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小题。
“朽木不可雕也”在足够长的岁月里,成为雕琢者冠冕堂皇的借口,成为“朽木”们自暴自弃的理由。朽木较良木而言,它更像一块试金石,考量雕琢者乍现的灵感和回春的技巧。从理论上说,朽木也是一种材质,只要化腐生肌,就能焕发新的活力;即便无药可救,只要停止腐朽的进程,便只是一段记忆的缩影。从实践上看,百草治百病,百人有百用,朽木有朽木的特质与不群。新木生叶,朽木生芝。没有信心,纵是金玉良材,也与废柴无异。天生你材必有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何况朽木。心不朽,木便永生;心不朽,人便可塑。
1.下列判断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选文首先树靶子“朽木不可雕也”,接着驳斥这是“朽木”自暴自弃的理由,然后论证朽木的可雕之处。
B. “只要化腐生肌,就能焕发新的活力”;推理可得,如果朽木焕发了新的活力,那是因为它已化腐生肌。
C. “百草治百病,百人有百用,朽木有朽木的特质与不群。”用类比推理展现了朽木的功用,具有说服力。
D. “心不朽,木便永生;心不朽,人便可塑。”“不朽”“永生”在此处意思相同,符合逻辑的同一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小题。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在这场辩论中,告子和孟子均以水作为论证材料。告子以“水之无分于东西”作比来论证人性无善无不善,而孟子则以“水之就下”作比来证明人性本善。比起“水之无分于东西”,“水之就下”似乎更符合水的本质,所以孟子的论点好像更能说服人。
但是,孟子和告子犯了同样的错误。在将两个毫无关联的事物进行类比之后,孟子没有对“人性之善”为何“犹水之就下”进行任何的论证,就断言“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若照此不进行论证就随意断言的情况,那么别人是否可以说“人性之恶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恶,水无有不下”呢?既然不论证,那就有两种可能。这也是孟子在类比推理中经常犯的错误,只是通过打比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论证过程,这样的论证不能使人信服。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是如何反驳孟子的论断的?请简要分析。(4分)
三、3.生活中我们反驳别人时可以直接反驳,也可以间接反驳。请参照示例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不要求与示例句式相同。(4分)
【 示例 】
问题观点:我奶奶整天跟我讲微信那些养生知识,好多都是网络谣言,所以说老人就是缺乏判断力。
反驳 1:奶奶整天讲的那些微信养生知识有合理的,也不全是网络谣言啊,怎么能说老人就缺乏判断力呢?
反驳2: 奶奶也不能代表所有老人啊,如果说老人缺乏判断力,那些老专家、老教授们也都缺乏判断力吗?
问题观点:他一向很守规则,从没有闯过红灯,这是第一次,所以可以原谅。
反驳1:
反驳2: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作家、学者非常重视文章的逻辑性,一些文本可以直接作为逻辑学的教学资料使用。鲁迅先生的杂文很有代表性,_______①_____。比如在《论辩的魂灵》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表述:“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你既然也生疮,你就和甲一样。而你只说甲生疮,则竟无自知之明,你的话还有什么价值?倘你没有生疮,是说诳也。”划线部分的句子是两个错误的三段论,第一个三段论的错误在于小项“中国人”在前提中不周延但在结论中周延了。第二个三段论的问题在于“中项不周延”。鲁迅先生故意用错误的推理形式来说明论敌逻辑思维的荒谬,可以说是_____②_______,从辩论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总之,______③______,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语言表达提供帮助,增强口头表达或行文的逻辑性,使之更有条理和说服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语言表达。
4.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① ②
③
5.结合划线句子,概括并分析“论敌逻辑思维的荒谬”之处。
五、6.高考成绩揭晓,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围绕如何填报志愿展开讨论。
甲说:“生物工程类专业将来可能难就业,填报需谨慎。”
乙说:“我报的是国防类专业,这样就一定能实现我当军官的梦。”
丙说:“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热冷之分,谁知道大学毕业之后哪个会更好?”
丁说:“我报的都是企业管理类专业,竞争激烈,要是没被录取,我就没有前途了。”
以上四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的推断存在问题,请指出来并予以修改。
①
②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件事能引发舆论的持续关注,必然有其特殊之处。不管是一款游戏还是其他热点, 人们讨论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提出批评与建议,都是良善之举,这也应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出发点。正如《王者荣耀》引发的热议,应进一步促使人们思考如何过好“移动生活”。
共享单车再多,也不能堵塞应急救援通道,因为通道意味着生死;无人机拍摄再炫,也不能干扰航空飞行,因为信号影响到乘客安危;自媒体平台再拓宽了信息发布渠道,也不能恶意造谣传谣,因为谣言猛于虎; 一款手游再如何成为全民性、现象级,也要更多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因为孩子容易陷入其中。凡此种种,如果一件事情或一个事物关乎生命健康、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等,就要坚守价值的共识排序。
7.依据文中画线的句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只要一件事情或一个事物不关乎生命健康、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等,就不需要坚守价值的共识排序。
B. 如果一件事情或一个事物不需要坚守价值的共识排序,那么它就不关乎生命健康、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等。
C. 如果一件事情或一个事物需要坚守价值的共识排序,那么它一定关乎生命健康、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等。
D. 只有关乎生命健康、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的事情或事物,才需要坚守价值的共识排序。
8.请分析文中第二段的推理过程。(6分)
七、9.与例句推理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A.只有杂种水稻二代才会出现分离,某种水稻后代发生分离,所以它的后代是杂种水稻二代。
B.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送来”就是“抛给”,即经济或文化侵略;鸦片、废枪炮、香粉等是“送来”的,所以是侵略。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参考答案
一、1.B (推理不正确)
二、2.①运用归谬法。②首先肯定孟子的论断,然后推理出“人性之恶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恶,水无有不下”的结论,这一结论与孟子的论断相矛盾,从而证明孟子的论证过程存在问题。
(评分标准:第①点1分,第②点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评分标准:共6分,每句3分,内容2分,句式1分)
三、3.反驳1:只要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有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所以不能原谅。 反驳2:如果说第一次闯红灯可以原谅,那第一次偷窃、诈骗都可以原谅了?(4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四、4.①他的文章逻辑性极强 ②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③合理地运用逻辑学的知识
5. ①违反同一律(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②“甲生疮”和“甲是中国人”,这两个前提并不能直接推论出“中国人生疮了”,因为仅仅甲一个人并不能代表所有中国人。
五、6.①乙报了国防类专业不一定被录取;即使被录取了,将来也不一定能当军官。
②丁没有被企业管理类专业录取还有其他选择,并非没有前途了。
六、7.B (一个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等价)
8.①作者先以共享单车、无人机、自媒体平台、手游为例,论证在使用这些事物时要恪守一 定的底线和原则,不能危害生命安全、不能损害社会利益,这是推理的前提;②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个结论:只要一件事情或一个事物关乎生命健康、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等,就要坚守价值的共识排序。③其中共享单车、无人机、自媒体平台、手游是个别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一般结论,推理的过程符合从个别到一般的特征,属于逻辑推理中的归纳推理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9.B (例句为类比推理。A为必要条件推理;B为类比推理;C为三段论;D为排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