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到“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成了缅甸“土皇帝”,留下6万后代

2024-04-25 11:51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70人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金三角”这个地方,它紧靠缅甸、泰国、老挝的边境。因为当地泛滥的毒品交易和“三不管”的状态,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混乱区域。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国民党军队打了败仗后,有一支残军辗转流亡到了这个地方,不仅定居下来,还在当地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微信图片_20210726075958.jpg

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时,国民党败局已定,但是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国军军官不甘于就这么认输,抱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想法,1950年2月20日,国民党第8军237师709团少将团长李国辉,率领1000多名残军从我国云南的西盟佤山进入缅甸境内。他们希望通过暂时退守,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以便在合适的时机“反攻大陆”。

几天后,李国辉率军到达位于老缅泰三国交界处的大其力市,在这里他们遇见了第26军278团副团长谭忠率领的600余人,之后又与流亡在缅甸车佛南的原中国远征军第6军93师200余人汇合,三支部队共计1500余人。

刚来到异国,这些人两眼一抹黑,迫切希望找到自己的“组织”。通过唯一的一部电台,李国辉等人与台湾的国民党取得了联系,详细汇报了目前情况,请求支援。然而这时台湾那边情况也不乐观,分身乏术,哪有多余的精力管他们?只能表示目前形势危急,无力支援,随后汇来5万泰铢,让他们自行解决出路。

这下子,大陆回不去,台湾也去不了,一切只能靠自己了。

到了4月,大家对当地的环境适应得差不多了,既然现在哪儿也去不了,经过集体讨论,三支部队决定合并起来,由李国辉担任总指挥,谭忠任副总指挥。就这样,这支残军修建营地、招兵买马,还建设根据地,做好了长期驻扎的准备。

此后一段时间里,有些滞留在大陆的国民党残兵或者土匪偷渡前来投奔,这支残军很快扩充至3000余人,自称为“中华民国复兴部队”。

李国辉认为,要想在异国生存下来,除了自己人要团结一致,更重要的是和当地人搞好关系。当年远征军曾经在缅甸与日军作战,因此当地人对国民党接受度比较高。而且,缅甸的华侨也有不少,靠着他们的接济,这支残军才得以正常维持生活。

寄人篱下终究要看人脸色,李国辉觉得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有好几千人要养活,于是他把部队的人进行了分工,一队人马负责警卫、备战,守卫大家的同时也为以后“反攻”做准备;一队人马负责建造房屋、田地,保障大家的基本生活;还有一队人马负责赚钱,比如从事运输工作,给商人做保镖,也参与贩卖鸦片等活动,如此一来,部队的财政状况迅速好转。

从长远考虑,李国辉发起“军民联姻”运动,鼓励未婚的士兵迎娶当地女子,他的属下里有人甚至和当地大土司结成了姻亲关系。“朝里有人好做官”,在李国辉的苦心经营下,这支国民党残军终于在缅甸站住了脚跟。

然而,李国辉的动作也引起了缅甸军方的注意。要知道,缅甸这个国家一直很动荡,上世纪50年代时缅甸也是刚独立,自己国家局势还不稳定,边境就来了一支身份敏感的他国军队,缅甸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决定出兵剿灭。

5月,缅甸国防军集中6000人兵力、3个炮兵连、1个战车连,,在做好战斗准备后,缅军责令这支复兴部队限时缴械投降。李国辉比较有志气,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缅甸人的通牒,决定为生存而战。

国民党军队虽然在解放战争中败给了我军,但战力并不弱,胜过缅甸还是不难的。缅甸国防军虽然提前做好了准备,但是被复兴部队击败,哪怕后来陆军总司令奈温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也没能扭转败局。本来,缅军可以凭借人数优势慢慢“磨死”残军,但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缅甸人大多信仰佛教,多年来军队很难遇到对外的战争,再加上残军俘虏了不少缅军,怕战俘被杀,老百姓纷纷向政府请愿:马上与残军谈判,释放俘虏。

既然打不赢,缅甸只好提出谈判。毕竟在人家国家的地盘上,李国辉也很给面子,释放了全部俘虏,撤回新占领的城市,回到自己的老地盘,重新安营扎寨。

微信图片_20210726080003.jpg

其实,李国辉同意和谈,跟一个人有关,那就是国民党陆军中将李弥。残军刚到缅甸时,联系在台湾的国民党,很多人都认为这支部队兵力太弱,难成气候,只有李弥,因为自己来到台湾后失去了实权,希望借残军翻身。李弥不仅成为了残军在台湾的联络人,还自掏腰包10万美元给残军当作军费。

李弥的投资得到了回报,国民党残军打败了缅甸国防军,在世界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当时我国正忙于抗美援朝,国民党和美国都认为这是一个反攻大陆的好机会,而李国辉的部队因为地理优势和不俗的战力,自然就成了最佳人选。

趁美国的“东南亚军援团”访问泰国时,李弥与代表团团长厄斯金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表示复兴部队可以反攻云南,牵制大陆军力,希望美国能给予援助。美国自然是同意了,表示在不违反国际法的前提下,愿意提供武器装备和经济援助。

美国都表态了,台湾方面自然得跟上。1951年2月,台湾方面和美国中情局将一批武器装备运抵曼谷,再经由泰缅边境送到残军手里,李弥也来到了缅甸,直接指挥这支部队。

3月,李弥将部队进行了改编,下辖第93师和第193师,这时的复兴部队总兵力超过3万人(包括随军家属),势力范围面积达到了20万平方公里,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金三角”。

李弥接管复兴部队后,组织了几次针对大陆的反攻,但都没能得逞。渐渐地,他不再把重心放到打仗上,而是想办法如何敛财。“金三角”最广为人知的是什么呢?毒品,通过贩毒,李弥赚了个盆满钵满,一次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有记者问道:“李先生,外面称您为‘云南王’,您打算什么时候返回昆明?”李弥笑道:“我要做云南王不大容易,要做缅甸王却易如反掌!”这个狂妄的回答不仅让蒋介石膈应,也在缅甸政府脸上狠狠打了一巴掌。

一次,残军组织1000多人,护卫2万多公斤鸦片从缅甸到老挝,想通过老挝将毒品销往世界各地。这一举动实在太猖狂,老挝陆军司令拉迪功将军接到情报后非常愤怒,出动空军对对残军攻击、轰炸,经过一天激战,消灭残军500多人,缴获全部鸦片。

由于复兴部队身份敏感,再加上李弥公然通过毒品敛财引起了他国不满,从1953年开始,老挝联合缅甸、泰国政府不断向联合国提出抗议,要求台湾当局撤回残军。蒋介石一方面迫于联合国的压力,一方面又不想轻易放弃这支队伍,于是只能磨磨蹭蹭地撤军,联合国每要求一次要求撤军,蒋介石就撤走几千人,直到1962年6月,残军共撤回台湾2万多人。

当然,撤军都是做给外人看的,蒋介石不甘心轻易放弃这支部队。1955年,蒋介石派原第8军副军长柳元麟秘密潜入缅甸,指挥剩余的残军。柳元麟到任后,一直很低调,在暗中积蓄实力,等待时机。

然而,时机没等来,却等来了绝望。1960年,中缅签订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以及《中缅两国边界问题协议》。为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也为了解除缅北国民党残军的威胁,我国主动提出帮助缅甸政府解决残军。这一提议正中缅甸政府下怀。

1960年11月,解放军第13军39师联合云南边防部队在边境集结,缅甸国防军也调集了5000精锐,发动“湄公河之春”行动,共同围剿国民党残军。

同时,缅甸政府继续向联合国控诉,台湾方面又一次受到谴责。蒋介石只能无奈命令柳元麟撤军。但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这支军队扎根“金三角”多年,不少高级将领都在这里成家立业,不愿回台湾,因此有不少人选择了留下。

微信图片_20210726080008.jpg

柳元麟撤走后,第5军军长段希文和第3军军长李文焕接替了他,管理剩下的人,后来,台湾当局想让残军全部撤回,双方进行了多次谈判,但始终达不成共识。眼看着台湾方面指望不上,反攻大陆也没有可能了,段希文、李文焕宣布不再与大陆为敌,断绝与台湾的关系,转而投靠了泰国政府。

为了获得泰国的信任,段希文和李文焕受命出兵,镇压国内的武装反动派,付出重大伤亡后平定叛乱,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投名状。作为交换,泰国政府赐予了他们公民权和居留权,他们终于可以坦坦荡荡地生活下去。

之后,复兴部队又为泰国打了几次仗,终于被彻底认可,几年后军队逐步解散,武器上交,残军全部成为泰国的合法公民。从1992年开始,这支身份敏感、没有国籍、流浪在金三角的中国人已经有了大约6万人的后代,他们全部成为了泰国的公民,过上了自食其力的平静生活。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