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勾勒场景、交代背景,更能烘托人物心境、推动情节发展。不同的描写手法可赋予环境不同的表达效果,以下介绍四种常用且富有表现力的环境描写手法。
一、连串式环境描写
连串式环境描写以“空间推移”或“事物罗列”为核心,通过连续铺陈多个相关的环境元素,构建完整、立体的场景画面,让读者如临其境。这种手法注重细节的连贯性,常按“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展开,适合用于开篇交代场景或段落过渡,帮助读者快速进入故事氛围。
例如:“村口的老槐树歪着身子立在土坡上,树瘤像老人手背的青筋;树下的石碾子蒙着半指厚的灰,碾槽里还卡着几粒干瘪的玉米;碾子旁的小溪结着薄冰,冰面映着天上碎碎的云,风一吹,冰碴子顺着溪岸的枯草滚下去,没入枯黄的麦田里。” 这段描写通过“老槐树—石碾子—小溪—麦田”的连串元素,完整呈现了冬日村口的萧瑟景象。
二、情景式环境描写
情景式环境描写聚焦“环境与人物的关联”,将环境细节与人物的动作、心理、情感绑定,让环境成为人物心境的“外化载体”。它不单纯描摹场景,而是通过“环境+人物反应”的组合,暗示人物状态,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常见于刻画人物情绪转折或关键情节节点。
例如:“她攥着皱巴巴的通知书站在巷口,头顶的梧桐叶被风卷得哗哗响,一片枯黄的叶子正好落在通知书的‘落榜’二字上;巷子里的路灯忽明忽暗,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又缩成一团,像极了她此刻拧成乱麻的心;墙根下的蟋蟀不知趣地叫着,每一声都像针,扎得她眼眶发紧。” 此处“梧桐叶、路灯、蟋蟀”的环境描写,均与人物“落榜后的失落”相呼应,让心境与场景深度融合。
三、对比式环境描写
对比式环境描写通过“前后场景差异”或“同一空间内不同元素的对立”,突出环境变化或矛盾冲突,进而暗示情节转折、烘托主题。这种手法可分为“横向对比”(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差异)和“纵向对比”(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变化),能强化场景的戏剧感,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环境背后的深层含义。
例如:“去年此时,这条老街还满是烟火气——包子铺的蒸笼冒着白汽,老板娘的吆喝裹着热乎气;修鞋匠的铜锤敲得叮当响,旁边的孩童围着糖画摊打转。可如今再走这条街,包子铺的卷帘门锈迹斑斑,修鞋匠的工具盒积满灰尘,只有糖画摊的木架孤零零立着,架上的糖稀早已凝固成暗黄色的硬块。” 这段“去年与如今”的纵向对比,通过环境的衰败,暗含对时光流逝、烟火消散的感慨。
四、梦幻式环境描写
梦幻式环境描写打破现实逻辑,以“虚幻、朦胧、碎片化”的笔触描摹场景,常用于刻画梦境、幻觉或人物的想象世界。它注重“感官的模糊性”与“意象的象征性”,常用“雾、光、影子”等元素营造缥缈氛围,可用于展现人物的潜意识、回忆或心理困境,增强文本的诗意与神秘感。
例如:“她好像又回到了外婆的小院,可院门口的石狮子变成了棉花糖做的,舔一口,甜得发腻;外婆常坐的竹椅飘在半空中,椅背上搭着的蓝布衫,被风一吹就化作漫天的蓝蝴蝶;院子里的桂树开着银色的花,落下的花瓣触到掌心,竟变成了外婆温温的手,轻轻拍着她的后背。” 这段描写以“棉花糖狮子、飞天竹椅、银色桂花”等虚幻意象,构建出温馨又易碎的梦境,暗含对外婆的思念。
范文:
旧院
我踩着晨光推开旧院的木门时,“吱呀”一声响,像扯断了一根陈年的线。
院子里的梨树立在青砖路的尽头,枝桠光秃秃的,却还挂着去年的干枯梨叶,风一吹,叶子打着旋儿落下来,有的落在井沿上,有的落在满是青苔的水缸里——那水缸还是外婆在时用的,缸沿裂着一道细缝,缝里嵌着几粒不知放了多久的红豆,红得发暗,像凝固的血。这是连串的院景,从“木门—梨树—井沿—水缸”,一点点铺展开旧院的轮廓。
我蹲下身摸水缸的青苔,指尖刚碰到湿冷的砖,忽然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回头时,却只有空荡荡的走廊,廊下的灯笼褪成了浅红色,灯穗上的灰被风吹得飘起来,落在我手背,凉得像外婆以前给我擦汗的帕子。我盯着灯笼发愣,恍惚间竟看见灯笼上的福字动了动,变成外婆缝在我棉袄上的图案——这便是情景式描写,将“灯笼、灯穗灰”与“对外婆的回忆”绑定,让环境成了思念的载体。
其实我清楚,这院子早没人住了。去年来的时候,梨树下还堆着外婆晒的干辣椒,廊下挂着她织的蓝布,连水缸里都养着两条小鲫鱼,尾巴一摆,能搅起满缸的光。可现在,干辣椒早没了踪影,蓝布不知被谁收走了,水缸里只有几片落叶,连鱼影都没有。这般今昔对比,更显院子的冷清,也让思念更浓。
后来我靠在梨树下打盹,竟梦到梨花开了。满树的白花开得像雪,风一吹,花瓣落在我头发上、肩膀上,还有一片落在我嘴边,甜丝丝的。我抬头找外婆,看见她坐在廊下摘菜,蓝布衫的袖子挽着,露出的手腕还是记忆里的样子。我朝她跑过去,可脚像踩在棉花上,怎么也跑不近,只能看着她的身影慢慢变浅,像被风吹散的雾——这梦幻般的梦境,是潜意识里对外婆的牵挂,让旧院的回忆多了一层温柔的滤镜。
醒来时,日头已经偏西,梨树上的枯叶又落了几片。我站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灰,木门在身后再次“吱呀”作响,这一次,倒像是旧院在跟我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