过学习汉字的经历,展现汉字的形、音、义之美,强调中文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品味诗词韵味,汲取精神力量:结合学习诗词的过程,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阐述中文作品对个人精神成长的影响。
体验中文魅力,感悟生活真谛:从生活中与中文相关的场景入手,展现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中文带来的生活智慧。
运用中文表达,传递真情实感:通过运用中文进行交流、创作的经历,体现中文在表达情感、沟通思想中的独特价值。
(五)结构
记叙文
开头:通过一个与中文相关的场景引入,如描写一次书法练习、一场诗词朗诵会,营造氛围,引出下文的故事。
中间:详细叙述与中文相关的经历,如学习汉字的困难与收获、品味诗词的过程与感悟,注重细节描写,展现中文的魅力。
结尾:总结经历带来的感悟,点明中文对自己的意义,升华主题,可与开头相呼应。
议论文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如 “中文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引用名言或列举现象引出论点。
中间:分论点展开论述,从中文的美、中文的文化内涵、中文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证,结合具体事例增强说服力。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论点,强调传承和运用中文的重要性,发出呼吁。
散文
开头: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中文的某一特点,如汉字的形态、诗词的意境,表达对中文的初步感受,引起读者共鸣。
中间:通过多个与中文相关的片段、场景,抒发对中文的感悟,如从不同的文学作品、生活场景中体会中文的魅力,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采。
结尾:深化情感,总结对中文的整体认识,表达对中文的热爱与赞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范文示例
范文一:《墨香里的成长》(立意角度:感受汉字之美,传承文化基因)
晨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的宣纸上,泛着柔和的光。我握着毛笔,笔尖悬在纸上,迟迟不敢落下。这是我第一次练习书法,面对 “人” 字的简单笔画,却觉得重若千斤。
【点评】开篇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静谧的氛围,以 “我” 练习书法的场景引入,设置悬念,引出对汉字学习的经历
“‘人’字,一撇一捺,要相互支撑,才站得稳。” 书法老师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量。我深吸一口气,蘸了蘸墨,小心翼翼地落下第一笔。撇画写得歪歪扭扭,像一条弯曲的小蛇;捺画更是软弱无力,没有一点气势。老师走过来,握住我的手,引导着我重新书写。“起笔要轻,行笔要稳,收笔要有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还算像样的 “人” 字出现在纸上。
【点评】通过老师的指导和 “我” 的练习,详细描写书写 “人” 字的过程,突出学习汉字的不易,“小蛇” 的比喻生动形象,展现初次书写的笨拙
日复一日,我在墨香中度过一个个午后。从简单的 “人”“口”“手”,到复杂的 “龙”“凤”“舞”,每一个汉字都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我的笔下逐渐成形。我发现,汉字不仅有独特的外形,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孝” 字,上为 “老”,下为 “子”,寓意子女要孝顺长辈;“信” 字,人言为信,提醒人们要言而有信。
【点评】描写坚持练习书法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展现对汉字的逐渐了解,通过解析 “孝”“信” 等字的含义,体现汉字的文化内涵,突出主题
一次学校举办书法展览,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我选择了书写 “传承” 二字。在书写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古人在竹简上刻字的专注,看到了书法家们挥毫泼墨的洒脱。当我的作品被挂在展览墙上,看着那两个充满力量的字,我心中充满了自豪。
【点评】以参加书法展览为情节高潮,通过书写 “传承” 二字,将个人的书法学习与文化传承联系起来,展现汉字承载的文化意义,情感真挚
如今,书法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拿起毛笔,闻到淡淡的墨香,我就会想起老师的话,想起汉字中蕴含的智慧。那些在宣纸上流淌的笔画,不仅教会了我写字,更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汉字,这一古老而美丽的文字,正通过我们的手,一代代传承下去。
【点评】此段为感悟,将书法学习与做人道理、文化传承相结合,点明汉字之美和传承的重要性,深化主题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书桌上,宣纸上的 “人” 字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挺拔。我知道,墨香里的成长,是与汉字的相遇,更是与文化的牵手。
【点评】结尾以环境描写呼应开头,再次点题,强调汉字学习对个人成长和文化传承的意义,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突出
总评:文章以练习书法的经历为线索,紧扣 “感受汉字之美,传承文化基因” 的立意。通过描写书写 “人” 字、参加书法展览等情节,展现了汉字的形态美和文化内涵。细节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将个人成长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深刻诠释了中文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范文二:《诗词里的慰藉》(立意角度:品味诗词韵味,汲取精神力量)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敲打着玻璃,也敲打着我的心。考试失利的沮丧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我随手拿起桌上的《唐诗宋词选》,漫无目的地翻着,试图寻找一丝慰藉。
【点评】开篇以雨天的环境描写烘托 “我” 考试失利后的沮丧心情,通过翻阅诗词集的动作,自然引出与诗词相关的故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目光落在李白的这句诗上时,我的心猛地一颤。这豪迈的诗句,像一道光,刺破了我心中的阴霾。我仿佛看到了李白在困境中依然昂扬的斗志,感受到了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点评】引用李白的诗句,描写 “我” 被诗句打动的瞬间,展现诗词的力量,为下文对诗词的深入品味做铺垫
从那以后,我开始认真品读诗词。在李清照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中,我感受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在杜甫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中,我体会到了勇于攀登的壮志;在苏轼的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中,我领悟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点评】列举不同诗人的诗句,详细描写品味诗词的过程,展现诗词中蕴含的精神力量,体现 “我” 从诗词中汲取的养分
有一次,我在班级分享会上,朗诵了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念出这句诗时,我看到同学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我知道,诗词不仅能慰藉我个人的心灵,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
【点评】以班级分享会的场景,展现诗词的感染力,从个人感受扩展到集体共鸣,体现诗词精神力量的传递,情节进一步升华
如今,诗词已成为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当我遇到困难时,它给我勇气;当我迷茫时,它给我指引;当我喜悦时,它与我分享。那些简练而富有韵律的诗句,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了我成长的轨迹。
【点评】此段为感悟,总结诗词对 “我” 的重要意义,将诗词比作 “良师益友”“珍珠”,生动形象地展现诗词的精神力量,深化主题
雨停了,阳光穿过云层,洒在《唐诗宋词选》上。我合上书,嘴角露出微笑。诗词里的慰藉,是心灵的良药,更是成长的力量。
【点评】结尾以雨后阳光的环境描写呼应开头,再次点题,强调诗词对心灵的慰藉和成长的力量,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突出
总评:文章以考试失利后从诗词中获得慰藉为线索,紧扣 “品味诗词韵味,汲取精神力量” 的立意。通过引用不同诗人的诗句,展现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以及对 “我” 的精神激励。情节真实,情感真挚,将个人与诗词的联系写得细腻动人,很好地诠释了中文作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范文三:《春联里的年味》(立意角度:体验中文魅力,感悟生活真谛)
腊月二十八的午后,爷爷搬出红纸和笔墨,准备写春联。阳光透过院子里的桂花树,在红纸上落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即将过年的喜悦。我凑到爷爷身边,好奇地看着他准备动笔。
【点评】开篇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浓厚的年味氛围,以爷爷写春联的场景引入,自然引出与中文相关的生活经历
“‘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这副春联寓意好。” 爷爷边说边拿起毛笔,蘸了蘸墨。他的笔尖在红纸上游走,笔画流畅而有力,一个个饱满的汉字跃然纸上。我看着 “福” 字的写法,那端庄而喜庆的形态,让我感受到了中文的独特魅力。
【点评】描写爷爷写春联的过程,通过春联的内容和 “福” 字的形态,展现中文的寓意美和外形美,细节描写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爷爷教我贴春联,他说:“贴春联有讲究,上联要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横批在上方。” 我小心翼翼地扶着春联,爷爷用胶带固定。看着门框上鲜艳的春联,院子里仿佛一下子充满了年的味道。邻居路过,笑着说:“你家的春联写得真好看,字好,寓意也好!”
【点评】通过贴春联的过程和邻居的评价,展现春联在生活中的作用,体现中文与传统节日、邻里交往的联系,情节真实可感
从那以后,每年过年,我都会和爷爷一起写春联、贴春联。我渐渐明白,春联里的不仅是汉字,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联里的年味,是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体现,是家人团聚的温暖,是辞旧迎新的期盼。
【点评】此段为感悟,总结春联蕴含的意义,将中文与生活真谛联系起来,从春联的表面现象深入到生活的本质,深化主题
又是一年春节,我和爷爷站在贴好春联的院子里。阳光正好,春联上的金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知道,春联里的年味,是中文赋予生活的美好,是代代相传的幸福。
【点评】结尾以春节的场景呼应开头,再次点题,强调中文在生活中的魅力和带来的幸福感受,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突出
总评:文章以和爷爷一起写春联、贴春联的经历为线索,紧扣 “体验中文魅力,感悟生活真谛” 的立意。通过描写春联的书写、张贴过程,展现了中文的寓意美和在传统节日中的作用,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和情感。情节充满生活气息,情感真挚,很好地诠释了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结语
中文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不仅有着独特的美,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通过以上范文可以看出,无论是学习汉字、品味诗词,还是从生活中的春联等场景感受中文,都能挖掘出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
在写作时,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选取与中文相关的典型事例,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中文的魅力和意义。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散文,都要围绕中心立意,结构清晰,让读者感受到中文的博大精深和对我们成长的深远影响。希望这份写作指导资料能帮助同学们打开思路,写出优秀的作文,表达对中文的热爱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