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全文解析(核心考点+答题技巧+真题演练)

2025-10-26 05:4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8人

八上必读名著 《红星照耀中国》 全文解析

核心考点

一、识记内容 :

1.作者: 埃德加 ·斯诺 (Edgar Snow, 1910-1972), 美国 著名记者、作家,以其对中国革命和红军的报道而闻名于世。

2.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加剧,国共两党内战持续不断,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团结和民族解放。

3.作品名称: 《红星照耀中国》 (Red Star Over China),又名《 西行漫记 》,是斯诺深入红区采访后写成的纪实文学作品,真实记录了 中国共产党、红军和苏区的状况 ,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革命打开了一扇窗口。

4.主要人物:

毛泽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红军最高领导人, 一位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军事才能、政治才能和思想才能,对中国革命和未来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思考。

朱德: 红军总司令, 一位出身贫苦的职业军人,经历了从旧军队到红军的转变,忠诚于党的领导,具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受红军将士的爱戴。

周恩来: 红军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一位出身官僚家庭的知识分子,早年留学欧洲,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国共合作、南昌起义、长征等重要历史事件,是一位冷静睿智、富有魅力的革命领袖。

彭德怀: 红军一方面军司令员 ,一位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职业军人,经历了坎坷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参加红军后作战勇敢,指挥才能出色,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

徐海东: 红军十五军团司令 ,一位出身贫苦窑工家庭的革命者,具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和革命热情,作战英勇,战功卓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

其他重要人物: 林彪、贺龙、徐向前、张国焘、博古、洛甫、王稼祥、张闻天、刘志丹、邓发、徐特立等。

作者 “我”: 斯诺本人,以第一人称叙述,既是观察者,也是思考者,带着西方人的视角和问题意识,深入红区,采访红军将士,记录他们的生活、思想和斗争,并试图理解中国革命的内涵和意义。

5.主要故事情节:

探寻红色中国: 斯诺从北京出发,克服重重困难,进入陕北苏区,开始对红军和苏区的采访。

毛泽东的自述: 斯诺详细记录了毛泽东的童年、青年时代、参加革命的经历、思想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革命的思考。

长征: 斯诺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意义以及红军将士在长征中表现出的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

红星在西北: 斯诺介绍了陕北苏区的创建历史、社会状况、经济政策、文化教育以及红军在西北的发展情况。

红军的日常生活: 斯诺详细记录了红军将士的日常生活,包括他们的训练、学习、娱乐、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红军领袖的性格和魅力: 斯诺通过与红军将领的接触和采访,描绘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个人魅力和领导风格。

统一战线: 斯诺介绍了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主张,以及红军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做的努力。

西安事变: 斯诺分析了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以及共产党在事变中发挥的作用。

红军的前途: 斯诺对中国革命和红军的前途进行了展望,认为中国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红星必将照耀中国。

6.重要细节描写:

( 1)毛泽东的窑洞: “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 毛泽东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的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

这段描写通过对毛泽东住所和个人物品的细节刻画,突显了他简朴的生活作风和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

( 2)红军长征过草地: “在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見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的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牲口和人员……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

这段描写通过对红军长征过草地情景的细节刻画,展现了他们所经历的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以及他们坚韧不拔、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 3)红军剧社的演出: “台上挂着一块红色的绸制大幕布,上面有‘人民抗日剧社’几个大字… 节目有三个小时,有短剧、舞蹈、歌唱、哑剧… 共同的地方主要是两个中心主题:抗日和革命… 演出生气勃勃,幽默风趣,演员和观众打成一片,这就弥补了部分细腻精美之不足。”

这段描写通过对红军剧社演出场景和内容的细节刻画,展现了红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以及他们积极乐观、充满斗志的精神风貌。

7.核心主题思想:

真实记录中国革命: 斯诺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苏区的状况,打破了西方世界对中国革命的误解和歪曲,展现了中国革命的真实面貌和伟大意义。

歌颂中国革命者的精神: 斯诺赞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红军将士和苏区人民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献身精神、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他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鱼水情深的革命情谊。

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 斯诺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红军和苏区人民的残酷迫害,以及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妥协退让,激发了读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和对中国革命的同情。

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中国革命: 斯诺呼吁西方世界了解和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对中国革命前途充满信心: 斯诺对中国革命和红军的前途充满信心,认为中国人民必将战胜一切困难,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红星必将照耀中国。

8.艺术特色:

纪实性与文学性的融合: 斯诺以新闻记者的敏锐观察力和作家的生动笔触,将纪实性与文学性完美融合,使作品既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又具有文学的感染力。

客观公正的叙述: 斯诺以客观的视角和公正的态度,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的状况,既有对红军和苏区的赞美,也有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批判,以及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客观分析,使作品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

人物描写的生动传神: 斯诺通过大量的采访和细节描写,刻画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将领的性格特点、个人魅力和领导风格,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叙述的简洁流畅: 斯诺的语言简洁明快,叙述流畅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品的内容。

富有激情的呼吁: 斯诺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以及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他充满激情的呼吁,感染了无数读者。

答题技巧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考查的不仅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掌握,更注重对作品所体现的时代背景、革命精神、思想内涵以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答题技巧,才能准确地分析作品,清晰地表达观点,最终获得高分。

一、审题:

1.精准解读题干,圈出关键词:

人物: 题干中一般会明确指出要分析的人物,例如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要将答题内容限定在该人物的相关描写上,并结合人物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言行举止进行分析。

事件: 例如 “长征”、“西安事变”、“红军改编”等,要准确把握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以及人物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

政策: 例如 “土地革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要准确阐释政策的内涵、目的、意义以及实施过程和影响。

考查角度: 例如 “原因”、“影响”、“意义”、“特点”、“作用”、“手法”、“情感”等,要根据考查角度选择合适的答题思路。

示例:

“分析《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 关键词:红军长征、原因、意义

“试析《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的领袖气质。” 关键词:毛泽东、领袖气质

“《红星照耀中国》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关键词:红星照耀中国、写作特点

2.判断题型,明确答题方向:

选择题: 仔细辨析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排除干扰项,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填空题: 答案要简洁准确,注意字数限制。

简答题: 答案要简明扼要,层次清晰,抓住要点,避免过多的细节描述。

分析题: 答案要深入分析,结合原文进行论证,并运用恰当的术语,展现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3.关注分值,把握答题深度: 分值越高,答题要求越详细,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二、构思:

1.联系时代背景,构建答题框架: 分析问题时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 20世纪30年代中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国共两党的关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等,以此构建答题框架。

示例:

( 1)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国民党军队的军事优势。

苏区面临的经济封锁和物资短缺。

战略转移到西北,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

( 2)分析毛泽东的领袖气质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农民出身,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坚定的革命信仰和远大的革命目标。

卓越的领导才能、军事才能、政治才能和思想才能。

2.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组织语言,确保答题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可以使用总分总、分点作答等方式,使答案结构更加清晰,便于阅卷老师理解。

示例:

( 1)分析红军长征的意义时,可以先概括长征的军事意义、政治意义、战略意义,然后分别进行阐释,最后总结长征的精神意义。

( 2)分析毛泽东的领袖气质时,可以先概括他的个人魅力、思想深度、战略眼光,然后分别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3.精准引用原文,避免空洞议论: 结合原文,引用关键语句或段落来佐证观点,避免空洞的议论,使答案更具说服力。

示例:

( 1)分析红军长征的艰苦时,可以引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等诗句。

( 2)分析毛泽东的思想深度时,可以引用“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等语句。

4.要点突出,避免赘述: 抓住要点,避免不必要的细节描述和重复,确保答案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三、 表达:

书写规范,字迹工整: 答题时要书写规范,字迹工整,避免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语言准确,简洁流畅: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避免口语化和方言,并运用一些历史、政治学术语,提高答题的专业性。

注意语法,避免语病: 注意语法规范,避免语病,例如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确保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四、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题型和答题思路:

1.人物形象分析题:

( 1)题型示例:

分析《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的人物形象。

试析《红星照耀中国》中周恩来的性格特点。

( 2)答题思路:

结合时代背景,简要介绍人物的生平经历和社会地位。

从思想、性格、言行、事迹等方面,结合具体描写,分析人物的特点,例如毛泽东的革命理想、战略眼光、领袖魅力;周恩来的冷静睿智、忠诚担当、亲和力等。

评价人物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例如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周恩来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等。

2.事件影响分析题:

( 1)题型示例:

分析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试析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 2)答题思路:

简要概述事件的背景和经过。

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事件的影响,例如红军长征保存了革命力量,宣传了革命思想,促进了国共合作;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等。

总结事件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3.政策内涵阐释题:

( 1)题型示例:

阐释《红星照耀中国》中 “土地革命”的内涵。

试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

( 2)答题思路:

简要介绍政策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解释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例如 “土地革命”的内容是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标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

分析政策的影响和意义,例如 “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点击下载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