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语段是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板块的基础核心考点,侧重考查信息筛选、概括提炼与语言精简能力。从近年高考真题来看,该考点主要分为新闻压缩型、概括内容型、提取关键词型、下定义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均有清晰的命题指向与解题技巧。
一、新闻压缩型:抓核去次,精准提炼
新闻压缩型是高考高频题型,以新闻语段为素材,主要考查拟写标题、导语及概括主要信息三种形式,核心在于“聚焦事件核心,剔除冗余细节”,需严格遵循新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要素逻辑。
解题关键
1. 锁定导语:新闻导语(多为首段或首句)通常包含核心要素,优先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减少对背景、补充说明等非核心内容的关注。
2. 区分需求:拟标题需“极简”,突出“人物+核心事件”;写导语需“完整”,涵盖主要要素;概括信息需“全面”,可适当补充关键结果或影响。
3. 精简语言:避免重复、口语化表达,用简洁的主谓句式呈现,控制字数(标题一般不超过15字,导语多为30-50字)。
真题示例与解析
题目1(拟写新闻标题):
阅读下面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2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28日电 10月27日,2025年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地区的820支参赛队伍、近2000名师生参与,河南代表队凭借‘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项目斩获3项一等奖,创本省参赛以来最佳成绩。”
解析:核心要素为“河南代表队”“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斩获3项一等奖”,标题需浓缩核心,剔除时间、地点等次要信息。
参考答案:河南代表队科创大赛获3奖
题目2(拟写新闻导语):
根据以下新闻内容,拟写一则导语(不超过50字)。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中小学每周开设1节劳动必修课,内容涵盖家务劳动、校园劳动、社会劳动三大类。意见还指出,学校需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解析:需包含“发布主体(教育部)”“事件(发布劳动教育指导意见)”“核心要求(每周1节劳动必修课)”“关键补充(评价纳入综合素质档案)”。
参考答案:教育部近日发布劳动教育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每周开1节劳动必修课,评价结果纳入综合素质档案。
题目3(概括新闻主要信息):
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60字)。
“10月26日,郑州地铁12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该线路全长约17公里,共设12座车站,连接郑州经开区、郑东新区两大核心区域,运营时间为6:00-23:00,全程最高票价5元。线路开通后,将有效缓解东部区域交通压力,惠及沿线80万居民。”
解析:需整合“时间(10月26日)”“事件(郑州地铁12号线开通)”“核心信息(全长17公里、连接两区)”“意义(缓解交通压力、惠及80万居民)”。
参考答案:10月26日郑州地铁12号线开通,全长17公里连接两区,运营6:00-23:00,将缓解交通压力、惠及80万居民。
二、概括内容型:分类聚焦,抓纲举目
概括内容型以非新闻类语段(叙述性、议论性、说明性)为素材,要求提炼语段核心内容,需根据材料类型调整概括重点,核心是“抓主旨、弃枝叶”,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解题关键
1. 判断类型:先明确材料属于叙述、议论还是说明,不同类型聚焦点不同(叙述抓“事件脉络”,议论抓“观点论据”,说明抓“说明对象+特征”)。
2. 找中心句:优先定位段首总起句、段尾总结句或过渡句,若无中心句则需自行整合分散信息,避免以偏概全。
3. 精简整合:用连贯的陈述句概括,去除例子、描写、抒情等辅助内容,确保逻辑清晰、语意完整。
真题示例与解析
题目1(概括叙述性材料的内容):
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周末清晨,志愿者小李带着清扫工具来到社区广场。他先清理了花坛里的落叶和纸屑,又擦拭了健身器材上的灰尘,随后协助物业摆放好乱停的共享单车。忙完后,他还向路过的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直到中午才离开。”
解析:叙述性材料需抓“人物(志愿者小李)”“时间(周末清晨)”“地点(社区广场)”“事件(清扫卫生、宣传垃圾分类)”。
参考答案:周末清晨,志愿者小李在社区广场清扫卫生、宣传垃圾分类,中午才离开。
题目2(概括议论性材料的内容):
概括下面材料的核心观点(不超过35字)。
“读书不应只追求‘量’,更要注重‘质’。有些人为了达成‘一年读100本书’的目标,匆匆翻完每本书却不思考,这样的‘速读’无法吸收知识。真正的读书,是边读边批注、边思考,将书中内容与自身经历结合,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解析:议论性材料需抓“核心观点(读书重质不重量)”“论据(批判速读、强调思考结合)”。
参考答案:读书应重“质”而非“量”,需边读边思考结合自身经历,以吸收知识。
题目3(概括说明性材料的内容):
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字)。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茶类,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生茶由新鲜茶叶直接晒干制成,茶汤偏黄,口感清爽;熟茶需经过渥堆发酵,茶汤呈红褐色,滋味醇厚。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存放时间越长,口感越温润。”
解析:说明性材料需抓“说明对象(普洱茶)”“产地(云南)”“类型(生茶、熟茶及特征)”“特点(越陈越香)”。
参考答案:云南普洱茶分生茶(清爽)和熟茶(醇厚),具有越陈越香、存放越久口感越温润的特点。
三、提取关键词型:定位核心,去粗取精
提取关键词型要求从语段中筛选出最能概括核心内容的词语(一般3-5个),侧重考查信息浓缩能力,核心是“先概括语段主旨,再从中提炼关键术语”。
解题关键
1. 概括主旨:先通读语段,用一句话总结核心内容(如“某部门开展某活动”“某事物具有某特征”),避免直接零散选词。
2. 筛选术语:从主旨句中提取核心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排除修饰性、重复性词语(如“的”“了”“非常”等)。
3. 验证逻辑:将提取的关键词串联,若能大致还原语段主旨,则符合要求(如关键词“普洱茶、云南、生茶、熟茶、越陈越香”可还原说明内容)。
真题示例与解析
题目:从下面语段中提取3-4个关键词。
“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2025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座谈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明确,未来五年将重点开展黄河沿岸植被修复、水质监测、污染治理三项工作,确保黄河流域生态持续改善。”
解析:先概括主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座谈会召开,明确未来五年重点工作”,再提取核心术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座谈会”“重点工作”。
参考答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座谈会、重点工作
四、下定义型:明确本质,规范表述
下定义型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格式多为“××是××的××”),需严格遵循“属概念+种差”的逻辑,核心是“找准本质特征,排除非本质属性”。
解题关键
1. 确定属概念:明确被定义事物所属的大类(如“人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中,“动物”是属概念),一般在语段中可直接找到或概括得出。
2. 筛选种差:提取被定义事物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时间、范围、功能、特点等),排除举例、描述、背景等非本质内容。
3. 规范格式:用“被定义对象+是+(本质特征)+属概念”的单句表述,避免多句、否定句或比喻句。
真题示例与解析
题目:根据下面语段,给“碳中和”下定义(不超过60字)。
“‘碳中和’不是指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被吸收或抵消,最终实现二氧化碳的净排放量为零的状态。”
解析:属概念是“状态”,种差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被吸收或抵消,实现净排放量为零”,按格式整合。
参考答案:碳中和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被吸收或抵消,实现净排放量为零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