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市中考作文“三棵树”导写及范文

2025-09-04 18:4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46人

【原题呈现】

22.阅读下面材料,选取一项任务写作。(50分)

第一棵树:长在陡峭的崖壁上,树根盘绕屈曲,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时常面临风雨雷电的洗礼。

第二棵树:长在热闹的大路边,树冠很大,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也时常忍受人们的攀援折损。

第三棵树:长在如画的园林中,树形美观,人人称赞,也时常需要被修剪,甚至扭曲。

[任务一]

哪一棵树最能触动你的心灵?请你结合成长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写作标准:

(1)围绕材料中的某一棵树展开,合理选材,中心明确;(2)叙事要写清楚事情的过程,细节真实,详略得当;(3)思路清晰,语言连贯。

[任务二]

三棵树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写作标准:

(1)围绕“三棵树”的生存价值及自我承担表达明确的观点;(2)论据经得起推敲,能支持论点;(3)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证合平逻辑修清晰。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理解并分析材料,第一棵树“长在陡峭的崖壁上,树根盘绕屈曲,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时常面临风雨雷电的洗礼”可知第一棵树没有好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环境,但依然坚韧向上,身处崖壁亦仰望苍穹。着重于表现环境之艰难和自身之坚强努力,昂扬向上!更多的是一种借物喻人型的。而第二棵树“长在热闹的大路边,树冠很大,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也时常忍受人们的攀援折损”,主要是抓住生长在路边,“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角度着眼于入世与奉献,是一个常见主题,但“忍受人们的攀援折损”,这就是坚强与忍耐。第三棵树“长在如画的园林中,树形美观,人人称赞,也时常需要被修剪,甚至扭曲”其核心在于“园林中”“树形美观”“人人称赞”但“需要被修剪,甚至扭曲”,由此得出立意:生命都需要接受风雨的洗礼。所以整个材料的立意可以定为:不要太在意别人“有用无用、好看难看”的观点,你应该自己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也不要太羡慕别人的生活,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隐忍的地方。越美丽越要忍受。结合题干“围绕某一棵树展开”“结合成长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性文章”即可。

二、选材构思。题目要求写记叙文,选材要精当,构思要精巧。我们可以学习宗璞《紫藤萝瀑布》,前后对比,对生命的启迪;也可以学习贾平凹《一颗小桃树》,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还可以学习《植树的牧羊人》,默默无闻一辈子的坚守……结合自己的经历,选取合适的素材即可。在写作过程中,或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详略得当,或以小见大等等,总而言之,以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即可。

【任务二】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理解并分析材料,第一棵树“长在陡峭的崖壁上,树根盘绕屈曲,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时常面临风雨雷电的洗礼”可知第一棵树没有好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环境,但依然坚韧向上,身处石缝亦仰望苍穹。着重于表现环境之艰难和自身之坚强努力,昂扬向上!更多的是一种借物喻人型的。而第二棵树“长在热闹的大路边,树冠很大,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也时常忍受人们的攀援折损”,主要是抓住生长在路边,“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角度着眼于入世与奉献,是一个常见主题,但“忍受人们的攀援折损”,这就是坚强与忍耐。第三棵树“长在如画的园林中,树形美观,人人称赞,也时常需要被修剪,甚至扭曲”其核心在于“园林中”“树形美观”“人人称赞”但“需要被修剪,甚至扭曲”,由此得出立意:生命都需要接受风雨的洗礼。所以整个材料的立意可以定为:不要太在意别人“有用无用、好看难看”的观点,你应该自己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也不要太羡慕别人的生活,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隐忍的地方。越美丽越要忍受。

二、任务一写作思路。

三棵树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考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

从文章具体立意选择上讲,无论那一棵树,你首先得要抓住三个要点:生长环境、形象特点和与人的关系。

可从四个方面写作:写关于选择的经历,写关于奉献的,写关于快乐的,写关于顽强的。

三棵树三个不同的生长环境,三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三种不同的追求,第一棵树顽强,第二棵树乐于奉献,第三棵树乐观,抓住这些不同,就可以选择其中一棵触动你心灵的树来写。

三、任务二写作思路。

材料中展示了三棵树,需要我们抓住关键字眼和细节来读。分析第一棵树要抓住“陡崖上”“枝干弯曲”,表现在恶劣环境中昂扬向上的精神;第二棵树要抓住“树冠很大,供人们遮凉”,着眼于才能与奉献;第三棵树要抓住“园林里”“歪常受到人们的修剪,甚至扭曲”,重在不要太在意外界的评论,应该自己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活出自己的风采。结合题干“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性文章”可知要写议论文,三个角度正好可以选择对应的材料,形成对比论证。论证时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观点选择合适的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兼而有之可以让论证更充分,更具说服力。在结构上,并列结构和递进结构都可以,选材可以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如居里夫人、霍金、苏轼、司马迁等人的事例,也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就是一篇佳作。

【优秀范文】

1我选择努力

如果无人在狂风暴雨的茫茫黑夜中为你高举火把,那么你,请告诉自己:走过,就算途经泥泞,这样做,值得!

——题记

那时候,我的成绩很差。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曾经的勤奋与刻苦,究竟是在那一站丢了。于是我将自己藏匿在角落里,望着自己那只升不降的成绩,暗暗地啜泪。

蒙山的夜深了,那褪了色的秋雨携来了遥遥无期的愁苦。如今,雨又来了,他在斜阳的光束前汇成一条条苍白的线条,落在青石板上,击出了一种不可名状的落寞与沧桑。

我独步在无人街,仿佛是在做梦--梦里,不知身在何处;梦醒,踯躅在原地不知所措。好迷茫,我要怎么做?默默的秋雨下,我是点亮了谁的眼睛,或是模糊了谁的风愿?

我感到冷,一种彻骨的冷。刚开学时,老师的那句“我不会以你们的成绩来衡量你们的个人优异”让我感到格外的欣喜,但自从第一次考试之后,我的座位却为何始终定格在班里的后三排?您说按成绩排座位可以激发学生潜力,那么如果要让我失望,又何必给我希望?

窗外的雨依旧淅淅沥沥的下着,我颓力的趴在桌子上,凝视着母亲端来的茶。眼前的茶叶正如我一样,或许说我就是一杯茶叶-—被水压在杯底,无力的挣扎,却始终浮不上去。我向杯里兑了些沸水,茶叶便涌动了起来。我惊讶于茶叶的沉浮之声,又迷茫了我自己——或许我还不如这些茶,在压力面前,我连头都抬不起来!不会,只要有一杯沸水,我一定能站起来!我闭上眼,聆听着茶叶的浮沉之声,就像一曲曼妙的钢琴曲--婉转而柔和。

从此以后,我不再猫在角落里酣睡,常常与周公不谈而散;不再以出神打发时间,常常是分秒必争;不再与游戏为友,常常与题海相伴。

每每沉醉于星与月与夜的寂静中,我都会有一种奋进感,因为我相信“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果不其然,正处在上升趋势的成绩证明了一切。一次,狗友打趣地说:“你最近是吃错什么药了,怎么总犯傻啊?你啊,忒笨,歇歇吧,没谱。”我白了他一眼,暗暗“呸”一声,“你才笨呢!”

现在,一切的一切都已纷落如歌,苦涩的秋雨消停在昨夜,今日,空气中氤氲着的满是沁人的芬芳与散光的浮尘。

我相信,任由哪些苦几次卷着黄沙掠过我的心坎,我依旧会面带笑容迈步在阳光下,骄傲的对自己说:“这次选择勇敢,值得!”

2最美的风景开在陡崖边

如果不是给表弟拿风筝,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再邂逅它了:

根依旧是盘虬弯曲的;根部往上的茎干前两米已经是一个巨大的U字形,微微扭着,先向下探了将近一米,在越过一个伤疤后陡然向上;循着树干往上看,树冠已如大伞,粉白色中透着嫩绿的花儿之间,有蜂蝶往来。

如此美的风景,居然开在了陡崖边。

我感到高兴,继而是骄傲和荣幸。

没想到它依然活着。七八年来的风雨,带着雷电的怒吼,居然放过它了吗?

应该是没有的。因为第一个伤疤形成的树瘤处往上不到一米,树干背面,我看到了第二个树瘤。虽然已不太明显,但那树瘤,很可能是另一股树枝被山洪携带的石头削去后留下的。它微微膨起,突出树干的部分由几个小的伤疤组成,那里由于太阳的抚摸,已经略显光滑——尽管细看折痕还在。

“爸,快看!”循着蝴蝶穿行雏菊花和槐花之翩翩的踪影,我大叫一声。

山虽然不太高,却有陡崖。说是陡崖,其实垂直悬空的那一段,也就比路面高出七八米,但在那时的我眼里,已是庞然大物了。比我高四五个头的地方,一棵小树弯曲着往下探,平伸一段距离后,刚要往上挺起身子,头却被削掉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白里泛黄的树干截面——没有年轮的,就是有,五岁多的我能记得吗?

只能说特别难看,虽然不是枯黄。没枯,大概是因为离断处大约二指宽、三厘米,有一条嫩枝还翘着头。它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要是风筝没挂在这个嫩枝和树干之间,而是挂在嫩枝上,说不定我就顺手把它掰断了。那时的我手贱得很,邻居家哥哥掏鸟窝,给了我两个绒毛稀疏的小鸟,我拿柴刀直接给劈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没下手。拿了风筝走后,跟着爸爸趁天没黑赶紧回家。很快小学开始了,没时间上山了。

“五月槐花香”,五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我们钻研这个作文题目。

现在觉得,他可能是看了张国立王刚演的同名电影才突发奇想的吧。这可苦了我们了。攀槐树、折槐花、吃槐花,这个挺熟,可是得“写出新意”来!气死我了,忽然想到陡崖边的那棵槐树,我一口气奔过去。

蜂围蝶阵,小树粗了不少,那个嫩枝居然替代旧树干往上攀登了,还挑出许多新枝呢!

它让我从开始写话以来,第一次站上了讲台,得意地读自己的作文……我为它高兴、骄傲和荣幸。

从那时到现在的四年多,又发生了什么?槐树和槐花永远都不会说。它们只是随风微荡,在陡崖边,摇下一树清阴,和一路清香。

最美的风景,自豪地开在陡崖边。

3陡崖上的风景

一群飞鸟从遥远的地方飞来,它们抛下了几粒种子。在陡峭的山崖,一粒种子奇迹般的活下来。直插云霄的山石,剑锋一般,只有在石缝间留下了土壤。这土哪里来的?大风卷来的?山石风化的?或者山石地壳奔突从地岩深处带来的?我都不好猜测。只有一点,这石缝间的土壤,是我的“襁褓”,飞鸟从遥远的地方衔来的种子,就在这“襁褓”生长。历经岁月,我长成一株山顶的青松,我成了陡崖上最美的风景。

石缝是我的母地,我深深扎根石缝间,我在顽强地生长。从没有人能攀缘到我的脚下,只有飞鸟经常多少个俯冲,才能站立在我枝桠。有时,从山间飘来缕缕白云,作为自然的馈赠,挂于我的枝条。我觉得那样子很美,是人间洁白的哈达,或者白色的纱巾。我最先迎接风雨,每一场飓风来临,都要将我的整个身体摇撼,想要将我连根拔起似的。可是,我的根如同钢钩一般深深扎进石缝里,在地岩的最深处,我的身体与山峰成为一个整体。“山登绝顶我为峰”,多少年了,我已经不仅仅是一棵树,我就是山峰,我站在高山之巅,看云卷云舒,看自然阴晴,俯瞰世间万物。

我看到了我的同宗兄弟,也是一棵树,长在热闹的街道上,每每伸展出自己的枝条,那枝条闪动绿韵,就会有一电锯把它同自己的母体切掉,它残废了,失去半个身子,它在泣血,那绿色的血液顺着枝干在流。愤怒的车,喷吐着呛人的尾气,各种粉尘挂满了它的枝叶,还有甚者,嚎叫的车直接撞向它的枝干,它的身躯在发抖。

我也看到园林里那棵伙伴,它有肥沃的土壤,它曾经就长在山下,被人连根刨起,那些被斩断的根,还留在母地。于是,这棵已经成年的树被请到了公园。公园不是它的家。它的叶子失去山间的风采,它庞大的根系留在山里,大山深处那丰沛的水分,疏通不到它的枝叶。它活得艰难,偶尔开一朵花,都有人在品评,甚至摘下枝叶。

我的家在山巅,在陡崖,我目睹世间沧桑巨变,我磨砺我的钢筋铁骨,我迎接风雨洗礼,我抗击电闪雷鸣。在所有的挑战中,千百年我还屹立山巅。连帝王都要封我“大夫”,我是大山的标识,勇敢的象征,众多镜头里的风景,画家笔下的色彩,诗人讴歌的生命。人们给了我感佩的目光,称我为石缝间的花朵,陡崖上最美的风景。

4故事里的三棵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自古以来,作为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象,造物主最普惠的恩赐,树一直都是我们生活的成员,精神的伴侣,文化的使者,文明的见证。大树上长满了故事,故事里深蕴着情思。

有一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那是归有光苍凉的抑郁。这棵树吸收了归有光余生归来所有酸甜苦辣的滋养,又感动了后人450年。出身书香贵胄,眼见诸父异爨,亲历家道离乱,深负祖母期盼。学而优则仕,少年归有光有多勤奋,天意多弄人,中年归有光就有多颓唐。谁的人生能避开风浪,谁的生命能拒绝波折。可是归有光跟我们都不一样。他是望族之后,注重生活品质,饱享优渥福泽,学习专注勤奋,鹏举水到渠成。可是命运偏偏给他导航到了一片沼泽,这个饱读诗书文采斐然的高富帅34岁中举以后,连续八次科考铩羽!中间娶妻生子,妻子温顺体贴,夫妻耳鬓厮磨,儿子娇弱可爱,家庭温暖差可慰怀。可是命运再次偏航,幼子意外夭折,娇妻郁郁早亡。这一次可不是陷进了沼泽,而是跌入了深渊。这是何等的狗血,此中又浸透了何等的悲凉!还好,老人家60岁终于考中进士,可是66岁即走到了生命尽头。栽植于妻子去世之年的这棵树,我们分明看见,每一颗枇杷果上,都写满了两个字:抑郁。

有一棵闻名世界的迎客松,那是黄山的骄傲和热情。此松天格高,耸异千万重。抓拏巨灵手,擘裂少室峰。天下名山黄山玉屏楼的右侧,文殊洞上面,铁板一样刚硬的青狮岩中间,你破石而出,卓然而立,根蔓像胡须一样飘荡在空中吸风饮露,树干像铁塔一般在云涛雾霭里静气岿然。你一边跟极其恶劣的生长环境抗争,一边却用两根伸展的枝桠欢迎和拥抱慕名而来的五洲游客。舒立绝巅何所惧,笑看风云一身轻。由于纬度、气象、海拔、温度、湿度和病虫害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黄山松普遍矮小瘦硬,生长缓慢,存活艰难,望之生怜。然而,让我们肃然起敬的是,在如此堪忧内卷的生态中,你凭借坚毅的勇力、不屈的精神和持久的坚守,竟然长到了十多米高!你伸展双臂笑迎天下客的风采,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华智慧,激励了世人800年!

有一棵枝叶覆盖远近的大槐树,那是山西省洪洞县留给历代人的珍贵记忆。这棵树栽种在汉代,到明朝时已经“树身数围,荫蔽数亩”。由于连年的战乱、灾荒,元末之后到朱元璋统一,放眼天下,已是满目疮痍,民生凋敝,山东、河南、河北和苏北等地已经到了“春泥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的境地。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均衡人口,巩固政权,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朱元璋推进并实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政策,按照“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将山西平阳、潞州、泽州和汾州等地多达百万的人口,分批集结到洪洞县大槐树附近办理登记手续,陆续向全国重点是苏、鲁、豫、冀、皖等地转移。向来安土重迁的先民迫于无奈分崩离析,长途迁徙,然后到指定地方落脚定居,繁衍生息。移民路上多不舍,屡屡回头望故乡。长辈殷殷叮嘱,千万不能忘了祖籍:“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直到今天,说起流徙路途中的“解手”,亮出右脚小趾上的那两瓣趾甲盖,大槐树的后裔们仍然唏嘘不已。枝叶婆娑的大槐树啊,你让我们魂牵梦绕、乡愁牵挂了1700年……

好大三棵树,那是崎岖生命慷慨悲歌的故事,是东方智慧拥抱世界的故事,是舍小为大牺牲奉献的故事。

5以阳光之心坦然面对

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智慧与能力并存拼的是心态!这是一个拼搏的时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靠的是坦然。

坦然面对,用阳光之心活出精彩。就像材料里的三棵树,不管表面多么光鲜亮丽,它们都在忍受着自己的苦楚,这便是阳光。“万事到头终是梦,休休”对于官场失意又报国无门的苏轼来说,再合适不过了。他的一生,充满了辛酸与落魄。他常常感叹明日如梦,消愁自遣。他渴望从那唯一不变而又与世无关的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中寻得超脱与慰藉。但又无法与权势的王朝相抵抗。他不想超脱,又不甘堕落。只是借由江水,与客泛舟赤壁之下,借由箫声,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感。人生易尽,不如江水明月的无穷,苏轼把仕途上的失意,化作成了《赤壁赋》洋洋洒洒的文字道出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与客痛饮而眠终结又是何等的乐趣啊!

感悟生活,用阳光之心活出精彩。“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当低矮的牢房里传出叹息的声音,当昏暗的烛火只剩下了豆点般的灯光,那百般的煎熬和种种屈辱,深深地刺痛了一位隐忍苟活的心。当司马迁忍受屈辱,决定苟活于世时,他对生活燃起了无穷的勇气,用有意义的一生对挫折微笑,用《史记》诠释了希望,用平常心对待生活。终于,司马迁向世人证明了生命的永生!

对挫折微笑,用阳光之心活出精彩。一曲《月光曲》是贝多芬坎坷人生报以世人最灿烂的微笑,一篇《史记》是司马迁回报世人多艰命运的赞歌,小人物能创造大事迹,平常心方可成就精彩人生。白杨树虽平凡简单,但却有价值,有生命力。虽然枝叶稀疏,外表朴实,却依然坚韧高大!

或许,人生中还有太多太多难以想象的挫折,在这个讲究效率讲究速度的世界里,真正拥有阳光之心的又有多少呢?坦然面对,才不会惧怕风雨,纵是披荆棘,斩乱麻,头悬梁,锥刺股,也会有能力和信心去抵抗,比赛,往往比的不是实力而是心态!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