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亲情”文章时,除了要选取典型事例、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外,还可运用以下两种方法让作文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1.添加景物烘托
适时添加景物描写,使文章情景交融,增强画面感和感染力。比如风雨天、下雪天、夜晚等,可更好烘托爱的深沉伟大;比如春暖花开、夏荷盛放等美好的环境,可烘托亲情的和谐美好幸福。
2.一线串珠行文
可采用一线串珠式结构,以一物为线,贯穿全文,让文章线索明晰,更富抒情韵味。这个“物”可以是槐树、桂花、海棠等植物,也可以是绿豆糕、桂花糕、芝麻糊等食物,也可以是雨伞、风筝等常见物品,还可以是富有传统、富有文化的笔墨纸砚、茶、传家物品等等。
当然,也可以运用时间或空间等为线。
1.读你(父亲)
你像一本书,儿时,我趴在书页上无聊地翻动着;大一些时,我捧着书粗略地浏览;长大了,我捧着它,细细品读,但你却是那样神秘、难懂。
小时候,身边就多出了一道伟岸而又陌生的身影,随着岁月的冲洗,你的轮廓渐渐分明,你喜欢背着我上街,看花看草。每当有人谈起我,你总会发出阵阵过瘾的笑声。我知道,你很开心,但我不解的是,你为什么每夜都让母亲替你按摩脖子,还发出与那笑声截然不同的闷哼声。
读你,不懂。
当我走进了新的学校,认识了新的朋友,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你才离我越来越远。那天,朋友约我出去,我固执地期待着出门后的自由,却忽略了你的阻挠。我没有发现,天上的乌云开始蔓延,一如你额上的皱纹。一向爽朗开心的你,在我的一阵怒吼后沉默了。我不太理解那时你的表情,像暴晒后的土地,干裂,颓然。
读你,不懂。
中考前夕,教室黑板上已经开始了倒计时,计时牌上的数字与每天的作业量成反比。夜晚,伴随着冷清月光的,还有我窗前昏暗的灯光,你总站在门口,一双明亮的眼睛盯着灯下睡眼惺忪的我。你劝我早点睡,我懒得转过头,无视你的存在。月亮被云遮住了,你仍在催促,是我的固执还是你的急躁?你的怒火爆发了,我不记得你是如何宣泄你的情感的,只记得最后那一句你用怒气包裹的话:“好,我不管了,你想怎样就怎样!”很晚,我却清晰地听到了隔壁的叹息声……
读你,不懂。
看你花白的双鬓,浑浊的双眼,干皱的皮肤,父亲,我似乎懂了。我懂了你欢乐之后的责任,你沉默之中的关切,你愤怒过后的省视。再读你,我读出了父爱的辛酸、厚重和无言。一路上,你的白发、愁容和背影早已刻入我的心中,编纂成一本最珍贵的书,它的名字叫“父亲”。
我小心翼翼地捧起你,轻轻翻开书页,走向前方,然后,细细读你。我知道未来有一天,我会真正地懂你,感谢有你,父亲,我会认真“读你”。
2.碗中岁月,熨平成长的皱褶(母亲)
流年似水,记忆如沙,在岁月长河的淘洗下,总有一些画面,如岸边熠熠生辉的贝壳,镶嵌在心灵深处,永不褪色。于我而言,那一方小小的厨房,母亲在烟火中忙碌的身影,以及餐桌上一碗碗冒着热气的汤面,便是我心中最珍贵的亲情宝藏。
记得每个清晨,薄雾还未散尽时,母亲早已系上褪了色的围裙。晨光从纱窗透进来,将她的影子拉得细长,投在沾着面粉的案板上。她总在我揉着惺忪睡眼时轻声道:"再等三分钟就好。"案板上跳跃的碎葱花,铁锅里翻滚的面汤,与窗外麻雀的啁啾声交织成童年最温柔的晨曲。
那年雨季格外漫长。我踩着浸透雨水的球鞋冲进家门,裤脚溅满泥点。母亲接过沉甸甸的书包,转身在雾气氤氲的灶台前忙碌。她特意多加了两片姜,金黄的蛋花裹着姜丝在汤里舒展,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玻璃窗上的雨痕。我捧着粗瓷碗暖手,看窗外梧桐叶在风雨中翻飞,却觉得连雨丝都染上了番茄的酸甜。
上中学后,晚自习归家的路总是浸着月光。推开院门时,总能看到厨房的暖黄灯光刺破夜色,听见砂锅里咕嘟作响的汤水声。母亲揭开锅盖的刹那,蒸汽托着葱花香气涌向星空,面汤里沉浮的荷包蛋,像落在碗中的满月。"慢慢吃,别烫着。”她坐在餐桌对面织毛衣,竹针相碰的轻响伴着我的翻书声,在寂静的深夜里织就温暖的网。
临考前夜,台灯在试卷上投下光圈。母亲轻轻搁下青花碗,碗底与木质桌面相触时发出轻微的"咔嗒"。面条下埋着双份的煎蛋,用香油煎得边缘微焦,番茄熬成了浓稠的酱汁。我抬头望见她退回厨房的背影,发丝间闪动的银光比月光更明亮。那晚的面汤里,多了一勺她从不言说的牵挂。
我也曾学着母亲的样子切番茄,可刀刃总不听使唤,蛋液入锅时溅起的油花也不似记忆中那般温顺。母亲她总耐心笑着指点:"火要再小些,葱花得最后撒。"当蒸汽模糊眼镜时,我忽然看清了那些藏在面条褶皱里的岁月,原来母亲把年轮揉进了面团,将时光熬进了汤底。
但丁说,世间最美的是母亲的呼唤,而我要说,最绵长的该是那碗面的温度。春去秋来,青瓷碗沿的釉色渐渐斑驳,可盛在其中的温情从未冷却。那些氤氲着香气的清晨与深夜,母亲以灶火为笔,面汤为墨,在平凡的日子里写下永不褪色的爱意。
此刻站在时光的河岸回望,那些莹润的贝壳依然在记忆深处闪光。母亲的面条是穿缀其中的丝线,将十二载寒暑串成温润的珠链。我知道,纵使岁月如流沙,总有一碗热汤面在生命源头静静守候,等着熨平所有成长的皱褶。
3.温柔藏在时光里(爷爷)
一缕茶香在屋中氤氲着,这茶香不随时光流逝而消散,被我独家珍藏于记忆中,成为心中的一抹温柔。
初识茶香,温柔藏于爷爷的笑容里
小时候,总看到爷爷一个人独坐在书房中泡上一杯热茶,他先将茶叶放在杯中,用热水浸一遍,再将水倒掉,倒上热水,最后将茶水倒入紫砂壶中在杯中倒上茶。他先用鼻子轻嗅再将杯子凑在嘴边,慢慢地品上一口。看着爷爷一脸享受的模样,我便跑到茶儿旁激动地对爷爷说:“爷爷,我也要喝!”爷爷笑着说“好!”然后也给我倒了一杯,我等不及慢品慢味,忙赶喝了一大口,茶水特独的苦涩味充斥着我的口腔,我皱着眉说道:“这真苦。”爷爷只是温柔的笑着着我,没有说话。
如今回想起来才发现那柔早温柔已爷藏在的笑容里。
再品茶香,温柔藏在爷爷的讲述里
长大些,我回奶爷爷奶家的次变数少了。爷爷的身体也不如从前那硬朗般了,但不随岁月流逝而改变的便是爷爷茶几上那杯茶,每当我回家时,便能看到爷爷稍佝偻着背,坐在茶几旁品着茶。我走到爷爷茶几旁坐了下来,爷爷笑吟吟地对我说:“孙女先别着急喝,让爷爷给你讲讲这茶的文化吧!这茶的制作工序可不简单哩,先要发酵一段时间然后再炒制,这样反复做上几轮才结束。越是细致的筛选、炒制,泡出来的茶才更清香醇厚。所以这茶香之中包含着一种千锤百炼后温暖!”听了爷的爷这番话,我拿起杯,轻尝一口茶水,一股甘甜从舌根传来。
那一刻,岁月静好,风儿甚是温柔。
现悟茶香,温柔藏在孝心里
我现在自己一个人坐在书房中,将几片茶叶放入茶壶中倒入热水,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绽开,飘散出缕缕茶香。我喝了一口茶,茶香充斥着口腔。我又倒了一杯,给爷爷送去,爷爷喝完了,用手温柔的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长大喽!长大喽!”
那茶香陪伴着我长大,我看着那颜色黑红的茶叶与橘红色的茶汤,感到有一份珍贵的情感藏在其中,那是我与爷爷之间的亲情啊!
那份无言的爱,成为我记忆中充满温暖的一份温柔,被我珍藏在悠长美好的时光中。岁月一切静好,温柔悉数珍藏。
4.奶奶一直在(奶奶)
在我的生命中,有一个人用她发黄的岁月换来我新绿的成长,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奶奶。
——题记
踽踽独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一缕夏日的荷香便趁人不备窜入鼻中。少女奔跳着跑至巷尾,眼见一道朱红木门,生锈的铜锁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绿莹莹的光。
轻叩三下,伴着一声温软的“来喽!”便见一个温暖的妇人,那是我的奶奶。“奶奶,又做荷叶饭了?好香呀!我在巷子里都能闻见呢!”“奶奶笑着把我拉进门,少女爽朗的笑声似在巷子里种下层层荷叶。”
吃饭时,我问奶奶:“奶奶,你说这稻米为什么要配着荷叶一起蒸煮呢!采一朵荷花点缀,不是更漂亮更好闻吗?”奶奶笑了笑说:“这荷花美丽,世人便将这荷香也算作荷花的了,实则不然。荷叶才最为清雅,一年四季,季季而来,不抢功,不媚俗。孙女,你也要做荷叶这样的人啊!”我点点头,一知半解,又跑去荷塘边玩耍,弄得全身都是水。初夏的池塘,荷花未开,我便观赏荷叶。眼见满池荷叶,似开未开,将青末青,欲语不语,待香闻香。联想到奶奶的话,我忽然懂了奶奶是想叫我成为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啊!
正如奶奶,几十年的辛劳,将她的青丝染成白发,仍毫无怨言,为了这个家默默付出,用一缕荷香渲染了她整个人生,她的汗水浸透了春雨,揉进了夏日,洒满了秋霜,揉进入了冬雪。奶奶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她是我为人处事的标杆。而今,我也要做一个懂得默默奉献的人。她的影响一直在!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已不在奶奶身边。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吃的仍是奶奶寄来的荷叶饭,甜软的糯米和着荷叶的清香,似在告诉我:“别怕,奶奶一直在。”
也曾想象过奶奶“小轩窗,正梳妆”的清丽模样,却终究抵不过那一缕荷叶饭的清香。奶奶虽不在我身边,她带给我做人的道理和亲情的清香却是一直都在的。它一点一点,一寸一寸,装点我的人生,就如荷叶。
奶奶在纵横的岁月中款款而去,留下一串芬芳的梵语:“爱在左,付出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奶奶的付出成了一种习惯,时刻告诉我:“奶奶一直都在……”
5.甜杏(姥爷)
窗外细雨如丝,静谧的下着,天色越发低沉,我独自捧着着一本破旧的相册,小心的翻看着。
时光的年轮又将我带回到儿时,那时我可谓是老爷的狗皮膏药,无时无刻不黏着他。菜园子里,田野上,杏树下,都曾留下过我们爷孙俩的身影。姥爷总将稚嫩的我高高的举过头顶去摘那酸甜的杏子,那杏子底下泛着微润的霞向上渐变成青春的亮橙,咬下一口不用咀嚼,放在口中,慢慢含化了,绵绵的滑下去。
春暖花开,我时而也会跟您一起种地插秧。即使东倒西歪,你也随我任意发挥,邻居有时候会指点:“哪里有这样干活的,这能有粮食收吗?”你也全当没听见。
想到这里,心中满是愧疚。时光飞逝,我长高了,成熟了,而伴我长大的你,却日渐消瘦。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让我又亲切又陌生。可再美的风筝,也终会飞上天空,自由的翱翔着。幸运的是,我不是那扯断线的风筝,你也不是那没了风筝而孤苦的线。永远不变的是爷孙之间那份最温暖的爱,脆弱却又坚韧,这份爱永远温暖在心中。我想像您伴我成长那样,伴您变老,是每周一个电话,更是一颗安稳的心。
门外铃声响起,将我的思绪又拉了回来。是姥爷托人捎的杏来了!塑料袋系得很紧,生怕漏掉一个杏子,颗颗饱满红润的杏子像要冲破袋子。吃上一颗,是记忆中的甘甜!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姥爷赶在雨前采摘杏子的画面,一双枯瘦的手,攀着不稳的木梯,小心地将甜杏一颗一颗装入怀里。他有没有摔倒,怕我担心而不说呢?他是不是还像曾经一样把坏杏自己吃了,将好的杏托人捎给我?
心中的无限感慨,化为浇灌眼眶的清泪,顺脸颊流下,滴到照片上,我慌忙擦去,害怕泪水打湿了姥爷的照片。
许久,我拨通了电话。“喂,姥爷……”
6.你是我最感激的人(外婆)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哗啦啦”,风吹过,一片菖蒲欢舞,骨韧而身柔。风伴着香气,吹开一片水雾迷蒙的记忆……
“那不是芦苇,是菖蒲。”你笑着看我,慈爱温和。儿时的我因为母亲繁忙的工作,长期与你生活在乡村里。
在你温暖的臂弯里,在轻声的呢喃中,我体会到了爱。所以,在我的生命中,你是我最感激的人。
在初见暑气的夏夜,临水的院子里,人声、虫鸣混合着菖蒲的香气,在你的蒲扇下悠悠拂来,煞是清新。夏日晚上蚊虫多,你总是麻利地从抽屉里拿出枯黄的菖蒲,划一根火柴,点燃驱蚊。你总是笑着说:“还是点菖蒲好,比什么蚊香都灵!”夏夜的晚上,伴着氤氲在空气中菖蒲的气息,安然入梦。梦梦中总是会出现那个熟悉的场景,端午的日子,你抱着我与我一同将菖蒲插在门上。我握一端,你握一端,每插进一根,你就开心地笑一次。
梦中的我一直沐浴在蒲扇的清风下,在无数个儿时的夏夜,清凉着我的梦境。迷蒙里,隐隐约约中,你的一颦一笑,句句叮咛,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年复一年,风吹菖蒲,可临水的院子里少了一个我。每每在诗词里读到水、田园、每每笔尖流出夏夜,那一滴滴文字滴进血脉,都会带我重新回到那溢满菖蒲香气的家乡。
月光灿灿,星光淡淡,还是一个夏夜,我回家探望你,仍在那个临水的小院中,我们躺在院中的竹席上,仰望着满天的繁星。你还是像以前一样,摇着蒲葵扇,听我说着学校里的趣事。几只调皮的蚊子嗡嗡地飞过,你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起身。然后吃力地一手按着膝盖,一手扶着竹席边的椅子,颤颤巍巍地走向那个熟悉的抽屉,后眯缝着眼睛,在抽屉中摸索着,几片枯黄的菖蒲出现在掌中,划一根火柴,熟悉的气息就飘渺而来。你又笑着说:“还是点菖蒲好,比什么蚊香都灵!”一切仿佛与记忆重合,还是熟悉的气息,还是那种浓浓的爱。于是在这清凉的晚风中,在菖蒲熟悉的气息中,在故乡临水的小院中,我们仰望着星空……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外婆,时光会变老,但是,你给我的爱从未改变。外婆,感谢你为我不变的爱与付出,你是我最感激的人,曾经是,现在是,未来,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