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者与背景速记(基础考点)
1. 核心常识
作者: 欧阳修( 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 唐宋八大家 ” 之一,谥号 “ 文忠 ” ,世称 “ 欧阳文忠公 ” 。
文体: 山水游记散文(《欧阳文忠公文集》中的经典篇目)。
创作背景 :庆历五年( 1045 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推行 “ 庆历新政 ” ,遭保守派排挤,被贬为滁州知州。本文作于被贬滁州的第二年,作者以山水为寄托,抒发复杂心境。
二、核心文言字词精讲(高频默写 + 翻译考点)
1. 通假字
“ 翼然临于泉上者 ” :无通假字; “ 临 ” 易错译为 “ 靠近 ” ,正确释义为 “ 居高面下 ” 。
“ 佳木秀而繁阴 ” :无通假字; “ 秀 ” 易错译为 “ 秀丽 ” ,正确释义为 “ 茂盛 ” 。
2. 古今异义
3. 词类活用
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 “ 命名、取名 ” ( 2024 年江苏苏州中考考翻译)。
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 “ 沿着山路 ” ( 2023 年湖北黄冈中考考词性判断)。
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 “ 取别号 ” 。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名词作动词, “ 唱歌 ” 。
4. 重点虚词
而: ① 表并列(泉香而酒洌); ② 表承接(日出而林霏开); ③ 表转折(而不知人之乐)。
也: ① 表判断(环滁皆山也); ② 表陈述(在乎山水之间也); ③ 表感叹(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二、 核心内容与主旨解析(阅读理解高频考点)
1. 文章结构脉络
2.核心主旨深度解读
表层含义: 描写滁州山水之美、百姓游乐之盛,表现太守与民同游的闲适乐趣。
深层内涵: 借 “ 山水之乐 ”“ 宴酣之乐 ”“ 与民之乐 ” ,抒发被贬后 “ 不以己悲 ” 的豁达胸襟,以及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呼应)的政治理想,核心是 “ 与民同乐 ” 的情怀。
情感矛盾性: “ 醉 ” 既是饮酒之醉,也是山水之醉、与民同乐之醉,实则暗含对仕途失意的消解,体现 “ 乐中藏忧,忧以乐解 ” 的复杂心境。
四、艺术特色与写作手法(赏析题核心)
1. 写景技巧
层次分明: 从 “ 环滁皆山 ” 的全景,到 “ 琅琊山 ”“ 酿泉 ” 的中景,再到 “ 醉翁亭 ” 的近景,由远及近,空间感极强( 2022 年浙江杭州中考考写景顺序)。
动静结合: “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 写朝暮之景的动态变化;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写四时之景的静态秀美,动静相衬。
感官结合: “ 泉香而酒洌 ” (嗅觉 + 味觉)、 “ 鸣声上下 ” (听觉)、 “ 蔚然而深秀 ” (视觉),多感官勾勒画面,立体感十足。
2. 语言特色
骈散结合: 多用四字句(如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 ),对仗工整;穿插散句(如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灵活自然,兼具韵律美与流畅性。
含蓄蕴藉: 以 “ 醉 ” 统摄全文, “ 醉 ” 与 “ 乐 ” 交融,表面写乐,实则藏志,情感表达委婉深沉。
3. 表现手法
卒章显志: 结尾 “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点明身份,呼应开头 “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同时借 “ 与民同乐 ” 揭示主旨,结构严谨。
衬托对比: 以 “ 滁人游 ” 衬托 “ 太守乐 ” ,以 “ 众宾欢 ” 衬托 “ 太守醉 ” ,突出 “ 乐在其中 ” 的核心情感。
五、中考真题示例与答题模板(实战必备)
1. 文言翻译题
真题 ( 2024 ・江苏苏州):翻译 “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答案: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答题模板: “XX (字词)译为 XX , XX (句式)按 XX 规则调整,整体句意连贯,保留原文语气。 ”
2. 内容理解题
真题 ( 2023 ・湖北黄冈):第 2 段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中的 “ 乐 ” 指什么?
答案: 指滁州四季山水景色的秀美多变带来的观赏之乐,也暗含太守欣赏自然美景时的闲适之乐。
答题模板: 表层 + 深层( “ 乐 ” 既指 XX 之乐,也暗含 XX 之情 / XX 主旨)。
3. 手法赏析题
真题 ( 2022 ・浙江杭州):分析第 1 段 “ 由远及近写景 ” 的作用。
答案: 从 “ 环滁皆山 ” 到 “ 醉翁亭 ” ,由远及近层层推进,清晰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与环境背景;营造出 “ 山水环绕、亭藏其间 ” 的画面感,为后文抒发 “ 山水之乐 ” 铺垫情感基调。
答题模板 :手法 + 内容(写出了 XX ) + 作用(交代了 XX / 营造了 XX / 铺垫了 XX )。
4. 主旨探究题
真题 ( 2021 ・四川成都):结合背景,说说 “ 太守之乐 ” 的内涵。
答案: ① 山水之乐:欣赏滁州山水美景的闲适乐趣; ② 与民同乐:看到百姓安居乐业、共享游乐的欣慰之乐; ③ 豁达之乐:被贬后不沉沦,以民之乐消解个人失意的豁达情怀。
答题模板 :分点梳理( XX 之乐 + XX 之乐) + 结合背景(联系作者经历 / 时代背景) + 情感升华。
六、易错点与避坑指南
默写易错字 : “ 洌 ” (易错写为 “ 冽 ” )、 “ 霏 ” (易错写为 “ 菲 ” )、 “ 暝 ” (易错写为 “ 冥 ” )、 “ 伛偻提携 ” (四字易错写漏笔画)。
主旨误解 :易将 “ 太守之乐 ” 仅理解为 “ 山水之乐 ” ,忽略 “ 与民同乐 ” 的核心与 “ 被贬豁达 ” 的深层情感。
手法混淆 : “ 朝暮之景 ”“ 四时之景 ” 是时间顺序,非空间顺序; “ 泉香而酒洌 ” 是并列关系,非承接关系。
七、 拓展对比与迁移应用
1. 与《岳阳楼记》对比
2. 现实关联
“ 与民同乐 ” 的情怀在当代体现为 “ 以人民为中心 ” 的发展思想,文章中 “ 关注民生、共享喜悦 ” 的理念具有永恒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