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中考作文:真题+优秀作文(附旁批)+总评

2025-09-14 16:05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35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写作任务。(50 分)

外出,打声招呼;归来,报个平安。 田垄间,与父母一起劳作挥汗;厨房里,为家人备好一顿晚餐。

遇亲以礼,待友以诚;温良谦恭,和睦邻里。

……

Welcome to China. Can I help you?为外国游客送上热情的问候。 走出国门,自信、包容、理性的你,就是一张行走的中国名片。

——15岁,这样的你,其实很美!

请从你校园之外的生活中,收集自己“美”的证据,写一篇文章。它将是你初中生活最漂亮的书签,也将成为你高中生活崭新的扉页。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优秀作文:

守护妹妹的黄金时代

陕西一考生

妹妹缠了我好久,让我带她去荡秋千。我每次都以学业繁为由推掉,甚至很粗鲁地推开她:“玩那个幼稚不幼稚,干点有用的去。” (用直白的语言展现“我”对妹妹的不耐烦,通过“粗鲁地推开”“幼稚”等词,快速建立人物性格与初始矛盾,为后文的转变埋下伏笔,开篇即抓住读者注意力。)

难得的周末,架不住妹妹的再次央求,我牵着她下楼。妹妹的话似乎比往日要多,眼中也着兴奋的光芒。秋千静静伫立在藤萝花架围成的庭院中,两侧爬满了茂盛的藤蔓,木制棚架的朱漆被时光一点点侵蚀,留下岁月的痕迹。 (细腻勾勒庭院场景,“藤萝花架”“朱漆侵蚀”等细节充满生活气息,既交代了活动背景,又用静谧的环境反衬后文妹妹的活泼,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妹妹兴奋地跑上前去,小手紧紧地抓住秋千索,脚一蹬,清脆的笑声瞬间盈满了庭院。妹妹甩着腿, 秋千越荡越高,几乎要碰到网棚架上垂下的喇叭花。平日里无人问津的庭院也活泼起来,缤纷的色彩满溢而出。( “跑”“抓”“蹬”等动作精准刻画妹妹的雀跃,“清脆的笑声”以声衬景,让画面瞬间鲜活,生动展现出妹妹的童真,与前文“我”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

“哥哥你看,我快要碰到云朵啦!”妹妹欢呼。

我一面应着,一面小心地推送着妹妹。这样的欢呼极其生动,我不禁陷入了回忆。小时候姥姥带着我荡秋千,我无数次喊着“再高一点”,姥姥也不厌其烦地将我送向天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觉得游戏都是虚度光阴,娱乐变得无聊。 几乎每个下晚自习的夜晚,我都只顾着低头赶路,忘记了圆圆的月亮正在楼群之上洒下淡淡清辉。而那时我骄傲地认为这就是长大。 (自然插入“我”的童年回忆,将如今对游戏的排斥与儿时对秋千的热爱对比,既解释了“我”转变的心理根源,又让“长大”的认知矛盾更具层次感,为后文觉醒铺垫。)

妹妹的笑声还在耳旁,她不知何时已经从秋千架上下来,摘了几朵喇叭花别在耳旁,还拿着一朵“滴滴答答”地吹奏着。暮色漫过庭院, 该喊她回去了。但看到妹妹脸上笑意绽放,眼睛也如璀璨星光,话语就如鲠在喉。装作不经意,我不觉退了半步,小心守护着这个雀跃的身影。( “别在耳旁”“吹奏喇叭花”等细节充满童真,用生活化的场景凸显妹妹的纯真,同时“暮色漫过庭院”的环境描写,为下文“我”的心理转变营造了温柔的氛围。)

我希望她能够记起有这样一个傍晚,记得秋千架上的快乐时光。 对于她的童年生活,我是不是的确守护了些什么呢?像丰子恺先生的文章《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中所说的“觉得可笑,又觉得可悲”,也如鲁迅先生在《风筝》中所说的“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我该为自己的成长重新定义, 也该为妹妹的快乐欢呼。 (引用名家名言,将个人感悟与经典观点结合,既点明“守护童年”的主题,又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深度,让“我”的觉醒更具说服力,避免了情感表达的空洞。)

我喜欢这一刻的美好,更喜欢此时的自己,为这样美好的时刻作为哥哥对妹妹纯真童年的守护, 也为自己的觉醒与思考。

我们牵着手回去。夜风如水清凉,夜空中星光点点。(以环境描写收尾,呼应前文的庭院场景,“清凉夜风”“点点星光”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氛围,既暗示“我”内心的平和,又让文章余韵悠长,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总评:

本文以“带妹妹荡秋千”为日常切口,不仅书写了对妹妹童年的温柔守护,更在细腻的情感流动与深刻的自我反思中,展现出“自我之美”的动人成长轨迹,让平凡小事闪耀出精神觉醒的光芒。

文中的“自我之美”,首先体现在“自我认知的觉醒”。开篇的“我”以学业为借口,用“幼稚”“没用”否定妹妹的童真,将“低头赶路”等同于“长大”,此时的自我认知带着成长中的片面与粗糙;而当妹妹的笑声唤醒童年记忆,当丰子恺、鲁迅的观点点亮思考,“我”开始反思“长大”的真正含义,推翻此前对“有用”“无聊”的狭隘定义——这种打破固有认知、主动修正自我的过程,是对“自我”的重新审视,也是内在成长之美的核心。

其次,“自我之美”还藏在“自我行动的转变”中。从“粗鲁推开”妹妹的不耐烦,到“小心推送”秋千的细致;从差点打断妹妹快乐、催促回家,到“不觉退了半步”默默守护的温柔;最终牵起妹妹的手,坦然享受“为妹妹欢呼”的时刻——“我”的行动从忽视他人感受,转向共情与守护,在尊重妹妹童真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情感的丰盈。这种“从自我封闭到主动付出”的转变,让“自我”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学业与认知,而是拥有了包容与温暖的底色,展现出人格层面的柔软之美。

最后,文中的“自我之美”更升华为“自我价值的重构”。“我喜欢此时的自己”一句直白点题,此时的“自我”,不再以“所谓的成长”为荣,而是以“守护美好”“实现觉醒”为价值追求。这种在平凡互动中完成的自我超越,让“自我之美”不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与“守护他人”“反思成长”紧密相连,既有个人成长的深度,又有情感温度,让文章的主题在“自我觉醒”与“童真守护”的交织中更显动人。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