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赏析语言特点(语言风格、句式特点、语言特色)

2025-11-11 03:3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1人

【课标要求】

2022版课标中对于记叙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几点。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5.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6.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欣赏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力。

【考查重点】

1.语言风格

2.句式特典

3.语言特色

【命题趋势】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向1:语言风格

1.常见题型

说说本文的语言风格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语言风格分类

语言风格是在语言交际的主客观因素的制导下由运用语言表达手段的诸多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气氛和格调。语言风格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别,如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个人风格、语体风格、表现风格,等等。这里着重讲表现风格。

语言的表现风格是从不同侧面对综合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气氛和格调作出的抽象概括。这样抽象概括出的表现风格往往相反相成、相辅相成。常见的表现风格有豪放与柔婉,繁丰与简洁,明快与含蓄,绚丽与平实等等。

(一)豪放与柔婉

豪放,又叫刚健、雄健,其特点是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色彩鲜明,格调高昂,感情激荡,大气磅礴,具有阳刚之美。体现豪放风格,常运用激越昂扬的语气情调,富有奋发精神的豪言壮语,气势酣畅的句子,铺陈夸张的修辞手法。

简约,又叫简洁,其特点是惜墨如金,简练扼要,言简意赅,以一当十,如同一幅写意画。简约的风格,用词精练,富繁于简;句子精约,多用省略;修辞上讲究精警、节缩,运用白描手法。

(二)繁复与简约

繁复的特点是泼墨如水,洋洋洒洒,纵横铺写,多方刻画,如同一幅工笔画。繁复的风格,在用词上词语丰赡,并多用同义并列;句子枝繁叶茂,并多用叠句;修辞上常用排比、反复、博喻等辞格。

简约,又叫简洁,其特点是惜墨如金,简练扼要,言简意赅,以一当十,如同一幅写意画。简约的风格,用词精练,富繁于简;句子精约,多用省略;修辞上讲究精警、节缩,运用白描手法。

(三)明快与含蓄

明快,又叫显豁,其特点是明朗爽快,言明意显,直截了当,辞直义畅,如同竹筒倒豆。明快的风格,在用词上直言快语,色彩鲜明;句子比较简短,常用肯定、否定句式;修辞上注重直言不讳,使人一目了然。

含蓄,又叫蕴藉,其特点是引而不发,含而不露,言近旨远,意味深长,余韵无穷。含蓄的风格,在用词上常用一些委婉的词语、转义形式;句子在衔接上有时有跳跃性,在表意上有时隐晦曲折;修辞上常用借代、婉曲、双关、反语等辞格,注重意在言外。

(四)绚丽与平实

绚丽,又叫藻丽,其特点是词藻华丽,色彩明艳,文采绚烂,情思丰富,感情浓烈。绚丽的风格,在声音上追求和谐悦耳,声情并茂;在用词上大量运用富丽华美的词语;在句子中多用描绘性、形容性的修饰成分;在修辞上多用生动性、形象性的手法,奇巧多变,艳丽多姿。

平实,又叫朴实,其特点是确切明白,质朴无华,不加修饰,真切清谈,平易近人,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实的风格,在用词上明白如话,朴实自然;句子一般不长,少用描绘性的修饰成分;修辞上注重消极修辞的手法,少用积极修辞的手法。

3.答题思路

多角度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方法如下。

(1)看词语的运用

注意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文言词等的使用,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可以使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叠词、拟声词富有韵律美,起强调作用;恰当使用文言词语,使语言典雅、端庄。

(2)看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比喻、拟人、借代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对偶、排比可以使语言整齐、有气势,反语、夸张可以使语言幽默、讽刺等。

(3)看句式的特点

如长句与短句的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与散句(句式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长句使语言严密、内涵丰富,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整句散句结合使语言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4)看整体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的一般术语有豪放、柔婉、质朴、华丽、诙谐、简洁、细腻、含蓄、诗化语言等,每种语言风格在词语运用、修辞或句式的使用方面都有所体现,比如豪放的风格,用词比较华丽,采用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质朴的风格,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诙谐的风格多用反语、夸张、比喻等修辞。


角度

特点或作用

动词、形容词

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

叠字、叠词

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②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词语反复

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成语或古语化用

文言词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考向2:句式特点

1.常见题型

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方法归纳

(1)句式

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比如排比句式,命令句式等等。

共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提前、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语后置等。

(2)句类

句类即按照句子的语气划分,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4种。

(3)标点——问号,叹号,省略号

(4)引用

神话传说或诗句

① 丰富文章的内容,扩大了文章的内涵。

② 增强了文章的神秘感,增添了文采。

③营造了古朴、悠远、深邃的意境。(诗情画意,诗意美)

历史资料

① 丰富文章的内容,扩大了文章的内涵。

② 真实性,有可信度。

文言资料

① 丰富文章的内容,扩大了文章的内涵。

② 文白相间,雅俗共赏,古色斑斓,语言的形式美。

考向3:语言特色

一、答题角度

(一)遣词角度:

1.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表程度或范围的副词、虚词等。

2.词类活用。

3.叠词、连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仿佛、伶俐)、拟声词等。

4.感情色彩,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5.语体色彩:口语和书面语。

(二)句式及标点角度:

1.常式句和变式句。变式句,即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强调被移动的成分。

2.长句和短句。

长句结构复杂,表意精确、周详、细致、严密,一般用于精确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说理论证。

短句词语少,结构简单,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一般用于表达欢快、激动、愤怒的感情,渲染紧张、激烈、恐怖的气氛,或画龙点睛地下结论。

3.整句和散句。

整句形式整齐匀称,读来朗朗上口,句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散句灵活多变,生动活泼。

整散结合使语言表达错落有致、婀娜多姿。

4.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口语句式结构松散,短句较多,用语多为通俗口语。口语句式灵活多变,通俗流畅,关联词用得较少。

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增加文章的生活气息,拉进和读者之间的距离。符合人物身份和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书面语句式结构严谨,长句较多。书面语句因为严密的逻辑性,关联语句用得较多。比较注意加工润色,讲究句子的锤炼,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

语言书面化,端庄典雅,更加正式。

5. 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6. 句子语气: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7. 特殊标点运用。

请选择下载
相关下载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