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1卷作文 题目采用多材料读写结合式命题方式 ,多材料作文题又卷土重来,而且近期模拟题或调研题大多都仿照 1卷作文而成。根据最近训练的2025年武汉高考调研题作文题目, 对多材料作文审题构思做一个简单概述。
第一,求同存异,做好单个材料分析。多材料作文的材料分析,主要应该集中在 三 个方面 : 第一是抓 准 材料中的关键概念 ; 第二,梳理认识单个材料中概念间的联系 , 第三,多个材料中的概念构建合理的逻辑链 。一般多材料作文 题目中, 每一个材料都有多个概念,多个概念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如何认识这种联系,对理解单个材料的深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我们以 2025年武汉市高三调研题的这个作文为例,作文题目如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
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 ——袁隆平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梭罗
以上材料对青年人成长颇具启示意义。静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 2025年9月武汉市高三调研测试作文试题 )
我们 分析多材料作文先要 “求同存异” , 即找出 这三个材料的 “同”。可以看出, 本作文题中, 无论是李绅的诗句,还是袁隆平和梭罗的名言, 都聚焦 一个关键词 ——种子。而其中比较特殊的是袁隆平的名言,在“种子”前有一个价值判断——好,也就确定了作文中“种子”的价值倾向。
那么,我们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主要内容是围绕 “种子”来写,甚至 还要 立足于 “好种子”的 内涵 认识。另外,联系写作引导语或者说写作任务 ——以上材料对青年的成长颇具启示意义。可以看出,材料的内容就不再只是仅限于种子,而是要和青年人的成长联系起来,这是 一道 比喻类作文。对于比喻类型作文,我们要分析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显然,这里是把青年比作种子,青年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种子的成长过程。我们再来看看三则材料所讲的内涵。
可以看出,三则材料分别有不同的内涵,需要具体分析。
首先看第一个材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材料它主要讲什么呢?我们可以把落脚点可以放在其中的主要概念来上。但是,首先要对整个材料有个整体把握。比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整体来看,他强调了 “ 一粒粟 ” 长成之后, 收了 “ 万颗子 ” , 这 “万颗子” 也就是这 “ 一粒粟 ” 的价值。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 “春种”和“秋收”形成了一种对应的关系,没有 “ 种 ” 就没有 “ 收 ” , “ 种 ” 是 “ 收 ” 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 “ 种 ” 和 “ 收 ” 都是行动 。 当你种了这一颗种子,才有可能 收获 万颗子, 显然它强调了 “种”这个行动。 那 么, 这个种的时间重不重要呢?春天种和夏天种有什么区别呢?当然春种可能更容易成熟, 从诗句中强调的自然规律来讲,这句也强调了 “春种” 这个时间的重要性 。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李绅的 这两句 的内涵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 方面 就是数量由 “ 一 ” 到 “ 万 ”, 体现了这个种子的价值 ; 第二个 方面 从 “ 种 ” 到 “ 收 ” 体现了行动的意义 和 重要性 ; 第三 方面, “春种”强调了 种种子时间的重要性。
我们再来分析第二个材料 。 第二个材料是袁隆平的一句话 : 要做好一粒好种子,身体 、 精神 、 情感都要健康 。 袁隆平这句话的强调 “ 好种子 ” ,把概念 外延 缩小了,那么 什么 是 所谓的 “ 好 ” 呢? “ 好 ” 是一个 正面的 、 积极的 价值判断 ,他讲了三个方面 , 是 身体 、 精神 、 情感都要健康 。 这三个层面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
“ 身体健康 ” 我认为就是要有一个强壮的 体魄 ,因为身体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它是 人之为人的基础。身体的强健 ,是一个人健康的最基本的条件 。 “ 精神的健康 ” 应该指高远的目标, 高尚的追求, 是思想品质、精神状态方面的,也是 思想 认识 方面的,我们可以认为是思想之 基。我们 抓住思想的这个关键点 , 还要深刻认识到, 除了高尚的品质,高远的追求以外,还有 对精神品质的要求,如 独立的精神,为全社会全人类奉献等等 。 第三个方面是情感 健康。 情感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情感指一个人 的人际关系 、 心理情绪 等。情感健康就应高指 人际关系好,比如说亲情,友情,爱情 处理的好,自己情感比较充盈和满足 。 另外一个就是 心理情绪好,也就是说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 情感是一个人生存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它调节 着 人的身体和精神,它 对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的 有 一个连接作用,所以情感的丰富和充盈,它是一个健康的 人 应该具备的 。
另外, 身体 、 精神 、 情感这三个方面 并不是割裂的, 而是要综合观照。当然,在写作中 , 选择其中一两个方面,不是三个方面面面俱到也是可以的。 一个健康的人,应该身体要健康,情感要丰富,精神要高远,这是第二个材料 。 第三个材料 是梭罗 的一句话 ——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 首先,我们分析 “ 相信种子 ”。 为什么要 相信 种子呢?相信种子就是相信 它, 给 它 信念,相信 它 会成功,相信种子会长大,这 就 是对种子的一种信念和信心 。 第二个小句 ——“ 相信岁月 ” ,岁月 简单来讲就 是时间 。 种子在一定的时间当中 , 或者说 在 必要的时间当中,它自然会开花结果 。 当然 成长需要经历,需要磨砺 ,或者说 成长中 有一些风风雨雨, 也是 必不可少的,就像我们所说的 静待花开 。
这是三个材料 的 不同 。 我们 认识理解单个材料的 概念 , 抓住概念之间的联系之后, 就要构建关系,形成 一种具有逻辑性的可写作的链条,才是我们写作的一个重要的思路。
第二点就是建立联系,对 多则 材料关系进行重构 。 对于多材料作文来讲,我们要建立联系,首先就要看材料内涵的逻辑链条。 因此, 就要对材料进行概括, 如果 说第一 则材料讲 种子的价值 , 第二则材料讲 做一个好种子的要求, 第三则材料 讲对种子的信念,那么 , 我们 就可以构建一个逻辑链条,即写作者赋予的逻辑关系(当然这种关系必须是合理、能够自圆其说的)。
①首先要相信种子的价值 ;
②其次 应该种下好种子, 其中包括解 什么样的种子是好种子呢 ;
③再次, 既然我们种下了好种子,那我们就应该给种子 以 信念 和信心。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递进式的逻辑关系。这是针对 此题 来讲 。 其实 , 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是命题者与写作者之间的 “灵魂交流”,命题者可能给与你一个思考的范畴,而你却给它们搭建了一座桥梁。这个桥梁,可能是“公共的”,也可能是“私家的”,但无论无何,是你对材料恰如其分的科学理解。所以,这个逻辑链条在不同的写作者的构思意识中是不同的。
再回答这个题目。 有人说这三个材料是有 主次之分的 ,很多人把第一个材料作为总括性的 内容来讲 ,所以 他可以 建立 这样一种联系:以 第一 则材料 为主 , 构建一个递进式的链条 。 这个递进式的链条和我们 前面所举的 例子有点相似 —— 首先确定种子的价格价值,然后再去思考好种子具备哪些条件,哪些要求,哪些内涵, 最后到 这个种子要成功需要什么?
当然也可以以材料二为主来构建一个关系,因为材料二讲的是好种子的要求 。 那么我们如果 把重心落 在这个 “ 好种子 ” 上,袁隆平所讲的是好种子的内在标准 就是 一个 写作 基础 。 在这基础之上,如果青年人是一个好种子,那应该要去实践行动,所以 就会自然联系到材料一 , 可以 从种和收的角度来讲, 材料一 讲了一个实践的过程,强调行动。 在 实践行动的过程当中, 还 可能 需要 一些信念的支撑 —— 相信自己,相信岁月,在岁月的磨砺当中 , 把自己 内在 优秀 品质就会发挥出来 。 简单概括这个逻辑链条就是:
①先认识 好好种子的内在要求(健康);
②再根据这些要求去行动(春种);
③最后 实践行为的过程中 要有信念的支撑,静待花开。(相信,岁月)
当然,还 可以 以 第三个材料为起点 , 联系生活现实来写。 生活中可能有很多不相信 “ 种子 ” 的情况, 一些人不相信自己,因为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他们在 当下的社会 中 非常的焦虑,非常的紧张, 可能还有 “ 速成焦虑 ”“社会压力”,不能放宽心。 所以 ,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要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 在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基础之上,就应该做一个好种子, 怎样做?联系材料二。 怎样才能让好种子显示出价值 ? 所以需要去需要去行动, 再联系 材料一 。 这样的逻辑链条就是:
① 叙述当下追去高效率,不能静待花开,社会焦虑的现象,指出种子成长,需要信心和时间;
② 摆脱社会不良影响就应该做一个好种子;
③ 只有实践行动,才能取得应有的收获。
这是针对 2025年武汉调研题作文示范的一个写作构思逻辑链的形成。
总之,多材料作文的审题构思, 其实就两步,第一步是求同存异,第二是 构建 关系。 以这八字箴言为基础,认真思考分析,发掘材料内容内涵、本质,构建出一个套科学合理的写作逻辑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