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词语赏析总丢分?1 个公式 + 1 个模板,3 分轻松拿满!
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崩溃时刻:拿到记叙文阅读 “赏析加点词语”的题型,要么盯着词语半天,只知道 “这个词用得好”,却说不出好在哪;要么写了两行答案,批改后发现只踩中 1 个得分点,3 分题最多拿 1 分。
其实根本不用怕!今天直接给你 “拿分密码”,先记这两样干货,一眼看懂不复杂:
✅ 万能答题公式:本义 + 语境义 + 手法 + 内容 + 情感
✅ 填空式模板:“XX” 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用了……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
记住这两个,哪怕基础弱,也能一步步套出满分答案,下面让我们根据模板,带你一步一步剖析,看完就能用,用了就能拿高分!
一、先搞懂:为什么词语赏析题总让你丢分?
在套用公式前,我们先揪出核心问题 ——90% 的同学丢分都逃不出这 3 个坑,看看你中了没:
1、只答 “本义”,漏了 “语境义”
比如看到 “谦恭”,只会写 “‘谦恭’指人很谦虚”,却忘了结合文章语境 —— 原文写的是 “水流”,必须补充 “这里指水流在闸门前放缓、温顺的状态”,少了这句,一半分数就没了。2、漏了 “手法”,等于白答一半
记叙文里赏析的词语,90% 都带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最常见),比如 “絮絮低语”“呵护”,本质是把 “物” 当 “人” 写。但很多同学只写 “写出了树叶的声音”,没提 “拟人手法”,得分点直接缺一个。
3、只写 “内容”,不写 “情感”
赏析的最终目的是 “透过词语看作者的心思”。比如写 “水流谦恭”,不只是为了说 “水流温顺”,更是为了衬托船闸的威严,表达作者对运河工程的赞叹。少了 “情感” 这步,答案就没了灵魂,拿不到满分。
二、3 步黄金法:从 “不会答” 到 “答满分”
其实词语赏析题的阅卷标准特别固定,刚好对应开头的公式,我们把 3 步拆解开,每一步都帮你讲透,直接对应公式填空:
第一步:先找 “本义”,再挖 “语境义”(对应公式前 2 点)
“本义” 就是词典里的意思,很好找;“语境义” 是这个词在文章里特指的内容,需要结合上下文分析。
举个简单例子:“温暖” 的本义是 “温度适宜,不冷不热”,但在 “妈妈递来的粥里藏着温暖” 中,语境义就是 “妈妈的关怀”。
怎么快速找语境义?记住一个小技巧:把词语所在的句子画出来,问自己 “这个词在这,具体写的是谁 / 什么?什么状态 / 动作?”
比如句子 “老槐树的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絮絮低语”,问自己:“絮絮低语” 写的是谁?(老槐树叶);写的是什么状态?(风中沙沙响的声音)—— 语境义直接就出来了。
第二步:判断 “手法”,分析 “具体内容”(对应公式中间 2 点)
这一步是得分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先记住:记叙文里赏析的词语,常见手法有 3 种,记牢就行:
1、拟人:把物当人写(有动作、神态、情感,比如 “絮絮低语”“谦恭”)
2、比喻:把 A 比作 B(比如 “月光像流水”)
3、动词 / 形容词精准:比如 “母亲用手轻轻抚平衣角的褶皱” 里的 “抚平”,精准写出母亲的温柔。
找到手法后,再分析 “具体内容”—— 这个词到底写出了什么画面?比如 “谦恭” 用了拟人,具体写出 “水流在闸门前放慢速度、轻轻停顿的样子”;“抚平” 写出 “母亲动作轻柔,怕弄坏衣服的样子”。
第三步:链接 “情感 / 主旨”,补全最后得分点(对应公式最后 1 点)
这一步是 “满分关键”。问自己 2 个问题,就能轻松找到情感:
1、这个词语突出了人 / 物的什么特点?(比如 “谦恭” 突出了船闸的威严)
2、作者写这个特点,想表达什么情感?(比如对运河工程的赞叹、对母亲的爱)
千万别觉得 “情感” 难找,记叙文的情感都很直白:要么是对人 / 物的喜爱、赞美,要么是对往事的怀念,要么是对某种精神的敬佩,结合文章标题和结尾就能判断。
三、真题拆解:手把手教你套公式 + 模板
光懂步骤还不够,必须结合真题练。这里用 2018 年济南中考真题做示范,带你从 “读题” 到 “写出满分答案”,每一步都对应公式和模板:
真题原文(节选):张抗抗《大运河之首的凝思》
运河的水是活的,它一路流淌,一路接纳,一路壮大。船行至通州,眼前豁然开朗,运河陡然开阔起来。前方水域浩渺,远处一座宏伟的船闸横亘在水面上,这便是北运河的起点 ——北关闸。
闸门威严地矗立着,水流在此稍作谦恭的停顿,然后从容不迫地进入更为广阔的航道。这短暂的停顿,仿佛是对过往航程的致意,也是对前方征途的整装。
题目:赏析加点词语 “谦恭” 的表达效果。(3 分)
第一步:按公式 + 模板 “填空”
我们直接对照开头的公式和模板,把每个部分的内容填进去,像做填空题一样简单:
1、填 “本义”:“谦恭” 原指人谦虚恭敬的态度(词典里的意思,直接写);
2、填 “语境义”:这里指水流在船闸前放缓速度、温顺停顿的状态(结合 “水流” 的语境,问 “写的是谁?什么状态”);
3、填 “手法”: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水流当人写,有 “谦恭” 的人的态度);
4、填 “具体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流对船闸的 “敬畏” 感(水流停顿,像人对威严的事物表示尊重);
5、填 “情感”:既衬托出船闸的威严(突出物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大运河水利工程的赞叹之情(作者的情感)。
第二步:整合答案,就是满分版
把填好的内容放进模板,稍微组织语言,就是完整的满分答案:
“谦恭” 一词原指人谦虚恭敬的态度(本义),这里指水流在船闸前放缓速度、温顺停顿的状态(语境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流对船闸的 “敬畏” 感,既衬托出船闸的威严(具体内容),又表达了作者对大运河水利工程的赞叹之情(作者情感)。
你看,这样写下来,3 个得分点(语境义 + 手法 + 情感)全踩中,一分不丢!
四、避坑指南:3 个错误做法,现在就改掉!
很多同学明明知道公式,却因为答题不规范丢分,这 3 个坑一定要避开,对照下表自查:
错误做法(❌) | 正确做法(✅) | 丢分原因 |
“谦恭” 指人很谦虚,写出了水流的状态。 | “谦恭” 原指人谦虚恭敬的态度,这里指水流在船闸前放缓、温顺的状态。 | 漏了 “语境义” 的具体描述,只说 “水流的状态”,太笼统。 |
“谦恭” 写出了水流很温顺,衬托船闸的威严。 | “谦恭”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流在船闸前温顺停顿的样子,衬托船闸的威严。 | 漏了 “拟人手法”,得分点不完整。 |
“谦恭” 运用拟人,写出了水流温顺,衬托船闸威严。 | “谦恭” 运用拟人,写出了水流温顺,衬托船闸威严,表达作者对运河工程的赞叹。 | 漏了 “情感”,答案没灵魂,拿不到满分。 |
五、实战练习:2021 北京中考题,现在练手!
光看没用,现在用 2021 年北京中考真题练手,你可以先自己按 “公式 + 模板” 填,再对照解析,看看自己有没有掌握:
真题原文(节选)
老槐树的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絮絮低语,诉说着村庄百年的故事。
题目:赏析加点词语 “絮絮低语” 的表达效果。(3 分)
自己先尝试答题(按公式填):
本义:“絮絮低语” 原指________________;
语境义: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
手法: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
具体内容:生动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情感: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
满分答案解析
“絮絮低语” 原指人小声、连续地说话(本义),这里指老槐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的声音(语境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老槐树仿佛在轻声讲述村庄历史的画面(具体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百年文化的深情追忆(情感)。
你答对了吗?如果能把 “语境义”“手法”“情感” 都写全,这 3 分就稳了!
最后:记住这一句话,考场不慌
词语赏析题的本质,不是 “考你会不会夸词语”,而是 “考你能不能透过词语,读懂作者的心思”。所以无论遇到什么词,都按 “本义→语境义→手法→内容→情感” 的顺序答,像填空一样把每个部分写全,3 分一定能拿到手!
下次做记叙文阅读时,不妨用这个方法试试,做完后对照答案看看,是不是比之前答得更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