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作文四川省内江卷作文深度解析与举一反三

2025-07-18 08:1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4人

2025年中考语文作文四川省内江卷作文深度解析与举一反三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中文,指中国的语言文字,也指中国语言文学。

中文有多美?独特的外形,动人的音韵,绚丽的色彩,隽永的诗行,宏大的叙事……

像空气一样,我们每天都呼吸着她的芬芳:像食物一样,我们每天都汲取着她的营养。

你对中文的学习、运用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感悟?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写相关的人、事、景、物,也可以分享情、理、志、趣……

要求:1.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 600 字;3.不得抄袭、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一、写作思路指导

(一)读题

题目核心是初中语文课本中某句话 “穿越时光,唤起内心感动”。需紧扣 “课本原话”“初中生生活经历”“心弦被拨动” 三个关键,既要明确这句话的出处,更要展现其如何在具体生活场景中引发情感共鸣,体现话语的持久影响力。

(二)审题

  1. 核心要素:“那句话” 必须来自初中语文课本(现代文、古诗文均可),需准确引用并交代出处;“拨动心弦” 指这句话在特定情境下(如学习受挫、人际矛盾、自我怀疑时)引发的强烈情感触动或思想转变;“我的” 强调结合自身真实经历,避免泛泛而谈。

  2. 情感逻辑:需展现 “初识句子时的平淡→遭遇具体困境→偶然想起这句话→内心被触动→产生积极改变” 的过程,突出 “穿越时光” 的滞后性感动,让情感变化有迹可循。

  3. 细节要求:要描写 “拨动” 的瞬间 —— 可能是某个动作(如翻书时指尖停顿)、某个场景(如雨中想起 “何当共剪西窗烛”)、某句对话(如被嘲笑时想起 “三军可夺帅也”),让感动具象化。

(三)选材

  1. 古诗文类:

  • 学习《岳阳楼记》时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似懂非懂,直到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看到志愿者默默奉献,才体会到担当的意义。

  • 初读《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觉得枯燥,后在班级卫生评比中,班级虽装饰简单却因同学互助获 “文明班级”,方懂精神富足的可贵。

  1. 现代文类:

  • 学《紫藤萝瀑布》时记住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当自己因骨折错过舞蹈比赛,看到病友坚持康复训练,终于释怀并重新开始。

  • 读《背影》“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时无感,某次雨天看到父亲弯腰给自己捡掉落的作业本,背影与文中描写重叠,突然理解父爱的深沉。

  1. 文言文类:

  • 背诵《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时觉得机械,后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平时调皮的同学解题思路独特,才明白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

(四)立意

  1. 话语是成长的灯塔:课本中的话在迷茫时指明方向,如 “长风破浪会有时” 让受挫的自己重拾勇气,体现经典话语对成长的持久指引。

  2. 文字是情感的纽带:某句话因具体场景与亲情、友情共鸣,如 “慈母手中线” 让住校的自己想起母亲缝补衣物的身影,展现话语连接情感的力量。

  3. 经典是精神的镜子:通过某句话照见自身不足,如 “见贤思齐焉” 让嫉妒同学的自己学会欣赏他人,凸显话语对品德修养的促进。

(五)结构

  1. 开头:设置一个与 “心弦被拨动” 相关的场景,如翻课本时停在某页、雨中独行时喃喃自语,通过环境或动作描写引出那句话,交代其出处(如 “翻开八年级课本,《XX》里的那句话突然跳进眼里”)。

  2. 发展:

  • 插叙初识这句话的情景(如课堂上的走神、背诵时的敷衍),与当下的触动形成对比;

  • 详细描写触发感动的具体事件(如被孤立时、考试失利后),刻画当时的心理状态(如委屈、沮丧);

  • 重点写 “拨动瞬间”—— 在哪一刻、因何想起这句话,内心的震动(如 “鼻子一酸”“突然愣住”)。

  1. 结尾:描写这句话带来的改变(如主动道歉、重新努力),升华感悟(如 “原来课本里的话,早就悄悄等在成长的路上”),可呼应开头的场景(如再次翻开课本,那句话旁多了批注)。

二、范文示例

范文一:《藤萝架下的顿悟》(立意角度:话语是成长的灯塔)

雨后的操场弥漫着青草味,我坐在紫藤萝架下,手里攥着揉皱的舞蹈比赛报名表 —— 医生说骨折未愈,至少三个月不能剧烈运动。藤萝花被雨水打落了一地,像我碎掉的期待,眼眶突然就热了。

【点评】开篇以雨后场景和 “我” 的动作、心理描写,渲染失落氛围,藤萝花的意象为后文呼应课文做铺垫,自然引出 “拨动心弦” 的契机

手指无意识地划过校服口袋里的语文课本,摸到第 17 页的折角 —— 那是《紫藤萝瀑布》的位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宗璞的这句话突然跳进脑海,像有人在耳边轻轻说了句什么。

【点评】以课本折角引出那句话,“跳进脑海”“耳边轻说” 的描写,生动展现 “拨动瞬间” 的突然与强烈,连接课文与当下情境

记得初学时,我对着这句话发呆:花谢了明年还能开,可我的比赛错过了就没了。那时的紫藤萝架下,我还和队友们约定要一起站在决赛舞台上。现在想来,当时的理解多浅啊。

【点评】插叙初读感受,与当下的顿悟形成对比,通过回忆队友约定,强化失落感,为后文的转变蓄力

正想着,康复中心的 XX 姐姐推着轮椅经过,她是去年的舞蹈冠军,也是因为腿伤退役的。“看什么呢?” 她笑着问。我举起课本,念出了那句话。她指着藤萝架:“你看根还在,明年照样开花。我现在教小朋友跳舞,不也挺好?”

【点评】通过 XX 姐姐的话和藤萝根的比喻,深化对句子的理解,展现话语带来的启发,情节有层次,从自怨自艾到开始释怀

我慢慢展开揉皱的报名表,在背面写下:“生命的长河 —— 不止一种舞步。” 虽然还是会遗憾,但心里的堵得慌的石头好像化了。原来宗璞早就知道,成长路上总有绕不开的弯道,而课本里的那句话,就是立在弯道处的路标,等着迷路的人抬头看见。

【点评】以改写句子的细节展现心理转变,“路标” 的比喻紧扣 “成长灯塔” 的立意,感悟自然深刻,与开头的失落形成对比

如今的紫藤萝架下,多了个教低年级同学压腿的身影。每次路过那页课本,都会想起雨后的那天 —— 有些话,在课本上时是文字,在生命里经历过,才变成光。

【点评】结尾描写行动上的改变,呼应开头场景,“文字变光” 的感悟升华主题,结构完整,余韵悠长

总评:文章以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为线索,紧扣 “话语是成长的灯塔”。通过骨折错过比赛、受藤萝和病友启发的经历,将课文语句与成长困境结合。细节真实(揉皱的报名表、藤萝根),心理变化清晰(失落→释怀→行动),“路标”“光” 的比喻贴切,凸显经典话语的持久力量,符合初中生生活体验。

范文二:《陋室里的奖状》(立意角度:经典是精神的镜子)

班级卫生评比结果贴出来时,我听见后排有人嘀咕:“三班连绿植都没有,凭什么得第一?” 我攥紧了拳头 —— 作为卫生委员,我知道为了让玻璃反光、地面无痕,同学们每天提前 20 分钟到校打扫,可比起其他班五花八门的装饰,我们的教室确实像块 “白板”。

【点评】开篇以评比争议和 “我” 的委屈,设置冲突场景,通过环境对比(白板教室 vs 装饰班级),为后文引用《陋室铭》做铺垫,细节(攥紧拳头)凸显情绪

回到家,我烦躁地翻着语文课本,无意间翻到《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写这句话时,是不是也有人嘲笑他的房子简陋?可他说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原来真正重要的不是房子,是里面的人啊。

【点评】引用《陋室铭》句子,将 “我” 的处境与刘禹锡的心境联系,“拨动瞬间” 自然可信,通过反问和感悟,初步理解句子内涵

第二天早读,我在黑板写下这句话,问:“我们班的‘德馨’是什么?” 沉默了几秒,小美举手:“是 XX 帮同学讲题时,从不嫌麻烦。” 小刚说:“是上次下雨,大家一起把拖把拧干擦走廊。” 越来越多的声音响起,教室渐渐热闹起来,像突然开了窗。

【点评】通过课堂互动,将 “陋室” 的内涵从 “教室” 扩展到 “同学情谊”,展现话语带来的认知转变,“开了窗” 的比喻生动写出心境变化

后来,我们在教室后墙贴了张 “闪光墙”,不是奖状,而是大家写的便签:“今天 XX 主动倒垃圾”“XX 帮我捡了笔”。再有人说我们教室简陋时,我会笑着指那面墙:“我们有这个。” 这时才懂,刘禹锡写的哪里是房子,是告诉我们:比起外在的光鲜,内心的真诚和善良才更珍贵。

【点评】以 “闪光墙” 的设置展现行动改变,深化对 “惟吾德馨” 的理解,从抱怨到自豪的转变,凸显 “精神的镜子” 的立意,感悟贴合初中生认知

现在翻开《陋室铭》那页,我在 “惟吾德馨” 旁画了个笑脸。原来课本里的文字,早就把判断是非的尺子,悄悄放进了我们手里。

【点评】结尾以课本批注细节呼应开头,“尺子” 的比喻升华主题,结构完整,体现经典对价值观的塑造

总评:文章选取《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结合班级卫生评比的经历,紧扣 “经典是精神的镜子”。通过从委屈到自豪的心理变化,展现话语对认知的修正。“闪光墙” 的设计新颖,细节(便签内容、黑板写字)真实可感,将古文内涵与班级生活结合,既有文化味又贴近初中生体验,立意深刻。

范文三:《雨幕里的背影》(立意角度:文字是情感的纽带)

晚自习的雨下得很急,我站在教学楼门口,看着同学们被家长接走,心里像被猫抓了 —— 早上跟爸爸吵架,赌气说 “不用你送”,现在才发现没带伞。雨点砸在地面,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裤脚,真冷。

【点评】开篇以雨夜场景和 “我” 的处境,营造孤独氛围,通过与同学的对比、心理描写,铺垫对父爱的忽视,为后文 “拨动心弦” 蓄势

“同学,没带伞吗?” 保安叔叔递来一把伞,伞柄上的漆掉了一块,像我家那把旧伞。接过伞的瞬间,突然想起《背影》里的句子:“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以前读这段只觉得啰嗦,此刻却像看见爸爸早上弯腰给我捡作业本的背影 —— 他刚下班,穿着沾着灰的工装,动作也是这样笨拙。

【点评】以保安的伞为触发点,自然引出《背影》句子,通过 “此刻” 与 “以前” 的感受对比,刻画 “拨动瞬间”,将课本文字与父亲的背影重叠,情感真实

昨天的争吵还在耳边:“说了别买这种廉价钢笔,同学都用 XX 牌!” 我冲爸爸喊完就摔了门,没看见他手里捏着的钢笔盒,边角都磨圆了。现在才想起,他每次出差都带当地的笔记本给我,说 “比城里的便宜还好用”,而我从来没说过谢谢。

【点评】插叙争吵细节,通过钢笔、笔记本等回忆,展现对父爱的忽视,与当下的醒悟形成对比,为情感爆发做铺垫,细节(磨圆的边角)戳中人心

我撑着保安的伞往家走,雨幕里,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公交站台下徘徊,是爸爸。他没打伞,头发贴在额头上,手里攥着我的雨衣。“爸!” 我跑过去,他愣了一下,赶紧把雨衣套在我身上:“傻孩子,不知道等我……” 他的声音有点哑,像朱自清笔下的父亲,说不出漂亮话,却把所有的好都藏在动作里。

【点评】以雨中重逢的场景为高潮,通过父亲的动作、语言,呼应《背影》的描写,展现 “文字连接情感” 的立意,“说不出漂亮话” 的感悟贴合初中生对父爱的理解

今天早读再读《背影》,读到 “我的眼泪又来了” 时,鼻子突然一酸。原来朱自清早就替我们写下了那些说不出的感动 —— 课本里的文字,是架在我们和亲人之间的桥,让不懂事的我们,慢慢看懂他们的爱。

【点评】结尾以早读场景呼应开头,“桥” 的比喻升华 “情感纽带” 的主题,结构完整,将个人体验上升到普遍情感,感染力强

总评:文章选取《背影》中描写父亲的句子,结合雨夜的经历,紧扣 “文字是情感的纽带”。通过从赌气到醒悟的转变,展现话语对理解父爱的促进。雨幕、背影、钢笔等细节贯穿全文,将现代文与现实场景融合,情感细腻,没有刻意煽情却打动人心,符合初中生对亲情的认知特点。

三、结语

“那句话,拨动了我的心弦” 的写作,关键在于找到课本话语与个人经历的 “共鸣点”。以上范文或结合古诗文,或联系现代文,均做到了:

一是选取的句子来自初中课本,准确且新颖(如《陋室铭》《紫藤萝瀑布》);

二是结合的经历贴近初中生生活(班级评比、亲子矛盾、兴趣受挫);

三是 “拨动瞬间” 具体可感(雨中想起、看到背影时顿悟)。

写作时需注意:避免单纯复述课文内容,要聚焦 “我的感动”;不用刻意追求华丽辞藻,真实的心理描写(如 “突然鼻子一酸”“愣住说不出话”)更有力量;可在文末点明 “那句话” 的现实意义(如 “原来课本里的话,是前人写给我们的成长留言”)。

希望同学们能翻开语文课本,找到那句曾悄悄触动你的话,用文字记录下它如何在生命里发光 —— 这不仅是完成一篇作文,更是与经典对话、与成长和解的过程。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