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4篇不同角度半命题作文(押题+详细解析+范文)
一、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把心贴近生活,体味岁月的精彩;把心贴近自然,发现生命的美妙,把心贴近经典,感受文化的魅力……
请将“把心贴近_____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1.审题。
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要求学生将“把心贴近______”补充完整,并以此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这意味着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选择一个与生活、自然或文化等相关的词汇来填补空白,并以此为主题展开写作。在审题时,学生需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把心贴近”,这提示了文章应该围绕着“用心去感受、体验”的主题来展开,同时要注意将所选词汇与“心”联系起来,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2.立意。
本题要求学生将心贴近生活、自然或经典等,感受其中的精彩、美妙和魅力。因此,作文的立意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旨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传递出正能量。学生可以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观察自然景色、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等方式,来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并以此启发读者也去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在立意时,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思考,深入挖掘所选词汇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价值,从而提升自己的文章思想深度和文采水平。
3.构思选材。
在构思选材时,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选择一个与“把心贴近”相关的主题,并以此为中心展开写作。例如,如果选择“把心贴近生活”,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入手,描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如果选择“把心贴近自然”,可以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神奇,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如果选择“把心贴近经典”,可以选取一部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在选材时,学生还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层次,合理安排段落和布局,使文章更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同时,要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范文】
把心贴近生活
生活,犹如一幅斑斓的画卷,每个人都在其中挥洒着自己的色彩。有人追求高远的理想,有人执着于深邃的知识,有人醉心于艺术的殿堂。而我,更愿意将心灵贴近生活的美妙旋律,去领略那些平凡中绽放的绚烂。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轻轻吻上窗台,生活的晨曲便悄然响起。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交织成一幅忙碌而充满生机的画面。我喜欢这样的早晨,它让我感受到生活的活力与希望,仿佛每一个清晨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午后,阳光慵懒地洒落,我静坐于公园的长椅上,目光穿梭在四周流转的人群中。孩子们在草地上尽情嬉戏,他们的笑声如同天籁之音,清脆悦耳;老人们在树荫下悠闲地聊天,他们的皱纹中藏着岁月的痕迹和无数的智慧;恋人们相依相偎,他们的眼神中流淌着柔情蜜意。这些平凡而温馨的画面,让我深深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傍晚,当夕阳的余晖洒满天际,生活的夜曲缓缓奏响。华灯初上,人们纷纷踏上归家的路途,街边的商店闪烁着五彩斑斓的霓虹,餐馆里飘出诱人的香气。我喜欢这样的傍晚,它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与满足,仿佛每一天的忙碌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宁静与幸福。
当然,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磨砺和挑战,塑造了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当我面临困境时,我会告诉自己:这是生活对我的考验,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于是,我鼓起勇气,迎难而上,在挫折中寻找成长的力量。
生活中还隐藏着无数美好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欣赏。一本书籍可以开启智慧的门户;一首歌曲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一幅画作可以展现艺术的魅力;一部电影可以演绎人生的百态。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去感受,就能在生活中发现无尽的惊喜与感动。
把心贴近生活的美妙旋律,并不是要逃避现实的纷扰与复杂,而是要更加真实地拥抱生活、热爱生活。生活或许并不完美,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它独特的魅力与韵味。让我们珍惜每一个瞬间,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让我们敞开心扉,让生活的美妙旋律在心灵深处奏响最动人的乐章!
二、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父母那一代的孩子:
“妈妈,给我讲故事。”“警察叔叔,最近的商店怎么走?”“……”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
“小爱小爱,播放音乐。”“豆包,帮我生成《次北固山下》的插图!”“……”
在“AI”会写诗、智能机器人会扭秧歌的时代,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孩子?时代需要你成为一个怎样的孩子?……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成为一个________的孩子》为题,进行写作。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还可以……
【写作要求】
①补全题目,自选文体。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
一、审题立意。
材料中两代孩子的对话差异,实质折射出 AI 对生活方式的重塑。审题时需聚焦“人与技术的关系”,立意可落脚于“在技术赋能中坚守人的主体性”。写作时可结合校园、家庭、社会场景,展现既要做科技的驾驭者,又要成为情感的传递者、价值的创造者,体现新时代少年的成长担当。
二、思路点拨。
若写叙事类文章,可写自己沉迷 AI 代写作文,成绩却下滑,在老师引导下重握笔杆,通过观察生活重拾写作灵感,结尾点明 “AI 是工具,思考才是灵魂”;
若写科幻寓言,可虚构未来世界,人类因过度依赖AI丧失情感能力,主角通过保留手工绘画、与真实伙伴交流,成为“最后会流泪的孩子”,隐喻情感不可替代;
若写论述类文章,可以“成为驾驭科技的主人”为论点,分三层展开:现状剖析:列举AI 答题、翻译等便利,指出“懒于思考” 的隐患;价值思辨:引用“ChatGPT 无法替代人类创造力”等案例,论证独立思考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实践路径:提出“善用 AI 工具 + 深耕知识积累 + 保持情感联结”的成长策略,呼应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若进行文学创作 ,可以用日记体记录与 AI 助手“小星”的相处:从依赖其解决难题,到发现它无法理解奶奶的皱纹与麦田的诗意,最终领悟“真正的成长藏在 AI 无法抵达的生活褶皱里”,塑造“向真实世界生长的孩子”形象。
无论选择何种文体,均需落脚于“科技时代如何保持人的主体性”,避免陷入对 AI 的片面褒贬。
【范文】
成为一个与 AI 共舞的孩子
晨光漫进房间时,我的智能手表正用李清照的词温柔唤醒:“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指尖轻点,床头的全息投影立即铺展《如梦令》的水墨动画。这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清晨,科技与诗意像晨光与露珠般自然交融。
周末的图书馆里,泛黄的《飞鸟集》总让我驻足。当同学用 AI 写诗软件完成作业时,我却偏爱在泰戈尔手稿的影印本里寻找秘密——那些被橡皮擦破的纸页,那些修改时潦草的批注,都藏着人类创作时灵魂的震颤。上周用 AI 绘画软件生成《次北固山下》插图后,我仍会拿起彩铅,在画面边角添上自己想象中的归雁,让科技的翅膀载着独属我的灵感翱翔。
科技馆的机器人展上,仿生蝴蝶的机械翅膀正精准复刻真实羽翼的振动频率。当同伴惊叹于 AI 算法的完美时,我却蹲在角落观察操控员调试程序的模样:他反复调整蝴蝶起飞时的角度,眼里闪着温柔的光。原来再精密的代码,也需要人类注入情感的温度。我开始尝试用编程设计 “古诗助手”,让程序在解析“月落乌啼霜满天”时,自动播放寒山寺的钟声混着江南夜雨的音效。科技不该是冰冷的工具,而应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
家庭聚会上,奶奶总对着智能电视叹气。我把常用功能画成连环画贴在遥控器旁,教她用方言唤醒戏曲频道。当 AI 逐渐接管重复劳动,我们更要学会做温暖的传递者。就像我在编程课上设计的“陪伴机器人”,不仅能解数学题,还会在检测到低落情绪时,播放奶奶最爱的评弹选段。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我愿做一株扎根传统文化土壤,却向着科技阳光生长的幼苗。用指尖触碰代码的同时,让心底始终流淌着诗的清泉。因为我知道,真正与 AI 共舞的孩子,既能在数字浪潮中冲浪,也能俯身拾起被浪花冲上岸的贝壳——那是人类独有的温度与诗意。
三、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与古代先贤对话,可以学习他们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文物古迹对话,可以了解秀美的山河、灿烂的文化;与文学作品对话,可以获取人文的滋养、思辨的能力……
请以“与______对话”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不限定文体;(3)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
本次作文题目为“与______对话”,破题点在于补充合适的内容,并围绕“对话”展开。根据提示,可填入的内容范围广泛,如古代先贤、文物古迹、文学作品等。
立意方面,从与古代先贤对话来看,能引导我们学习他们的深邃思想和积极人生态度,比如与孔子对话,可学习他“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哲学,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与文物古迹对话,能让我们了解秀美的山河和灿烂的文化,像与长城对话,感受它的雄伟壮观,领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坚韧,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学作品对话,可获取人文滋养和思辨能力,如与《哈姆雷特》对话,思考人性、道德、生死等问题,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从正面立意,强调通过这种特殊的“对话”,能让我们在知识、精神、品格等方面得到提升和成长;从反面立意,可反思当下我们对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等缺乏深入交流和思考,呼吁大家重视这种“对话”。
第二、选材构思。
本题适合写成记叙文。可以虚构自己与某一对象对话的经历。
比如写与苏轼对话,想象自己穿越到北宋,与苏轼在月光下的庭院中交谈。苏轼向“我”讲述他被贬黄州后的心境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我”则向他倾诉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压力和困惑,苏轼用他的智慧为“我”解惑,通过具体的对话内容和场景描写,展现苏轼的人格魅力和对“我”的启发,结尾表达这次对话对自己人生的重要影响。也可选取多个与不同对象对话的片段。
如先写与敦煌莫高窟对话,感受壁画艺术的精美和文化的厚重;再写与《红楼梦》对话,体会其中的人情冷暖、家族兴衰;最后写与岳飞对话,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忠诚品质。通过这些片段,表达自己在与不同对象对话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升华文章主题,呼吁人们多与优秀的文化、伟大的灵魂进行对话。
【范文】
与李白对话
月色如水,洒在窗前。我捧着《李太白全集》,不知不觉进入梦乡。朦胧间,一位身着白衣,手持酒壶的老者飘然而至。我定睛一看,竟是诗仙李白!
“晚辈见过李太白先生。”我恭敬行礼。李白爽朗大笑:“小友不必多礼。看你手持吾之诗集,想必是知音。”我激动地说:“先生,您的诗豪放洒脱,充满浪漫色彩,我甚是喜爱。但我一直不解,先生既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为何仕途却如此坎坷?”
李白仰头灌了一口酒,目光望向远方,长叹一声:“吾虽有满腔抱负,欲为苍生谋福祉,为社稷展宏图。怎奈官场黑暗,权贵当道,他们容不下我这等狂放不羁之人。但那又如何?仕途不顺,并未磨灭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他目光坚定,神采飞扬,仿佛在诉说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
我接着问:“先生,那您在面对挫折时,如何能保持这般乐观豁达?”李白笑着拍拍我的肩膀:“小友,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挫折不过是过眼云烟,只要心中有梦,有诗与远方,又何惧风雨?你看那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一泻千里,即便途中遇高山巨石阻挡,也能迂回前行,奔向大海。人生亦当如此,要像大鹏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冲破困境。”他的话语如洪钟般响亮,振聋发聩。
我若有所思,又问:“先生,您的诗歌想象奇特,充满奇幻色彩,灵感从何而来?”李白望向明月,眼中闪烁着光芒:“世间万物皆可入诗,山川湖海、明月星辰、花鸟鱼虫皆为吾师。吾常游历四方,观天地之广阔,感自然之神奇,心有所悟,便挥笔成诗。且诗歌需有真情实感,方能打动人心。”说罢,他兴致勃勃地吟诵起《蜀道难》,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仿佛带着我穿越到了蜀道之上,领略到了蜀道的艰险与壮丽。
与李白交谈,我如沐春风,收获满满。正想继续请教,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传来,我缓缓睁开眼睛,才发现是一场梦。但李白的教诲仍在耳边回响,激励着我用充满诗意的眼光去发现世界的美好。
四、作文
笔墨人生、缤纷世界,有多少认知是需要我们再次思考的。重新定义坚强,我们汲取精神力量;重新定义友情,我们获得宝贵养料;重新定义那个目光、那抹微笑、那次相遇、那句话语……我们心有所动,情有所感,爱有所向。
请以“重新定义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引用、套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
根据材料提示,“有多少认知是需要我们再次思考的”,可理解“重新定义”的意思是对曾经有过判断的人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或经历过某种场景或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再次的思考,从而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可从材料中摘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坚强”“友情”“那个目光”“那抹微笑”“那次相遇”“那句话语”,也可选择自己有独特感悟的人事物,如“幸福”“自己”“那次失败”等。立意上,要注意提示中“心有所动,情有所感,爱有所向”,写出真情实感来,写出个性特色来,文章要让人得到启示、启发和启迪,鼓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不断追求。
二、选材构思。
选材上要多着眼于自身生活、自我经历、亲身体验、心中感想等;要联系社会实际,做到化大为小、于宽泛中选取重点。例如“重新定义那个目光”,可以是老师的目光、父母的目光、陌生人的目光等,写作时可以通过写变化,突出前后不同的理解,要尽量挑选富于表现力、有意义的细节,以突出主题。
例如“重新定义那个目光”,可写老师对“我”的重视与关爱,但是“我”却让老师失望,当时老师看向“我”的目光中,“我”解读的是失望和不满,可用细节描写刻画“我”的心理;受目光震撼,“我”可能奋起直追,在取得某些成绩的时候,“我”再次解读老师那个目光,那不只是失望和不满,更多的是惋惜和期望,在重新定义下,“我”懂得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范文】
重新定义幸福
以前,我认为幸福就是无忧无虑,没有压力的过日子。经历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危机后,我决定毫不留情的给这个想法画上一个大大的叉。
今年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如同一阵狂风,猛烈地扫荡了整个武汉,并且波及了中国的各个地方。
在这场狂风暴雨中,有一群人挺身而出,深深地感动着我——他们是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这些医务人员告别家人,放弃合家团聚的时光奔赴武汉。在武汉,他们没日没夜的救治病人,早已忘记了疲惫;很多时候,为了节约物资,他们工作期间基本不吃饭、不喝水,忍受着饥与渴的折磨。是他们,这一群白衣天使,将生死置之度外,给病人带去了生的希望!
在这场狂风暴雨中,有一群人默默无闻的背影深深地吸引着我——他们就是社区工作人员。他们戴着口罩,一手拿着笔、一手拿着笔记本,挨家挨户登记情况;或者拿着一个大喇叭,走街串巷地通知大家不要出门,注意卫生。他们的工作是那么的繁琐而重要,甚至有着被感染的风险。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守住了防疫工作的第一道“大门”!
在这场狂风暴雨中,有一个人的离世,让全国人民陷入了悲伤之中——他就是李文亮医生。他是最早的一群揭开疫情魔鬼面纱的医者。在知晓病毒厉害的情况下,他坚守岗位,为每一个病人争分夺秒。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李文亮医生也遭到了病毒的袭击,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这场狂风暴雨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抗击病毒而做出了贡献!科学家、军人、志愿者、环卫工人……
经历了这些,我不禁在想幸福究竟是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也要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的充实——这就是我对幸福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