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新课标丨卷古诗文默写真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毕业典礼上,柳教授谦逊地引用韩愈《师说》 中的“ , "两句,勉励学生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张老师给守卫边疆的丈夫发信息,引用秦观《鹊桥仙》中“ , ”两句,表示虽不能朝夕相守, 但仍情长意久。
(3)与左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 , 。”
答案: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 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答案不唯一,只要是描写荷花、荷叶等符合画面内容的古诗文名句均可,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解析:
第(1)题:题干提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意思是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契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勉励语境,体现师生间能力传承与超越关系。
第(2)题:“虽不能朝夕相守,但仍情长意久” ,对应《鹊桥仙》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强调感情若真挚长久,不必执着于日夜相伴,契合夫妻分居两地却深情的情境。
第(3)题:图中是荷花、荷叶等内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动描绘西湖六月荷花盛开、莲叶连天的壮美景色,与画面契合;其他写荷花的诗句,只要能体现画面元素,也可作为答案 。
答题技巧:
1. 理解题干语境:
逐字分析题干描述,明确是何种情境(如毕业勉励、夫妻情感、画面匹配等 ),联想对应古诗文主题。比如第(1)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勉励,锁定《师说》中关于师生关系、能力超越的语句。
2. 精准记忆名句:
对课本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精准记忆关键字词、完整语句。像“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贤”字易写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长”“暮” 等字要准确书写。
3. 灵活迁移运用:
第(3)题这种画面匹配型,要熟知常见写景名句,尤其是写荷花、荷叶的,理解诗句描绘的场景,快速关联画面内容。
名句默写考试趋势及对策:
名句默写考试趋势
1. 考查形式多元:从单纯上下句填空,向语境理解式默写转变,还出现结合画面、现实场景(如毕业典礼、给边疆亲人发信息 )的新形式,强调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古诗文,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与迁移能力,像本题结合毕业典礼、夫妻分离情境及画面设题。
2. 范围拓展延伸:涵盖初高中经典古诗文,考查篇目有增多趋势,要求考生积累更广泛,不仅要记熟语句,还要理解不同篇目的内容、情感与适用场景。
3. 注重文化关联:关联文化常识、生活场景、艺术画面等,如结合荷花画面考写景句,体现古诗文与文化、生活的融合,考查对文化意象的感知。
应对策略:
1. 夯实基础,理解记忆:熟背课标要求的古诗文,深入理解诗句含义、情感与哲理,构建“文 - 意 - 用”关联,比如记《师说》时,理解“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劝学、谦逊内涵,遇到“青出于蓝”情境就能关联。
2. 关注情境,强化迁移:练习时多接触语境式默写,分析题目设定的场景(如送别、励志、抒情等 )、情感,训练从记忆中筛选适配诗句的能力,像本题依据“边疆夫妻情长意久”,关联《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3. 拓展积累,关联文化:积累不同文化意象(如“荷花”关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 )、生活场景对应的诗句,整理归类,提升对古诗文多元运用的敏感度,面对画面、新情境默写能快速反应。
4. 规范书写,减少失误:重视生僻字、通假字、同音字书写,日常默写训练严格要求,避免因“笔误”丢分,比如“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唯”,“砯崖转石万壑雷”的“砯” 等,要精准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