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模拟作文《我们站在春风里》写作指导

2025-05-17 16:02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55人

写作(50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艾斯诺结束中国行回国后,给你寄来一首《我们站在春风里》的小诗,节选如下:

延河水静静流淌,

诉说着峥嵘岁月,

我们站在春风里,

聆听革命的故事,

感受信仰的力量。


我们站在春风里,

缅怀英烈的伟绩,

从延安到全中国,

革命精神代代传,

激励我们勇向前。


虽我已回到家乡,

但记忆中的中国,

依然鲜活明亮,

如同那日的春风,

温暖着我的心房。

请以“我们站在春风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我们站在春风里”这一题目富有诗意与象征意味。“春风”是关键意象,既可以实指自然界温暖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与希望;更可虚指,象征如革命精神、时代新风尚、人间温情等能给予人温暖、力量与鼓舞的事物。“我们”表明写作视角是群体性的,可写自己与同学、家人等群体共同的经历和感受。从初中生角度,立意可围绕传承革命精神,如通过参观红色纪念馆、聆听革命故事,感受革命先辈在艰难岁月里的信仰力量,思考自己在新时代如何践行;也可从感受时代春风,如科技进步、社会和谐等带来的美好,激励自己努力成长;还能写在生活中体会到的如师生情、同学情等人间温情,如同春风般温暖心灵,促进自己成长。要突出在“春风”的沐浴下,“我们”的思考、感悟与成长。

2.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记叙文,在选材上,可选择贴合初中生生活和认知的素材。比如写传承革命精神方面,可选取学校组织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在馆内“我们”站在陈列的文物前,听讲解员讲述革命故事,看到先辈们用过的简陋武器、破旧衣物等,仿佛置身于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信念,“春风”象征着革命精神的洗礼,之后“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以先辈为榜样,克服困难,积极进取。

从感受时代春风角度,可写“我们”参加科技节活动,看到人工智能、航天模型等先进科技成果,体会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春风,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未来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写人间温情时,可描绘班级里同学生病,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关心帮助,捐款、送作业、轮流陪伴,这份关爱如春风温暖着生病同学的心,也让“我们”更加懂得团结友爱的意义,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共同成长。通过这些具体事例,运用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我们站在春风里”的独特体验与收获。

例文:

我们站在春风里

四月的风掠过杨家岭的山坡,带着泥土的芬芳。我站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的广场上,胸前的红领巾被风吹得猎猎作响。阳光透过纪念馆的玻璃幕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撒了一地的金色碎片。

“同学们看这里。”李老师指着展柜里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这是当年红军战士用过的。”玻璃柜里的马灯灯罩已经破损,灯座上的锈蚀像干涸的血迹。我凑近看时,忽然在灯座上发现几道深深的划痕。“这是被子弹擦过的痕迹。”讲解员阿姨轻声说。一阵风从门口灌进来,我恍惚听见了当年呼啸的子弹声。

在枣园旧址,我们见到了九十三岁的王爷爷。他坐在窑洞前的石凳上,阳光给他银白的头发镀了层金边。“那时候啊,我比你们还小两岁。”王爷爷的手像老树根一样粗糙,抚摸着身边斑驳的土墙,“就在这孔窑洞里,我给首长们送过信。”春风拂过院里的枣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老人的回忆。

傍晚时分,我们登上了宝塔山。落日余晖给宝塔披上霞光,延河水像条金色的缎带蜿蜒远去。小芳突然指着远处:“快看!”原来是一群白鸽正掠过河面,翅膀上沾着夕阳的金粉。李老师轻声念起《回延安》中的诗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不知是谁先起的头,我们齐声朗诵起来,声音乘着春风飘向远方。

下山时,暮色已经笼罩了山峦。路过王家坪旧址,我看见几个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正在帮工作人员打扫庭院。他们踮着脚擦拭“七大”会址的窗棂,认真的模样像是捧着珍宝。夜风送来他们清脆的笑声,和当年红军小学的孩子们的笑声重叠在一起。

回程的大巴上,我靠着车窗望向窗外。月光下的黄土高原像凝固的波浪,远处农家院的灯火星星点点。我摸了摸胸前的红领巾,上面还带着阳光的温度。这春风吹过宝塔山,吹过延河水,也吹进了我们心里,把红色的种子悄悄埋下。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