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05-11 09:45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9人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 春节申遗成功后,更多的外国友人想到中国游玩。2025年寒假,“中国迷”艾斯诺和家人来到中国,他们先后去了多个旅游景点,欣赏了自然风光,感受了人文情怀,并积累了相关古诗文,请你补充完整。

旅游景点

相关古诗文

造化钟神秀,_________。(《望岳》)

秦淮河

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浪淘沙》其一)

黄鹤楼

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登飞来峰》)

西

大雪三日,________。(《湖心亭看雪》)

【答案】 ①. 阴阳割昏晓 ②. 烟笼寒水月笼沙 ③. 同到牵牛织女家 ④. 晴川历历汉阳树 ⑤. 闻说鸡鸣见日升 ⑥. 湖中人鸟声俱绝

2. 旅途中,艾斯诺总结了很多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节庆习俗的存续是文化记忆的延续。如北方除夕饺子形似元宝,寓意“招财进宝”;南方年糕谐音“年高”,象征步步高升;腊八粥以五谷杂粮隐喻“和合共生”。

B. 中国的亭台楼阁,命名方式多样。如滁州的“醉翁亭”,就源自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在此处为官时自拟的号。

C. 中国很多纪念祠与名人有关。如四川成都的“武侯祠”,纪念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D. 中国崇尚礼仪,人际交往中为表达尊重,会使用敬辞。如称对方弟弟为“令弟”,询问对方姓氏用“贵姓”。

【答案】C

3. 体验了中国高铁,艾斯诺在个人微博上写了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的高铁站设施先进,充满了现代气息,各种自助设备可以帮助游客快速办理手续,翻译机能够为外国游客提供方便。站内热闹非凡,旅客 。高速列车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行驶,像游龙一般 在山水之间。速度这么快,车内却平稳舒适,让人赞叹不已。中国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 起这个国家的天南地北,进北京,入四川,下江南……出行真的方便快捷!中国高铁,“中国速度”,成就卓越, 。

A. 络绎不绝 飞奔 链接 广为流传

B. 络绎不绝 疾驰 连接 名不虚传

C. 连绵不断 奔跑 连接 广为流传

D. 连绵不断 飞舞 链接 名不虚传

【答案】B

4. 艾斯诺遇见不少和他一样来中国游玩的“老外”,记录了他们来到中国的感受。下列被打乱顺序的句子来自他整理的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快乐“中国行”,也成为我们“破除偏见”“对齐真相”之旅。

②火爆的“中国游”打开了世界了解认知中国的新窗口、新通道。

③相信随着中国优化签证政策等便利人员往来的举措不断出台,更多的外国游客会来到中国,看见中国,享受中国。

④这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国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

⑤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是秀丽的风光、繁华的景象,生活方式充满时代气息,社会环境安全祥和。

A. ②①⑤④③ B. ④②⑤①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⑤③①④②

【答案】A

5.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艾斯诺在留言簿上写下这样一段感言。

新春伊始,我到了中国延安——这座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读到的革命圣地。走进纪念馆,书中的文字仿佛活了起来:简lòu的窑洞、fàn黄的照片、红军的草鞋……每一件展品都让我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艰辛与伟大。我被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深深震hàn,他们用智慧和勇气在困境中开pì了新道路。延安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信仰的象征。作为一名外国学生,我深刻理解了“红星”所代表的光明与希望。通过这次中国行,让我更加敬佩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也让我明白,延安的故事不仅是中国的,更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1)给文中拼音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陋 范 憾 辟 B. 陋 泛 撼 辟

C. 漏 泛 撼 辟 D. 漏 犯 撼 辟

2)画线句“延安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信仰的象征。”句子的关系是( )

A. 因果 B. 条件 C. 转折 D. 递进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4)同为初中生的艾斯诺看到你怀揣《红星照耀中国》正在读他的感言,一见如故,高兴地与你聊起了《红星照耀中国》,并让你讲讲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为艾斯诺做解说。(150字左右)

【答案】(1)B (2)D

3)去掉“通过” (4)示例: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他不仅在艰苦的环境中带领红军走过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还在延安时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比如“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在延安,他住着简陋的窑洞,却心怀天下,写下了《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他的智慧和坚韧深深影响了无数人,也让延安成为了革命的圣地。

6. 艾斯诺一家深深感受到中国春节的热闹,围绕“闹”,你给他们讲了《哪吒闹海》的神话传说,并结合名著《水浒传》和《西游记》,就许多关于“闹”的情节,展开探讨,梳理出下表。

人物

情节

个性

史进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智深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松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C.____

勇猛刚强 敢做敢为 有勇有谋 恩怨分明

D.

柴进簪花入禁院

D.____元夜闹东京

莽撞急躁 侠肝义胆 嫉恶如仇

E.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E.____大闹五庄观

冲动鲁莽 勇于担当 不畏困难

艾斯诺:“闹”原来有这么深刻的内涵,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中华儿女真是勇敢坚强!

【答案】 ①. A.热血单纯 冲动鲁莽 心高气傲 爽快憨直 ②. B.重情重义 粗中有细 嫉恶如仇 扶危济困 仗义疏财(AB写出两点即可) ③. C.飞云浦 ④. D.李逵 ⑤. E.孙悟空(孙行者)

二、阅读(39分)

(一)古诗阅读(6分)

居竹轩

倪瓒

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注】①倪瓒:元代著名画家、诗人,江苏无锡人。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题,交代“结茅”的地点,“如云”表现了竹林的繁茂。

B. 颈联黄鹂鸣叫可人,白鹤傍人而不飞,渲染了一派宁静祥和、富有生趣的氛围。

C. 尾联和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方式相同,都是议论。

D. 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传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8. 艾斯诺评价该诗颔联的“侵”“覆”二字颇具动感,请你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7. C 8. “侵”“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台阶前的竹笋长到小径上”和“竹子绿荫将要覆盖邻家”说成是竹子有意识的行动,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竹林的繁茂和生机勃勃,传达出诗人对竹林的喜爱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游福山记

[清]涂瑞

吾邑佳山水以福山为最,距城南四十里,延袤绵亘,若屏障然。

初入谷四山交峙涧水环流循涧至寺门①。一路松阴交翠,飞流溅沫,境幽矣,未旷也;由寺门至语石岩,望城市一面如指掌,旷矣,犹未大也;是时仰企箫峰②,尚在天际,乃命樵夫数人伐山开道,支筇③冒险至草堂故址。环坐其下,流连不忍去。起视前途,径益险仄,从者皆有退志,予褰裳而前,直跻其巅,徘徊四望,一目千里。于是从游诸子相顾乐甚。

乃别寻樵径,纡道返寺。寺僧为予言:兹山峰最高者为箫曲洞,最邃者为雁腋石,最奇者为玉笋窝、一线天,岩最险者为梅花岩,泉最香冽者为语石泉。诸境皆在语石以上。顾近数年来,荆榛道塞,游人强半语石而止,过此能搜一二岩洞者难矣。

相与一笑而别归,以语筑野④。筑野曰:“顾天下美境,非险艰无由得。而履险艰者非强有力或且垂成自止。斯游足以鉴矣。”予退而为之记。

(有删节)

[注]①寺门:指福山寺门。②箫峰:福山主峰。③支筇(qióng):拄着拐杖。④筑野:作者涂瑞族兄涂登,号筑野。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命樵夫数人伐山开道”与《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的“乃”,意思相同。

B. “环坐其下”与《唐雎不辱使命》中“安陵君其许寡人”,两个“其”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C. “流连不忍去”与《两小儿辩日》中“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的“去”,两者都是“离开”的意思。

D. “以语筑野”即“以之语筑野”,与《陋室铭》“何陋之有”句式相同。

10.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即介绍了福山在家乡美景中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以及它的山势特点。

B. 第二段按照游踪呈现了游览福山的过程,描写景物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C. 回到寺中,寺僧向作者介绍景色之“最”,作者为没能看到最美的景色而深感遗憾。

D. 同为游记,《小石潭记》绘景摹物细腻逼真,而本文重在“记游”,写景较为简练。

1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A入谷B四山C交峙D涧水E环流F循涧至寺门

12.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别寻樵径,纡道返寺。

13. 文末筑野说,得观天下美境,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克服艰难险阻,否则会功败垂成。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这一说法,请简要概括。

【答案】9. B 10. C 11. B D F

12. 于是就另外寻找樵夫走的小路,走纡曲的道路返回寺庙。

13. ①在语石岩仰望箫峰,虽然山高达天际,仍伐山开道,冒着艰险来到草堂故址。②草堂故址再向前,道路艰险狭窄,同游诸人都有退意,“我”坚定向前一直登上山巅,得观语石岩以上最美风景。③近年来道路堵塞,不少游客到语石岩就停止了,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材料一:

①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门贴”、“门联”。是过年时所贴的喜庆元素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张贴对联是中国人过年的重要习俗。

②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茶”、“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③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④据说贴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了很大提高。现在贴春联已成习俗,红色的春联贴在大门上,顿时就有了过年的气氛。

(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①春节从贴对联开始。我家地处偏僻农村,贴对联的人家很少。父亲在安国县做生意,商家讲究对联,每逢年前写对联时,父亲就请写好字的同事,多写几幅,捎回家中。

②贴对联的任务,是由叔父和我完成。叔父不识字,一切杂活:打浆糊、扫门板、刷贴,都由他做。我只是看看父亲已经在背面注明的“上、下”两个字,告诉叔父,他按照经验,就知道分左右贴好,没有发生过错误。我记得每年都有的一副是: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这是父亲认为合乎我家情况的。

点击下载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