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填空作为高考英语试卷中考查语言知识运用的核心题型(全国卷分值 15 分,占比 10%),以 “语篇语境 + 语法规则” 为考查核心,重点检验学生在真实语篇中灵活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相较于传统单项选择题,语法填空更强调 “语境化、综合性、应用性”,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孤立的语法规则,更能结合语篇逻辑、语义衔接完成填空。以下从题型本质、考查范围、解题策略、高频考点及易错点五个维度展开总结,助力高效备考。
一、题型本质与命题特征
1.1 题型分类:两种考查形式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主要分为 “有提示词” 和 “无提示词” 两类,二者考查重点不同,占比约为 7:3(全国卷通常 7 空有提示词,3 空无提示词):
有提示词:题干给出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实词,要求根据语法规则变形(如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名词单复数;形容词 / 副词比较级、最高级等),需结合语境判断变形方向。
无提示词:题干不给出提示词,需填入冠词、介词、连词、代词等虚词,或根据固定搭配、语法结构补全(如定语从句关系词、状语从句连接词、it 作形式主语 / 宾语等),侧重考查语法规则的应用和语篇逻辑衔接。
1.2 语篇选材特征
体裁:以记叙文、说明文为主,偶尔涉及议论文。记叙文多围绕日常生活故事、人物经历展开(如 2023 年全国甲卷讲述 “爷爷教我修自行车” 的故事),语境清晰,时态线索明确;说明文多介绍事物特性、社会现象、科技知识(如 2022 年全国乙卷介绍 “蜜蜂的交流方式”),逻辑严谨,常涉及客观事实表述。
长度:语篇长度稳定在 200-250 词,挖空密度均匀(每 15-20 词 1 空),不破坏语篇整体逻辑,确保学生能通过上下文线索推导答案。
难度:考点覆盖基础语法(如时态、冠词)和复杂语法(如非谓语动词、复合句),难度梯度合理,既有送分题(如动词原形变过去式),也有区分题(如非谓语动词辨析、定语从句关系词选择)。
二、核心考查范围与高频考点
2.1 有提示词题型:聚焦实词变形
2.1.1 动词:占比最高(约 3-4 空)
动词是语法填空的核心考点,主要考查 “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主谓一致” 三大方向:
时态语态:需根据语篇时间线索(如 yesterday, now, since, by the end of 等时间状语)和主语与动词的关系(主动 / 被动)判断。
高频时态:一般过去时(讲述过去事件)、现在完成时(强调 “过去动作对现在的影响”,如 “so far, already”)、一般现在时(客观事实、真理,如说明文)。
被动语态:当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时使用,需注意 “be + 过去分词” 结构的时态变化(如 was done, has been done)。
真题示例(2023 全国乙卷):When I ______ (be) a child, my parents often took me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答案:was,根据 “a child” 和 “took” 判断一般过去时,主语 I 对应 was)。
非谓语动词:需区分 “to do, doing, done” 的用法,关键看动词与逻辑主语的关系及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to do:表目的(“为了...”)、将来(“未发生的动作”)、固定搭配(如 want to do, decide to do)。
doing:表主动(逻辑主语与动作是主动关系)、进行(“正在发生的动作”)、作主语 / 宾语(如 enjoy doing, suggest doing)。
done:表被动(逻辑主语与动作是被动关系)、完成(“已完成的动作”)、作定语(如 a book written by Lu Xun)。
真题示例(2022 新高考 Ⅰ 卷):We walked for two hours to get there, only ______ (find) the door locked.(答案:to find,“only to do” 表意外结果,符合语境 “走了两小时却发现门锁了”)。
主谓一致:主语与谓语动词的单复数需一致,难点在 “集合名词(如 family, team)”“不定代词(如 everyone, something)”“分数 / 百分数作主语” 等特殊情况:
集合名词表 “整体” 时谓语用单数(The family is happy),表 “成员” 时用复数(The family are watching TV)。
不定代词(everyone, nobody, everything)作主语时,谓语用单数(Everyone likes this book)。
2.1.2 名词:考查单复数与词性转换(约 1-2 空)
单复数变化:根据空前的修饰词(如 a/an, one, many, several, two 等)和语境中的数量含义判断,注意不规则变化(如 child→children, leaf→leaves)。
真题示例(2021 全国甲卷):I bought two ______ (box) of apples for my mother.(答案:boxes,空前 “two” 提示复数,box 变复数加 es)。
词性转换:当提示词是动词或形容词时,需根据语境变为名词(如动词 invent→名词 invention;形容词 different→名词 difference),注意后缀变化(-tion, -ment, -ness 等)。
真题示例(2020 全国 Ⅰ 卷):His ______ (kind) made me feel warm in the cold winter.(答案:kindness,空前 “his” 提示名词,kind 变名词加后缀 - ness)。
2.1.3 形容词 / 副词:考查比较级、最高级与词性转换(约 1-2 空)
比较级与最高级:根据语境中的比较范围(如 than 提示比较级;the, of all, in the world 提示最高级)判断,注意不规则变化(如 good→better→best, bad→worse→worst)。
真题示例(2023 新高考 Ⅱ 卷):This movie is ______ (interesting) than the one we watched last week.(答案:more interesting,空前 “than” 提示比较级,多音节词加 more)。
词性转换:形容词修饰名词(如 a beautiful flower),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如 run quickly, very beautiful),需根据语法功能转换(如形容词 quick→副词 quickly;副词 happily→形容词 happy)。
真题示例(2022 全国甲卷):She sang ______ (beautiful) at the school concert.(答案:beautifully,修饰动词 “sang” 需用副词,beautiful 加后缀 - ly)。
2.2 无提示词题型:聚焦虚词与语法结构(约 3 空)
2.2.1 冠词:考查 a/an/the 的区别(约 1 空)
a/an:用于泛指单数可数名词,a 接辅音音素开头的词(a book),an 接元音音素开头的词(an hour, an honest boy)。
the:用于特指(上文提到过的事物、独一无二的事物如 the sun、最高级前、序数词前)。
零冠词:不可数名词、复数名词表泛指时不用冠词(I like music;Books are our friends)。
真题示例(2023 全国甲卷):I saw ______ old man sitting under a tree. He was reading ______ book.(答案:an;a,第一空 “old” 元音音素开头用 an,第二空 “book” 辅音音素开头用 a,均表泛指)。
2.2.2 介词:考查固定搭配与语境含义(约 1 空)
固定搭配:需记忆常用介词短语(如 in the morning, on Sunday, at 3 o'clock;be interested in, depend on, look forward to)。
语境含义:根据上下文判断介词的含义(如 “在... 里面” 用 in,“在... 上面” 用 on,“从... 到...” 用 from...to...)。
真题示例(2022 全国乙卷):We will have a party ______ Christmas Eve.(答案:on,具体某一天的晚上用 on,“Christmas Eve” 是 “圣诞前夜”,属于具体日期)。
2.2.3 连词:考查句子逻辑与复合句结构(约 1 空)
并列连词:连接并列句,表并列(and)、转折(but)、选择(or)、因果(so)等逻辑关系,需根据语境判断。
真题示例(2021 新高考 Ⅰ 卷):I wanted to buy a new phone, ______ I didn't have enough money.(答案:but,前后句 “想买手机” 和 “没钱” 是转折关系)。
从属连词:引导复合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
定语从句:根据先行词(人 / 物 / 时间 / 地点 / 原因)和在从句中的语法功能选择关系词(who/whom/whose/which/that/when/where/why)。
真题示例(2023 全国乙卷):This is the park ______ we met for the first time.(答案:where,先行词 “park” 是地点,从句中不缺主语 / 宾语,用 where 作状语)。
状语从句:根据逻辑关系(时间 when/while、条件 if/unless、原因 because/since、让步 though/although)选择连接词。
真题示例(2022 新高考 Ⅱ 卷):______ it rains tomorrow, we will stay at home.(答案:If,“下雨” 是 “待在家” 的条件,用 if 引导条件状语从句)。
2.2.4 代词:考查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等(偶尔 1 空)
需根据语境判断代词的指代对象和语法功能(如主语用主格 I/he/she,宾语用宾格 me/him/her,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my/his/her 修饰名词,名词性物主代词 mine/his/hers 单独使用)。
真题示例(2021 全国乙卷):My sister lost ______ (she) key. I helped ______ (she) find it.(答案:her;her,第一空修饰名词 “key” 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her,第二空作宾语用宾格 her)。
三、四步解题法:从语篇到答案的推导流程
语法填空的解题核心是 “先理解语篇,再应用语法”,切忌孤立看空、盲目填答案。以下四步流程可高效提升正确率:
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语篇主旨与时态基调
快速阅读全文,不纠结空格,重点关注:
故事类语篇:理清人物、事件、时间线(判断时态,如过去时 / 现在时)。
说明类语篇:明确说明对象、逻辑结构(判断是否为客观事实,常用一般现在时)。
目的:建立语篇整体认知,避免因局部语境误解而填错答案(如全文是过去时,某空动词却填现在时)。
第二步:分类处理,区分 “有提示词” 与 “无提示词”
有提示词:先判断提示词的词性(动词 / 名词 / 形容词 / 副词),再根据语法规则变形:
提示词是动词:优先考虑时态语态(看时间线索和主被动),若不是谓语动词,则考虑非谓语动词(to do/doing/done)。
提示词是名词 / 形容词 / 副词:考虑单复数、比较级 / 最高级或词性转换(看空格前后的语法功能,如修饰名词需形容词,修饰动词需副词)。
无提示词:结合空格前后的语法结构和语篇逻辑,判断填哪类虚词:
空格后是单数可数名词:优先考虑冠词(a/an/the)。
空格前后是两个完整句子:考虑连词(并列连词或从属连词)。
空格后是名词或动名词:考虑介词(固定搭配或语境含义)。
第三步:验证答案,结合上下文逻辑与语法规则
填完答案后,需回读空格所在句子及前后句,检查:
语法是否正确(如动词变形是否符合时态,名词复数是否正确,介词搭配是否恰当)。
语义是否通顺(如连词是否符合逻辑,代词指代是否明确)。
示例:若某空填 “was done”,需检查主语是否是动作的承受者(被动关系),时态是否与全文一致。
第四步:复盘错题,总结高频错误类型
对做错的题目,分类标注错误原因(如 “时态判断错误”“非谓语动词混淆”“固定搭配不熟”),避免重复犯错。
建议建立错题本,积累高频考点(如 “only to do” 表意外结果、“介词 + which/whom” 引导定语从句)。
四、易错点警示与避坑指南
语法填空的失分往往不是 “不会”,而是 “粗心” 或 “规则混淆”,以下是高频易错点及应对方法:
4.1 动词变形:混淆 “谓语动词” 与 “非谓语动词”
易错场景:句子已有谓语动词,却将提示词动词仍按谓语动词变形(如时态)。
避坑方法:先判断空格处是否为句子的谓语动词 —— 若句子已有主谓结构(如主语 + 谓语),则空格处动词必为非谓语动词(to do/doing/done)。
真题反例:He ______ (walk) along the street when he saw a friend.(句子已有谓语 “saw”,部分学生误填 “walked”,正确答案应为 “was walking”,“was walking...when...” 是固定句式,“was walking” 是谓语,“saw” 是另一个谓语,由 when 连接)。
4.2 冠词:漏填 “the” 或错用 “a/an”
易错场景:
特指上文提到的事物时漏填 “the”(如 “Yesterday I bought a pen. ______ pen is red.” 此处需填 “The”,特指上文的 “pen”)。
元音音素开头的词前用 “a”(如 “an hour” 误填 “a hour”,“hour” 首字母 h 不发音,开头是元音音素 /au/)。
避坑方法:记准 “a/an 表泛指,the 表特指”,判断 “a/an” 时看 “发音” 而非 “字母”。
4.3 非谓语动词:混淆 “doing” 与 “done” 的主动被动关系
易错场景:逻辑主语与动作的关系判断错误(如 “______ (see) from the top of the hill, the city looks beautiful.” 部分学生误填 “Seeing”,正确答案应为 “Seen”,因为 “the city” 是 “被看”,逻辑主语与动作是被动关系)。
避坑方法:找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通常是句子的主语),若逻辑主语 “发出” 动作,用 doing;若逻辑主语 “承受” 动作,用 done。
4.4 固定搭配:忽视 “介词 + 名词”“动词 + 介词” 的固定用法
易错场景:如 “depend ______” 误填 “in”(正确是 “on”),“be good ______” 误填 “in”(正确是 “at”)。
避坑方法:日常积累高频固定搭配,尤其注意 “动词 + 介词”“形容词 + 介词” 的组合,可按话题分类记忆(如学习类、生活类)。
五、备考建议:从基础到提升的三阶训练
1. 基础阶段(一轮复习):夯实语法规则
系统梳理高考核心语法(时态、非谓语动词、复合句、冠词、介词等),结合教材例句理解规则,避免死记硬背。
练习 “单句语法填空”(不依赖语篇),重点训练实词变形和虚词运用,确保每个语法点都能独立掌握。
2. 提升阶段(二轮复习):强化语篇应用
每天做 1-2 篇真题语法填空,严格按照 “四步解题法” 操作,不边做边看答案。
分析真题规律:总结近 5 年全国卷 / 地方卷的高频考点(如动词时态多考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连词多考 but 和 if),针对性强化。
3. 冲刺阶段(三轮复习):复盘错题与模拟训练
重做错题本,重点攻克 “反复错” 的考点(如非谓语动词、定语从句关系词),总结解题技巧。
限时模拟训练:在 10-12 分钟内完成一篇语法填空(高考建议用时),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