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比喻有效打磨考场作文精彩句子

2024-04-27 02:09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487人

文 陆九奇

自从有人发明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之后,人们的书写空间便得到了迅猛的扩张。可以想见,没有比喻之前,再有写作才华的人,也只能在“本体”这个单一的要素上去发展和发挥。但自从“喻体”来到人间,本体和喻体的成对出现(或暗喻中独立出现),以及喻体的无限可能性,舞文弄墨者更有了可以施展的天地。

比喻可能是同学们最常接触、写的最多的一种修辞,此外便是拟人、排比。即使把引用、设问和反问等考虑进来,比喻也依然是常用修辞中的“老大哥”。对此,我想起他的修辞是没话说的吧?

1.明喻和暗喻,区分它们很简单。建议你多用暗喻!

在常见的比喻当中,明喻是我们最早接触、最容易理解和运用的一种。本体和喻体之间因某种相似性而联系起来,构成一种优美和生动,比如,湖面平静得像一块镜子一样。读者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会得到超过一味描述的效果,在头脑中涌起湖面和镜子的形象。

我们必须承认:明喻是简单的。所以我们在这里重点说一说暗喻。我相信,对青少年来说,掌握了暗喻的方法,可以写出更加生动的文章。

暗喻其实也很简单,在明喻当中,一个事物(如上面的平静的湖面)像另一个事物(如上面的镜子),而在暗喻当中,一个事物则“是”“成为”“化作”“变成”了另一个事物——自然,这种“是”“成为”“化作”“变成”仍然是在打比方,而不是真的,但暗喻是将假的当做事实来写。比如在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当中,作者说: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

显然,一个人无论如何是无法变真的变成一只小狗的,但作者当时的感受是这样的,非常的真实,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暗喻。

不知你留意没有,上面这个例子的本体具体的人,再上面的例子是具体的物(湖面),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在暗喻的运用时,我们也可以将一些十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从而令整个概念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比如多年前的一首杨钰莹的流行歌曲《我的思念》,第一句便是暗喻:

我的思念是不可触摸的网……

在这样的句子中,抽象的概念得以形象化,在强调生动形象的歌词创作中十分常见。而我们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也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在明喻当中也是如此,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经过形象化的展示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这句:

尽管如此,那指责还是如一根滚烫的针,刺进了史达琳的心。(出自托马斯·哈里斯《沉默的羔羊》)

作者以滚烫的针做喻体,精准地表达了那份指责给史达琳造成的伤害。

不过,既然比喻是这样的容易和常见,那为何在许多文章当中,我们并不觉得这种表达非常的好?答案是简单的。比喻固然简单,但精彩的比喻并不多,比喻所追求的是新鲜,越是能摆脱庸常的表达越好。但我们不必走入另一个误区:喻体追求罕见。不是的,喻体不必罕见,但要准确地传递作者作者的意图,对本体是一种富有新意的表达即可。比如:

在长江嘉陵江流经的肥沃土地上,粮食从来像年轻人的毛发一样茁茁壮壮(虹影·《饥饿的女儿》)。

年轻人的毛发是常见的,这样的毛发总是浓密的、茁壮的,给人以郁郁葱葱的、蓬勃的生命力之感,用它作为喻体来形容肥沃土地,是给读者以新鲜的滋味的。

2.比喻运用的契机问题:最高的境界是信手拈来。

既然比喻是如此的常见,是如此的容易,那么是否我们可以文章当中随时可以运用呢?要我说,绝不是随时可以的,只有当某个写作节点来临的时候,一个清新自然的比喻才能给你的文章增光添彩。这里有一个契机的问题。

对一个经验老道的作者来说,比喻等修辞的到来是顺着文气而来的,绝不是为了凑字数而出现的,在无须修辞的地方嵌入修辞,这样的修辞便会像嵌入木头中的楔子一样,看起来像一块伤疤。

好的比喻常常是对叙述的一种补充,对描写的一种升华,对感受的一种延伸,也就是说当你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之中、之后,在刻画一件东西、一处景点的过程之中、之后,或者你在表达感受的过程中,适时而恰当延伸出来的。比如下面这两句话:

“请问西卵怎么走?”他无助地问。

我告诉了他。我继续往前走,在也不觉得孤单了。我已经是指路人,是拓荒者,是原住民。他无意间让我对这个地方感到亲切自在起来。(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是一个刚刚搬来不久的小说的叙述者尼克·卡拉威叙述自己的感受,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使用了“我已经是指路人,是拓荒者,是原住民”这样的暗喻手法,体现出作者对西卵这个临时住所发生了深刻的态度转变,排除了陌生后的一种亲切和自我认同。

作者这样的表达是自然而然的引入,这个契机的把握非常到位。想想看,如果作者对这个感受的描述没有及时地引入比喻,不仅整段的内容给人的印象不如这样深刻,作者本人的那种感受便没有这种深入的展示。

3.比喻是文章拓展内容的一种工具

喻体的天空也是浩瀚的,巧妙的比喻不是为了在叙述中进行一种生动和形象的诠释,而是借助比喻进入“喻体”的空间,从而快速拓展内容。因为在本体中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助喻体的空间可以更加畅快的表达。比如在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一文中,作者说: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次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

作者言说的空间,因为“土地是我的母亲”而进入更一个人和他的母亲之间的亲情关系的探讨,并且后续的大段文字,都在这种思路下得以酣畅的表达。如果作者没有“土地是我的母亲”这个暗喻的存在,后续的文字是无从谈起的。这一方面是作者的聪明之处,更我想更主要的是对一个优秀的作家来说,这不是技巧问题,而是行文中思绪的自然流动造成的。

所以我想说,在我们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也要抓住行文的契机,来上几句新鲜的比喻,无论明喻还是暗喻,都是好的,如果你文章写的多、写作的经验很丰富,你会发现:在适当的时候,你的头脑中会自然地涌现出各种恰当的喻体来。他们是你勤于写作的一种馈赠,是你轻轻松松地拓展内容的一种工具,更是你打磨出精彩句子的有效工具。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