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答题思路,收藏学习

2025-11-05 14:34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5人

知识梳理

一、炼字

1. 考点概述

古人作诗词都很 讲究炼字 ,经过作者 锤炼 的关键字、词,能够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这些关键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色彩词、叠音词、拟声词、语气词等。 命题者往往就诗中的这些关键词提问。

2.提问方式

( 1 ) 这一句中 ××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2 ) ××字可否换为××字?为什么?

( 3 ) 这一句(联)中最富表现力的字是哪个字?为什么?

( 4 ) 某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

3 .答题 思路

【 赏析角度 

1. 动词

动词是在炼字题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一些动词有着一词多用或者是活用的情况,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境。所以在炼动词的时候不仅要强调用的准确,还应该强调用的巧妙。

比如,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的热烈,甚至能够让人联想到花丛中的蝶蝶飞舞的热闹景象,完美地将春天这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2.形容词

在古诗词中,少不了对各种景物进行描写,诗人在描写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一些形容词来将抽象的景物具体化形象化。

如《次北固山下》中 “潮平两岸阔”的 “阔” 字表达宽广、开阔之意。一个“阔”字将春潮涨满后,江面与两岸平齐,视野极为开阔的景象生动呈现,使诗人开阔豁达的心境与宏大的江景相互映衬,主题更加鲜明。

另一种情况是,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作动词,比如: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其中“红”和“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本诗中被用作动词,既能够表示鲜明的色彩,又能够体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

3.数词

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能够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4.叠词

在古诗中诗人运用叠词一方面强调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增加古诗的韵律,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作》)句中的“漠漠”与“阴阴”这两个叠词分别写出了水田广漠空蒙,夏木浓荫茂密的特点,前者开阔,后者幽深,形容贴切。

【 答题步骤 

( 1)解释词语的本义(指出诗眼/词眼/字眼,把字词代入句中,解释含义)。

( 2)描摹景象,写出词语的语境效果(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结合诗歌的主旨进行情感分析(有表现手法时点出,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解答炼字题的 注意点 

( 1)要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

( 2)体会该字在诗(词)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

( 3)分析该字传达的情感。

( 4)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一个“×”字,使……(立足于字的表达效果),突出了……(立足于整句或整首诗词的表达效果),表达了……(立足于情感表达)。

[答题模板]

某字 (词)的意思是 ×× ,它运用了 ×× 的手法,写出了 ×× 的景象 (或描绘了一幅 ×× 的画面 ),表达了 ×× 的思想感情。

链接文本 ·《天净沙·秋思》中的“瘦”

1. 解释词语的本义

“瘦”的本义是指身体脂肪少、肉少,与“胖”“肥”相对。在“古道西风瘦马”中,“瘦”用来形容马,指马的身形消瘦。

2.描摹景象,写出词语的语境效果

在荒凉的古道上,秋风瑟瑟,一匹瘦骨嶙峋的马在缓缓前行。 “瘦”字让我们仿佛看到这匹马毛发凌乱,肋骨突出,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它驮着游子,在西风中艰难地迈着步子,整个画面充满了孤寂与凄凉之感。

3、结合诗歌的主旨进行情感分析

“瘦”字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马的消瘦侧面反映出游子漂泊的艰辛。它烘托出一种孤寂、愁苦的意境,塑造了一个在秋风中骑着瘦马孤独前行的游子形象,深刻地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在外,生活困苦,内心充满思乡之情却又无处可归的愁苦与无奈,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羁旅之愁。

4.答题示例:

“瘦”字的意思是身形消瘦、瘦弱,它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了一匹在荒凉古道上,迎着萧瑟秋风艰难前行的瘦马的景象,描绘了一幅孤寂凄凉的游子漂泊画面,表达了游子漂泊天涯、孤苦无依的愁苦与思乡之情。

二、炼句

1.考点概述

古诗 词 中的关键句或能 概括 诗歌主旨,或对全诗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描写生动形象,或揭示作者情感,或含义深刻 ……其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准确理解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主旨和结构。考生理解关键句时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2.提问方式

(1) 请赏析诗中的划线句子。

(2)“ ×× ” 句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3.答题思路

第一步:解说诗句,把握整体意境。

第二步:揭示该句的特殊之处,点明写作手法;或从关键词入手分析其妙处。

常用 的手法分析 

①表达方式。 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②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夸张、 (引用) 用典、借代双关、化用、叠词、互文、反复等。

③表现手法: 正侧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事抒情等);比、兴、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烘托、抑扬、以小见大、意象组合等。

④遣词用句。 炼字、句式等。

第三步:简要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其中,在简要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和作用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

(1)描绘意象、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2)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突出主题思想、作者情感态度方面的作用;

(4)音律方面的作用;

(5)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模板]

这一句写出了

××内容,运用了××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词)人××的思想情感。

链接文本 ·《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解说诗句及整体意境。

前面的诗句描绘了一系列秋日凄凉的景象,而这一句则点明了时间是夕阳西下时分,游子还在天涯漂泊,将前面的景物描写所营造的凄凉氛围推向了高潮,烘托出一种日暮途穷、游子无依的意境。

2.揭示特殊之处及妙处。

这句话采用了 直抒胸臆 的手法, “断肠人”直接表达出游子内心极度的痛苦和悲伤,“在天涯”则强调了游子漂泊的遥远和孤独无依。同时,“夕阳西下”的景色描写进一步烘托了这种愁苦的心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3.表达效果和作用。

该句作为全曲的结尾,画龙点睛,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漂泊之苦推向极致,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游子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整首小令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4.答题示例: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写出了夕阳渐渐落下,漂泊在外的游子极度愁苦地远在天涯的内容,运用了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游子漂泊的孤独、凄凉以及内心的痛苦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和羁旅漂泊的哀愁。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