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指导:学会侧面描写

2025-09-14 16:0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0人

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而是通过描绘其周围的人、事、物、环境或他人的反应,来间接展现对象的特点。它像一面镜子,让读者通过折射看到事物的本质,比直接描写更含蓄、更有想象空间。

侧面描写,文学中的隐秘魅力。在文学的广阔天地里,描写手法犹如绚丽多彩的画笔,勾勒出世间万象。其中,侧面描写恰似一支灵动的画笔,在不经意间描绘出独特而深刻的画面,给读者带来无尽的想象与思考。

如何进行侧面描写?

1. 借环境烘托

通过描写周围的景物、氛围,暗示描写对象的状态或性格。环境描写可以为描写对象营造出特定的氛围,通过环境的变化来衬托描写对象的特点或情感。

例:想写一个人内心的孤独,不直接说“他很孤独”,而是写“深秋的傍晚,他坐在空荡荡的老屋里,只有墙角的座钟滴答作响,像在数着没人回应的沉默”。用“空荡荡的老屋”“滴答的座钟”“沉默”等环境元素,烘托出孤独感。

在《水浒传》中,林冲被发配沧州,风雪山神庙一节。“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仅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也从侧面衬托出林冲当时处境的艰难和内心的悲愤。

2. 借他人反应

通过其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侧面展现对象的特质。

例:想写一位老师讲课精彩,不直接说“老师课讲得好”,而是写“后排总爱打瞌睡的男生,今天直挺挺地坐了一节课,下课铃响时,他还愣着问同桌:‘这就结束了?’”。用学生的专注和意犹未尽,凸显老师讲课的吸引力。

例如《陌上桑》写罗敷之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例如,在《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初进贾府时,众人对她的反应就从侧面展现了她的美貌和气质。“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众人的观察和评价,让读者在未见黛玉真容之前,就已经对她的形象有了初步的印象。

4.借对比衬托

将描写对象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对比可以是与相似事物的比较,也可以是与相反事物的对照,从而让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描写对象的独特之处。

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作者常常将他与其他谋士进行对比。周瑜也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将领,但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却屡屡败北。“三气周瑜”的情节,通过周瑜的心胸狭隘和智谋稍逊一筹,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大度从容。

4. 借事物关联

通过与描写对象相关的事物,间接透露其特点。

例:想写一个人热爱生活,不直接说“他热爱生活”,而是写“他家窗台永远摆着新鲜的向日葵,冰箱里总有切好的水果,连钥匙串上都挂着一枚捡来的、磨得光滑的贝壳”。用“向日葵”“水果”“贝壳”等细节,暗示他对生活的用心。

侧面描写的关键是“藏”与“露”——藏起直接评价,露出能引发联想的线索,让读者自己“看”到答案。就像写花香,不必说“花很香”,只写“蝴蝶绕着花瓣打圈,路过的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深吸了一口气”,便已足够。

侧面描能够避免直接描写的单调和乏味,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侧面描写还能够拓宽作品的表现空间,使作品更加含蓄、深沉,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红楼梦》《水浒传》还是《三国演义》,这些经典名著都充分展现了侧面描写的魅力,值得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去深入学习和借鉴。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