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写作(60分)
24.《现代汉语词典》对“成全”的解释是:“帮助人,使达到目的。”
请以“相互成全”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一、审题立意
1. 精准理解题意:“相互成全”重点在“相互”和“成全”。“成全”是帮助人使达到目的,“相互”则强调双向性,不是单方面的付出与受益 ,而是双方在互动中都能达成目标、获得成长或实现价值。这体现了一种和谐共生、互助共赢的关系。
2. 立意方向拓展
个人层面:可写同学间互相辅导功课,提升彼此成绩,同时增进友谊;朋友间在困难时相互支持鼓励,共同克服心理障碍,变得更加坚强自信 。比如,自己擅长语文,同桌擅长数学,两人在学习中互相分享学习方法,讲解难题,最终期末考试中双方成绩都显著提高,还让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
家庭层面:父母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成全孩子的成长与梦想;孩子的懂事、进步也让父母感受到为人父母的成就感和幸福,促使父母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亲子间的相互成全。像孩子主动承担家务,让工作忙碌的父母能多些休息时间,父母则更加理解孩子的学习压力,给予更多的精神支持。
社会层面:从社会活动、人际关系等角度,写志愿者与受助者之间的相互成全。志愿者付出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人,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心灵的满足;受助者在得到帮助后,走出困境,可能也会受到感染,将来成为帮助他人的一员,回报社会 。例如社区志愿者帮助孤寡老人,老人给予志愿者信任和关爱,让志愿者体会到付出的意义。
文化、自然等多元层面:文化传承中,前辈成全后辈传承技艺,后辈的创新发展也成全前辈文化延续的心愿;自然中,动植物相互依存,如蜜蜂采蜜为植物授粉,植物为蜜蜂提供食物,彼此成全,共同维护生态平衡。比如民间艺人毫无保留地将传统手工技艺传授给年轻人,年轻人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让传统技艺重新焕发生机,这就是一种相互成全。
二、选材建议
1. 结合生活实际: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这样情感真挚,细节描写更生动。如运动会上,接力赛队员间的相互配合,有人擅长起跑,有人冲刺能力强,大家互相帮助训练,最终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每个队员都突破了自己以往的记录。
2. 关注社会热点:从社会新闻、热点事件中选材,使文章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例如,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鼓励,医护人员全力救治患者成全其康复,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及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感谢,也成全了医护人员的职业使命 。
3. 挖掘历史文化素材:从历史故事、名人轶事、传统文化中寻找素材,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如管仲与鲍叔牙,鲍叔牙成全管仲的政治抱负,管仲的成就也让鲍叔牙的知人之明被后人传颂 ;师徒传承技艺的故事,师傅成全徒弟掌握技艺,徒弟的出色表现也成全师傅桃李满天下的声誉。
4. 避免素材陈旧:尽量避开大家都容易想到的素材,如同学帮捡文具、扶老人过马路等。要挖掘新颖独特的素材,如参与小众的公益活动中与队友的相互成全,或者在科技小组合作发明创造过程中的相互成就。
三、结构提示
1. 总分总结构
开头:通过引用名言、讲述小故事、设置悬念等方式引出“相互成全”的主题,点明其重要性和意义。例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生活的漫漫旅途中,我们与他人相互交织,彼此成全,共同书写着温暖而动人的篇章。”
中间:选取两到三个典型事例,详细叙述相互成全的过程。每个事例后进行简短议论,阐述事例所体现的相互成全的价值。如写同学间学习互助的事例,描述两人如何互相讲解难题、分享资料,最后议论这不仅提升成绩,还让彼此学会合作与分享 。
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强调相互成全对个人成长、社会和谐的深远意义,呼吁大家在生活中践行相互成全的理念。如“相互成全,是心灵的交融,是力量的传递。让我们用爱与善意,在相互成全中,共同奔赴美好的未来。 ”
2. 递进式结构
个人层面:先写自己与身边人(同学、朋友)的相互成全,叙述事情经过和自己的收获。比如写和同桌一起参加知识竞赛的经历。
家庭层面:接着上升到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成全,展现家庭关系的和谐与温暖。如讲述父母支持自己兴趣爱好,自己为家庭带来欢乐和希望。
社会层面:最后拓展至社会层面,阐述陌生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成全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如写社区志愿者活动中大家相互配合,帮助困难群体,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结尾:总结不同层面相互成全的意义,深化主题,表达对相互成全美好社会的向往 。
3. 小标题结构
拟定小标题:小标题要简洁生动,富有概括性和诗意。如“成长路上的星光”(写同学间相互成全助力成长)、“港湾里的温暖”(写家庭中的相互成全)、“社会中的暖阳”(写社会活动里的相互成全 )。
内容阐述:每个小标题下分别讲述一个相互成全的故事,从不同领域诠释主题,注意故事的完整性和细节描写,结尾可适当议论,点明小标题与“相互成全”主题的关联。
四、范文两篇
范文一:
相互成全,温暖同行
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我和晓妍并肩走着,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相互成全的日子,成为了青春里最温暖的篇章。
刚上初中时,我性格内向,总是独来独往。一次英语演讲比赛,老师竟选了我。我又惊又怕,站在讲台上紧张得瑟瑟发抖。这时,晓妍主动走过来,鼓励我:“别怕,我帮你!”此后的日子,她每天陪我练习发音、纠正语调,还帮我设计演讲动作。在她的帮助下,我逐渐找回自信。比赛那天,我出色发挥,获得了好成绩。而这次经历,也让我打开心扉,变得开朗起来。
晓妍热爱绘画,一直梦想参加学校的绘画大赛。可她总是对自己不满意,不敢报名。我想起她当初对我的鼓励,便决心帮她。我陪着她去写生,帮她收集素材,还不断肯定她的作品。终于,她鼓起勇气参赛。比赛时,我在台下为她加油。当她的画作获得一等奖时,我比自己获奖还高兴。
后来,我们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中彼此支持。因为相互成全,我们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如今,我们即将毕业,走向不同的方向。但那些相互成全的时光,早已深深印刻在心底。就像溪流与大海,溪流奔涌入海,大海因容纳百川而壮阔;如同繁星与夜空,繁星点缀夜空,夜空因繁星而璀璨。我们在相互成全中,温暖同行,共同书写了青春最美的模样 。
范文二:
相互成全,共筑美好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古老的箴言,道破了人与人之间最动人的相处之道——相互成全。它不是单方面的付出与索取,而是双向的滋养与成就,如同春风拂过田野,既唤醒了沉睡的花草,也让自己满载芬芳。在生活的各个角落,相互成全的力量正悄然编织着温暖的网,让个体收获成长,让群体走向和谐。
相互成全,是邻里间守望相助的温暖纽带,让社区成为有温度的港湾。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邻里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活幸福感。当社区组织环保活动,孩子们面对脏臭垃圾心生退缩时,老爷爷主动传授清理技巧,不仅助力孩子们完成任务,更让自己重拾“被需要”的价值;当邻居阿姨生病住院,孩子无人照料时,邻里轮流帮扶,既解了阿姨的燃眉之急,也让自己在付出中收获了信任与情谊。这些看似微小的互动,实则是相互成全的生动写照——你帮我渡过难关,我陪你传递善意,最终让冰冷的楼房变成了充满温情的“大家庭”。这种邻里间的相互成全,不仅化解了生活中的难题,更凝聚了社区的向心力,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归属感。
相互成全,更是社会和谐运转的内在动力,推动着美好价值的传递。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个体间、群体间的相互成全。就像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成全了患者的生命希望;而患者的理解与配合,以及康复后对医护人员的感谢与致敬,也成全了医护人员的职业使命与精神追求。再看志愿者与受助者之间,志愿者用时间与爱心帮助他人走出困境,实现了自我价值;受助者在困境中感受到温暖,又会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成为新的志愿者。这种“付出—收获—再传递”的循环,正是相互成全的力量在社会层面的延伸。它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善意如同涟漪般扩散,最终汇聚成推动社会向前的暖流。
反观现实,若缺乏相互成全的意识,人与人之间便容易陷入“各自为营”的僵局。有人只计较自身得失,不愿为他人伸出援手,最终不仅难以收获他人的帮助,更会让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而懂得相互成全的人,往往能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可能,在成就他人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正如那位社区里的老爷爷,若他因年迈而拒绝参与环保活动,便无法体会到指导孩子的快乐;若邻里在阿姨需要帮助时选择冷眼旁观,也难以收获那份邻里间的真挚情谊。
相互成全,从来不是复杂的哲学,而是藏在生活细节里的智慧。它可能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及时的帮助,甚至是一个理解的眼神。当我们学会以成全之心对待他人,便会发现:成就他人,亦是成就自己;温暖他人,终将温暖自己。让我们带着这份智慧,在生活中践行相互成全,用双向的善意,共同筑就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