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刚抽穗时的高粱就像一个青涩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般,清纯动人。还记得小时候,成片的高粱地就成了儿童的乐园。背着大人,躲过生产队“看青”的人,我们常到高粱地找寻高粱“乌米”。乌米是一种生长在农作物顶部的真菌,颜色多为黑色。幼嫩时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采摘下来的乌米,把裹着的那层高粱皮剥开,外白里黑,有一种绵绵软软的甜味,吃完一棵,白白的小牙立马变黑。不一会,我们的脸蛋上、衣服上都沾上了乌米的颜色,一个个成了“大花猫”。至今想起,那种美好的感觉仍然让我回味不已。
将熟未熟时的高粱就像画中的古典美人,娇面含羞,风情万种,令人怦然心动。每当这时候,我就要缠着奶奶给我做高粱粑了。 。这时的高粱,园润饱满,只是里面的浆还未熟透。 。 。此时的火候不能太大,否则易焦变胡;也不能太小,不易煎熟。每次帮奶奶烧火做高粱粑我都很认真,火候掌握得刚刚好,奶奶便笑我是被馋虫勾的,平时也没见干活这么积极。 。高粱做成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最低,( )蛋白质的质量也最差。高粱的尼克酸含量也不如玉米多,但却能为人体所吸收。常听奶奶说起在自然灾害那几年,稀稀拉拉的高粱羹拌上山间田里的各种野菜,救活了当地的人。但奶奶却不许我多吃高粱粑,说它是“粗粮”,小孩子吃多了消化不好。
1. 下列字形和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娇面含羞 鲜(xiǎn)美 B. 园润饱满 剥(bāo)开
C. 易焦变胡 高粱羹(gēng) D. 火候 怦(pēng)然心动
2. 依次填入文中( )内的关联词语,最恰当地一项是 ( )
A. 但 因而 B. 所以 所以 C. 因为 所以 D. 但 因为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用石磨一碾,青红相间的高粱皮儿裹着奶白色的浆汁聚集在磨槽里,散发出一种清甜的味道。
②割一捆高粱回家,在干净的院坝里用手将高粱粒搓下来,清水淘净,再沥干水分。
③煎好的高粱粑,蘸上白糖吃,软糯香甜,味道独特。
④舀一勺磨好的高粱浆放入烧热的锅里,再化入一小坨猪油,随着高粱浆遇热凝固,再轻轻按扁、翻动,煎至两面金黄。
A. ①④③② B. 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④①③
【答案】1. D 2. A 3. B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搭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机器人扭秧歌,看似是对传统舞蹈的简单复制,实则是科技对文化深度解读与创新表达的典范。
B. 感恩活动进社区,掀起了邻里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C. 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D. 是否积极投身急难险重任务,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
【答案】D
5.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这种文体的代表作之一。
B.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C. 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D.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答案】D
6. 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诗句,请你阅读补充并回答问题。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① ?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晴空一鹤排云上,② 。[刘禹锡《秋词(其一)》]
·③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俱往矣,④ ,⑤ 。(毛泽东《沁园春·雪》)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⑥ 。艾青《我爱这土地》)
·而现在/⑦ /我在这头/⑧ (余光中《乡愁》)
(1)请你将同学们收集的诗句补充完整。
(2)小诗同学认为可以将收集到的古诗词进行归类,这样便于记忆、理解和鉴赏,可是他不知道怎样归类才合理,请你帮他思考一种比较合理的归类依据,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日暮乡关何处是②便引诗情到碧霄③夜阑卧听风吹雨④数风流人物⑤还看今朝⑥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⑦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⑧大陆在那头
(2)示例一:可以根据相同主题进行归类,收集的诗句中有相同的主题“乡愁”“爱国”“抱负”等。将诗歌按照相同主题进行归类,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对特定主题的诗歌进行深入阅读和探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诗歌内容与主题、情感。
示例二:可以根据相同意象进行归类,收集的诗句中含有相同的意象“日”“云”等。将诗歌按照相同意象进行归类,可以对比分析不同诗人运用相同意象表达的相似或不同的情感,更加全面地了解意象,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分析诗歌。
示例三:归类依据:按诗歌主题分类
理由:思乡怀远(如崔颢《黄鹤楼》、余光中《乡愁》)自然哲理(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王安石《登飞来峰》、刘禹锡《秋词》)爱国壮志(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艾青《我爱这土地》、毛泽东《沁园春·雪》)优点:主题归类便于理解诗人情感的共同点,增强记忆关联性。同类主题的诗歌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可对比学习,提升鉴赏能力。
8.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主人公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请谈谈主人公身上吸引你的英雄品质有哪些。(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示例: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崇高的信仰、乐观豁达的性格。
二、阅读与鉴赏(共43分)
(一)(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军行》以“暗”“孤城”“遥望”等词语,点出苍茫荒寒的塞外地理特征,使人不难体会到一股悲慨之气已扑面而来。
B. 《从军行》和《渔家傲》都写戍边生活,都采用生动的描写突出了边塞战争场面的惨烈。
C. 《从军行》通过对塞外辽阔的战场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前两句以“青海”“长云”“雪山”“玉门关”等塞外相距遥远的地名和壮阔意象,勾画出气势恢宏的边塞场景。
D. 《渔家傲》一词中,“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
10. 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答案】9. B 10. 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