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5-04-30 07:25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43人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lán( ),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倾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斑lán( ) 霓裳(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纷至沓来”中“沓”的意思是________。“瞬息万变”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1) ①. 斓 ②. cháng

(2) ①. 倾刻 ②. 顷刻

(3) ①. 多,重复 ②.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句中指彩幻的景色在短时间内不断地变化。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青年一代要勇立潮头,只争朝夕,放飞青春梦想。

B.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在潜滋暗长中,有效地约束着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C.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新发现六座祭祀坑,惊艳世界,振聋发聩。

D. 在观众震耳欲聋的助威声中,张华首当其冲,率先跑过终点,夺得百米比赛的冠军。

【答案】A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圆满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营后将填补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

B. 北京国际速滑馆之所以用最新环保技术制冰的原因,是因为要实现低碳冬奥的目标。

C. 能否建立创新型国家,归根到底还是要有大批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的创新型人才。

D.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

【答案】D

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话剧《茶馆》《四世同堂》等。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D. 泰戈尔,法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B

5. 默写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杜牧《赤壁》)

(4)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郦道元在《三峡》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冬之时,人们俯视江面所见的水色各异、风光秀丽的景象。

(6)古代仁人志士都有超越个人忧乐的博大襟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担当,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种襟怀和担当。

【答案】 ①. 悠然见南山 ②. 烽火连三月 ③. 铜雀春深锁二乔 ④. 无可奈何花落去 ⑤. 素湍绿潭 ⑥. 回清倒影 ⑦.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阅读(共40分)

(一)(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西北边塞慰问将士,一个“单”字,表现出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 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 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 尾联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他,将官正在燕然前线。

7.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6. B 7.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表达了自己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

(3)辄复不遂 辄:

(4)鲁直所谓 谓: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10. 【甲】文中“__________”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__________。

11. 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答案】8. (1)撑(船)(2)哪能(3)总是(4)说

9. (1)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

10. ①. 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 夜的寂静

11. 甲文:①夜半独往湖心亭看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强饮三大白。(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乙文: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声音;②雪夜悠闲自得地看书。(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被露水打湿的月亮

李木生

①小时候爱在月出的时候看月,它能让眼睛月一样明亮。长大了却渐渐的、渐渐的爱在夜深的时候看月,看月的时候往往是月早已在看我了。夜深的时分看月最好。静静的,一看就看到心里去了。一点也不虚幻,实实在在的一个融融的月亮,贴肉贴心的,一股脑儿就全给你了。这时,你就会隐隐地觉出,原来人的心是这样的明亮而又深远。

②太阳的分娩是恢宏的。它会把海洋与云雾都染成血红色,一露脸就让天下金碧辉煌。月亮却不,总是悄悄地来到天上,缺也好,圆也好,都将一个圆满善意的襟怀揣着人间,不张扬却也成了人类心灵的指望。它也没有太阳的霸气,一出现就掩尽所有星辰的光辉。虽然也会月朗星稀,可它绝对是星辰的朋友,与星辰一道将月华星辉绽放在黑暗中,也与星辰一道成为万家灯火的知音。我曾想,天下最最动人的笑颜,当是月亮了。不是它在点亮了人间的欢乐与欢乐的希望吗?

③这是一轮热忱而又宽容的月亮。热忱宽容的月亮有时又是极其冷峻的。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这时它是天上最为凛然的容貌了,可谓冷若冰霜,因为它是自由的月亮,总眷顾自由的胸膛。对它来说,阿谀就是死亡。它不知道它的父母是谁,它只知道宇宙曾经是它的襁褓。有这颗野性的灵魂在天上亮着,黑暗的统治就注定要一次次地失败与逃遁了。没谁能够真正理解它的孤独,那千古不化的孤独。可正是这孤独,给了它别样的美丽,别样的力量。

④这是一轮孤独而又不羁的月亮。当你明白了这一切,你就会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想想吧,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月亮在陪着我们一路同行,时刻叮嘱着你,说不定就是我们一生的福分了。我们竟有了这样的福气,在人生的这么一个寒夜,被这样一轮月亮所抚摸,所慰藉,所照亮。

⑤窗外的树还在。年轻时我们曾在树下相约,相约着这一生都要努力地向上生长。那时候说这话,一说完就脸红,就仿佛是在对整个世界许下了一个诺言。现在我们早就离开了那棵树。树不再是从前的那棵树,我们也不再是从前的我们了。但我们生命中共同的信念却像月亮一样,在这个寒夜,依旧在空中深情地凝视着,深情地祝福着。在这熟悉的凝视与祝福里,我们是不是也该像月亮一样,在树枝与树枝之间,在花朵与花朵之间,在人与人之间,在梦想与梦想之间,搭建起真诚的桥梁?

⑥寒夜中,总有人拨亮一盏灯。听,“叮咚”,那是我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了一件事情,是我们给世界发出的一点微光。那也是我们给月亮发出的一声感激的低语,是我们对这世界的一份小小的答谢。

(有删改)

12. 文章以“被露水打湿的月亮”为题,有何妙处?

13. 第②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简要分析。

14.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

1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⑥段中“我们给世界发出的一点微光”的理解。

【答案】12. ①运用拟人修辞,将月亮拟人化,富有诗意;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月亮展开描述与感悟;④营造了一种空灵、美好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13. 将太阳的分娩恢宏、霸气与月亮出现的悄无声息、温柔宽容作对比,突出了月亮不张扬、友善、热忱宽容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4.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强调了月亮自由、凛然不可侵犯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崇敬之情。

15. ①“我们给世界发出的一点微光”指的是我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一件事,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②这是我们对月亮的感激,对世界的答谢;③它代表着我们在生活中为他人、为社会传递的温暖与善意,像月亮一样照亮他人、照亮世界。

(四)(12分)

阅读《有趣人不苟且》一文,完成小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7.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成为“有趣的人”?

18.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19. 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使论证更充分。

【答案】16. 我们要做有趣的人(或: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17. ①对生活抱有大爱,即便身处逆境,也能过得兴致盎然;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③深藏大智慧,对生活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深厚积淀;④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

18. 首先提出“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这一分论点;接着列举苏轼被贬官后,发现生活的真和趣,做出“东坡肉”,并写诗怡然自得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有趣的人能从生活中找到真和趣的结论。

19. 示例:法布尔对昆虫充满好奇,为了观察昆虫,他常常在野外一蹲就是一天。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仔细观察蝉的蜕变过程。正是这种强烈的好奇心,让他写出了《昆虫记》这部充满趣味的巨著,为我们展现了奇妙的昆虫世界。

三、写作(共40分)

2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 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