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中考备考:亲情类主题作文《藏在——里的温暖》

2025-07-30 14:54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53人

藏在玉米粥里的温暖

我从小就爱喝粥,尤其爱喝软糯香甜的玉米粥。

小时候,奶奶就经常为我做玉米粥。一揭开锅,一股热气升腾,金灿灿香喷喷的玉米粥就出锅了。每每这时,我总会安静坐在餐桌前,满脸期待着。看到我这期待的模样,奶奶总是笑呵呵地说:“你个小馋猫,真是一刻都等不及。”说完,她便给我端来了一碗满满的玉米粥,我大口大口地喝着,玉米粥香甜的味道溢满了我的心田。这满满一碗玉米粥,藏着的是奶奶对我关爱的温暖。(点题)

长大了些后,换成了妈妈给我煮粥。可是妈妈似乎没有得到奶奶的真传,她煮的玉米粥经常是玉米和水相分离,上面的玉米粒凉了些可下面接近碗底的粥还是烫嘴,没有那种浓稠香甜的味道。长时间以来,我都看在妈妈早起不易为我做粥的份上,次次坚持把粥喝光并还给她一个笑脸,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一次,我实在无法忍受那样一碗难喝的粥,便不屑地瞟了一眼粥,淡淡地说:“妈妈,我今天不吃早饭了。”转身背上了书包去上学,头也不回。自此,餐桌上再没那一缕缕白花花的蒸气笼罩,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早饭钱和一声“注意安全。”玉米粥也再也没有在餐桌上出现过。(加强情感)

周日上午,冬日暖阳伸长了手指溜进来,拍打着我,喊我起床。我翻个身,打算睡到正午,对刺眼的阳光置之不理。突然,一股清香味儿飘来,它是如此熟悉,如此香甜。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寻着香气至厨房。只见厨房里妈妈正在灶边等着,一丝青烟放肆地向上乱蹿,屋子里弥漫了一股浓浓的玉米味。

妈妈见了我,神秘一笑,为我端上一小碗热乎乎的,金灿灿的玉米粥。那香气早已勾出了我肚中的馋虫。一饮而尽。那味道和奶奶的玉米粥一模一样,香甜极了。我捧着碗,好奇地看着妈妈。妈妈看我喝光了粥,笑着回答:“新学的。玉米和水也不分离了,终于成功啦。”

我心头一振。想到妈妈平时已十分辛苦,又要操劳家务又要在电脑前工作,而我还要求喝到满意的玉米粥,我不禁后悔了,后悔自己不吃粥,打碎了妈妈的心。(抒情)

我也蓦然感到了母爱无微不至,我的这份母爱就藏在了清甜的玉米粥里,永远地珍藏在我心底。(点题)

藏在灯笼里的温暖

梁思语

中秋之夜,万家灯火通明,映着走街串巷的孩子们手中的纸灯笼,给村里染上了一抹温暖的气息。这样的夜晚,总让人想起儿时与外婆一起度过的中秋,那盏被遗忘在老家的灯笼,仿佛藏着无尽的温暖。(点题)

那年中秋前,我难得回一趟老家。一进门,便翻箱倒柜地找灯笼,那是我小时候寄存在外婆家的灯笼。它不只是一盏灯笼,更是我与外婆之间的纽带。当我被飞扬的灰尘呛得不停咳嗽时,外婆走进来,得知我在翻灯笼。她歪着头,想了想走到衣柜前,在那用报纸盖着的木板下,她抽出了那国字形的纸灯笼,当那铁丝和流苏被拉开时,灰尘漫飞之下,是那褪了色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冷寂而凄清。

“前几个月被你妹妹扯了一下……”外婆的语气逐渐低了下去,我抚着那裂缝忙说:“没事没事……”它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模样,灯笼纸已经破损,灯笼里的蜡烛也已经枯萎。但是,当我拿起它,那份熟悉和温暖依然在。

连着过了一天半,我和伙伴们在外边玩耍,疯跑在绚烂烟花之下,我看着邻居伙伴挑着灯笼在跑,身后外婆急急走来,手上拿着什么,走近才看清正是我的“嫦娥奔月”我忙抓起一根蜡烛滴上蜡,火苗跳动里“嫦娥奔月”色彩分明,没有裂缝,一扫岁月的痕迹。原来是外婆轻轻地为我修补灯笼上的破损。她的手指已经不再灵活,但每当她为我修补灯笼,那份专注和关心,都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我跑开去举着灯笼,照着夜空,哪怕是秋风清凉,我依然能感受到灯笼上外婆反复擦拭留下的余温。那亲情拭过后隐藏在灯笼里的不尽温暖.我本以为它已由于时点与空间上的跨越,年代久远,它已冷如冰霜,但它仍在亲情的延续中埋伏在灯笼里,温暖在我的心里。这份暖,正是在外婆一笔一画中,一块块胶布中渗于这灯笼中。(抒情)

高举着灯笼,那嫦娥在时明时暗的火光中显得楚楚动人。那神话的故事,我自动便听外婆讲。那一个个优美的故事编织起了今年最美的梦境。那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架起了子孙之孙亲密的桥梁,充盈着我的内心,给予了我童年最大的温暖。(点题)

一盏灯笼,是祖孙间的爱与温暖,也是中华文化与当代少年跨越时空的对话。灯笼里,烛光舞动,传递出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爱与爱之间的温暖。(点题)

藏在汤圆里的温暖

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斟在每一个杯型的小野花里。母亲的爱很深,藏在每一个汤圆里,温暖着我。烟雨蒙蒙,雨点把视野切成一条条棱块,隐隐约约,拼接起来,显出那个遥远的温暖夜晚。(点题)

点点的星光细细碎碎地洒在地上,在风吹起的涟漪起伏间,闪耀着点点钻石般的光芒。校门口,母亲站在那里,风吹乱了她的头发。见到我来,她的脸上露出笑容,拢了拢头发。(环境渲染)

“妈……”

母亲拉起我的手,用力捏了捏,皱了皱眉,说:“怎么这么凉?”说完,她紧紧握住我的手。走进旁边的小店,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下,母亲急忙从包里拿出一个保温盒,推到我面前,她说:“快尝尝,应该还热着,我特地小跑着赶过来。”打开盖子,瞬间冒出热腾腾的白气。清汤里,几个白白胖胖的汤圆在打转转。接过母亲递来的勺子,上面还有一丝余温,我迫不及待地舀起一个汤圆,轻咬一口,芝麻的香气钻入鼻尖,面团软糯的口感在唇齿间反复品味。勺子上的汤圆破了个小口,黑芝麻缓缓流出。吃完一个汤圆,再喝一口汤,我的全身都温暖起来。(细节抒情)

“我记得你小时候就特别爱吃我做的汤圆。每次你感到难过,吃上这口汤圆就都好了……”听着母亲碎碎的念叨,手上的动作慢了下来,暖意让思绪飘向心底最脆弱柔软的地方。视野渐渐模糊,我看到一次次的月考,一道道绞尽脑汁也解不开的数学题,书桌上一沓沓的练习册,一把把空了的笔芯,还有那一张张不理想的成绩单,以及……和母亲的一次次争吵。

“哎,怎么哭了?”母亲慌张地起身,抬手擦去我眼角的泪水,“出了什么事情?要和妈妈说啊!”“学习上不用有那么大压力,尽力就好……”母亲还在不停地安慰,我却已紧紧抱住了她。

清冷的月光恍若破碎的水,洒在地上透着晶莹的光。那个晚上,女孩仿佛一夜长大,那藏在汤圆里的温暖也被珍藏了起来。(抒情)

藏在小院时光里的温暖

王思越

轻叩心门,又踏进外公的小院。儿时的记忆与目光所至重合,那记忆中浓墨重彩的小院中的时光也随之浮现在眼前,似阳光般的温暖拥抱了我。(点题)

那是晨光中一声亲切的呼唤。(画面总结)睡梦中,常常会被一双温暖的大手拍醒。睁开迷糊的双眼,看见阳光入窗扑来,为正在厨房中的外公的背影勾出一圈金边。听到外公的呼唤声“吃饭喽!”,闻到那热气腾腾的香气。我跑到餐桌边,总会有一份美味勾搭我食指大动。外公其实并不擅长做饭,但他总是每天尽力地变着花样,只为让不好好吃饭的我能多吃几口。那饭菜虽平淡、普通,但在我心中却胜过山珍海味。记忆中那一桌充满了爱的早餐,亲切的呼唤声,外公做饭的背影,构成晨光中的温暖,在小院中。(点题)

那是石桌上一番势均力敌的棋。(画面总结)外公喜爱下棋,我也受了他的熏陶,对那黑子白棋产生了兴趣。常常是下午,在阴凉的石桌上摆一盘棋,手边或许再添一杯茶香袅袅。丁丁淙淙的音韵,是棋盘上黑白水墨之间的一股清泉,慢慢地,我火急火燎的心似乎也安静下来。清脆声不绝于耳,圆润的棋子上细小的纹理,是岁月的痕迹,触感是那么温柔。渐渐地,棋盘之上的战场变得势均力敌,带给我一份内心的平静。记忆中,那阴凉的石桌,圆润的棋子,还有外公耐心地指点,构成闲暇时的温暖,在小院时光中。(点题)

那是月色里一曲动人的歌。(画面总结)吃过了晚饭,外公总会拿出那他那支心爱的笛子,吹一曲美妙。外公也喜欢唱歌,尤其是红歌。叉一块香甜可口的水果,听着那悠扬的曲子,心也随着音乐而荡漾,或许还会随着外公手舞足蹈地唱几句。随着外公的讲述,我也了解了许多歌曲背后的故事,往往让我感触颇深。于是,一段段历史岁月,一句句跌宕起伏,都似长卷缓缓展现于眼前,那么亲切又自然。温柔的灯光下,流转着无边的温暖和享受,伴随着外公的歌声,构成月夜中的温暖,在小院时光中。(点题)

恍然间,耳畔又响起熟悉的呼唤声,思绪从回忆中挣脱,抬眸望见小院中外公亲切的笑脸,充满爱意,多么温暖。(点题)

藏在对联里的温暖

每从外面回家,抬头我总能望见一副红底字的对联,写着“八方进宝福满堂,四季来财家兴旺。”那是爷爷的字,美观大气。从我有记忆起,对联便一直都在。

小时候,藏在对联里的是深深的祝福。(画面总结)

小时候,我很喜欢跟在爷爷身后。每次一见到爷爷铺好垫子,摆好毛笔,砚台,我便知道爷爷马上就要开始写对联了。一到这时,我就会立刻搬个小凳子,凑到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比我还高的对联纸,眼睛随着笔动,笔写到哪,我的眼睛就跟到哪。这时候,爷爷就会笑着说:“孙女啊,你也想写吗?来,爷爷教你写。”话音刚落,一双大手就握住了我的手,一点,一横;一个漂亮的字,是“安”。爷爷说,“安”字代表平平安安,可那时的我听不懂,只觉得好玩,便拍着手要爷爷继续教我。就这样,大手握小手,我也渐渐长大了。(抒情)

小学时,藏在对联里的是句句教导。(画面总结)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已经上小学了。因为从小跟着爷爷练习书法的原因,我的字比同龄的孩子都要写得好。一次书法课上,老师让我们练一些基本的字,而我,却因为从小跟着爷爷写字,字迹写得比较端正,当时就被老师评为“书法小能手”。那天放学后,回了家,我跳到爷爷怀里兴奋说道:“老师说我字写得很好看,表扬了我哩!”爷爷听完哈哈大笑,随即提笔写下四个字:严于律己。“以后写任何字都要像对联一样认真对待哦,不要敷衍!”我用力点了点头,就这样,在句句叮嘱中,我更严格要求我自己。(抒情)

长大后,藏在对联里的是殷切的期盼。(画面总结)

上了初中,岁月给爷爷刻上了痕迹,爷爷的手也越发不稳了,写对联的时间也少了。这天,他与往常一样,带我进了他的房间,指着一副很老的对联: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他指着对联对我说:“孙女,你看,对联虽然是两张长纸,可它里面蕴含的哲理是数不尽的。就如这张,你以后要像它写的一样,做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殷切的期盼,我时刻铭记着。

我长大了,爷爷也老了,可对联里的故事与哲理是我永远不会忘的。那几幅爷爷写的对联仍然挂在我的房间里,与我一起成长。(点题)

上一篇:春满微山湖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