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十八个历史阶段特征详述及主干知识列举(3)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阶段向“思想”学习的转变

2024-04-29 14:21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738人
七、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器物”阶段(1840-1894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并,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阶段特征综述】中国“三千未有之大变局”的开始。“万马齐喑”日薄西山的大清帝国在迷醉于天朝上国的梦境里,被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打的威风扫地。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掀开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沉重幕布。但是,他们的呐喊等到的回音却是二十年后洋务运动传来的。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清政府腐朽迟钝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至少耽误了二十年”。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展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艰难的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大肆倾销商品,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列强冲击和中国被动反应中,国人的救国方案逐渐从“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转变。社会的巨变使得社会生活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1)政治上: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鸦片战争回声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古代农民战争推向到顶峰。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经济、军事和教育近代化的开始。早期维新派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努力。
(2)经济上: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在列强商品倾销的冲击下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土生土长的资本主义萌芽被中断;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产生;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3)思想文化上:“开眼看世界”促使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学习西方、强国御侮的艰难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打着“中体西用”的旗帜,开始了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教育近代化也随之开始,客观上推动了西学东渐。资产阶级维新派将向西方学习的“器物”层次逐渐推进到学习“制度”的新阶段。
【重点识记内容】
1.政治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经济上: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艰难产生;洋务运动。
3.思想文化: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

4.社会生活:衣(长袍马褂、西装开始出现),食(西餐出现;中国四大菜系形成);住(北方四合院,南方里弄住宅,花园别墅在通商口岸出现);行(轮船作为近代交通工具最早引入中国)。

八、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制度”阶段(1895—1912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阶段特征综述】甲午战争惨败宣告了“器物”层面学习西方根本无法维护民族权益。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正式进入到“制度”层次,但戊戌政变却使君主立宪道路被中断。就在维新变法思想宣传风头正劲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实现了自身的华丽转身,提出了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的救国方案,使“制度”层面的学习有了另一种选择。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列强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引发了“具有相当非理性因素的爱国救亡”的义和团运动。随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西狩”西安的慈禧唱了一首“再也不能这样过了”的悲曲后,开启了“新政”,以维护岌岌可危的专制统治。《马关条约》及“赎辽费”的巨额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使民族工业迎来了初步发展。维新变法思想成就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实现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政治上: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努力推动下,戊戌变法正式开启了中国的制度变革,百日维新说明了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巨变并未使民主共和制真正建立起来,注定了先进的中国人必须继续探索救国救民之道。
(2)经济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和清末“新政”鼓励发展工商业,使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但依然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决定了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制度”变革无法实现。
(3)思想文化上:在西学(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中,以康梁为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建立了系统的维新变法思想,完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促使中华民族开始觉醒。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三民主义,进一步解放了国人思想,并指导了辛亥革命获得初步成功。
【重点识记内容】
1.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新政”;同盟会的建立;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与《临时约法》。
2.经济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3.思想文化:维新思想;三民主义。

九、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想”的阶段(1912-1921年)——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阶段特征综述】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巨变的时代。政治上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民国建立。袁世凯取代孙中山成为民国大总统,标志北洋军阀统治建立。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开展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斗争的失败促使国人继续探索救国道路。民族工业随着列强因一战而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迎来了一个“春天”。社会生活上出现了移风易俗现象,握手取代了跪拜,君、先生取代了“大人”“老爷”的侮辱性称呼,新式婚姻观念逐渐兴起。但是这些巨变并未撼动国人心中的辫子,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总结近代以来中国迭次变革失败的原因,认为这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腐朽落后的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得出结论:政治变革重要,思想解放更重要!中国近代史上最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开始了,大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的五四运动,就是国人思想解放的最好注脚。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建立后,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企图复辟帝制。资产阶级革命派相继开展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战争等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无产阶级被推到历史舞台前台,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承担起了救国救民的重任。
(2)经济上:清政府的腐朽反动统治被推翻后,新建立的民国政府,大力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事,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使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为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民族工业的发展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这成为反帝反封任务不能彻底完成的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作为辛亥革命的思想补课——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民主科学,反对迷信愚昧和专制;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大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使白话文逐渐取代了文言文。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思想解放的主流,并与无产阶级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重点识记内容】
1.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建立;五四运动。
2.经济上: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3.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社会生活移风易俗,平等礼节,中山装。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